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学习青海省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考察调研,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智慧和力量,确保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步调一致向前进。在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铭记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用好团结奋斗的历史经验,传承团结奋斗的精神血脉,续写民族复兴新篇章。一、铭记“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讲清说透“跟党走、跟党干”的大道理,坚守“干在一起”的使命初心。力量来自团结,幸福源于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青海坚持把思想引领作为先导性、基础性
2、工作,把民族团结纳入干部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把党的惠民政策和群众关心的问题讲清楚,把党声化为民心,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团结奋斗”体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铭记“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入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农家宅院,在身挨身的距离中、在心贴心的氛围里,向人民群众讲透“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革命故事,把“跟着共产党走,就有出路,跟着共产党干,才会幸福”的大道理讲清说透,实现追梦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二、用好“团结奋斗”的历史经验,激扬迸发“比铁硬、比钢强”的大能量,凝聚“站在一起”的奋进合力。集体的力量如钢铁,众人的智慧如日月,“团
3、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历史经验,是宝贵的财富。青海多民族集聚、多文化荟萃,是全国少数民族占比最高和民族区域自治面积最大的省。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全省所有市州、93.3%的县(市区)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走在全国前列,开创了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断,用“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壮志迎接各种风险挑战,以一身正气和满腔热情让自己拥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出“比铁硬、比钢强”的大能量,迸发最强战斗力。三、
4、传承“团结奋斗”的精神血脉,始终站稳“为人民、靠人民”的大立场,筑牢“想在一起”的民族意识。为了人民的团结是最坚强的团结,为了人民的奋斗才是最伟大的奋斗,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青海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大批惠民政策措施项目得以有效落实,全省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制定了“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行动规划,与生态文明高地打造、产业“四地”建设,民生改善、文旅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在新征程上,每一个党员干部要如“石榴籽”那般甘甜怡人,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来做,让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汇聚磅礴力量。各族干部群众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5、体意识,围绕把“小日子”过好、把“大梦想”成就的共同愿景,与人民群众“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共同书写发展新篇章。学习青海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持续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用创新的“源头活水”、用实干的“沛雨甘霖”、用生态的“山清水秀”,不断提升发展“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用“心”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一,用“决心+用心”
6、的创新“源头活水”提升高质量发展“含新量”。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到“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自古以来,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就像血液一样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身体里,这一基因深入骨髓,代代相传。在新兴事物“井喷式”爆发的今天,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洪流中早已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创新的前景广阔光明,创新的道路艰苦卓绝。各级党委政府要善于抓住“创新”这个“源头活水”,敢于做勇立潮头的“开拓者”,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不断追求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文
7、化创新。要鼓励企业要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和产品综合竞争力,敢于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激活发展“新动能”“新引擎”,奏响高质量发展“改编曲”。二、用“信心+恒心”的实干“沛雨甘霖”提升高质量发展“含金量”。“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实是态度,干是行动。实干,就要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棒接着一棒跑。回溯过往,河南林县人民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叩石垦爆、挖山不止,以十年之功在巍豌太行上凿出了“人工天河”;几代“拓荒者”的“披荆斩棘”和“接力攻关”构建起了北斗全球组网。实干是最有力的表态,实绩是最响亮的见证。春天不会辜负每一颗积
8、蓄力量、向上生长的种子。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实干为先、接续奋斗,要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一以贯之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持反腐、发展、惠民互促共进,突出“快”字转作风提效能,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奋力推进各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以新质生产力之进引领高质量发展“一路冲锋二三、用“关心+安心”的生态“山清水秀”提升高质量发展“含绿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9、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纵观西部,“一朵松茸、一片油茶,富一方百姓”的故事不断续写,绿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旅游不断让百姓吃上“生态饭”,享受到绿色生态带来的“红利”。这充分地说明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抓好各类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以治污水、治面源污染、治垃圾、改善水生态为重点,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广“高效率、易上手”简易实用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充分激发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内生动力,写就“生态颜值”变“经
