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分析研讨与再现.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43829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9.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事故分析研讨与再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交通事故分析研讨与再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交通事故分析研讨与再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交通事故分析研讨与再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交通事故分析研讨与再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事故分析研讨与再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事故分析研讨与再现.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再现,主要内容,道路交通事故的阶段及事故形态 事故再现基础理论 事故再现方法 车速计算方法,一、道路交通事故的阶段及事故形态,1、事故阶段 根据事故发生的时间历程,可以将事故过程分为: 碰撞前:如碰撞前的制动过程,此时已进入事故不可逆阶段; 碰撞过程:事故参与方之间存在碰撞作用力,会导致参与方的运动形态发生改变; 碰撞后:作用结束直到事故参与各方停止。,一、道路交通事故的阶段及事故形态,2、事故形态 (1)车-车正面碰撞 实际交通事故中,在大多数碰撞瞬间,驾驶员都会下意识的转向,从而出现斜碰撞。 为了对事故过程进行准确的分析,应获取以下几点信息:,轮胎痕迹的突变 大多

2、数情况下,碰撞的车辆在碰撞前紧急制动,拖着滑痕相撞在一起。此时就会像图所示的那样,在碰撞的同时,轮胎滑痕一定会出现异变。,路面划痕 路面上的划痕是分析事故过程最直接的证据,所以准确的辨认和分析路面的划痕将对事故过程分析很有帮助。,事故车的最终停止位置和姿态,碰撞后 ,事故车最终会因碰撞后的摩擦功消耗掉剩余的动能而停止。 由于可以根据最终停车位置和姿势,再结合路面上滑痕和事故车的破损状态、路面上散物等来推断碰撞过程,所以最终停车位置与姿势,将成为事故过程分析的重要证据。,(2)车-车垂直碰撞 碰撞后在第一象限,A车以50km/h的速度、直角侧碰撞在正以50km/h的速度行驶的车上,(3)车-摩托

3、车碰撞 与碰撞的对方车辆质量相差很大,故车身和驾驶员多是摩托车一方受伤。 碰撞前两轮车和驾驶员作为一个质点运动,由于碰撞的冲击使两轮车与驾驶员分离。 人体直接一次碰撞。 事故现场一般会留下摩托车的倒地划痕。 碰撞点一般会留下摩托车的轮胎擦痕。,(4)车-行人 行人的质量与汽车相比很小,所以碰撞后,行人大致以汽车的碰撞速度沿水平/斜方向被抛出,成抛物线轨迹掉在路面上,着地以后在路面上滑行,最后停止运动。 相比其他事故形态再现,人车事故再现更加复杂。,直立的成人行人,首先被前保险杠、接着被车身正面横向撞在下半身上,所以身体会倒向发动机罩;若碰撞速度很高的话,会被抛向发动机罩,把头和上半身重重地摔在

4、发动机罩上。,以42km/h碰撞 以56km/h碰撞,(5)单车事故 坠崖,撞固定物,侧滑,侧翻等,二、事故再现基础理论,1、功能原理 事故车的动能主要由车身的变形、车身接触摩擦及汽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消耗; 汽车在碰撞前碰撞后的过程可以简化为刚体平面运动,而碰撞过程应考虑变形刚度及恢复系数; 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假设;,2、制动过程 (1)制动摩擦系数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制动摩擦系数因轮胎的滑动比大小而发生变化。,(2)制动时间,(3)制动距离 制动距离:是指机动车在规定的初速度下急踩制动时,从脚接触制动踏板(或手触动制动手柄)时起至机动车停住时止机动车驶过的距离。(GB 7258-2004)

5、 制动距离可以通过轮胎抱死后在路面上滑动而留在路面上的轮胎划痕来识别。但,制动后未必留下滑痕。因此,不能将制动距离与制动滑痕长度混淆。 根据制动摩擦系数与轮胎滑移率的关系,可知,在制动滑痕前面,一定多少有一段未留下滑痕的制动距离。,?,3、侧滑附着系数 对被侧撞而横向滑行的车辆来讲,即使没有采取制动措施,轮胎也不会转动,所以此时的摩擦系数较大 侧滑摩擦系数与纵滑摩擦系数的关系 从实用的观点来说两者几乎是一样的,4、车辆转弯横向稳定性 (1)侧翻临界速度,所以,(2)侧滑临界速度,三、事故再现方法,事故再现是在相关事故痕迹检验、分析基础上,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动量(矩)守恒定律及汽车动力学理论等原

