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备考对策08[1].10.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48484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5.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高考备考对策08[1].10.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2009高考备考对策08[1].10.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2009高考备考对策08[1].10.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2009高考备考对策08[1].10.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2009高考备考对策08[1].10.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高考备考对策08[1].10.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高考备考对策08[1].10.ppt(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08高考试题分析和 2009年高考备考对策,太原五中 秦玲爱,稳定,求实,能力,创新,变化,特点,2008试题整体特点,(题型、题量),(内容、素材),(出题、技巧),(试题呈现),(提升、迁移),2008年全国文综卷(、)地理试题保持了往年的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试题的结构、难度、区分度基本保持稳定。试题以考核地理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为主,与前两年相比,自然地理内容增多且难度有所增加,试题的灵活度和能力考核要求有所提高。,2008年试题特点 总体印象:较好地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和平行性,难度适中。 从整个试题看,无偏、繁、怪、难和超纲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意图十分明显,对中学地理教学起着一种正

2、面的导向作用。地球运动选择题难度大。 具体特点:稳、新、实、适 “稳”表现在以下几点: 稳定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 稳定试卷结构、题型、题量; 稳定以中心问题的题组设问方式; 稳定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考方向; 稳定灵活运用知识、地理思维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稳定以综合性、区域性、实践性、图像性考查的宗旨;,“适” 难度适度,即体现公平、公正,同时也有利于选拔需要,较好地体现了试卷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高质量的试题并不是难题,好题是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一、2008全国文综卷(、)地理试题的主要特点 (一)突出主干,强调基础知识的考查,文

3、科综合能力考查,强调考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地理部分,继承了前几年试题的特点:围绕中心问题的进行系列设问,突出主干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与往年试题相比,今年试题的地理性、地理味更加浓烈。,从知识角度分析,今年试卷涉及的主要知识有:文综卷中考查了农业结构变化、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产业重心的空间变化、地球运动意义(昼夜分布图分析)、刚果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中亚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等主干知识。文综卷中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坡度判断与比例尺应用)、生态工业的产业链、地球运动意义(昼长统计图分析)、日本本州岛的自然环境特征、某湖泊(南

4、美洲)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及与农业生产关系、驼峰航线(印度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等主干知识。,(二)以地图为提供信息的主要载体,突出地理核心能力的考核,2008年的地理试题继续反映出“能力立意”的本质要求,凸现出考查地理学习能力的命题趋向。试题的设计十分重视新情境设置和信息的多样化呈现。在新情境中,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考查表现得淋漓尽致,凸现了“获取试题信息,体会考查意图提炼信息价值,进行分析整合调运储存信息,形成综合解读探寻信息与问题关联,说明与论证问题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作出科学合理阐释”这一解答地理试题的思维过程。文综卷、的全部地理试题的设计均遵循这一命题原则,并且在

5、信息的呈现上以图表形式为主,如文综卷有8图1表,文综卷有8图。利用图像信息充分考核了考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等能力,考核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了图图转换能力。,2008年的地理试题,除进一步强化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考核外,还突出了地理空间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等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考查。如文综卷、的综合题第36、39题,均以区域为背景设计相关问题,要求考生根据区域空间信息综合性地分析自然要素特征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又如文综卷选择题第1题(耕地所属区域判断)、第4题(城市名称判断)、第5题(三次产业判断)、第811题(Q点位置或月份判断),文综卷选择题第5题(生态工业园区所在区域判断)、第6题(四地

6、纬度判断)、第911题(日本本州岛樱花初放日期空间差异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对这些选择题的正确判断,均需要考生有良好的空间意识和空间感知能力。,(三)主观题开放度增大,判断、分析、推理、归纳和语言表述等能力要求提高,与2007年的文综卷相比,2008年文综卷中地理主观题分值还是56分,但设问形式变化较大, 07年的主观题中存在着较多填空式设问,而08年则全部采用简答题形式,其答题的开放度明显增大,对考生的读图、判断、分析、推理、归纳和语言表述等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尤其是分析、推理、归纳和语言表述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如文综卷36题第(1)小题要求“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

