新课程高考认识(太原—王哲(2011.12.19).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32705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PPT 页数:139 大小:7.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高考认识(太原—王哲(2011.12.19).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新课程高考认识(太原—王哲(2011.12.19).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新课程高考认识(太原—王哲(2011.12.19).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新课程高考认识(太原—王哲(2011.12.19).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新课程高考认识(太原—王哲(2011.12.19).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高考认识(太原—王哲(2011.12.19).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高考认识(太原—王哲(2011.12.19).ppt(1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北京 . 王 哲,对新课标下高考的认识,Wangzhe_ 2011年12月,2,高考考什么?,高考怎样考?,“教”的变化,备考建议,二,三,四,五,新课标考试要求的变化,一,3,(一). 新旧考试大纲的比较,4,新课程新增考试内容,要求从了解到理解,表述增加“获取事实和证据”“解释相关化学问题”,关注实验的目的和应用能力,增加分类与比较 “能用定性与定量、分类与比较等方法研究化学问题”是从考试内容角度对化学学科思想进行具体化,5,考核目标由基于“学科”到基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原考试说明:“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

2、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应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科知识,6,新课程考试说明:“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关注学习能力,从“初步运用”到“重视”、“关注”,7,明显强调了对考生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

3、查,“由唯认知性评价转向对科学素养的评价”。,从考查知识内容到 如何获得知识 如何应用知识,往往包括课堂学过的,和题目提供的信息,8,学生能力欠缺的常见表现,1题目读不懂 2知识不能融会贯通 3语言描述题得分率较低 4不能从图表、图形中获取有用信息 5不能用标准化学语言解释问题 ,理解力,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获取信息能力,9,能力要求的变化,删除 “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 “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知识体系要求,降低非学科要求,10,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

4、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新增能力要求,强化研究过程,突出研究方法和分析能力,11,能力要求中的很多内容在解题过程都能得到体现,但很难具体化。教师训练学生的化学能力时,不必抠字眼,应重视在实际应用中训练学生的能力。可以有效进行专题训练的能力有信息获取能力和数形转换能力(根据坐标图获得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坐标图)。,注重解题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12,(二)、能力要求的描述变化,将以往的四种能力: 1.观察能力 3.实验能力 2.思维能力 4.自学能力 进行重新整合分类,演变为科学研究必备的三大能力

5、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关注学习能力和方式,13,科学素养中的学科能力,科学认知能力,科学实践能力,科学创新能力,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知识,14,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 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 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 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 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6、。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 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15,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 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 能力。,16,17.(2011新课标全国)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 已知H2(g)、CO(g)和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5.8kJmol-1、-283.0k

7、Jmol-1和-726.5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太阳能分解10mol水消耗的能量_kJ; (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 (3)在溶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T1、T2均大于300);,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 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3OH)=molL-1min-1 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增大 (4)在T1温度时,将1molCO2

8、和3molH2充入一密闭恒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转化率为a,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_; (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负极的反应式为_、正极的反应式为_。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1mol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702.1kJ,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_(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12.某温度下,H2(g)CO2(g) H2O(g)CO(g)的平衡常数K9/4。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右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

9、化率大于60 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 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 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考查内容: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含义、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2010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题分析-12,考查的能力: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2.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学科思想: 定性与定量、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二、2010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题分析-12,试题启示: 1.要关注细节,要会分析图像背后表面的知识 2.关注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 3. 准确理解影

10、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4.关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学科思想的融入。 4.,附:25题,21,17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 解释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6 B原子序数为16 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5% 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几乎为无色的透明液体 【规格】500 mL 25g 【贮藏】密闭保存,28.(6分)下图是病人输液用的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 相对分子质量为180)注射液的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1)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是 。 (2)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3

11、)实验室配制250 mL该浓度的葡萄糖溶液需要用 天平称取葡萄糖粉末 g ,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 有量筒、烧杯、胶头滴管、 、 等。 (4)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把水倒出一些,重新加水至刻度线 定容后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摇匀,22,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 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 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 解释。,23,(2)实验反思 实验记录中,

12、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 。 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 。 检验第4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 33(8分)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和Na2CO3。 【查阅资料】 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 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向氯化钯(PdCl2) 溶液

