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于对外关系课件 人民版.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57858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4.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于对外关系课件 人民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于对外关系课件 人民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于对外关系课件 人民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于对外关系课件 人民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于对外关系课件 人民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于对外关系课件 人民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于对外关系课件 人民版.ppt(1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民版 江苏专用,必修第一册,Contents Page,目 录 页,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及其实践,答题必背要语,热考视角,练出高分,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奠基: 七届 二中 全会,(1)指出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 和发展生产为中心。 (2)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 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3)确定了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 、从新民主 主义社会转变到 社会的总任务

2、。,工业国,社会主义,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2.筹备: 中国 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1)决定采用“ ”的国名。 (2)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等文件,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 (3)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3.成立,(1)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 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以 为 施政纲领。 (2)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 府成立。,共同纲领,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4.意

3、义,(1)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成为真正 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2)建立的 ,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 的国家政权。 (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人民民主政权,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归纳提升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二、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民主,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长期

4、共存,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民族区域自治,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西藏,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思维发散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民主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政治:颁布1954年宪法,初步建立了根本的政治制度、统一战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修1) 经济:“一五”计划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必修2),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外交: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苏

5、联等十七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必修1),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三、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1.民主政 治建设 的重大 挫折,中共八大的探索,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后, 探索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之路成为一个全新课题。 内容:在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 变化的 基础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 制建设。 意义: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 好开端。,主要矛盾,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1.民主 政治 建设

6、的重 大挫 折,“文化大革命”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民主 遭践 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不能实行。,法 制 遭 践 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公 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了保障。 大批干部、群众遭受人身迫害,国家主席_ 被迫害致死。 1967年1月,一批“造反派”组织非法夺取上 海党政各级领导权,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刘,少奇,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2.历史 的伟 大转 折 十一 届三 中全 会召 开,内容,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 导思想。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

7、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上来。 组织上:形成以 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 集体。 经济上:做出实行 的重大决策。,邓小平,改革开放,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2.历史的伟 大转折 十一届三 中全会召 开,意义,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的伟大转折。 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 的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3.发展 社会 主义 民主 政治,初步构想: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

8、扩大会议 上发表 ,体现了中国 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修订宪法: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 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 (即1982 年宪法)。,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3.发展 社会 主义 民主 政治,加快步伐,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 、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确立依法 治国基本方略。,形成体系: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以 为核 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宪法,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

9、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轻巧识记 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理念:依法治国。 两个趋向:制度化、法律化。 三部法律文件:1982年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 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四大举措:平反冤假错案;完善三大政治制度;提出依法治 国;建立基层民主制度。,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题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 1.历程 (1)初步奠基(19491954年):1949年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

10、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基本形成(1954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构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严重破坏(19561976年):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4)恢复与完善(1976年至今):

1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人民认识到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社会动乱,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颁布各种法律法规、加强基层民主选举等措施,使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不断进步。,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曲折原因 (1)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思想多,民主法治意识少。 (2)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建立的时间不长。 (3)党内出现了“左”倾错误。,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发展原因 (1)政治因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

12、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2)经济因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政治建设必然随之不断完善,同时也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讲史料 史料一 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949年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讲话 导读 史料说明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

13、治建设,史料二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导读 史料表明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的。,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史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建法制以来,我国加快了立法进程。据统计,五届全国人大立法60件,六届全国人大通过法律63件,七届全国人大上升至87件,八届全国人大117件,九届全国人大113件。 中国法制建设史,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

14、主政治建设,导读 史料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建立法制摆到了优先地位,加快了立法进程,建立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民主与法制日益完善。,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史料 史料一 “自由民主的中国”将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各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遍、平等、无记名的选举产生,并向选举他们的人民负责。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毛泽东答路透社记者甘贝尔问 (1945年9月27日新华日报),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考点

15、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史料二 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探究:(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毛泽东所说的“自由民主的中国”的基本内涵及其所做的努力。 答案 基本内涵:政府由普选产生;以三民主义和民有、民治、民享为原则;以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为特征;以独立、团结、统一与合作为外交目的。,考

16、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所做的努力: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确定和平民主建国方针;促成并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倡导以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各党派平等合作为方针的和平建国的途径;领导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建立新中国。,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成就,说明新中国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 答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2014江苏高考)1

17、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解析 材料中妇女选举权的扩大说明A项正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是在1954年,故B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政治协商制度,故C项排除。 D项出现在改革开放后,排除。 答案 A,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8、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2.(2013江苏高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解析 1956年,中国共产党

19、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故排除C、D两项; 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 A,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3.(2013北京高考)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 B. C. D.,考点一 现代中国