6、理还原事故过程。 1、理论计算方法 主采用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等基本力学理论来推算速度,是最常用、最简便的计算方法。 主要包括基本的运动学、力学方法,诸如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抛体运动规律对车速进行综合推算。 2、计算机仿真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来推算交通事故车辆速度,具有准确、方便、可视化等特点,并能综合各种计算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和优化,辅以专家经验,给出与真实情况更为接近的分析结果。但是,计算机仿真方法对使用者的理论水平和软件应用能力要求高,其包含的通用化模型通常不能满足事故分析人员结合研究经验对具体事故特点进行分析的需要,而且主要适用于对交通事故场景进行重构和演示。,3、依据

7、监控视频计算 依据视频的参数,根据车辆在一定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计算出车辆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4、多信息融合 对事故现场的各类痕迹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充分论证和合理应用,从多角度分析事故过程及车速,是车速计算准确的重要保证。 1)散落物分布 2)车速表信息 3)车体划痕信息 4)监控录像信息 5)车体碰撞部位及其变形情况 6)人体损伤特征 7)道路环境 8)模拟试验等,根据GA/T643-2006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依据事故现场勘查的汽车制动距离计算肇事前的汽车速度(制动拖印起点速度或制动车速)。,四、车速计算基本方法,1、拖痕分析法计算车速,在抱死状态下制动,如忽略空气阻力

8、,可认为汽车在轮胎滑移前的 全部动能全部都消耗在其于路面的滑磨之中。,(1)来源:根据制动过程中的功能平衡关系:,车辆地面制动力(N),S制动印迹长度(m),m车辆质量(kg),va制动印迹起点的瞬时车速(m/s),全轮制动时K=1,一前轮和一后轮制动时K=0.5,对于发动机前置前驱动的轿车在良好路面只有前轮制动时K=0.6-0.7,而只有后轮制动时K=0.2-0.3,(2)应用 若在坡道上制动,则:,若事故车辆(或相同类型车辆)可正常行驶,可进行现场 制动试验,则:,纵滑附着系数可在交通事故现场或者类似路面上试验测定,也可参照下表选取,然后用K值修正,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附着力之间的关

9、系,(3)汽车的制动过程,制动距离的分析 从制动的全过程来看,包括驾驶员见到信号后作出行动反应、制动器起作用、持续制动和放松制动器四个阶段。 制动距离:指开始踩着制动踏板到完全停车的距离。包括制动器起作用和持续制动两个阶段中汽车驶过的距离.,图 汽车的制动过程,制动时车轮的运动,制动时车轮的运动,单纯的滚动,边滚边滑,抱死拖滑,没有制动力时的滚动半径,t1,t2,t3,t4,T1驾驶员反应时间; T2制动滞后时间; T3制动力增长时间; T4制动力达到最大值后持续制动时间; T5制动放松时间,制动距离:,决定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制动器起作用的时间、最大制动减速度即附着力(或最大制动器制动力

10、)以及起始制动车速。,因为车辆在产生制动痕迹前的制动协调时间内存在一定的速度降低,GA/T643-2006中的公式 忽略了制动协调时间对车辆的减速过程,因此需在实际鉴定过程中对其进行修正。,2013年12月07日06时40分许,MQ驾驶牌照号为川D16732中型自卸货车由仁和区政府方向往东区政府方向行驶,当车辆行至事故路段时,与行人XXX相撞,造成XXX受伤后经中心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车辆受损的重大交通事故。,实用案例1,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验图(复制件)详情告知,事故路段为东西走向,现场为平直干燥沥青路面,事发时为晴天。事故车左、右后轮在其后方路面分别留下了长为12.62m、12.50m的双轮制

11、动拖印痕迹。,表1 机动车台式检测制动类检测数据,事故车整备质量为3940kg。,该车事故发生时(制动前)的速度约为47km/h56km/h。,2、散落物分析法推算碰撞时的速度,L散落物被抛出的水平距离,v碰撞速度(m/s),h散落物被抛出时的离地高度(m),g重力加速度(m/s2),散落物分析方法 散落物下落的运动过程是自由落体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复 合运动。 假设:抛落物从车上高度为H米处向车前飞出,飞行L米后落 到路面,则碰撞车速:,实用案例2,一辆汽车碰撞行人,事故现场勘查时发现汽车前灯玻璃被撞击破裂,其中一块较大的玻璃碎片抛出距离5.8m,测量出车灯距离地面高度0.68m,现场勘查给出汽

