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电影史第一章 中国电影的诞生(18961923)第二章 中国电影的探索(19231932)第三章 中国电影的变革(19321937)第四章 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19371945)第五章 战后电影的发展(19451949)第六章“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1966)第七章“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19661976)第八章“新时期”的中国电影(1976年至今)第九章 香港电影第十章 台湾电影中国电影史第一章 中国电影的诞生(18961923)1896年8月11日,上海的徐园的杂耍游乐场“又一村”举行了最初的放映活动。1909年,西班牙商人在上海搭建了了中国第一座专业影院虹口大戏院。在在18961
2、896年年8 8月月1111日到日到8 8月月1414日的日的申报申报副张广副张广告栏内有上海徐园的告栏内有上海徐园的“又一村又一村”放映放映“西洋影西洋影戏戏”的告白。的告白。在在18961896年年6 6月月2929日(光绪日(光绪2222年五月十九日)年五月十九日),申申报报徐园告白:徐园告白:“本园于二十日夜至十二点钟止,本园于二十日夜至十二点钟止,内设文虎、清曲、童串、戏法、西洋影戏以供游人内设文虎、清曲、童串、戏法、西洋影戏以供游人赏玩资仍照旧章,准廿三夜,外加烟火大戏,游资赏玩资仍照旧章,准廿三夜,外加烟火大戏,游资每位三角,此布。每位三角,此布。”18961896年年6 6月月
3、3030日(光绪日(光绪2222年五月二十日)徐园告白同年五月二十日)徐园告白同上。上。18961896年年8 8月月2 2日,日,8 8月月1010日、日、1111日、日、1414日、日、1515日徐园告日徐园告白都加白都加“仍设仍设”二字,二字,8 8月月2 2日的告白为:日的告白为:“本园廿三日夜八点钟熄灯,仍本园廿三日夜八点钟熄灯,仍设文虎、侯教、童串、戏法、西洋影戏、惠泉茗茶,设文虎、侯教、童串、戏法、西洋影戏、惠泉茗茶,聊以敬客不另取资,又换新式烟火,十一点钟燃放,聊以敬客不另取资,又换新式烟火,十一点钟燃放,游资每位两角,特白。游资每位两角,特白。”申报告白8 8月月10-111
4、0-11日告白为:日告白为:“初三夜仍设文虎、侯教、西初三夜仍设文虎、侯教、西洋影戏、童串戏法,定造新样奇巧电光烟火洋影戏、童串戏法,定造新样奇巧电光烟火游游资每位两角。资每位两角。”8 8月月14-1514-15日日告白为:日日告白为:“七夕仍设文虎、侯教,初七夕仍设文虎、侯教,初七日乞巧会,爰蒙同好诸君在园内陈设古玩、异果、七日乞巧会,爰蒙同好诸君在园内陈设古玩、异果、奇花,兼叙清曲,是夜准放奇巧烟火,又一村并演奇花,兼叙清曲,是夜准放奇巧烟火,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惟处八九两日因诸君余兴方浓,故再陈西洋影戏,惟处八九两日因诸君余兴方浓,故再陈设古玩,雨天以供众览,特白。设古玩,雨天以供众览
5、特白。”在在18961896年年6 6月月2929日(光绪日(光绪2222年五月十九日)之前,年五月十九日)之前,申报申报中不再见有放映中不再见有放映“西洋影戏西洋影戏”的徐园告白,的徐园告白,中国最早放映电影的时间应为中国最早放映电影的时间应为18961896年年6 6月月3030日。日。1897年9月5日上海出版的游戏报上载有观美国影戏记一文,可看做中国最早的影评。这是一篇有着桐城派古文风格和士大夫文人气质的文章,对电影画面产生了中国文人独有的联想:“座客既集,停灯开演,旋见现一影,两西女作跳舞状,黄发蓬蓬,憨态可掬;又一影,两西人作角抵戏;又一影,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舞,旁有一人奏乐应之
6、又一影,一女子在盆中洗浴种种诡异,不可名状人生真梦幻泡影耳。”中国最早的影评早期放映活动的影响早期放映活动的影响放映在我国深入内地。放映在我国深入内地。外商开始争夺我国市场。外商开始争夺我国市场。促进了我国知识分子的摄制欲望。促进了我国知识分子的摄制欲望。1、中国最早的电影制作机构,创办人任景丰。2、1905年定军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京剧艺术记录片(戏曲片)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导演:任景丰 主演:谭鑫培 上映:1905年 类型:戏曲片 颜色:黑白剧情介绍:京剧传统剧目。曹将张郃攻打葭萌关,老将黄忠向诸葛亮讨令拒敌,诸葛亮因他年老而不允,黄忠当场舞刀、断弓,于是讨得令箭杀退张郃,并乘胜攻占曹军
7、屯粮之天荡山。黄忠愈战愈勇,又智斩敌大将夏侯渊,夺取了曹军重镇定军山。本片为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著名老生演员,戏路广博,文武昆乱,无所不能,是当时北京演艺界的明星人物,慈嬉的御用演员,人称“伶界大王”,因拍摄定军山而成为中国第一位电影演员。稍后他还拍摄过长坂坡的片段。建于1905年,创始人即任庆泰,前身为大亨茶园。定军山在此上映时,人潮汹涌,一时无两。20世纪20年代成为中国第一家男女同座的影院。解放前一直由任家经营,1955年起公私合营,1965年改建成北京当时唯一一家立体电影院。1918年商务印书馆成立影戏部,建造了中国第一个摄影棚。五类影片的摄制风景片 南京名胜长江名胜等时事片 欧战祝