7、,并简述原因”主要考核考生的推理分析能力。第(2)小题考核考生的看图说话能力(对图示信息的分析归纳和语言表述能力)。第(3)小题要求考生在第(1)(2)两小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推理分析,“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第(4)小题答案的逻辑性很强,对考生的逻辑推理和表述能力要求很高。第39题第(3)问“简要说明驼峰航线穿越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主要是对考生空间定位、地形分布知识掌握和应用的考核;第(4)问要求说出“当时的运输机沿该航线飞行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就侧重于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的考查。,(四)与现实生活生产联系密切,关注学以致用能力的考查,“关注现实,体

8、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价值观”是文综命题的“主旋律”之一。2008年的文科综合地理试题比较好地反映了这一命题特点,但与往年所不同的是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大多采用“隐性”的手法,从侧面来关注相关的“现实问题”。如文综卷第39题,通过对“土尔扈特人回归”这一历史真实问题的考查,折射出对“祖国统一(台湾问题、藏独问题)”这一社会热点的关注;文综卷第35题,通过对“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考查了,引导考生关注“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这一重大现实问题;第36题,通过D湖沿岸地区主要气象灾害的分析,隐性反映了对 “2008年南方地区严重的低温雨雪冰东灾害”这一重大自然灾害的关注。,(五)渗透课改理念

9、,突出地理学习能力的考查,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之际,今年的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在评价改革上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导向作用,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倡导生活化地理,命题取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等问题;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重视试题信息提供的新颖性、多样化,重视问题设计的探究性。,(1)情境问题的选择尽力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 如文综卷中考查的农业结构变化、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祖国统一问题等,文综卷中考查的生态工业的产业链、本州岛的樱花初放日期变化、气象灾害问题等,其相关素材选择,比较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让考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有助于他们认识和理解社会。,(

10、2)追求情境创新,信息多样化和大容量,问题设计的探究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优化与变革,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一教与学的要求反映到考试评价上,则要求命题观念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是强调新材料提供、新情景营造,让考生在新的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考查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强调问题分析的过程,尤其是问题探究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考查考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今年的文综地理试题在些方面已有较好的体现,如文综卷第57题“中国区域产业重心空间变化”,不但设计新颖的图像信息,而且还提供了新的学习内容,要求考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现场学,现场用”;第39题中的“说明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水资源

11、丰富的原因”等问题的设计,则较好地体现出对探究学习能力的考查。,二、2008年高考试题的归类分析,地 图,地理试题归类分析,1、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 A B C D 2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 A005 km2 B 0.5km2 C 5 km2 D50 km2,图5为某平原地区土壤表层解冻起始日期的等值线图。完成1718题。,17.推测P地属于 A.草原区 B.森林区 C.都市区 D.农耕区 18.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A.美国 B.法国 C.澳大利亚 D.巴西,某次地理夏令营活动的主办者策划了一次“寻宝”活动。在活动前,每位营员均会获得一张地图(图3)和一张瀑布照片(图4)。据此回答5

12、,6题。,5图3中藏宝地及其相对于营地的方位是 A甲,西北方 B乙,东北方 C丙,西南方 D丁,东南方 6为更好地欣赏瀑布,拟修建一处观瀑台。最佳选址是 A B C D,36(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5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14分) (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14分),36.答案要

13、点: (1)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 水汽较多(靠近河流) (易产生浓雾)。乙路段 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 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 (2)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 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 南偏西方向: 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 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电视收视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电视的人(户)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户)数的百分比,2一般情况下,图1中表示北京地区电视收视率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地球运动,地理试题归类分析,地球运动

14、高考从不回避的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知识既是地理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高考中的采分点,也是学生的失分点。 重点:地球运动决定了地球上各自然要素的分布或运动特点,同时也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因此,本部分内容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基点,也是以下各章节复习的基础。,难点:由于地球运动是三维立体空间随时间变化的四维运动,学生要依靠想象来理解、感悟和学习,这就对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考点:在近几年高考文综地理试卷中,地球运动这一知识点,从未被忘记过,每年都有812分,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和时间计算,这也是高考不回避主干知识和突出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 因此,建立空间概念,借