13、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24,17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一定漏气的是,25,学科能力逻辑关系,获取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研究能力,基本能力: 广泛体现在考题中,高考题的基本模式分析: 题目提供知识信息,运用所学的方法、概念,解决问题,26,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文字(陌生方程式书写题型)、框图(有机推断题型)、图表(实验装置图等)方式进行训练,打破题型局限,建立获取信息的习惯,27,(三)、化学学科思想方法的考查,化学思想方法是化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是反映化学学科规律和特点的哲

14、学思想。,关注学科本质: 减少表观层面的题型归纳,加强本质分析,28,在中学阶段,化学思想方法渗透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比如“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物质结构决定性质;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分类与比较;假说、模型与实验;以及定性与定量、宏观和微观、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分与合等相结合”的哲学方法始终贯穿与中学化学知识建立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对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必须与化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关注教学过程,29,化学学科思想方法的内容往往和知识结合在一起,没有必要独立梳理这些内容的具体要求。考查内容的形成过程和本质落实了,学科思想方法自然落实。 从考题来看,“定性到定量、分类与比较、宏观和微观”体现

15、的较多。,30,1、考查化学主干知识 2、考查广泛应用的知识 3、考查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内容 4、更关注考查学生能力,二、高考考什么?,31,1.明确了“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过去强调“双基”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现在强调“三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32,考试说明中I、II、III=易、中、难 ? I“是什么” : 事实性知识(包括化学事实和概念)记忆 II “为什么” 归因性知识:在事实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原理、解释) 解释、表达、自圆其说 III“怎么用”: 方法性知识:按照一定的顺序调用事实性和归因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思想方法观念) 信息获取、有序调用

16、、原型与变式,33,影响试题难度的主要因素 知识的水平层次(知识的深度) 知识的广度 知识的掌握程度 试题的综合度 试题素材的内容(陌生度、阅读量) 试题的呈现形式 试题的能力要求 ,34,考试内容中对考点的描述,都带有描述性的词语,这些词语明确了考试内容的考查方式。例如,“识别分子、原子、离子(包括原子团) ”、“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利用溶解度表或溶解度曲线,获取相关物质溶解性等信息”。,35,要求层次提升,36,新课程高考说明各版块的变化:,删除内容: 同素异形体概念、 结晶、结晶水合物、 风化、潮解、 不饱和溶液、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17、分子间作用力、 晶体类型及其性质、 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之间的联系、 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 非电解质概念。,(1)、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版块,37,增加内容:,“原电池总反应式”书写、核素、 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常见能量的转换形式、 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研领域中重大作用、 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平衡常数的含义及简单计算、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 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应用。,38,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突出主干 关注本质(氧化还原考查) “了解”到“理解” 定

18、性到定量 关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39,(北京2010.26)一定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CH3OH,将HNO3还原成N2。若该反应消耗32 g CH3OH转移6 mol电子,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分析: 还原剂: CH3OH (C的化合价:-2+4)6e-1 5 氧化剂 : HNO3 N2 ( N 的化合价:+50)5e-2 3 答案:5:6 错误答案:5:3 6:5 3:5 其他,40,11关于图-1中各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装置能验证AgCl沉淀可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Ag2S沉淀 B装置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C装置的实验可推断硫、碳、硅三种元素

19、的非金属性强弱 D装置可检验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得到的气体中含有乙烯,41,(1)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不会 (填“相等”或“不相等”)。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总伴随着 。 (2)如右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 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段镁条,再用滴管滴入5 ml0.1 mol/L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实验题设计案例1,4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由实验推知,盐酸和镁条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条和 盐酸的总能量。 反应后从烧杯中取出试管,向其

20、中加入10ml0.1 mol/LAgNO3 溶液,白色沉淀析出,再向试管中加入NaBr溶液,有淡黄色沉淀生成,该操作_(填“能”、“不能”)证明沉淀由AgCl向更难溶的AgBr沉淀转化,43,18有机物CH3 CHBr CH2Br 在加热条件下与NaOH醇溶液反应,产物中含有含有一个溴原子和一个不饱和键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 A.2种 B.3种 C.4种 D. 5种 本题考查了双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后的同分异构体数目,需要分析多种情况,消去中间一个溴原子时,又有顺反异构情况,对于顺反异构学生理解难度大,选择A的学生对于中间溴原子只考虑一种情况,B项同学缺少顺反异构的考虑。,44,关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21、(题例),附27(9分) 碳酸钠、碳酸氢钠、铝盐都是重要的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有着重要用途。 在Na2CO3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结合化学用语和适当的语言叙述回答) 用碳酸钠溶液清洗油污,加热可以增强其去污力: 用Na2CO3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含有的CaSO4: 铝盐可以用来做净水剂的原因: ,向明矾(KAl(SO4)2.12H2O)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硫酸根离子刚好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 7(填“”、“”或“=”),离子反应总方程式为: 。 SOCl2是一种液态化合物,与水发生剧烈的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两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干AlCl3溶液不能得到无水Al