8、胜游行东方六大学运动会 约翰南洋足球比赛教育片 盲童教育养真幼稚园古剧片(戏曲片)春香闹学天女散花1920年摄制新剧车中盗 1926年,商务最终将活动影戏部独立出去,组成国光影片公司,商务的电影活动就此终结,而国光也在一年之后宣布停办。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等人拍摄了难夫难妻,这是中国故事片摄制的开端。故事讲述:乾坤二家欲结秦晋之好,于是不顾子女意愿,请媒人代为奔走。经媒人甜言蜜语,此欺彼诈,又经繁文缛节,择吉成亲,拜天地入洞房。一对素不相识的男女逼成夫妻。黎民伟 与“华美”的电影公司“天下为公”与国民革命军海陆空大战 庄子试妻(严珊珊)1921年,黎民伟与兄长黎海山和黎北海创建香港首间电影
9、厂“民新制造影画片有限公司”,厂址位于香港大坑,香港政府后来将该地命名“银幕街”。民新最后因亏本而解散。黎民伟认识到上海是中国电影文化的中心,与李应生合办“上海民新”,第一部影片玉洁冰清便一炮打响,另外还拍摄了西厢记等经典影片。自1926年至1929年,上海民新公司在4年内共摄制了20部影片。黎民伟邀请了欧阳予倩、卜万巷、侯曜、孙瑜等担任编导,然而,正当“上海民新”的事业到达顶峰之际,他最费心血拍摄的木兰从军却令他亏蚀严重,上海民新倒闭。此时,罗明佑向他提出合作,妻子林楚楚也从旁鼓励。他们创办了“联华影片公司”。1921年三部影片,中国最早的情节长片。中国类型片的滥觞:阎瑞生是第一部情节长片,
10、海誓是爱情片的开端,红粉骷髅是侦探片的鼻祖。阎瑞生是中国电影商业化的发轫之作,从它开始,电影的拍摄已经成了一种自觉的商业行为。1920年至1921年间,中国影片制造公司、长城制造画片公司、中国影戏研究社、上海影戏公司、新亚影片公司等公司纷纷成立。这期间,中国第一批长故事片相继问世,如中国影戏研究社的阎瑞生、上海影戏公司的海誓、新亚公司的红粉骷髅等。阎瑞生、海誓和红粉骷髅这三部极具代表意义的长故事片,也分别代表了凶杀片、爱情片、侦探片三种类型风格的早期探索。第二章 中国电影的探索(19231932)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出现了的第一个热潮。这一时期著名的公司有明星影片公司、大中华百合公
11、司、长城画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天一公司、民新影片公司、联华影业公司等。一、“明星”影片公司二、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三、天一公司四、长城画片公司五、神州影片公司1922年3月由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等发起创办于上海。初期摄制滑稽短片1923年冬拍摄孤儿救祖记后开始摄制长故事片坚持“教化社会”的宗旨和电影与民族文化传统结合的艺术主张。1927年摄制了火烧红莲寺开中国影坛神怪武侠片之先河。1931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部蜡盘配音有声片歌女红牡丹。一、“明星”影片公司孤儿救祖记是“明星”第一部正式出品。也可以说有了它,才有了真正的“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部根据郑正秋“教化”社会的主张编写的家庭伦理片,
12、导演是张石川。故事写富翁杨寿昌听信侄子道培谗言,逐走怀孕的寡媳蔚如。十几年后,蔚如的儿子余璞长大,又在杨寿昌办的学校读书,此时杨已发现道培种种不端,不再信任他了。道培怀恨在心,想杀叔夺产。动手这天,恰巧余璞来访,孩子机智勇敢地救了祖父,一家从此团圆。蔚如感到沉冤大白得力于学校,拿出家产一半兴办义学,广收贫家子弟入学。1924年1月是常熟人冯镇欧投资经营,主要有:陆洁、顾肯夫、卜万苍受过西方资产阶级教育的知识分子,喜爱美国电影,显示出创作的欧化倾向。“大中华”第一部作品是人心陆洁编剧,顾肯夫、陈寿荫导演、卜万苍摄影。1925年出品战功二、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百合影片公司上海影戏研究会负责人朱瘦菊在
13、染料商吴性栽投资创立的曾拍摄四部宣扬封建道德由“鸳鸯蝴蝶派”小说改编的影片。1924的朱瘦菊与徐琥导演的采茶女,管海峰导演的苦学生,黑幕式的孝女复仇记和“鸳鸯蝴蝶”前情。1924年是“鸳鸯蝴蝶派”文学介入电影最重要的一年。郑正秋将徐枕亚的小说玉梨魂改编成了电影,而包天笑受聘于“明星”公司,逐渐成为电影界内“鸳鸯蝴蝶派”文人的代表。它滥觞了通俗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潮流。鸳鸯蝴蝶派小说是当时广受欢迎的以才子佳人情节为主的市民小说,包括言情、社会、黑幕、娼门、家庭、武侠、神怪、军事、侦探、滑稽、历史、宫闱、民间、公案等各种类型。“鸳鸯蝴蝶的年代,儿女情长的电影”玉梨魂是最早一部改编成功的电影,改编自徐枕