10、济产值”、“美丽风景”变“发展前景”的生动篇章。学习宁夏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社区党组织建好建强了,社区工作就有了主心骨。要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把服务老百姓的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总书记的这一论述,为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发挥社区基层基础作用提供了重要遵循。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基层群众的神经末梢。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和要求,切实建好建强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居民中的主心骨”“贴心人”作用。完善工作体系,建强“骨架”。党组织强不强关键在“领头羊”,也就
11、是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人”。对此,在选配任用社区党组织书记时要把握从严从优的原则,突出“抓两头,带中间”,即突出精品示范社区和软弱落后社区党组织书记的选配,通过岗位竞选、组织考察、社会监督等手段,把优秀党组织书记选出来、推上去。要注重社区党务、业务工作队伍建设,选聘使用有能力、有活力、有学历的年轻党员、大学毕业生充实到社区党组织和工作队伍中。要把社区干部培训纳入当地党委政府干部培训计划,切实培养精干高效、素质优良、群众公认、奋发有为的新型社区干部队伍,让组织“骨架”更坚强,“战斗堡垒”更坚固。加强队伍建设,增强“骨力队伍行不行,关键在能否“打冲锋”“争先锋”。社区党组织建设水平的高低,最终要反
12、映在社区干部的具体工作表现中。要重点打造一支具有专业专注、精明精干、活力活跃的“专精活社区干部队伍。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观摩、挂职锻炼等方式,对社区干部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全面提升社区干部“能思”“善言”“会干”能力。要充分发挥社区物业党员、退休党员作用,积极推行“红色物业”、推选“红色管家”、打造“红色阵地”、搭建“红色联盟”,做到“党员进网格,服务零距离”,着力构建全面覆盖、灵活高效的基层组织服务体系,让党员队伍的“骨力”更坚硬,发挥作用更实效。密切联系群众,连紧“骨肉二联系是“粘合剂”、服务是“强力胶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传家宝”,可谓“血肉相融”“骨肉相连”,密不可
13、分。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社区党组织及社区干部就要把居民装在心里,开展民情调研、把握民意动向、做好民生服务,始终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把服务老百姓的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要树立“小社区、大社会”“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不断整合社会各种有效资源和力量,大力培育和引入公益活动型、志愿服务类等社区社会组织,构建专业化程度更高、服务更优的社区服务体系,真正在党建引领下,让党群干群“骨肉”关系连得更紧密、更结实。学习青海省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6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省考察调研,深入民族中学、宗教
14、场所等进行调研,看发展、察民情、提要求。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当深悟总书记的“青海之行”,以更加饱满的干事劲头,挺膺时代担当,写实“团结”“生态”“经济”三篇文章,在强国建设、伟大复兴的赛道上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一、饱蘸“党的领导”之墨,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实“共同繁荣,共同进步”的“团结文章”。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追今抚昔,从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到统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到促进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都昭示出中
15、国共产党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充分说明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政治保证。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让各民族群众都坚定“跟着共产党走,就有出路,跟着共产党干,才会幸福”的大道理,实现追梦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二、饱靛“绿色发展”之墨,提升综合治理的效能,写实“蓝天净土、绿水青山”的“生态文章”。这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丰富多样、也十分
16、脆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是这一区域的主要任务。”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就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从“生态文明建设”到“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从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生态建设被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党员干部当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大刀阔斧的决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综合治理,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打
17、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守住生态“红线”,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基底三、饱蘸“特色资源”之墨,加快产业现代化发展,写实“生活富裕、人民幸福”的“经济文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孕育一方资源,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近年来,青海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巧打资源富集、物产丰饶的“金算盘”,聚力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这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海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总书记为青海擘画
18、的发展蓝图,也是各个地区发展应该遵循的路径。因此,要深度挖掘本地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广泛应用新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农民增收基础、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2024年学习青海省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宁夏两地考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在这片共同辛勤耕耘、不懈奋斗的广袤土地上,我们追寻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铿锵足迹,探寻着推动伟大复兴的澎湃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于新时代背景下,这一理念凸显出尤为关键的重要性
19、值得我们深度思考民族关系和民族工作的深刻内涵。一、石榴同心,以“紧抱籽实凝团结,同心协力绘新章”承交融历史,增进民族认同。石榴籽紧抱,民族情深厚。石榴,这一古老且极具象征意义的果实,在中国文化里早已超越其本身的物理意义,成为团结与和谐的生动象征。恰如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民族之间紧密相依、不分畛域,共同绘制出多彩画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J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伟大祖国的历史。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豁达胸襟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深远影响;从“万里驼铃