15、助日常生活经验正确理解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是高三地理复习的关键。理清知识点,建立空间概念,将解题关键知识灵活运用,找典型试题分类研习,从中归纳出解题的方法和窍门。,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811题,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40 B4555 C5l 5 D6070,全国1,不同纬度昼夜长短时间,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30分 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 D4月、5时

16、,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图3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68题,6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四地纬度依次是 A66 5N、66N、40N、40S B66 5S、66S、40S、40N C66 5N、66N、0、40S D66 5S、66S、0、40N 7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Aa月内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Bb月内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C地较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地与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8地在a月与

17、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 AOl,全国2,图1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1,完成34题。,3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分别是 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 4在图示月份中 A地夜长超过10小时 B三地中地昼长最长 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D三地中地昼长变化最大,宁夏,昼夜长短变化率,纬度越高,变化率越大,图4各线示意不同纬度五地的白昼长度变化。 读图4,回答89题。 8.若图中地位于北半球,则a点时刻应为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9.图4五地中 A地纬度高于地 B地位于赤道附近 C地、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 D地位于

18、极圈之内,四川,图3中a为纬线,P、Q两地经度相同,相距800千米。完成1314题。,13.若Q地5时30分日出,a的纬度为15,这时的月份可能是 A.12月 B.2月 C.6月 D. 10月 14.若P地19时太阳已落,Q地仍夕阳西下,这一季节 A.长江流域油菜花盛开 B.美国大平原麦翻金浪 C.潘帕斯草原绿野千里 D.尼罗河进入丰水期,海南,2一列时速为189Km的火车,北京时间3月8日2000从北京直发洛杉矶(两城市图上铁路线长约为12.6厘米。不考虑途中停车时间),到达终点站时当地区时为3月 A11日1600 B12日800 C12日1600 D13日800,重庆,图6中X、Y分别为晨

19、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据图回答11-12题。,11X、Y两点情况相同的是 A太阳所在方向 B所在时区 C正午太阳高度 D白昼长短 12太阳直射点正向什么方向运动?能确定的是 A向北 B向南 C向东 D向西,天津,图3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 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读图回答811题 8.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 30E, 20N B.150E, 20S C.30E, 20S D.150E, 20N 9.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 B.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 C.乙地昼长20小时 D.甲地夜长12小时 10.此时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

20、范围占全球范围的 比例是 A.四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大于二分之一 11.对该日的地理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速度最慢 B.台北处于一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 C.西安日出时间大约在5时左右 D.日本东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的小,海南,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地理试题归类分析,图1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读图1,回答1-2题。,1.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2.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南 西 北 东南 西北 A. B. C. D. ,四川,

21、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2,回答35题。,3.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 则sFGHE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4.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的运动方向与下垫面无关 5.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为西风漂流 C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为赤道逆流,北京,甲、乙两地纬度

22、相同,相距500千米。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表3所示。完成1920题。,19.两地的纬度约在 A.15S20S之间 B.15N20N之间 C.25S30S之间 D.25N30N之间 20.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表1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表回答34题。,3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A30N 40N西海岸 B 30N40N东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五大湖区 4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 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夏季光照条件较好 劳动力成本

23、较低 A B C D,山东,(1)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12分) (3)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8分),39(60分)根据材料和图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控制A地的锋面类型是 。简析A地的天气特征及成因。(10分) (2)此天气系统引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图9阴影区的农业生产有何危害?(4分) (3)图9阴影区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 (4)图10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

24、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8分),重庆,(5)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6分),地质构造与地壳运动,地理试题归类分析,读图5,回答911题。,9. 与图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图5 A. 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 B. 花岗岩、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作用 C. 大理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 D. 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 10. 该地区成为著名旅游地的优势在于 A. 地处热带,风景优美,环境承载量大 B. 景观具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季节特点 C. 地质地貌景观独特

25、,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 D. 水陆交通的通达性好,旅游地吸引半径大 11. 与图示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相同的地区是 A. 西欧平原 B. 湄公河三角洲 C. 五大湖沿岸 D. 墨累-达令盆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理试题归类分析,白令海峡是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相距最近处,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铁路同原有铁路连通,可以为两大陆提供一条便捷的陆上交通通道。读图1,回答1,2题。,1、从北京到洛杉矶铁路沿线,占绝对优势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 B阔叶林 C半荒漠 D 苔原,区位因素,地理试题归类分析,图2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完成3