14、亚的同名骈体小说。后来包天笑、周瘦鹃等鸳鸯蝴蝶派文人甚至为电影公司所聘,专门从事编剧工作。后期的代表人物则是张恨水,他可以说是现在所谓“小资言情写作”的祖先,他同时给七八家报纸创作连载小说,远远超越后来声名赫赫的金庸等人。1925年6月“大中华”与“百合”合并,两公司合併为大中华百合公司後形成了上述两种创作倾向的混合。创作了透明的上海马介甫呆中福等影片。1928年起以拍摄神怪武侠片为主1929年底停止制片。1930年8月并入联华影业公司。黑幕电影风雨之夜连环债。史东山史东山:他编导的影片还有儿孙福(1926)、同居之爱(1926)、王氏四侠(1928)和银汉双星等。后期作品有新儿女英雄传和八千
15、里路云和月天一影片公司是中国电影制片机构,由邵氏兄弟(邵醉翁、邵邨人、邵仁枚、邵逸夫)于1925年6月在上海虹口横浜桥成立,专门从事影片的摄制与发行。邵醉翁任总经理兼导演,二弟邵邨人负责制片兼编剧。公开标榜“注重旧道德,旧理论,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一只眼盯着艺术、一只眼盯着商业”三、天一影片公司“天一”早期的电影基本上是以“时事”和“稗史”题材为主的,这也符合吾国吾民最广泛的国民性,总是街谈巷议的奇闻轶事和口碑相传的公案传说最有话题、最受关注。立地成佛和女侠李飞飞。邵仁枚、六弟邵逸夫去新加坡、马来亚开拓南洋市场。1926年,天一公司拍摄了胡蝶主演的:白蛇传 上下集 (1926)电影女明星
16、1926)夫妻之秘密(1926)孟姜女(1926)孙行者大战金钱豹(1926)珍珠塔(1926)陈玉梅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又名三笑姻缘)1926年以后,天一公司开始大量从中国民间故事和古典小说中寻找电影题材,从而引起一个“古装片”的拍摄浪潮。1927年,大拍古装片唐皇游地府(1927)铁扇公主(1927)朱洪武(1927)1928年起随着火烧片、武侠片的盛行,曾拍摄火烧百合台、血滴子等。1931年拍摄的歌场春色,是中国最早的两部片上发音的有声片之一。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在左翼电影运动的影响与推动下,于1933年拍摄了挣扎、飞絮、飘零等反映现实的影片。1934年后,相继拍摄了王先生、花花草草
17、等片,并在香港成立公司分厂。1937年结束在上海的制片活动,将全部资金、设备转移香港,成立南洋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1921年5月由热爱电影的华侨青年黎锡勋、林汉生、梅雪俦、刘兆明及程沛霖、李文光、李泽源等创办于纽约的布鲁克林,原名长城制造画片公司。四、长城画片公司1922年拍摄了介绍中国服装与技击的两部短片。1924年携带电影器材返国。在上海成立长城画片公司,同年完成第一部故事片弃妇,并在徐家汇建立摄影场。在随后的两年内,完成了主要由侯曜编导的摘星之女、春闺梦里人、爱神的玩偶、一串珍珠、伪君子等问题剧,对妇女、社会、战争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1927年起,“长城”拍摄了
18、近20部影片,内容多数是武侠、神怪题材,但在梅雪俦主持下,由万籁鸣、万古蟾、万滌尘等绘制、摄影的大闹画室和一封书信寄回来,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卡通片。1930年,“长城”因营业失败结束。神州影片公司是中国早期私营电影企业,由归国留法学生汪煦昌、徐琥等人于1924年10月创办。六、神州影业公司神州影片公司推行“潜移默化”的制片方针,力图通过电影艺术的感染力,“于陶情冶性之中,收潜移默化之效。”因此,该公司出品的影片,不仅注意到作品的思想内容,又十分重视艺术表现形式,特别在“人性”、“人情”的渲染上颇下功夫,借以从情绪上感染观众,独具特色,被人称作“神州派”。代表作品为不堪回首和难为了妹妹。主要创作
19、人员有裘芑香、陈醉云、丁子明、李萍倩等人。周克、孙师毅、万籁鸣、孟君谋等人也曾在该公司从事电影工作。该公司共拍摄了8部影片,在当时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观众中颇受好评。1927年4月因营业失败而告结束。定期刊物神州特刊,为16开本,套色封面,以文字为主,附有铜版照片若干幅。每期集中介绍该公司生产的一部影片的故事梗概,摄制情况、演职员简历、部分影评和宣传该公司“潜移默化”方针的理论文章,是一种办得比较严肃认真的电影刊物,有一定影响。第三章 中国电影的变革(19321937)“30年代电影”:一般是指1932年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前这五、六年当中的段时间。一、有声电影二、新兴电影运动三、联华影
20、业公司1、有声电影在中国的首次放映 1914年上海维多利亚影戏院 1926年华纳兄弟设偶先尝试拍摄有声片 1926-8-6美国放弃无声片的拍摄 1926年12月 虹口新中央大戏院 百星大戏院 1929年-2-4 上海夏令配克影戏院 歌唱孝子唐璜到飞行将军一、有声电影20世纪30年代中国无声电影进入了成熟时期。2、蜡盘发声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摄的第一部蜡盘发音的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在新光大戏院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3、片上发声1931年6月21日,又试映了我国第一部片上发音的有声片雨过天晴。声音进入银幕,标志着年轻的电影艺术已经开始步入成熟阶段1933年,亨生影片公
