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六章文言文阅读_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二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42377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6.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六章文言文阅读_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二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六章文言文阅读_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二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六章文言文阅读_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二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六章文言文阅读_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二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六章文言文阅读_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二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六章文言文阅读_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二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六章文言文阅读_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二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课件.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核心突破二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性情神态善体悟,实实在在学虚词,第六章 专题三,18个虚词常见副词复音虚词,准确辨析八个虚词的易混用法,内容索引,文言虚词,18个虚词常见副词复音虚词,理解必备知识,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的一个相对概念。这里的“相对”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相对于文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范畴,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二是具体到某一个词,会有虚词的义项,也会有实词的义项,所以不能说哪一个词一定是虚词,它在特定语境中也会作实词的。 一、18个虚词 考试说明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

2、与、则、者、之。因为这18个虚词是考试的重点,所以必须逐个掌握。掌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依据位置处理好用法和意义的关系。 虚词学习的重点是意义,难点是用法。考生复习时不应忽视“用法”。所谓“用法”主要指词性,尤其是在句中所起的作用。“用法”决定“意义”,“用法”不同,则“意义”也不同。而决定“用法”和“意义”的往往是该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例如“焉”“与”两词,放在句首、句中、句尾,其用法和意义是不大同的。因此,位置是判断虚词词性和用法的最重要的依据。 2.重点掌握6个高频虚词。 所谓高频虚词,就是指在高考试卷中反复考到的虚词。根据近五年的统计,高频虚词主要指:以、而、其、之、于、为。,1.说

3、出下列句中加颜色“以”的意义和用法。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_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鸿门宴)_ _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_ _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五人墓碑记)_ _,教材助解,答案,介词,“因为”,连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以便”“用来”,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法或方式,可,译为“按照”,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可译为“用(凭)身份”,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指南录后序)_ _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_ _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苏武传)_ 欲以客往赴秦军(魏公子列传)_ _ 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

4、宴)_,答案,连词,相当于“而”,,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介词,表示“在时候”,译为“和”“跟”,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而”,表示修饰,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_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_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_,答案,连词,表结果,可译为“以至”,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由于”,同“已”,副词,“已经”,2.说出下列句中加颜色“而”的意义和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_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_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刺客列传)_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_ _ 未有封侯

5、之赏,而听细说(鸿门宴)_ _,答案,连词,表并列关系,可不译,连词,表承接关系,可不译,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而且”“并且”,连词,表递进关系,可译为,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可是”,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_ _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_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_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_ _,答案,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人称代词,可译为“你的”,“因而”,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为了”“为的是”,3.说出下列句中加颜色“之”的意义和用法。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_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_ _

6、 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_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寡人之于国也)_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_ _,答案,代词,表第三人称,“他”,指李蟠,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无实在意义的衬字,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 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_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_ _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_ _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_ 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_,答案,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指示代词,

7、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活用为“我”,人称代词,,结构助词,“的”,动词,“到”“往”,4.说出下列句中加颜色“其”的意义和用法。 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_ _ 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_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_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_ _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_ _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_,答案,代词,表第,一人称,指自己,语气助词,无义,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语气副词,表揣度,后面多为数词,指示代词,表远指,“那”“那,个”“那些”,代词,表第三人称,“他”,5.说出下列句中加颜色“于”的意义和用法。 青,取之于蓝而

8、青于蓝(荀子劝学)_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_ _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_ 而耻学于师(师说)_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_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_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_ _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报任安书)_,答案,介词,“从”,介词,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对”,介词,“向”,介词,表比较,“比”,介词,“对”“对于”,介词,“到”,介词,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介词,表被动,“被”,“与”“跟”“同”,6.说出下列句中加颜色“为”的意义和用法。 慎勿为妇死(孔雀东南飞)_ _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_ _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

9、国论)_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报任安书)_ _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_ _,答案,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介词,“被”,译为“替”“给”,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介词,表示动作、行,末,表示诘问,可译为“呢”,助词,放在疑问句句,3.注意“常见”与“特殊”。 高考试题考查的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都是“常见”的,没有触及字词典中列举的冷僻而特殊的用法。因此,应着力于常见虚词的“常见”用法,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4.注重联系课本,系统积累。 虚词题是高考与课本联系最直接、最明显的部分。可以把每一个虚词的