20、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解析 由题干示意图可知,它反映的时间段应该是1949年1954年,当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没有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不符合题意; 三大改造完成于1956年,排除,故答案选A项。 答案 A,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4.我国于1982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21、 ) A.它强调保护公民的财产以及人身权利 B.村民自治制度可以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C.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历经曲折 D.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解析 根据“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可知,我国1982年重新修订的宪法注重保护公民的财产及人身权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5.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

22、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 ),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A.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B.保障人民政治权利 C.保障人民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D.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解析 题干一再强调“人民主体地位”,其目的是“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说明我国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D项

23、正确; A、B、C三项题干都有涉及,但不符合题干“根本目的”之要求,所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来说,归根结底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案 D,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技巧点拨 史实支撑型选择题的解法 史实支撑法就是利用所掌握的史实来说明历史现象或者论证历史结论的一种分析、判断、论证的思维方法。 适宜运用此种方法解答的题目常见的设问呈现方式主要有“主要依据是”、“主要表现是”、“文中所说的是指”、“所说制度(政策、朝代等)是”、“能论证(佐证、,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一,说明、表明、反映)的是”、“图中的信

24、息(事件、现象)是指”、“历史时期(历史阶段)是”、“背景(原因、条件、因素)是”、“正确或错误的是”等。 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首先要审好题目的求答项,根据设问要求,迁移相关的历史知识,化不熟悉的知识为熟悉的知识,逐项分析,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形 成 过 程,酝酿: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 湾同胞书,宣布采用 统一祖国的方针。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由邓小平提出。 确立:1984年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1.“一国 两制” 的伟 大构 想,主干梳理,深化探究,高考调研,考点二,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 制度, 香港、台湾实行

25、资本主义制度。 意义:是 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 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 性的战略构想。,和平方式,社会主义,邓小平,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图示图解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深化探究,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深化探究,2.香港、 澳门 回归,香港 回归,条件,过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各项方针政策 日渐完善。,达成协议:1984年12月,中英双方签 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回归: 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7,意义:洗雪

26、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在祖国统一 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深化探究,2.香港、 澳门 回归,澳门 回归,达成协议:1987年4月,中葡签署中华人民 共和国政府与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 的联合声明。 回归: 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1999,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深化探究,3.海峡两岸 关系的进展,缓和,1979年元旦,停止炮击大、小金 门等岛屿,实现两岸30年来的真 正停火。 1980年后,海峡两岸 交往的 坚冰逐步被打破。,民间,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

27、实践,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深化探究,3.海峡两岸 关系的进展,进展,1992年10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就 “海峡两岸均坚持 原则”达成共 识,史称“ ”。 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 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 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为促进_ 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 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一个中国,九二共识,祖国统,一大业,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深化探究,3.海峡两岸 关系的进展,展望,条件: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 面初步形成。 障碍:台湾岛内 的发展和某些外

28、国 的干涉。 原则: 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 和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 和谈判。,分裂倾向,反华势力,一个中国,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深化探究,深层点拔 (1)“一国两制”并不是说两制都是主体。“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2)“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并不是完全自治。,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深化探究,(3)“一国两制”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而首次成功运用于香港问题的解决。 (4)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

29、,是中国内政问题;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是国家主权问题。,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主题 关于“一国两制”、国家统一的六点认识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深化探究,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

30、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深化探究,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 6.关于台湾问题的认识 (1)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台湾当局的关系问题,应该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2)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深化探究,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主干梳理,高考调

31、研,考点二,(3)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和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 (4)阻碍统一台湾的因素:岛内“台独”势力的阻碍;国际反华势力对“台独”势力的帮助和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阻挠。,深化探究,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讲史料 史料 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的谈话(1981年) 导读 史料表明大陆实现对台湾的统一后,台湾享有可保留军队的更高的地方自治权。,深化探究,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主干梳理,高考

32、调研,考点二,练史料 (2013江苏高考,节选)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史料: 史料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 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深化探究,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 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

33、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深化探究,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探究: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史料,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答案 政治愿望:国共再度合作,实现民族的复兴。 积极因素: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或“九二共识”等)。,深化探究,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1.(2014上海高考)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

34、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体现了( ) A.三权分立原则 B.地方自治原则 C.主权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深化探究,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解析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具体说,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享有高度自治权,根据题干“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可判断体现的是“一国两制”原则,答案选D项。 答案 D,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深化探究,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2.(2012江苏高考)1987年2月,部分台湾

35、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深化探究,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深化探究,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1987年”。从时间

36、看,当时港澳还未实现回归,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据此可直接排除C、D两项。 从当时实际分析,台湾同胞对于“一国两制”仍存在猜疑,对其前景还需要观望,说“普遍认同”与事实不符,而且材料中只是提及了部分台湾同胞,不能说“普遍认同”,故排除A项。,深化探究,答案 B,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3.(2012天津高考)“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