20、万里波”的丝路长歌到“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每一个历史瞬间都见证了各民族在文化上博采众长、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的亲密无间。在今天,各民族的传统艺术相互借鉴、深度融合,蒙古族的长调、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藏族的锅庄舞等,皆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这些文化的交融不仅极大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底蕴,更增强了民族之间的情感纽带。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正是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之所在,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为包容的胸怀,共同抵御风雨,共享灿烂阳光。二、手足相亲,以“携手同心克难关,守望相助护家园”御风雨挑战,强化民族团结。手足情相连,守望心相伴。“手”与“守”同
21、音,从古至今,无数事例见证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文成公主入藏”不仅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璀璨文化,更促进了汉藏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草原绣娘”白晶莹带领蒙古族姐妹用巧手绣出美好活;“时代楷模”黄文秀在脱贫一线谱写青春之歌,无数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生动诠释着各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在面对自然灾害和困难挑战时,各民族携手共进,并肩作战。目前正值多地遭遇洪涝灾害,暴雨倾盆,江河水位猛涨。在江西,洪水肆虐,淹没了大片农田和村庄;在广东,持续的强降雨导致城市内涝,交通受阻。众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志愿者和救援团队挺身而出,他们怀着对同胞的深厚情谊,始终秉持着团结互助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
22、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我们要持续促进各民族在理想追求、信念坚守、情感交流、文化传承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携手前行,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三、和合与共,以“和衷共济谋共荣,携手并进创未来”筑复兴梦想,推动繁荣进步。和合共繁荣,未来同奔赴。“和”字蕴含着和平、和睦、和谐之意,“合”则代表着合作、融合、联合之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和为贵”的理念,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以“和合理念”为引领,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通过开展跨
23、区域的合作项目,让不同民族的地区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让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人民;大力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恶劣行为,引导各民族紧密团结在党的光辉旗帜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像“禾”苗一样,在党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学习青海省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青海省考察调研,从立足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大进展提出了“三个坚持“。广大党员干部要紧随
24、总书记步伐,多角度、深层次地从“青海足迹”中体悟“国之大者”的时代意蕴,以实干之姿展骐骥之跃,笃行不怠走好新时代奋进之路。-V在“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体悟”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大视野。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J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命题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敢开顶风船,善打攻坚战,善于用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发展,在学思践悟中主动适应新形势、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在真信真用中克服本领恐慌,弥补能力不足。要常怀人民至上的赤子之心,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为民情怀,吃透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
25、干部队伍作风转变带动营商环境、发展环境优化,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惨惨之忱在危机中抢育先机、于变局中再开新局。二、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体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大担当。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说把多少真金白银捧在手里,而是为历史、为子孙后代去做。”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绿色发展置于“国之大者”中去考量,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甘做铺垫工作,甘抓未成之事,持续打好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争当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力军。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之间的“平衡点”,以坚守“生态
26、底线”的担当,因地制宜地把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落到实处,以文旅产业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等扎实举措,推动绿色发展常态长效之路越走越宽,让“有过去、有未来、有温度、有乡愁”的绿水青山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三、在“坚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中体悟“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大作为。行程万里,人民至上,2021年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就曾表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J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合则俱荣,分则俱损”的发展深意,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做民族团结的带头人、宣传员和践行者,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胸怀当好共同富裕的“领头雁”。要始终