10、不同词性及其不同意义附上课文中的例句,熟记于心。尤其要积累高频课文中的虚词。所谓高频课文,就是指高考试题从课本中的文言文选例句频率较高的课文。根据近五年的统计,高频课文主要有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师说赤壁赋劝学烛之武退秦师逍遥游等。,另外,对于文言虚词的学习,尤其是词性的分类,不能钻牛角尖,只要了解常见的用法义项就可以了。 二、常见副词 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一般会单独设题考查(当然也会在翻译中考查),但是,单靠掌握这18个虚词无法满足阅读的需要,更无法满足翻译虚词的需要。因此,有必要适当扩大一下虚词的学习范围,尤其是常见副词的积累,以满足翻译需要。主要的常见副词有: (1)表程度:

11、少、稍、略,愈、益、弥、更,最、极、甚、残、太、至、尤、良、大、绝、特、颇。,(2)表范围:悉、皆、咸、俱、举、毕、凡,唯、特、徒、独、直、第、但、止、则、仅。 (3)表共同:共、同、并、相。 (4)表时间:既、已、曾、尝,向、初、曩、始、昔,常、素、雅、恒,方、正、适、会,俄、旋、寻、臾、未几、无何、斯须、既而,急、遽、猝、立、即,将、且、行将,终、卒、竟。 (5)表语气:必、诚、信、固、果,不、弗、未、非、靡、亡、否、勿、毋、莫、无,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岂、宁、庸、其。 (6)表频率:屡、数、辄、每、频、累,复、更、再、又、亟。 (7)表敬谦:窃、辱、伏惟,幸、敢、请、敬、谨

12、。,解释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思。 (1)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_ (2)且相如素贱人:_ (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_ (4)仆诚以著此书:_ (5)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_ (6)而卒莫消长也:_ (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_,答案,太,本来,向来,姑且,确实,更加,最终,教材助解7,最终,终于,解析 度:猜度。因:就。辄:总是。雅:一向(或非常)。“弗之罪”为宾语前置句。,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并特别注意虚词的翻译。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指传主谢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

13、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 译文:_,答案,边练边悟,答案 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与阮卓自动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解析,三、复音虚词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常常两两结合在一起用,其中一部分结合得相当稳固,因此人们又把两个结合得稳固的虚词称为“固定结构”。这类结合稳固与非稳固的虚词统称为“复音虚词”。复音虚词的意义一般都是固定的,必须牢牢掌握。,解析 以为:以之为,把作为。,8.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且夫:句首助词,引出下文议论,况且、再说 B.沛公曰:“

14、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奈何:怎么办 C.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以为:认为 D.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而:这样却,教材助解,答案,解析,解析 C项表示“用来的”“的凭借”,其他三项均表示“的原因”。,9.下列各句中,加颜色的“所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圣人之所以为圣 B.所以遣将守关者 C.所以游目骋怀 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答案,解析,10.对下列句子中复音虚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既而:不久 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难道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何其:多么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是以

15、:因此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解析 无乃:大概,莫非。 之谓:说的就是。 于是:从此。,我之谓也 之谓:的称谓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与:跟比较,哪一个 游于是乎始 于是:同今天的“于是” A. B. C. D.,答案,解析,文言兼词 所谓文言兼词是指古代汉语中某一类词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字的意义和用法,这种词的读音有的是它代表的两个字的声音的拼合,例如“诸”是“之”与“于”(“于”古音w)的合音。但不是所有的兼词都是合音词。兼词虽数量不多,但遍贯古籍,长盛不衰。常见的有:焉(“于之”或“于是”的合音)、诸(“之于”或“之乎”的合音)、盍(“何不”的合音)、曷(同“盍”

16、,“何不”的合音)、叵(“不可”的合音)、旃(音zhn,“之焉”的合音)。,准确辨析八个虚词的易混用法,掌握关键能力,一、“而”字用法准确辨析 1.并列、承接、递进关系的辨析 判断下列句中“而”表示的是哪一种关系:A.并列 B.承接 C.递进 蟹六跪而二螯(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答案,A,C,B,B,意义辨析 “而”表示并列、承接、递进关系时各有特点,有明显区别。区别是看前后连接部分的“地位”是否平等,位置可否颠倒。“地位”平等且位置可以颠倒,是并列关系;“地位”平等但位置不可颠倒,是承接关系;“地位”不平等且位置不可颠倒,后