22、Cl3,使SOCl2与AlCl36H2O混合并加热,可得到无水AlCl3,试写出SOCl2与AlCl36H2O混合加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5,突出本质,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方法表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通过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能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新增;突出从微粒角度认识反应本质,46,突出本质,通过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新增:明确要求“位、构、性”关系,47,定性到定量,删除了“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联系”,将“外界条件对化学

23、平衡移动的影响”改为“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新增了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其简单计算。可见,对化学平衡的考查发生本质的变化,其入手点从定性的化学平衡移动转变为定量的化学平衡常数,符合化学学科思想方法中的定性到定量思想,48,突出理解,对比教育部考试大纲,“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并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中原为了解;“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中原为了解;“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掌握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的应用” 中原为了解,49,突出理解本质,新增了“在理解离子反应本质的基础上,能从离子角度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

24、转化的本质”等内容,尤其是“从离子角度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将离子反应的判断从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出发,提升到从根据溶液中的电解质出发,关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关注离子的来源。,50,关注应用,利用溶解度表或溶解度曲线,获取相关物质溶解性等信息 “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删去“熟悉元素的化合价”,对比考试大纲新增,51,(2)、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版块变化,(1)、由“典型”转变为“常见” (2)、不再以具体物质为例来强调某些化合物 的性质,但对物质的性质考核要求没下降。 (3)、关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有关 化学知识,不再以具体的物

25、质及知识给出,叙述更客观,“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4)、明确了对铜元素的要求。 (5)、虽然没有呈现“以IA、VIIA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但是在“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中有要求。,52,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根据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掌握常见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根据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掌握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对物质性质的要求,不再对典型的具体物质提出考查要求,而是简单的分成金属、非金属两类,这一变化与教材体系和课标要求是呼应的。很明显,对物质性质的考查,不仅仅掌握物质的性

26、质,更重要的是掌握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对常见的理解,53,“结合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的实例,了解运用物质性质和反应规律能实现物质间的转化”,将物质间转化的要求定位在了解层次,尽管本部分仍有“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但结合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在元素化合物知识部分,考查不再以物质间的转化为核心和重点。,54,新增“了解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关注应用,55,(3)、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版块,增加内容: (1)确定有机物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2)有机物分子中集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3)设计合理路线合成指定有机物 (4) 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5)分

27、析高分子的链节和单体 (6) 有机物的贡献、作用和影响 由于有机化学增加了逆向合成、聚合高分子等知识内容,有机试题的难度也会略有提高,,56,全新结构,新增;要求为掌握,结构确定依据,命名要求,判断和书写 顺反异构要求,57,信息题,有机合成要求 。原考试说明“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58,考查要求,新增内容,59,关注反应特点,不针对特定反应 能书写方程式,具体材料要求,6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结构中含有酯基 B.顺2丁烯和反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 C.1 mol葡萄糖可水解生成2 mol乳酸(C3H6O3) D.油脂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

28、化合物,(2010年北京市-8),42,61,A.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B.用溴水即可鉴别苯酚溶液、2,4-己二烯和甲苯 C.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 CH3CO18OH和C2H5OH D.用甘氨酸( )和丙氨酸( )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2011年北京-7)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62,(4)、化学实验基础版块,增加内容: (1)、化学安全使用标志 (2)、一定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 制方法 (3)、溶液pH的测定方法 (4)、 控制变量法 (5)、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63,仪器,操作,重要实验,实验探究 关注研究过程 关注方案设计 关注研

29、究方法,识别为首,64,(5)、关于化学计算要求,侧重在情境中考查定量计算,体现化学计算的实用性,更加强调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思维方式 增加内容: (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2)、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65,24(7分)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CO(g)H2O(g) CO2(g) H2(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中t1t2): (1)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密度保持不变 b.CO 和H2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c.每消耗1 mol CO的同时生成1 mol H2O (2)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

30、mol H2O, 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 ( 填“增大”或“减小”), 此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填写计算结果),66,关注新增知识的变化,必考中主要新增内容: 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常数、难溶物的溶解平衡 另外:在关注新增知识内容的同时,也应关注在旧大纲知识要求基础上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的变化。例如:酚醛缩合反应的变化,6.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关注生活中的化学,摘自人教版选修1化学与生活,(10年天津) 化学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A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B可以用Si3N4、Al2O3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制品 C在入海口的钢