12、车肇事前制动距离25m,计算车速。,1、汽车碰撞时速度:,3、双散落物分析法推算碰撞时的速度,vc碰撞前速度(m/s),h11物抛出前距地面高度(m),h22物抛出前距地面高度(m),汽车肇事后,事故现场可能留下多个散落物,取可信度比较大的两个散落物,用以计算汽车碰撞速度。,两散落物间距离,m,双散落物分析方法 散落物下落的运动过程也是自由落体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复 合运动。 假设:抛落物从车上高度分别为h1和h2米处向车前飞出,飞行 距离分别为L1和L2,则碰撞车速可按下式计算:,等比定理,c,实用案例3,一辆汽车碰撞隔离墙,车体受损后风窗玻璃破裂落地,车内一钟表被抛出,两散落物地面距离2.8m

13、,碰撞前,前者距离地面高度1.31m,后者高度2.20m,计算汽车碰撞速度。,4、动量定理在一维碰撞中的应用,1、技术内容 碰撞现象的特点不只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突然发生,持续时间很短,更重要的是在相撞物体相互作用的时间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大,外力的作用通常远小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而认为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所以,我们可以用动量守恒定律来研究碰撞现象。 即:汽车碰撞过程是动量交换过程,其碰撞前的动量和等于碰撞后的动量之和。,碰撞事故由三个不同且连续进行的过程构成 第一个过程:碰撞前驾驶员的操作过程,因驾驶员未采取措施或采取措施无效,导致汽车碰撞; 第二个过程:碰撞本身,即汽车与汽车

14、或其他物体相撞,并在接触间进行动量和动能交换的过程; 第三个过程:碰撞结束后,汽车以重新获得的运动初始条件开始运动直至最后停止的过程。,碰撞后的相对速度:,两车碰撞后动量交换完毕时,两车有同一速度,记为vc,设碰撞前两车的总动能为Ek1,动量交换结束时刻的总动能为 Ek2,则有:,动能损失为:,动能损失可认为全部被汽车前部的变形所吸收.,国外实验者用小轿车做大量模拟碰撞试验,得出试验公式: 迎面碰撞ve=105.3x x塑性变形量m Ve有效碰撞速度km/h,实用案例4,经检验,川D29763塑性变形量最大值约为1700mm,塑性变形量最小值约为1150mm,碰撞宽度约为1050mm,车辆前部

15、宽度约为2480mm,2014年9月20日16时30分许,川D29763中型自卸货车由污水处理厂往金江镇方向行驶,当车行至污水处理厂路段时,因超越停放于路边的的川D17283重型货车过程中,与由钒钛产业园区二号线往污水处理厂方向行驶的川D51573重型自卸货车相撞,造成1人当场死亡、1人受轻微伤、两车(即:川D29763、川D51573)受损的交通事故。,川D51573在碰撞后与川D29763中型货车未分离,川D51573后方可见3.3m的制动痕迹,川D29763中型货车未见轮胎拖印。 由过磅计量单可见,川D29763中型货车的总质量为35960kg,川D51573重型货车的总质量为51540

16、kg。,汽车在行驶时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 发动机输出功率也与行驶阻力功率平衡,5、根据汽车功率平衡方程计算行驶速度,实用案例5,汽车功率平衡方程 在追尾事故车速鉴定中的应用案例,追尾事故的前车鉴定,需收集的基本参数: 发动机功率 车辆总质量 车辆外廓尺寸(汽车迎风面积 ) 道路坡度 路面状况 (滚动阻力系数),计算举例:,功率平衡方程的适用情况,功率平衡方程计算车速的原理是车辆以最高车速在所行驶道路条件下,发动机的最大有效功率应与车辆的行驶阻力功率相平衡。由此可见,应用功率平衡方程计算出的车辆车速为车辆在其所行驶的道路条件下(即方程各个道路参数已给定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高车速。,该法适用于高速公路上被后面车辆追尾碰撞的货车,由于在高速公路上如果前面车辆的最高速度不能达到高速公路车速的最低限度(我国规定在高速公路上的车辆速度不能低于60km/h),就容易发生被后车追尾的事故。,6、根据视频计算行驶速度,2014年2月09日0时48分许,牌照号为川DC1585的轿车在由攀枝花学院方向行至机场路学府花园路段时发生一起交通事故,经办案交警进一步调查,提取到该车事故发生时通过事故现场路段的视频监控录像,现委托鉴定该车事故发生时的速度。,实用案例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