17、面的部分比前面的部分又进了一层,则是递进关系。 代入辨析 并列关系可译作“又”“和”,承接关系可译作“接着”“然后”“就”,递进关系可译作“而且”“并且”。可以把表这三种关系的意义项代入原句,检查一下句意是否通顺,是否合乎语境。,点拨关键,2.修饰与承接关系的辨析 判断下列句中“而”表示的是哪一种关系:A.修饰 B.承接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18、 ),答案,B,B,A,A,A,A,B,B,意义辨析 “而”连接的两部分大多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如果两个动作行为同时出现,前一个表示后一动作行为出现的手段、方式,说明后一个“怎么样”,这时“而”表示修饰关系;如果两个动作行为出现有先有后,前一个不表示后一动作行为出现的手段、方式,不说明后一个“怎么样”,这时“而”表示承接关系。 代入辨析 将表示修饰关系的“地”“着”与表示承接关系的“接着”“然后”“就”代入原句,看是否通顺、合理。哪个通顺、合理,就属哪种关系。,点拨关键,3.因果与目的关系的辨析 判断下列句中“而”表示的是哪一种关系:A.因果 B.目的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籍

19、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 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答案,A,B,B,A,B,A,意义辨析 表示因果关系的“而”前后的短语表示的都是既成事实;表示目的关系的“而”的后一短语未必是事实,只是前一短语的目标或愿望。 代入辨析 表示因果关系可以用“因而”“所以”等词代入原句,表示目的关系可以用“来”“用来”“为的是”等词代入原句。,点拨关键,二、“以”字连词、介词用法准确辨析 1.说出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_ 不赂者以赂者丧:_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

20、魏十余年:_ 秦亦不以城予赵:_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_,答案,连词,来,介词,因为,连词,因为,介词,把,介词,因为,2.判断下列各组句子中“以”的用法是否相同,答案,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但以刘日薄西山,答案 不同。前“以”是介词,后“以”是连词。 不同。前“以”是介词,后“以”是连词。,替换法 除去表原因、译为“因为”的“以”,凡是能用“而”替换的就是连词,否则就是介词。 搭配法 表原因、译为“因为”的“以”,若后面是分句,它就是连词;若后面是名词、代词、名词短语,它就是介词。如上面第2题第组前者“以”后是“险衅”,它是一个词,作“以

21、”的宾语,故是介词;“以”后是个句子,如第组后者,“以”后跟的是“其无礼于晋”这个句子,故是连词。,点拨关键,三、“其”字用法准确辨析 1.“其”用作人称代词时主语与定语用法的区别 判断下列各组句子中“其”的用法是否相同。,答案,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余嘉其能行古道,其见重(被看重)如此 其翼若垂天之云,答案 相同。都作主语,前者译为“它”,后者译为“他”。 不同。前“其”是代词,作主语,可译为“他”;后“其”是代词,作定语,可译为“它的”。,判断“其”是作主语还是定语,有两个方法。一是看它后面跟的是什么词,如是动词,则作主语;如是名词,则作定语。二是看它在句中的意义,可译为“他”“他们”

22、,作主语;译为“他的”“他们的”,作定语。,点拨关键,2.“其”的语气用法辨析 说出下列句中“其”所表示的具体语气。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_ 其李将军之谓也:_ 吾其还也:_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_ 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_,答案,表反问,表推测,表委婉,表反问,表委婉,“其”作语气副词,其辨析是个难点。如何辨析它是表推测、反问、委婉、期望中的哪种语气呢? 主要是看位置和语境。看位置,“其”表推测、反问语气,一般放在句首;同为句首,到底是表推测还是反问,又要结合语境。“其”表委婉、期望语气,一般放在主谓之间;至于是表委婉还是期望,再结合语境进行判断。,点拨关键