26、5题。,3图中AB C分别代表 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 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 4该生态工业园区中 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 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 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 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 5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 A晋南 B粤北 C冀东 D闽西,世界地理,地理试题归类分析,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中国地理,地理试题归类分析,37(

27、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图6),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12分) (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据图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 千米。(4分) (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与环境效益。(12分),37.答案要点: (1)海域宽阔 台风多 潮差大 流速急 水深,风浪大 海洋腐蚀环境作用严重 桥墩地基。 (2)(在85105间的值均可得分) (3)降低交通成本 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增进区域经济整合) 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运输油耗及尾气排放,减轻环

28、境污染),39(60分)阅读分析资料和图7,完成下列各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缅公路运到中国。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 3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3)简要说明驼峰航线穿越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10分) (4)当时的运输机沿该航线飞行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10分),39 (3)平均海拔高(3分),山河相间

29、(3分),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地势崎岖)(4分)。 (4)飞行高度高,空气稀薄,地形复杂,气流紊乱,对流比较旺盛,天气多变、多云雨等。(每答对1项得3分,本小题满分10分),22.兰州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白兰瓜的不利影响,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是白兰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图7)。说明砂砾层对白兰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10分),22答案要点 (1)砂砾层减少了水分的蒸发(3分);白天增温快,夜晚冷却快,增大土壤日温差,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4分),可以有效减少(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的流失(3分),地理空间定位,地理试题归类分析,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当地1月平均气

30、温3。完成12题。,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地理要素分析,地理试题归类分析,图4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911题,9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l0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11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图2示意日本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读图2,完成56题。,5符合纬度地域分异的表现是

31、 AT地与Q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B樱花初放日期在Q地晚于R地 CR地与P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D樱花初放日期在T地晚于R地 6影响乙岛M、N两地樱花初放日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N地接受太阳辐射较多 BM地受南下寒流影响 CN地地势较为低平 DM地受北上暖流影响,图3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3,完成79题。,7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8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距海远近 9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游牧业,地理数据图表,地理试题归类分析,下表

32、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34题。,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4该城市是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读表1,完成12题。 表1 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 单位:hm2,注: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 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2与2000年相比

33、,2004年该区域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57题。,5图中、线依次代表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7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 D

34、第三产业向东南,表1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67题。,6.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7.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表2。据此完成89题。,8.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草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

35、有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9.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 B. C. D.,人地关系,地理试题归类分析,36(36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湖泊(图6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6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6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I)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12分)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

36、降水特征。(4分)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8分)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12分),36.(36分) (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2分),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4分);日变化(日较差)较大(2分),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4分)。 (2)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2分),集中于夏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2分)。 (3)低温、冻害(2分),夜间(2分);洪涝灾害,夏季(雨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分)(2分)

37、;旱灾,其他季节(4-12月或4-11月,答春、秋季即可得分)(2分)。 (4)(沟渠、水糖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4分);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因此,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2分)。,32.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广东卷),(1)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根据图15,可以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是_。,依据:中部地

38、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下降;在三大地区中,中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最小。,(2)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_。(填正确项字母)。 A.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B.与东部地区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 C.劳动力丰富 D.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 E.“中部崛起”战略尚未实施 (3)下列条件各省工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_ A.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 B.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C.河南、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 D.湖南、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ABD,BE,只有掌握重要的区域地理知识才能做出准确判断,34.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

39、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广东卷),图20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图,(1)图20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_,(1)共同特征: 外商在中国投资增长速度变化大(波动性强);1990-1992年增长(上升); 1994-1995年和1997-1999年减小(下降); 1992-1994年增长速度最快; 1998-1999年增长速度最慢。,BDE,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填正确项字母)A、自然条件优越 B、市场潜力大 C、矿产资源丰富 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 E、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外商在中国投资产业结构