31、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铜块可防止闸门被腐蚀 D禁止使用四乙基铅作汽油抗爆震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关注生活中的化学,35,71,(一)、 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在合格公民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科学 探究力。具体的表现是:掌握方法、学会发现、 勇于创新。 ( 二)、高考的考查基本目标是: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程度。从中测试学生的各项能力。,三、高考怎样考?,72,选择题(42分):,具有灵活性、发散性和适当的难度。强调基础知识与学科能力的综合考查,注重考查创新思维品质和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命题时层层递进,由易到难,难过多题把关,达到既能控制难度,又能提高区分度的效果,使分

32、数有理想的离散程度,达到甄别和选拔考生的目的。,73,非选择题的构成:必考内容(43分),1.无机题无素化合物+概念 (1)、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3)、典型元素化合物性质 2.无机题无素化合物+实验(探究) (1)、典型元素化合物性质 (2)、基本原理+基本操作 3.无机题无素化合物+原理 (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热能/电能) (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3)、元素化合物与电解质溶液,74,选考内容(15分):,【化学与技术】 1、典型工业生产 2、典型元素化合物性质 3、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有机化学基础】 1、推断和书写结构简式 2、推断某

33、有机物同分异构 3、反应类型和书写化学方程式 4、简单的有机计算 【物质结构与性质】 1、典型物质的制备和性质 2、基本原理+基本操作 3、实验现象+综合分析,75,(三)、高考化学命题的发展方向: 基础中求综合;综合中求稳定 稳定中求发展;发展中求创新。 (四)、高考化学命题的特点: 在注重重点主干知识考查和能力测试的基础上 1.突出探究性 2.突出应用性 3.突出基本方法的考查 4.突出基本素养的考查,76,1.(2011江苏高考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1)Mg(1) Cl2(g)的 H0 S0 B.水解反应NH4H2O NH3H2OH达到平衡后, 升高温度

34、平衡逆向移动 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阳极均发生还原反应 D.对于反应2H2O22H2OO2, 加入MnO2或升高温度都能 加快O2的生成速率,77,2010年北京25题 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是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甲同学欲探究X的成。 查阅资料: 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有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 硅酸镁铝、磷酸铝、碱式碳酸镁铝。 Al3+在pH=5.0时沉淀完全; Mg2+在pH=8.8时开始沉淀,在pH=11.4时沉淀完全。 实验过程: .向化合物X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体A,得到无色溶液。 .用铂丝蘸取少量中所得的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黄色火焰。 .向中

35、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调节pH至56,产生白色沉淀B,过滤。 .向沉淀B中加过量NaOH溶液,沉淀全部溶解。 .向中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调节pH至12,得到白色沉淀C。 (1)中气体A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的化学式是 。 (2)由、判断X一定不含有的元素是磷、 。 (3)中生成B的离子方程式是 。 (4)中B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 。 (5)沉淀C的化学式是 。 (6)若上述n(A):n(B):n(C)= 1: 1: 3,则X的化学式是 。,1.突出探究性,78,10年北京28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36、. 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 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 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 。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的操作和现象是 。 (5)过程的目的是 。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1.突出探究性、突出素养的考查,79,考查的知识: 电子式的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卤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化学实验操作的目的、实验现

37、象与结论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等。,86,考查的能力: 接受、吸收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学科思想: 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控制变量);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假说、模型与实验,80,一、2010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题概述,化学2教材,教师用书,81,试题启示: (1)注重落实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分析的准确表述。 (2)对于实验要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落实常见的化学用语。 (4)关注题目细节,做好定量分析。,二、2010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题分析-27,95,82,2010年全国课标卷28 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

38、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 (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 ; (3)实验室中现有Na2SO4、MgSO4、Ag2SO4、K2SO4等4中溶液,可与实验中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 ; (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两种); (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 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 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 ,V6= ,V9= ; 反应一

39、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 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 色; 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83,2010北京26 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4+和NH3.H2O的形式存在,该废水的处理流程如下: (1)过程: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后,升温至30,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NaOH溶液的作用: 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通空气的目的: 。 (2)过程: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 NH4+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3-。两步反应的能量 变