27、以民心为大、民生为重、民苦为忧,立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抓改革、谋发展、促振兴,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少一些形式主义的“自我包装”,多一些实干苦干的“自我磨砺”,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让党的好政策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生根发芽、结果开花。学习2024年在青海省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考察调研,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智慧和力量,确保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步调一致向前进。在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铭记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用好团结奋斗的历史经脸,传承团结奋斗的精神血脉,
28、续写民族复兴新篇章。铭记“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讲清说透“跟党走、跟党干的大遒理,坚守“干在一起”的使命初心。力量来自团结,幸福源于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青海坚持把思想引领作为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把民族团结纳入干部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把党的惠民政策和群众关心的问题讲清楚,把党声化为民心,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团结奋斗”体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铭记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入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农家宅院,在身挨身的距离中、在心贴心的氛围里,向人民群众讲透“唤起工农千百万,
29、同心干”的革命故事,把“跟着共产党走,就有出路,跟着共产党干,才会幸福”的大道理讲清说透,实现追梦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用好团结奋斗”的历史经验,激扬迸发“比铁硬、比钢强”的大能量,凝聚“站在一起”的奋进合力。集体的力量如钢铁,众人的智慧如日月,“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历史经验,是宝贵的财富。青海多民族集聚、多文化荟萃,是全国少数民族占比最高和民族区域自治面积最大的省。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全省所有市州、93.3%的县(市区)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走在全国前列,开创了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局
30、面。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断,用“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壮志迎接各种风险挑战,以一身正气和满腔热情让自己拥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出“比铁硬、比钢强”的大能量,迸发最强战斗力。传承“团结奋斗”的精神血脉,始终站稳为人民、靠人民”的大立场,筑牢“想在一起”的民族意识。为了人民的团结是最坚强的团结,为了人民的奋斗才是最伟大的奋斗,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得是人民的心。青海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大批惠民政策措施项目得以有效落实,全省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制定了“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行动规划,与生态文明高地打造、产业“四
31、地”建设,民生改善、文旅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在新征程上,每一个党员干部要如“石榴籽”那般甘甜怡人,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来做,让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汇聚磅礴力量。各族干部群众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围绕把“小日子”过好、把“大梦想”成就的共同愿景,与人民群众“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共同书写发展新篇章。学习在宁夏银川市社区考察讲话精神心得体会6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为老百姓服务最直接,做好社区工作首先要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同时要有一支热心服务、持续稳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要总结经
32、验、创新思路,把为居民群众的服务做深做细做到位,努力越做越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人民”二字,力重千钧,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习近平总书记“宁夏之行”背后“人民至上”的鲜明底色,笃定为民之志、恪守为民之责、常兴为民之举,以实际行动作答“何以为民”,努力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业绩。读懂“愿以寸心寄华夏”的理想信念,以“念兹在兹、枝叶关情”的爱民之心笛定为民之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员干部要明确自己的第一身份、第一职责、第一目标,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当作自己的最大政绩,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和百姓同坐
33、一条板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心里装着群众,念念不忘群众,将改善民生、造福群众作为第一追求,坚持“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不断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中诠释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让人民群众事事放心得下。读懂“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使命担当,以“善作善成、笃行不怠”的忧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史。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救人民于水火。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前仆后继,他们“鞠
34、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忠诚和奉献践行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政治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肩负起砥柱中流的使命与担当,将拼搏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利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永恒不变的根本宗旨。要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将满心热血挥洒在祖国热土上,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切实担负起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读懂“不辞辛苦出山林”的矢志奋斗,以“民之所向、行之所往”的惠民之心常兴为民之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我们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满意不满意,不仅要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我们是怎么做的。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党员干部要把每一件群众“小事”当成自己“大事”来办,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要校准履职尽责的思想和行动,将“小我”融入“人民”这样的“大我”之中,始终同人民站立在一起、同人民奋斗在一起,以钉钉子精神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实招、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