21、司用自己研制的录音设备拍摄了春潮一片,成为中国第一部用国产录音设备制作的片上发声的有声电影。商业主义制片路线的盛极而衰,国产电影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但是真正促使30年代中国电影发生整体性艺术巨变的是“新兴电影运动”。二、新兴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是在外患和日益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兴起的。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已经把整个中华民族逼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民族危机激发了全民性的爱国意识和救国愿望,观众对银幕上的神怪魅影和老套的言情故事表现出更加厌恶的态度。新闻纪录片十九路军血战抗日获得热烈反响。战事的发生给电影业带来了重大损失。“九一八”后,国产片丧失了东北放映市场
22、一二八”使上海的电影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各电影公司的经营者为了摆脱困境,吸引观众,同时也由于广大电影工作者抗日爱国要求的影响,纷纷开始了“向左转”的趋向。为“新兴电影运动”的发生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左翼文艺运动也开始对电影表现出特殊的关注。1931年,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通过了最近行动纲领,纲领有一半的篇幅涉及到电影。“纲领”对输送剧本和人才,开展理论批评和译介工作作了具体的建议。1932年,左翼电影人创办了电影理论刊物电影艺术,提出“现在的中国电影必定是被压迫民众的呼喊”。1932年5月,夏衍、钱杏邨、郑伯奇三人加入了“明星”公司,同时成立了由夏衍为组长的党的电影小组。与此同时,田汉
23、和阳翰笙也为“联华”公司和“艺华”公司提供电影剧本。1932年2月,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上海成立。它以“认清过去的错误”、“探讨未来的光明”、“建设新的银色世界”为指导思想,给今后的电影创作提出了“和整个社会文化运动协力前进”的明确目标。中国电影文化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新兴电影运动”正式开始。在这场运动中,左翼电影人起到倡导和带头作用。1932年至1933年之间,各电影公司转变作风,积极拍摄具有社会现实内容和爱国进步意义的影片,形成了一个创作的高潮。洪深称1933年是“中国电影年”。“新兴电影运动”经历三个阶段:1、1933年兴起阶段2、1933年-1935年曲折发展3、1936年-1937年“国
24、防电影运动”1、1933年兴起阶段从1932年“一二八”事变起到1933年“艺华”公司被国民党特务组织捣毁止。电影界人士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自发到前线拍摄一批战争纪录片,在故事片的创作上把抗日救亡作为主题。这一时期代表作是由田汉编剧、卜万苍导演的三个摩登女性,它通过一个男青年和三个女青年对自己生活道路的不同选择,寄寓了时代环境与个人命运关系的现实思考。影片公映后,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另一部影片狂流,由夏衍编剧,在题材上更具有直接的现实性,以1931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水灾为背景展开的,表现了一幅生动的旧中国农村悲惨画面:农民生存的艰难与权绅的为富不仁、天灾和人祸、压迫与抗争。影片以写实性的场
25、景营造(其间穿插大量纪录片素材)、富于视觉冲击力的蒙太奇手法和尖锐的戏剧性冲突,给整个影坛带来极大的震撼,从而被誉为“中国电影新的路线的开始”。这两部影片为“新兴电影运动”开创了良好的起点。这一时期很多影片从不同侧面暴露和批判现实的黑暗、传达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题,在舆论上很受推崇,在市场上也获得了很好的票房。2、曲折发展阶段1933年年底,一群暴徒以“上海电影界铲共同志会”的名义,对创办不久便拍摄了数部进步影片的艺华公司进行破坏。以此为标志,“新兴电影运动”进入了一个曲折发展阶段。富于反抗意识和暴露意识的新兴电影,无疑对官方的权力和意识形态构成了威胁,南京政府和上海租界当局加强了对影片的
26、检查。这一时期的影片与前期相比,无论是在社会思考还是在艺术表现上均日趋成熟。出现了两部为新兴电影带来巨大营业效应的佳作姊妹花和渔光曲。郑正秋编导的姊妹花表现了贫富的尖锐对人性的影响。渔光曲由蔡楚生编导,是中国第一个获国际大奖的影片。3、“国防电影”阶段以1935年“一二九”运动为标志,“新兴电影运动”进入“国防电影运动阶段”。1936年1月,上海电影界救国会宣告成立。5月提出“国防电影”口号,开展“国防电影”讨论。“国防电影运动”兴起。明确提出:在题材和内容上应强调反帝的任务;在创作方法和创作风格上,坚持现实主义与多种艺术方法并存,主张风格样式的多样化;要求深入现实生活,避免表面化和口号化。“
