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化学用语课件 (2).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46324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3.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化学用语课件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化学用语课件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化学用语课件 (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化学用语课件 (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化学用语课件 (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化学用语课件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化学用语课件 (2).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2017高考二轮复习,考纲要求,1.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浊液、胶体和溶液的区别。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考情分析,高考中本节的考点主要有两个: 1. 对物质的分类与方法的考查,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是否正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及判定等,更多是考查了对物质成分的了解; 2. 对胶体知识的考查,命题角度为以重要的新闻背景、新科技等为题材考查胶体的特性(丁达尔效应)

2、、Fe(OH)3胶体制备及胶体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考点1:物质的组成,知识网络,1 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知识网络,2 同素异形体 (1)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同素异形体。形成有两种方式: 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3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2)混合物。 4、酸、碱、盐、氧化物 (1)酸、(2)碱(3)盐、(4)氧化物。,知识网络,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

3、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典例精析,典例精析,答案: 解析:正确;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复合离子如NH4等可以再分; 正确;正确;错误,金刚石、石墨均是由C元素组成,但不是同一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错误,如Fe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错误,如N2和CO。,归纳总结,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知识网络,1 分类法 由于物质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也就是说

4、对某一物质而言就可以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扮演不同的角色”。 常用的两种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思考: 如对于下列几种盐:Na2SO4、Na2CO3、NaCl、K2SO4、K2CO3、KCl,你认为可怎样进行分类?,考点2:物质的分类,知识网络,知识网络,知识网络,【例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 ) 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溶于水呈酸性的是酸,呈碱性的是碱( ) HCOOH含有两个氢,所以是二元酸

5、( ) 盐一定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典例精析,典例精析,解析:错误,如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正确。错误,Na2O2与H2O反应除生成NaOH外,还生成O2,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错误,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错误,如Na2CO3溶液呈碱性,AlCl3溶液呈酸性。错误,应按照电离出的H划分酸的元数,HCOOH应为一元酸。错误,NH4Cl、(NH4)2SO4等也为盐。,归纳总结,知识网络,考点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2)二者关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一般没有化学变化。 注意:升华、萃取、分液、蒸馏(分馏

6、)、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焰色反应、电离等都归为物理变化; 脱水、蛋白质变性、水解、同素异形体互变、电解、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等都归为化学变化。,知识网络,知识网络,典例精析,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1)臭氧变成氧气是物理变化 (2)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属于物理变化 (3)通电发光是物理变化 (4)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5)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 (6)加热I2,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7)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8)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9)有化学键

7、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0)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典例精析,答案: (3)(5)(6)(7)。 解析:(1)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2)结晶水的得到和失去属于化学变化; (4)煤的气化是制水煤气,液化是制甲醇;干馏是加热分解,都属于化学变化; (8)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9)只有化学键的断裂或生成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10)核反应不从这方面划分,考点4:分散系 胶体,1 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知识网络,2 三种分散系比较,知识网

8、络,3 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特别提醒】 (1)Fe(OH)3化学式之后要注明胶体,不是沉淀;该水解反应条件是加热,中间是“=”,不是“ ” (2)Fe(OH)3胶体粒子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1molFe3+ 完全水解,得到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少于NA,。,知识网络,知识网络,4、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2)电泳 (3)介稳性 (4)聚沉,知识网络,5、胶体性质的应用 (1)工农业生产:土壤的保肥作用。土壤里许多物质如黏土、腐殖质等常以胶体形式存在;制有色玻璃固溶胶,冶金工业利用电泳

9、原理选矿等。 (2)在医学上:血液透析,血清纸上电泳,利用电泳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高度分散的胶体越来越多地用来检验或治疗疾病。 (3)在日常生活里的胶体知识:制豆腐原理是胶体的聚沉,豆浆、牛奶、粥和明矾净水均是利用了胶体知识。 (4)自然地理: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形成原理是海水中的电解质使江河泥沙所形成的胶体发生聚沉。 高科技领域:纳米材料的发展和应用。,知识网络,6、胶体粒子带电荷的规律 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Ag2O 等) 、金属氢氧化物如Fe(OH)3、Al(OH)3等形成的胶体,胶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金属硫化物(如FeS、Cu2O等)、非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硫化物

10、(如SiO2、As2S3等)形成的胶体,胶粒吸附阴离子带负电荷。,知识网络,考点5:化学用语,1、四种符号 (1)元素符号:如Na、H (2)原子符号:如11H、1735Cl (3)离子符号:如Cl、Mg2+ (4)化合价符号:如,2、五种式子 (1)化学式:如CO2、NH3 (2)电子式:如H:H等(掌握常见物质的电子式如:过氧化钠、甲烷、氨气、四氯化碳、过氧化氢、碳化钙、二氧化碳、水等),3、两种示意图 (1)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如Na (2)离子结构示意图如:Mg2+ 、Cl 4、两种模型 (1)球棍模型如甲烷 (2)比例模型如甲烷,知识网络,(3)最简式(实验式):如乙酸的最简式为CH2

11、O,苯、乙炔的最简式均为CH等。 (4)结构式:如O=C=O、HCl(掌握常见的重要物质的结构式) (5)结构简式:如:CH3CH2OH。,典例精析,1.【北京理综化学】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典例精析,【解析】化学反应的根本标志是有新物质的生成,此题中A、火药使用是利用了S、C、KNO3发生反应,B、粮食酿酒师利用了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然后在进一步在酒曲的作用下生成乙醇,D、铁的冶炼是利用C在高温下与Fe2O3反应生成Fe的单质,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而C项转轮排字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典例精析,2【江苏化学】下列有关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B氯离子(Cl)的结构示意图: C氯分子的电子式: D氯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H3CCH2Cl,典例精析,1、物质的分类 2、分散系及胶体的性质、应用 3、化学用语的正确表达 4、基本概念的综合应用,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