23、,四、“焉”字用法准确辨析 说出下列句中“焉”的意义和用法。 焉用亡郑以陪邻:_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_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_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_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_ 置杯焉则胶:_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_ 不阙秦,将焉取之:_ 始速祸焉:_ 犹且从师而问焉:_,答案,语气副词,表反诘,哪里,怎么,助词,不译,兼词,于之,助词,不译,兼词,于之,兼词,于之,代词,之,疑问代词,哪里,代词,之,助词,不译,掌握“焉”的用法,主要看它在句中的位置。放在句首,一般作疑问代词或语气副词;放在句尾,一般作语气助词。放在不及物动词后,一般作兼词;放在及物动词后

24、,一般作代词。放在名词后,一般作助词。当然,也有例外,如上面第句。这时,要结合语境辨析。 另外,同是用在句首,同是用在疑问句中,同是作“哪里”讲,却有语气副词与疑问代词的区别。如上面第句与第句。我们可以比照“安”字来判断。“安”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作语气副词,相当于“哪里”“怎么”,而在“沛公安在”中作疑问代词,“哪里”。遇到实际例子,需要注意利用语境,借助翻译。,点拨关键,五、“与”字连词、介词用法准确辨析 判断下列句中“与”是哪一种用法:A.连词 B.介词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 竖子不足与谋( )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彼与彼年相若也( ) 欲呼张良与俱去( ) 谷与鱼鳖不可

25、胜食( ),答案,A,B,A,A,B,A,“与”作介词,可译为“和”“同”;作连词,也可译为“和”“同”。面对这意义相同、用法不同的“与”,该如何辨析呢? 连词“与”,表示并列关系,可以删去,也可颠倒前后位置,均不影响句意的表达;反之,则是介词。,点拨关键,六、“其”“之”作人称代词的区别 说出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义和用法。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 其曲中规:_ 项王曰:“赐之彘肩!”:_ 吾属今为之虏矣:_,答案,人称代词,他,人称代词,它的,人称代词,他,人称代词,他,“其”“之”作人称代词时,均是第三人称,有时活用为第一、二人称代词,但在用法上稍有不同。“其”可作主语,译为“他(们)”“它

26、(们)”,也可作定语,译为“他(们)的”“它(们)的”;“之”只能作宾语,译为“他(们)”“它(们)”,不能译为“他(们)的”“它(们)的”。像上面第句中的“之”就是作“为”的宾语,不可作定语,译为“他”。,点拨关键,七、“者”字用法准确辨析 说出下列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_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_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_ 曩者辱赐书:_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_ _ 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_ _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_,答案,表指代,可译为“的地方”,表指代,可译为“的人”,表停顿,与“也”字构成判断,表时间,有补充音节作用,可

27、不译,表倒装,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表数量,跟在数词后,类似于今天的,“个”“样”,用在否定词后,表假设,可译为“的话”,“者”,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仅其词性,就有多种说法。应如何区别呢? 1.不去强调其词性,而用“指代者”等称谓说明其用法。请看下表:,点拨关键,2.“者”的用法中,“指代者”与“停顿者”易混,可以用删减法:能删去而意义不变的,则为“停顿者”;反之,则为“指代者”。,八、“乃”字表承接关系与条件关系的用法准确辨析 说出下列句中“乃”的意义和用法。 良乃入,具告沛公:_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_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_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_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_ 诚得樊

28、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_,答案,副词,于是,就,副词,于是,就,副词,才,副词,才,副词,才,副词,于是,就,“乃”字用法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同作副词,表承接关系与表条件关系的用法有时辨析不清。具体来说,辨析的办法有二:一是从意义上辨析,表承接关系的“乃”,表示的是时间、动作的承接衔接,即便有时表示前后的条件,那也是充分条件;表条件关系的“乃”,条件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二是用代入法检验,把表承接的词语“于是”“就”与表条件的词语“才”“这才”分别代入句中,看哪一组词语更符合文意与逻辑。,点拨关键,做虚词组对辨析选择题(课内课外结合型)两法) 这种题型考

29、查四个虚词,把课本例句与文本例句两两编成一对共四组进行辨析,要求选出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组,它是高考考查虚词最主要的题型。答题最主要的方法是代入筛选法。答题时先判断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一句,看看代入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当然,也可用位置判定法。主要是根据这个虚词在各自句中不同的位置来判断,如“其”字,如放在句首往往为疑问副词,处在主语与谓语之间往往为语气副词;又如“焉”字,放在及物动词后往往为代词,放在不及物动词后往往为兼词。,实战微技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陆子治室于所居堂之北。朝晡食饮,丰约