27、国防电影”两种含义:一种是广义的,即通过宽泛的取材,反映帝国主义军事侵略和经济侵略下的各种现实生活问题。如新旧上海、迷途的羔羊、小玲子、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狭义的“国防电影”,则专指反映抗敌斗争、号召大众团结御侮的影片。由于政府和租界的压制,后一种影片的拍摄有更多的困难。数量不多,但是影响大。如: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联华交响曲、夜奔等狼山喋血记由费穆编导,是一部采用象征手法创作的影片。“新兴电影运动”只存在大致4年多的时间,但是其对于中国电影意义重大。首先,作为电影的创作和理论批评领域产生的一个文化运动,它不仅倡导了“电影文化”的概念,而且使电影再一次肩负起文化的使命。20年代的电
28、影初盛阶段对社会文化功能的承担还带有自发的成分;而后出现的商业竞争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对社会文化功能的一种逃避。30年代的新兴电影,则以一种清醒自觉、富于建设性的姿态,高扬了电影的文化创造精神。它体现的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源于社会理想的现实批判意识和对大众生活的人文关怀意识,无论是在理性深度或是与其相应的感性形态方面,均是此前的电影创作所未企及的。其次,“新兴电影运动”又是一个佳作迭出的综合性的艺术创新运动,在电影的剧作形态、导演技巧、摄影艺术、表演方法等方面都体现了一种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新兴电影运动”中的电影人在展示群体艺术风貌的同时,也呈现出活泼多样的个人银幕风格。孙瑜的富于浪漫意趣的诗
29、化风格。小玩意蔡楚生的借鉴民族传统叙事艺术的通俗化风格。渔光曲、迷途的羔羊沈西苓长于创造动态电影语言的场景再造风格。乡愁、十字街头吴永刚的清新淡雅的素描风格。神女程步高的细腻质朴的写实风格。狂流和春蚕费穆的注重创造哲理性意象的写意风格。狼山喋血记、香雪海1934年,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建立了自己的阵地电通影片公司,由夏衍、田汉领导电影创作。公司摄制了桃李劫(袁牧之编剧)、风云儿女(田汉、夏衍编写)等影片。其中,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战时期起到极大的鼓动作用,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4、左翼电影的思想内涵左翼电影以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展现民族危机,反映处于底层的工人、
30、农民、妇女的命运,用电影艺术形式真实地再现了30年代的社会生活。反映工人、农民所受的压迫。夏衍编剧的狂流我们电影界有史以来第一个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意识影片,开始了中国电影界新的路线。还有表现丰收成灾的春蚕、多收了三五斗、丰收、和表现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生活图景的上海二十四小时、压岁钱。反映人们高涨的爱国主义激情。中国海的怒潮(阳翰笙编剧)中渔民不堪侵略者和劣绅的欺压,在海上掀起了反抗的怒潮。肉搏中青年学生从个人的利益得失中挣脱出来,参加义勇军,投入实际战斗。反映女性的苦难以及觉醒历程女性,特别是都市中职业女性的命运,是左翼电影关注的重点。三个摩登女性、脂粉市场、女性的呐喊等影片展示了女性
31、的命运,以及女性在压迫中为自身的解放和社会的解放所进行的努力和斗争。神女塑造了一个被迫靠卖笑为生的伟大的母亲。她无法摆脱流氓恶霸的纠缠,难以找到正当的职业,但她却以柔弱之躯,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美好的将来,她的沉沦与反抗、软弱和坚强,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阮玲玉扮演的“神女”成为20世纪30年代银幕上最动人的女性形象。5、左翼电影的艺术特点左翼电影在票房上的成功,显示出他们能够正确把握民众审美情趣和电影艺术的特质。注重社会意识的呈现,具有鲜明的理性分析色彩。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电影以大量生动的社会事件、生活细节,真实地反映广大人民的现实处境;同时又以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电影增添昂扬向上的精神
32、鼓舞人民为改变阶级命运和民族命运而奋斗。电影界要求“兼有进步的意识和动人的情节的剧本”。剧本的思想性受到空前的重视,电影不仅要真实地揭示现实问题,而且以艺术的手段对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命运进行细致的分析,细腻地表现人物的经济政治地位与人物行为的关系,将个人命运与整个阶级、社会联系起来。船家女中,纯洁的爱情受到恶势力的践踏,爱情悲剧中透视出强烈的政治主题。姊妹花中不同环境中成长的亲姐妹之间再现了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左翼作家无意表现单纯个人性的恩怨纠葛,而是在时代风云中再现人物的命运浮沉。注重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左翼电影作为现实主义的电影流派,十分注重表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思想变化,通过集中塑