40、化示意图如下: 第一步反应是 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判断依据是 。 1 mol NH4+(aq)全部氧化成NO3-(aq)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3)过程:一定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CH3OH,将HNO3还原成N2。若该反应消耗32 gCH3OH转移6 mol电子,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突出应用性和能力的考查,考查知识: 本题为无机综合题,考查了学科内多个板块知识,包括: 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化学平衡理论 氧化还原理论 化学反应与能量及热化学方程式等,考查的能力: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 学科思想:

41、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定性与定量;微观与宏观;分类与比较;分与合,试题启示: (1)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抓住要点、注意细节,使学生多考虑“为什么”。 (2)要规范表达与书写,如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要进一步提升接受、吸收及整合信息的能力。,81,86,(10年广东) 碳酸锂广泛应用于陶瓷和医药等领域,以-锂辉石 (主要成分为Li2OAl2O34SiO2)为原料制备Li2CO3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Fe3+、Al3+、Fe2+和Mg2+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值分别为3.2、5.2、9.7和12.4。Li2SO4、LiOH和Li2CO3在3

42、03K下的溶解度分别为34.2g、12.7g和1.3g。 步骤I前,以-锂辉石要粉碎成细颗粒的目的是_,有关工艺流程,82,2、突出应用性,87,(2)步骤I中,酸浸后得到的酸性溶液中含有Li+、SO42-,另含有Al3+、Fe3+、Fe2+、Mg2+、Ca2+、Na+等杂质,需在搅拌下加入_(填“石灰石”、“氯化钙”或“称硫酸”)以调节溶液的pH值为6.0-6.5,沉淀部分杂质离子,然后分离得到浸出液。除去Al3+、Fe3+ (3)步骤II中,将适量的H2O2溶液、石灰乳和碳酸钠溶液依次加入浸出液中,可除去的杂质金属离子有_。 Fe3+ ,Mg2+、Ca2+ 。 (4)步骤III中,生成沉淀

43、的离子方程式为_。 (5)从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_。 2Li+CO32-=Li2CO3 NaOH、Na2SO4,有关工艺流程,83,88,体现在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多表现为点多面广综合程度大,从而使得思维容量大,试题难度加大。 不以对单一知识进行深入挖掘来增加试题难度。,5.试题综合程度大,89,6.试题回归课本,难度有所降低 教什么,考什么 高高兴兴考试,高高兴兴各得其分 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中学教学发展。 试题回归课本。体现在题在“书本之外,理在教材之中”。因此,要学好新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对新教材要整体深化、具体细化、总体升华 。,第6题:钢铁的腐蚀,11,凸显教材

44、的功能价值,6.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 B.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 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时,钢管不易被腐蚀 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Fe3+,9.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 上下移动中铜丝可控制SO的量 B.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的生成 C.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为确认CuSO4生成,向中加水,观察颜色,47,第9题: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12,凸显教材知识的功能价值,考查的能力: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化学

45、实验与探究能力 学科思想: 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试题启示: 在教学中一定重视实验教学,明确实验原理,重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落实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关注环境保护,避免用讲实验、观看视频代替真实的实验操作。,50,(2)凸显教材知识的功能价值,11.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 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 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 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

46、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凸显教材知识的功能价值,第11题:CuS、PbS等的沉淀转化关系,教材原文:P70,书后习题:P72,13,凸显教材知识的功能价值,考查的能力: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学科思想: 分类与比较、宏观与微观、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定性与定量,考查的能力: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学科思想: 分类与比较、宏观与微观、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定性与定量 试题启示: 1. 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概念教学,把握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把握好概念的本质,运用正例和反例,区分相近概念,剖析关键特征,形成正确的概念。 2. 重视教材上

47、的素材。教材上的素材往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常为命题的依据。,凸显教材知识的功能价值,A.I和II中正极均被保护 B. I和II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 C. I和II中正极反应均是O2+2H2O+4e-=4OH D. I和II中分别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A.用Na2S去除废水中的Hg2+:Hg2+S2=HgS B.用催化法处理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CO+NO C+NO2 C.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3+3H2O Al(OH)3(胶体)+3H D.用高温催化氧化法去除烃类废气(CxHy): CxHy+(x+ )O2 xCO2+ H2O,9、下列与处理方法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关注高考考试命题热点,在考试说明中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要考的知识点按“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进行了列表,在必考内容属于了解的知识点52个,属于理解和综合应用的知识点有23个。高三复习重点关注考试的热点。,关注,命题热点一:化学用语,【命题新动向】 化学用语是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