37、强大,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深化探究,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解析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这一事件为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而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国力的强大。故答案选D项。 答案 D,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深化探究,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4.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台湾事实上的独立是不可能被承认的,尤其在国民党为挽回面子宣称要反攻大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可以说台湾的自治直到今天仍使中国内战处于一个相持局面。”对“相持局面”的理解正确的是

38、( ) A.海峡两岸渴望祖国的统一 B.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C.中共热切盼望台湾回归祖国 D.美国不再干涉台湾问题,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深化探究,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解析 1949年以后,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在海峡两岸形成对峙,这意味着国共两党的内战并没有结束,海峡两岸仍然是一个中国,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深化探究,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5.2007年6月19日,荷兰议会下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亨克扬奥梅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香港回归中国10年来发展良好,其充满活力的经济和与中国内地日益紧密的经贸联系,使其

39、保持着对全球客商的强大吸引力。香港“保持着对全球客商的强大吸引力”的主要原因是( ),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深化探究,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A.“一国两制”政策得到西方国家认同 B.香港经济的发展及与内地联系的密切 C.香港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奠定的基础 D.香港回归后未受到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深化探究,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解析 A项与题中材料无直接关系。 B项是对材料的准确反映。 C项是历史原因和客观原因,不是主要原因。 D项的表述不正确,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就影响到了香港经济的发展。 答案 B,主干梳理,高考调研,考点二

40、,深化探究,答题必背要语,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我国是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1954年宪法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们体现的原则不同。,考点一,考点二,答题必背要语,热考视角,答题必背要语,3.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体,人民代表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 4.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考点一,考点二,答题必背要语,热考视角,答题必背要

41、语,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6.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是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蒙古自治区早在1947年就已成立,其它自治区在建国后成立。,考点一,考点二,答题必背要语,热考视角,答题必背要语,7.中国要避免十年“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8.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考点一,考点二,答题必

42、背要语,热考视角,答题必背要语,9.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使基层民主选举得到落实。 10.“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11.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考点一,考点二,答题必背要语,热考视角,热考视角,视角一 核心价值观祖国统一 押题1 2014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5周年,当年此文件的发表体现了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核心利益,把握了时代潮流,被看作是海峡两岸由

43、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表明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打开了两岸民间交往的大门,热考视角,视角一,视角二,视角三,热考视角,解析 “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于1984年,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于1992年,打开了两岸民间交往的大门实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均与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1979年时间不符,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热考视角,视角一,视角二,视角三,热考视角,热考视角,视角一,视角二,视角三,押题2 2008年12月15日,两岸期盼了60年的“三 通”终于实现,“三通”梦终于圆了。提出大陆 与台湾“三通

44、”最早的历史根据是( ) A.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 B.1981年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198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D.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热考视角,热考视角,视角一,视角二,视角三,解析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海峡两岸应该立即“通商、通邮、通航”,是为三通,它反映了两岸人民的迫切要求。 答案 A,热考视角,热考视角,视角一,视角二,视角三,视角二 主流历史意识让人民当家作主 押题3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下列中国的各项民主制度中最能

45、反映讲话主旨的 是( ) A.多党合作政协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热考视角,热考视角,视角一,视角二,视角三,解析 “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主体地位”是关键信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基本保障,故答案选B项。 答案 B,热考视角,热考视角,视角一,视角二,视角三,押题4 2014年西藏人均GDP在西部率先达4 000美元,连续5年实现100亿元增长,在追逐富裕梦想过程中走在了全国平均水平前列。关于以上现象成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保障 B.改革开放,国内外经济交流的促进 C.一国两制政策的激励 D.科技、

46、教育事业进步的推动,热考视角,热考视角,视角一,视角二,视角三,解析 “一国两制”政策只适用于港澳台地区,与民族自治区发展无必然联系,故选C项。 答案 C,热考视角,热考视角,视角一,视角二,视角三,视角三 社会主义人权观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押题5 2014年10月29日,求是网提出:“民主、法制、科学是实现中国梦的三大基石。”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三大基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最基本保障 B.一国两制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民主愿望的实现 C.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体现了民主决策、依法治国精神,热考视角,热考视角,视角

47、一,视角二,视角三,解析 促进少数民族民主愿望实现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是一国两制制度,故答案选B项。 答案 B,热考视角,热考视角,视角一,视角二,视角三,押题6 秋菊家的大喜事:她经历了艰辛的告状过程,最终官司打赢、儿子出生。到2015年,秋菊一家可谓喜事连连。,热考视角,热考视角,视角一,视角二,视角三,请回答: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哪些方面的成就?此外你还了解哪些在新时期党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努力? 答案 (1)秋菊民告官还赢了官司反映了法律建设的进步;竞选成为村长反映了基层民主制度的发展。,热考视角,热考视角,视角一,视角二,视角三,(2)努力: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立法,逐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加强依法治国的力度。,练出高分,1,2,3,4,5,6,7,8,9,10,11,12,13,14,1.19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