33、造不同追求、不同命运的几个典型人物,他们的沉沦与奋进、忍耐与抗争、善良与邪恶,勾勒出不同阶级、或者同一阶级在大时代中的表现和内部演变。三个摩登女性中虞玉、陈若英、周淑贞三个女性分别代表了追求享乐的资产阶级、耽于幻想的小资产阶级和经历家国变故而“真能自食其力、最理智、最勇敢、最关心大众利益”的优秀工人阶级,三个人物的塑造直接与资产阶级在特定时代的分化密切相连。左翼电影善于运用多种手段来增强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大量对比蒙太奇的运用,有利于创作者意图的传达,也强烈的冲击观众的视觉和心灵。20年代后期,日益加剧的商业竞争对刚刚建立的中国电影工业造成了掠夺性的破坏。竞争力不强的小公司纷纷倒闭。内忧外患让电
34、影公司生存非常艰难,也促使电影公司的变革。二、联华影业公司联华公司的领导人罗明佑是一位颇有雄心的电影电影事业家。1918年在北京求学期间便创办了真光电影院,认为电影“可兼教育、实业之长”。1927年创立了拥有20余家电影院、放映覆盖北方五省的华北电影公司。1929年,与黎民伟的“民新”合作摄制了故都春梦,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营业效果。1930年10月,罗明佑在“华北”和“民新”基础上又联合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上海影戏公司等机构,正式成立了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1932年后改称联华影业公司。总管理处在香港,上海设分理处,北平设分厂。罗明佑任公司总经理并公开招股。联华的股东中很多人身份显赫,其董事
35、长为英国籍贵族、巨绅何东,董事中有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前国务总理、前司法、财政部长等人。除了有有力的政治后台外,“联华”还有一批当时最有才华的电影人才,如著名导演孙瑜、费穆、史东山、卜万苍,著名演员阮玲玉、金焰等。联华公司在沪、京、港三地游有4个制片厂,同时又将宣传、发行、放映纳入一体化经营轨道的新型集团性影业组织。联华公司与明星公司和天一公司构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联华公司在尚未正式成立之前,已在故都春梦的上映广告中打出了“复兴国片”的旗号。公司正式成立后,更加明确地制定了“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的工作总纲。罗明佑决意“改革神怪迷信凶恶打杀之国片作风”。1930年联华影业公
36、司出品了揭露官场黑暗的故都春梦和批判封建门第观念、提倡自由恋爱的野草闲花。这两部影片摆脱了当时一些国产影片低级趣味的倾向,以一种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为廓清影坛风气开了个好头,受到广大观众的关注与欢迎。从1930年年底开始的一年间,联华公司每月一片相继推出野草闲花、恋爱与义务、桃花泣血记等,注重艺术影片的艺术品质,是这一时期“国片复兴运动”的代表作品。1932年“一二八”沪战前夕,联华影业公司拍摄了上海第一部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内容的故事片共赴国难,它让电影呐喊出民族革命的呼声,点燃起大众抗日救亡的火焰。“九一八”事变后,联华公司失掉了北方的放映市场,“一二八”事变也受到一些损失,联华公司发
37、生了分化。1933年3月,罗明佑提出了“挽救国片、宣扬国粹、提倡国业、服务国家”的制片口号,但是受到左翼进步舆论的批评。半个月后,又恢复原来的口号。同期有许多左翼电影人加入联华,1932年12月29日,公司发行了第一部著名的左翼电影三个摩登女性,后有天明、城市之夜、都会的早晨、小玩意等影片。1936年2月,上海电影界根据新的形式,提出了“国防电影”的口号,联华出品的的狼山喋血记、王老五、青年进行曲是第一批“国防电影”。这些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产生了较大影响,题材上突破了一般的市民生活的描绘,直接表现劳动人民、左翼知识分子;在艺术手法方面既注意民族化、大众化的表现形式,又努力吸取外国电影中的好经验
38、发挥电影艺术的特长。联华的影片被当时舆论肯定为“新派”电影的代表。其中蔡楚生编导的渔光曲不仅在国内创上座最高纪录,而且在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状。1936年8月,联华影业公司由吴性栽组织的银团华安公司接办,黎民伟退出并恢复民新影片公司。吴性栽成立华安总管理处,但对外仍沿用联华的名义,1937年8月由于抗战爆发而停办。联华公司主要负责人在思想上、经济上均与外国买办经济、国民党官僚资本有着各种联系,在不同的阶段,是有起伏的。但就其主流来看,能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精神,在艺术上注重人物性格刻划,已摆脱了文明戏的影响,更多地着眼于对电影特性的运用与掌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在