40、表1 (2000年),不同年代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表2(%),(2)表1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_;表2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_(4分) (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8分) (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3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从图标中获取地理要素和定量关系的能力,描述、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探究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产业结构特征: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二产业)。,(2)表1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_;,外商在中国投资产业结构表1 (2000年),表2反映出外商在中国

41、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_,不同年代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表2(%),地区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或集中程度高;东部高西部低(从东部向西部递减)。,提示:地区分布特征主要指空间变化,(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8分),原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势低平,气候温和多雨(气候条件优越);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基础设施完善;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文化科技发达,人口素质高;市场潜力大,居民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经济腹地广;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优惠政策多(政府管理比较高效)。,(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对策: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

42、境;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扩大税收等优惠政策;调整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三、对09高考教学启示和备考策略 (一)立足基础,突出主干,针对近几年高考中表现出来的主要考核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特点,在备考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落实双基。其中,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有价值;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而且在整理加工的过程中,可以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其实这个知识整理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通过知识内容的整合和重组,使学

43、生能够从庞杂的知识中,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与线索,使知识内容条理化,并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自然地理:以自然地理要素的物质运地动和能量交换为核心内容,揭示基本的地理过程,阐明自然环境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传达自然环境是生存和发展之本的观念。学习的关键是理解各自然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并能指导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应重点抓好: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以日照图为信息载体,计算时间、判断节气、分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大气运动原理与天气形势分析(等压线图的判读分析);气候形成、特征、分布规律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水文特征;海水的盐度与洋流的分布规律;地质构造与构造

44、地貌;板块运动与地质灾害;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等主干知识的教与学。,人文地理:以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为核心内容,揭示人类活动的地域空间形态,传达人地协调发展、尊重自然规律、讲求环境伦理道德的观念。应重点抓好:人类活动的空间布局的区位分析(包括农业、工业与商业活动,聚落形成与布局、交通点线、文化生态、旅游活动等);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人口增长、迁移和城市规划;区域经济联系等主干知识的教与学。 区域地理:按照“区域空间定位区域要素分析区域特征归纳区域开发或治理评价”的思维把握好重点区域的教与学。,(二)强化图表信息提取与分析的训练,读图首先要强调读图的顺序:读图名、读图例、读正图,这是获

45、取地图有效信息的捷径。因为图名代表着一幅图的主题和要点,先读图名有着开门见山、排除干扰、直奔主题的指导意义;图例是一幅图中地理事物的象征,阅读和熟记重要的图例,是轻松获知图中信息的基础;然后再读正图就显得较为轻松、事半功倍。读正图时一般要根据地图本身揭示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按地理事物的空间顺序读,这种方法适合阅读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地图,如气温分布图、人口分布示意图;按地理事物的时间顺序读,适合于阅读表达地理事物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地图,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人口增长图等;根据地理事物内在因果关系读,适合于阅读揭示地理事物内部联系的地图,如人地关系相关模式图、气候形成示意图等。其次要正确指导

46、学生掌握多种地理图像(分布图、景观图、示意图、模型图、统计图、联系图等)的阅读、分析方法。,描图一幅有着较多的地理事物的地图,会让学生感觉纷乱繁杂、抓不住重点。为此要指导学生敢于删繁就简,有意识的勾划出较为重要的地理事物;线状的地理事物和符号,如河流、交通线、分界线、等值线等。可把其中一些重要的线状地理事物和符号在地图上描出,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析图就是通过对地图的分析,找规律、抓重点。有些地图看起来似乎内容繁琐,杂乱无章,实际上往往是一件件简单事物的叠加,关键是要善于进行分类分析,找出规律;还有的地图的信息获取要利用图中的显性信息去分析,才能挖掘出相应的隐性信息,并通过对显性和隐性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找出内在的规律。每幅图上的内容往往有主次之分,分析地图时还要善于辨清主次,排除次要信息的干扰,抓住每幅图的核心和主旨,以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画图一些重要的地图,如地球运动图、日照图、气旋反气旋图、大气环流图、水循环图、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气候分布模式图、板块分布图、全球火山地震分布图、主要经纬线的分布等,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画,最好能做到不看原图就能熟练地画出个大致轮廓,这样解题时不仅能及时地调用,更有利于进行地图转换,特别是图图转换: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