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第一二章绪论与疾病概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63080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69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第一二章绪论与疾病概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病理生理学第一二章绪论与疾病概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病理生理学第一二章绪论与疾病概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病理生理学第一二章绪论与疾病概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病理生理学第一二章绪论与疾病概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第一二章绪论与疾病概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第一二章绪论与疾病概论PPT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任务、地位与内容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 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图:DIC的病人,图:右心衰的病人,图:左心衰的病人,图:肝性脑病,图:肾性骨营养不良,病理性骨折,转移性钙化,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是一门从机能和代谢的角度研究疾病发 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学科。,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任务*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 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和原理 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病理生理学与生理学和病理学关系,地位,病因和 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

2、,功能、代谢和结构,病理生理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内容*,总论,基本病理过程,各论,基本病理过程与疾病的关系,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 2.临床观察 3.流行病学调查 4.循证医学,4.循证医学,概念:指一切医学研究及决策必须遵循最可靠的科学证据,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临床医学模式。是传统经验医学模式的变革。,实验手段,体外细胞培养 放射免疫 PCR 核酸探针 DNA电泳 原位杂交 Southren Blot 、Northern Blot 、Western Blot,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19世纪 法国生理学家 Claude Bernard 实验病理学 1879年 俄国

3、喀山大学 成立了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1952、1953 长春第三军医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前身)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分别与正式建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1985年成立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1993年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作为团体会员加入国际病理生理学会。,2000年 完成HGP。我国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也就是3号染色体上的3000万个碱基对。,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概念要清楚,病因要分类,机制是重点,治疗学原则,第二章 疾病概论,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第二节 病因学,第三节 发病学,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WHO:

4、“五好”“三良”,“五好”:饮食/排便/睡眠/言语/行走,“三良”:个性/处世能力/人际关系,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疾病*: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 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 常生命活动过程。,亚健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人群中真正健康者(第一状态)约占5%;患疾病者(第二状态)约占20%;而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约占75%。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称其为“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处理得当,则身体可以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第二节 病因学(etiology),一 疾病发生的原因 二 疾病发生的条件,病

5、因的种类:,生物性因素 理化性因素 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因素 遗传性因素 先天性因素 免疫性因素 精神、心理、社会因素,二 条件,对疾病的发生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本身不引起疾病; 可促使疾病发生或延缓疾病的发生,甚至 可阻碍疾病发生。 诱因:能加强病因的作用或促进疾病的发生的因素。,第三节 发病学(pathogenesis),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一 一般规律,二 基本机制,一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1.损伤与抗损伤,2. 因果交替,3. 局部和整体,1.损伤与抗损伤,病因 损伤 抗损伤反应(代偿反应) 机械撞击 组织破坏 交感神经兴奋 血管收缩 血压 血管破裂

6、出血 心功能加强 止血 血压 组织缺氧 凝血功能启动 呼吸加强 血液凝固,失血 缺氧 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过 强,损伤,抗损伤,决定疾病 发展的力量,决定疾病好转痊愈的力量,机械 暴力,失血,血容量,血压,淤血,回心血量,止血补液,组织修复,尽可能阻断恶性循环,促进良性循环,血供,2 因果交替,3.局部和整体,二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1. 神经机制,2. 体液机制,3. 组织细胞机制,4. 分子机制,直接损伤神经系统 (乙型脑炎病毒嗜神经性) 作用方式 神经反射 (拳击腹部,反射引起心跳停止)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高血压、溃疡病),2.体液机制,致病因素引起体液的质和量的变化,体液调节的紊

7、乱造成内环境紊乱,导致疾病发生。 体液因子通过3种方式作用于靶细胞。,3 细胞机制 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组织细胞造成细胞功能和代谢障碍引起疾病,机械外力,损伤受力细胞(直接、无选择),失血休克细胞缺血 ATP 钠泵失灵细胞水肿(间接),肝炎病毒,肝细胞(直接、有选择),4.分子机制,分子病(molecular): 由于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 一类 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 疾病。 分四类: 1.酶缺陷所致的疾病 2.血浆蛋白和细胞蛋白缺陷所致的疾病 3.受体病 4.膜运转障碍所致的疾病,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终将结束,就是疾 病的结局即转归,包括康复和死亡。,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死亡,机体作为一

8、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脑死亡 判断死亡的一个重要标志 脑死亡*(brain death) :指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脑死亡的判断标准*,不可逆性深昏迷; 大脑两半球 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功能的丧失 自主呼吸停止; 脑干功能的丧失 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确认并排除特殊意外 瞳孔散大或固定;,脑死亡的意义,意味着在法律上已经具备死亡的合法依据。 协助医务人员判断死亡的时间和确定中止复苏抢救的界限。 为器官移植创造了良好的时机和合法的根据。,植物状态(植物人),植物状态:大脑皮层功能的丧失,脑干功能仍然保留, (植物人) 所以病人有自主呼吸和心跳。 只要有适当的营养供给和生活护理,病人可以长期处 于无意识的植物状态。 目前尚无可靠的方法确定处于植物状态的病人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已不可逆地永久性停止。因此宜称为植物状态,而非植物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