39、观众中产生了与“明星”、“天一”的影片的不同印象,称“联华”为新派,称“明星”、“天一”为旧派。1、田汉田汉最先为“联华”公司提供具有左翼批判精神的电影剧本。田汉的创作思想由20世纪20年代艺术的激进派到这时革命浪漫派的转变,确立了其电影创作的两个基本主题:反映阶级矛盾和表现民族抵抗。田汉创作了第一部与观众见面的左翼影片三个摩登女性,剧本讲述了三个年轻女性与电影明星张瑜的感情纠葛以及在民族危机的大动荡中各自选择了不同的生活道路。在创作主题上集中:表现民族反抗。代表作风云儿女。在创作风格上善于表达情绪和“战斗性”。在任人物塑造上,理想多于情感、观念多于写实。2、孙瑜(1900-1991)原名孙成
40、屿,早年曾留学美国学习喜剧和电影。他是我国第一个在国外受过专业电影教育的电影艺术家。1926年回国拍摄了渔叉怪侠、风流剑客。1929年加入联华公司,导演了联华公司第一部影片故都春梦。影片根据一个教师沉浮宦海、遗忘妻女,最后悔罪返家的真实故事改变而成,它对军阀统治下的腐朽社会具有一定的抨击力。孙瑜在20年代末的创作是以表现形式的新颖而引起人们注意的,他受文明戏和影戏影响较少,对好莱坞电影叙事手法掌握的相对熟练,创作态度比较严肃。他是最早把好莱坞电影叙事和剪辑技巧等经验较好地运用到自己电影创作中的一位中国导演。它通过情景交融,穿插有致的镜头处理,使影片形成了一种清新流畅的艺术风格。从1932年到1
41、934年,孙瑜以旺盛的创作力先后执导了野玫瑰、火山情血、天明、小玩意、体育皇后、大路六部电影,绝大部分都成为了默片时代的经典作,这其中又以大路成就最高,连孙瑜也自称此片是其代表作。大路讲述的是一群年轻的筑路工人保家卫国的故事。影片中的四首插曲皆出自聂耳之手,其中大陆歌中的“背起重担朝前走,自由大路快筑完”两句传唱一时,影片中主人公金哥乐观豁达的个人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转化为一种民族精神,1935年在上海首映后获得了热烈的反响。曾执导过十字街头的沈西苓送孙瑜“诗人导演”桂冠。3、费穆(19061951)原籍江苏苏州,生于上海。10岁随家迁居北京。1918年入法文高等学堂,后自修英、德、意、俄。1
42、924年起写影评,并与人合办好莱坞电影杂志。1932年到上海,入联华影业公司任导演。1933年至1949年共创作故事片、戏曲片12部。费穆被尊为“中国现代电影的前驱”。他的素养可称学贯中西,法文非常流利,也通英、德、意、俄等外语,博览群书,喜爱中国诗词、古典文学作品并造诣颇深。费穆是儒雅的、有深厚人文情怀的导演。人们说,“费穆有三多:看书多、看事多、看影戏多”。城市之夜是费穆的第一部作品,是一部“强烈地暴露都市黑暗的影片”。而后的影片转向了对中国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探讨,初步形成费穆文艺片的创作风格。代表作品人生、香雪海、天伦。费穆的电影创作与当时主流的电影文化运动保持距离,是一种另类的文化选择。
43、费穆的电影创作与当时主流的电影文化运动保持距离,是一种另类的文化选择。天伦以一种浓郁的民族情感对中国伦理传统的颂扬。1936年由他导演完成影片狼山喋血记,被认为是国防电影的代表作。抗日战争爆发后,费穆拍摄了北京战场精忠录。“孤岛”时期,导演了孔夫子、世界儿女及京剧戏曲片古中国之歌。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后,费穆转向戏剧舞台。抗战胜利后重返影坛。1947年,他执导了由京剧大师梅兰芳主演的戏曲片生死恨。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达到了建国前戏曲片拍摄的最高水平。1948年,导演小城之春。1949年5月去香港,创办龙马影片公司,执导影片江湖儿女,片未竟而病逝。费穆凭借小城之春开启了中国诗化电影的
44、先河,20世纪70年代末,人们开始发现费穆,认为他把中国传统美学和电影语言进行完美的嫁接,开创了具有东方神韵的银幕诗学。小城之春是费穆的颠峰之作。据影片编剧李天济讲,费穆是按苏东坡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词意境和韵致构思全片视听形象的。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声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二战后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城里,乡绅戴礼言和他的一家,太太玉纹,妹妹戴秀,还有老仆,面对着战后家宅破败的局面。太太玉纹觉得生活无聊,与丈夫分床而居。小妹觉得未来无量,要走出小城。一家之主的戴礼言,则心身疲惫,自觉无力振兴家