30、惟其力,少饱则止,不必尽器。间与人论说古事,或共杯酒,倦则亟舍而起。足迹不至城市者率累年。少不治生事,旧食奉祠之禄以自给,秩满,因不复敢请,缩衣节食而已。(选自陆游居室记,有删改),现学现用,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陆子治室于所居堂之北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C.,倦则亟舍而起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解析 C项都是连词,表承接,就。 A项介词,在/介词,被。 B项代词,自己的/指示代词,那。 D项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修饰,而。,答案,解析,B.,丰约惟其力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D.,旧食奉祠之禄以自给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陆先生

31、在居住的厅堂北边修建了一所房屋。平日饮食,或多或少,量力而行,稍饱就不再吃了,(食物)不一定吃完。有时和人谈古论今,偶尔一起喝点酒,疲倦了就马上起来离开。大概好些年都没有去过城里和集市了。年轻的时候不管如何生计,老了以奉祠的俸禄来自给,任期满后,由于不敢再申请,只好节衣缩食罢了。,文言虚词,练就学科素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南屏石,无出奔云右者。奔云得其情,未得其理。石如滇茶一朵,风雨落之,半入泥土,三四层摺。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黄寓庸先生读书其中,四方弟子千余人,门如市。余幼从大父访先生。先生面黧黑,多髭须,毛颊,河目海口,眉棱鼻梁,张口多笑。交际酬酢,八面应之。耳聆客言

32、,目睹来牍,手书回札,口嘱傒奴,杂沓于前,未尝少错。客至,无贵贱,便肉、便饭食之,夜即与同榻。余一书记往,颇秽恶,先生寝食之不异也,余深服之。(选自张岱陶庵梦忆),1,2,3,4,5,6,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未得其理 其如土石何,C.,夜即与同榻 蜩与学鸠笑之曰,解析 D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A项代词,它的/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B项介词,在/介词,比。 C项介词,和/连词,和。,答案,解析,B.,杂沓于前,未尝少错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先生寝食之不异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参考译文,1,2,3,4,5,

33、6,7,参考译文 南屏石,没有超过奔云石的。奔云石得到了南屏石的情致,但没有得到南屏石的理趣。奔云石像一朵云南茶,被风雨吹落,一半陷入泥土中,折叠了三四层。人走在那奔云石中,就像蝴蝶飞入花心。黄寓庸先生在那里读书,四方来求学的弟子有一千多人,门庭若市。我小时候跟随祖父拜访过黄先生。黄先生面目黧黑,胡须很多,满颊胡须,目清口阔,眉骨分明,鼻梁挺直,常爱张口大笑。交际应酬,八面玲珑。耳中听着客人的谈话,眼睛看着送来的文书,手中写着回信,口中嘱咐奴仆,纷杂繁多的事情放在面前,未曾有一点错误。客人到了,无论贵贱,用家常的肉、饭款待他们,夜晚就和客人同床而卧。我有一书记员去他那里,这个书记员非常丑陋污浊

34、,先生对待他的住宿、饮食与别人没有差异,我深感佩服。,1,2,3,4,5,6,7,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焉。其始也局既布,二客悠然,喜怒不形。未几,争数子,皆瞪目凝视。已而,胜负分,胜者喜,败者怒。如是者再三,局乃竟。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夫弈,小数也。其胜何益?其败何损?何为始而患?何为终而忘?何为始而争?何为终而让?夫天地,弈局也;万物,弈子也。在事前则患,在事后则忘;在事中则争,在事外则让。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则患心泯;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 (选自清俞长城罢弈文),1,2,3,4,5,6,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

35、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其胜何益?其败何损? 使六国各爱其人,解析 C项均为代词,自己的。 A项语气词,不译/兼词,于此。 B项副词,才/副词,竟、却。 D项拿,用/因为。,答案,解析,B.,如是者再三,局乃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参考译文,1,2,3,4,5,6,7,参考译文 两位客人在庭院下棋,息机子从旁边观看。开始时,棋盘已经摆开,两位客人十分悠闲,喜怒没有外露。不多时,两人争夺几个棋子,都瞪着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一会儿,胜负分出,胜的欢喜,败的发怒。像这样的情况有两三次,一局棋才