45、业。戴礼言的旧时朋友章志忱从上海来访,却发现已为人妻的玉纹正是自己战前的情人。故事于是微妙地展开,忠信仁义与爱,错综之间又掺入妹妹戴秀对章志忱的钟情,剪不断,理还乱。戴礼言企图以药了断,章志忱离开小城,戴秀长大成人,玉纹仍在绣花。影片隐隐透出的雅文化性,整体的压抑和封闭感,得益于费穆精练的电影语言和超前的电影思维。故事虽然是情节剧的重要叙事模式,叙说方法却自中国古文化传统中寻找理想。精到的人物心理刻画,恰到好处的情绪渲染和环境气氛营造,十足的中国古典美学写意风韵。有评论者称它为“东方电影”的经典,“体现了我们东方人对感伤经验、感伤文化的态度迷而不乱,恨而不惘”。有评论者认为这部“诗情电影”是中
46、国的先锋电影,这种“细腻而诗化的心理片传统”是由费穆开创的。有人认为它是“中国电影艺术上的一个里程碑”,“集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优点之大成”。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中国电影界一致公认的经典性作品;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心理写实主义、比较完整的散文结构、诗化电影的先河,“放射出让人目眩心惊的光芒”。世界一百年电影史上的十部经典名作之一;中国电影九十年的十部经典作品之一。小城之春被誉为“中国电影界一致公认的经典性作品”。香港电影评论界将其推选为“有史以来中国最佳电影”,著名导演张艺谋称自己最喜欢的中国电影就是小城之春。第四章 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19371945)1937年的“七七”事变是中国历史
47、发生重大转折的标志。同年,“八一三”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上海发动进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战的爆发结束了30年代电影的繁荣局面。1937年11月,上海失守,中国电影业遭到严重破坏,并开始了新的分化组合。这个时期的电影分为四个地区:一、国民党统区、二、抗日根据地、三、租界区、四、沦陷区国民党统治区的电影制作分为两个阶段:1、武汉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2、重庆阶段(1941年1月1945年8月)一、国民党统治区的电影1、武汉阶段1938年1月,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宣告成立,这是具有广泛统一战线性质的电影界全国性抗日组织。1938年,国民党改组,周恩来担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
48、长,下属的第三厅负责抗日宣传,郭沫若任厅长,“中制”公司由第三厅领导。大批进步电影工作者参加了“中制”公司。“中制”公司摄制了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八百壮士三部故事片和50多部纪录片。影片以广大士兵和农民为主,放映方式以流动反映和影院并重。电影的功能以宣传和鼓动民众的抗日热情为中心和根本要求。2、重庆阶段1938年9月,“中制”公司迁至重庆,拍摄抗战电影。并加强了影片的宣传和发行,影片深入到大后方和中小城市及农村,并且输出海外。电影保持了正面宣传抗战的主流,坚持了电影大众化、通俗化的路线。中制创作了保家乡、好丈夫、东亚之光、胜利进行曲等故事片。1940年,国民党改组,第三厅被撤销,“中制”
49、公司停止了电影摄制。1938年4月,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抗战电影社,开始电影放映活动。同年秋,袁牧之和吴印咸到达延安,成立了摄制队,开始拍摄纪录片。二、抗日根据地的电影这一时期的租界区的电影也被称为“孤岛”电影,是指1937年11月12日守军撤离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共四年一个月时间内上海作为“孤岛”的电影。三、租界区的电影由于时代和所处环境,“孤岛”电影一方面与大后方的抗战电影有着内在的思想上的联系,一方面又有着地方文化积淀和电影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本质上服从一种既有传统又有现实需要的商业电影文化的规范。在电影创作上,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电影的爱国爱民精神。尽管经常把这种精神以一种隐晦
50、的方式镶嵌在商业娱乐电影的意识表现上。如木兰从军、苏武牧羊、李香君、葛嫩娘等影片“借古喻今”。“以历史的经验教训,为抗战现实提供鉴戒。”这类影片曲折地表达了电影创作者的爱国情怀。这些影片都注入了创作者强烈的现实情感,或侧重表现人物在外患逼近时的奋争精神和民族气节,或突出表现了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中与现实相似的内忧成分。此外还有一些影片是用来满足租界观众逃避现实的娱乐心态。1939年2月木兰从军的成功,掀起了拍摄古装片的热潮。其中新华公司出品的古装片多数都含有爱国的思想成分,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属上层。1941年出现了“时装片”创作的热潮。时装片同样是以商业类型电影的形式出现,并呈现出颇为活跃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