36、下完。于是计算各自的棋子来比较多少。高兴的显得很悠闲,发怒的怒气也消释了。,1,2,3,4,5,6,7,下棋是小技艺。自己胜了有何益处?自己败了有何损失?为什么开始时担忧?为什么下完棋就全忘了?为什么开始时争夺?为什么下完棋就谦让?那天地就像一张棋盘,万物就是棋子。凡在事情发生以前就担忧,事情过后就忘记;在事情进行当中,就发生争夺,在事情发生之外就谦让。人们如果拿事后的见解放到事前,那么忧愁的心情就泯灭;人们如果拿事外的见解放到事中,那么争夺的心思就止息。,1,2,3,4,5,6,7,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进士侯喜,为文甚古,立志甚坚,行止取舍,有士君子之操。愈常慕其才而恨其屈

37、,尝欲荐之于主司,言之于上位,名卑官贱,其路无由。 五月初至此,自言为阁下所知。辞气激扬,面有矜色。 愈感其言,贺之以酒。谓之曰:“卢公天下之贤刺史也子之遇知于卢公,真所谓知己者也,士之修身立节,而竟不遇知己,前古已来,不可胜数。或日接膝而不相知,或异世而相慕。以其遭逢之难,故曰:士为知己者死。不其然乎!不其然乎!” (选自唐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有删改),1,2,3,4,5,6,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尝欲荐之于主司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C.,或日接膝而不相知 弃甲曳兵而走,解析 B项均为介词,用、拿。 A项介词,向/介词,被。 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

38、,表修饰。 D项副词,难道/代词,这。,答案,解析,B.,贺之以酒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D.,不其然乎 何为其然也,参考译文,1,2,3,4,5,6,7,参考译文 进士侯喜,写文章甚有古意,所立志向甚为坚定,其行为举止均有道德高尚之人的操守。我经常仰慕其才华而为其抱屈不仕而遗憾。我曾经想把他推荐给有关部门的主管官员,将其介绍给身居高位的人,但由于我自己名声不高,官职低下,没有找到门路。,1,2,3,4,5,6,7,从五月初到现在,他自己说为您所了解,辞气高昂,面有得意之色。我有感于他的一番话,用酒祝贺他,并对他说:“卢公是当今天下的贤达刺史你为卢公所赏识,他真可以说是你的知己了。读书人修养身心,

39、自立名节而最终不遇知己的,自古以来,不可胜数。有的是整天在一起而并不相互了解,有的是不同世而遥相仰慕。正因为知己相逢之难,所以司马迁说:士应该为知己者效命。难道不是这样吗!难道不是这样吗!”,1,2,3,4,5,6,7,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予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

40、之人。若予之迂大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选自曾巩赠黎安二生序),1,2,3,4,5,6,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 均之二策,C.,特以文不近俗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解析 D项均表商量语气,还是。 A项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指示代词,这。 B项语气词,呢/介词,在。 C项连词,因为/介词,用。,答案,解析,B.,孰有甚于予乎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D.,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 吾其还也,参考译文,1,2,3,4,5,6,7,参考译文 赵郡苏轼,是和我

41、同年科考的好友。他从蜀地写信到京城给我,赞扬蜀地的士子黎生、安生。不久,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临走的时候,请我以言相赠。我说:“我已经从内心了解你了,还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吗?”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文章,乡里的人都讥笑我们,认为不合时宜。现在请您赠言,是想解除乡里人的迷惑。”我听了这话,想想自己,不禁笑了。世上不合时宜的人,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现在你们的不合时宜,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不过是小迂罢了,还担心被乡里人讥笑。像我的不合时宜可就大了。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乡里人的迷惑,这样就一定能够在这方面做出选择而有所采纳。于是我写了这些话赠给二位,并且拿给苏君看,你们认为怎么样呢?,1,2,3,4,5,6,7,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玉泉初如溅珠,注为修渠,至此忽有大石横峙,去地丈余,邮泉而下,忽落地作大声,闻数里,予来山中,常爱听之。故予居此数月,无日不听泉。初曦落照往焉,惟长夏亭午,不胜烁也,则暂去之矣。斜风细雨往焉,惟滂沱淋漓,偃盖之松不能蔽也,则暂去之矣。暂去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