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岩层褶皱》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66391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9.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岩层褶皱》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地质岩层褶皱》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地质岩层褶皱》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地质岩层褶皱》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地质岩层褶皱》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岩层褶皱》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岩层褶皱》PPT课件.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厚度的测定 一些岩层虽然出露地表,但受出露条件的限制,不易直接测量其真厚度,要根据已知数据,计算求得。 1)根据实测剖面求岩层厚度 已知条件(实测剖面得到):剖面方向、坡角、岩层产状、出露宽度。 (1)地形平坦:h=lsin (2)剖面线垂直岩层走向,坡向与倾向相反:h=lsin(+) 地形平坦 坡向与倾向相反,(3)剖面线垂直岩层走向,坡向与倾向一致,: h=lsin(-) (5)地形直立,地层倾斜:h=lcos 坡向与倾向一致,,2)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岩层厚度 在地形地质图上,根据岩层面的露头线与同一地形等高线的两 个交点,做出岩层顶面的走向线,延长该走向线与岩层底面相交, 该直线也是岩

2、层底面上的一条走向线的水平投影,求出重合的两 条走向线的高程差,既为岩层的铅垂厚度。 下图为地形地质图,AB为岩层顶面上100m走向线,CD为底面 上50m走向线,岩层的铅垂厚度hg=100-50=50m。,3、岩层的埋藏深度 岩层顶面距地面的铅垂距离埋藏深度。 右图为单斜岩层区的地形地质图, 根据煤层露头及产状,求A点煤层 的埋藏深度? AC=A点的标高E点的标高+EFtg,第二节 褶皱构造,一、概念:岩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形,但仍保持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构造形态叫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褶曲。 向上弯曲背斜,向下弯曲向斜。 背斜核心的岩层较老,外围的岩层较 新。向斜

3、核心的岩层较新,外围的岩 层较老。 二、褶曲要素 褶曲的形态是千变万化的,为了研究它的空间形态,通常把它的 各个组成部分及决定其形态特征的几何要素分别给予命名,并统称 为褶曲要素。常用的褶曲要素有:,1、核:褶曲最中心部分的岩层。 2、翼部:褶曲核部两侧出露的岩层。 3、轴面:是一个平分褶曲两翼的假想面。 轴面可以直立、倾斜或水平,可以是平面或曲面。 4、轴及轴迹: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褶曲轴。轴面与地表面的交线轴迹。地形起伏不大时,轴与轴迹近于重合。 5、枢纽:褶曲岩层在横剖面内的最大弯曲点枢纽点。同一岩层面上枢纽点的连线枢纽。 6、转折端:褶曲一翼转到另一翼的过渡部分,既两翼岩层的汇合部分。常

4、用的转折端有圆滑状、尖棱状及平缓状三种。,三、褶曲的形态分类 1、横剖面形态分类 1)根据轴面产状分类 (1)直立褶曲:又叫对称褶曲,轴面直立,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近于相等。 (2)倾斜褶曲:又叫 斜歪褶曲、不对称褶曲。 (3)倒转褶曲:轴面 倾斜,两翼岩层倾向一 致,倾角不等,一翼地 层顺序正常,另一翼地 层顺序倒转。 a直立褶曲;b倾斜褶曲;c倒转褶曲 d平卧褶曲;e翻卷褶曲,(4)平卧褶曲:两翼地层及轴面都近于水平,一翼地层顺序正常,另一翼地层顺序倒转。 (5)翻卷褶曲:轴面翻卷向下弯曲,为平卧褶曲进一步复杂化的产物。 2)根据转折端产状及两翼特点分类: (1)箱形褶曲:转折端平直,两

5、翼陡峭,在两翼转折端处呈膝状弯曲,背斜形态类似箱形,向斜形态类似屉形。 (2)扇形褶曲:轴面直立,两翼地层呈“S”形弯曲,中段倒转,背斜两翼向轴面倾斜,向斜两翼轴面背周倾斜,转折端圆滑。 (3)等斜褶曲:两翼与轴面平行,轴面倾斜,一翼倒转。 (4)挠曲:缓倾斜岩层中,某段岩层突然变陡,形成一种膝状弯曲。,(5)构造阶:倾斜岩层中,某段突然变缓, 2、根据枢纽在纵向上的起伏分类: (1)水平褶曲:枢纽是水平的,褶曲在水平面上长距离延伸。 (2)倾伏褶曲:枢纽是倾伏的,褶曲向一个方向倾伏,以至消失。 (3)双倾伏褶曲:枢纽向两个方向倾伏,以至消失。 3、根据褶曲的长宽比分类: 长宽比同一平面内,同

6、一露头线所构成的褶曲的长宽比。 (1)线形褶曲:褶曲在平面内延伸很远,其长度远远超过宽度, 长宽比在10:1以上。,(2)短轴褶曲:褶曲在纵向上延伸不远便倾伏,长宽比10:13:1,有短轴向斜、短轴背斜。 (3)浑圆褶曲:褶曲长宽比在3:11:1之间,近于圆形,背斜叫 穹隆,向斜叫构造盆地。 4、褶曲的组合分类: (1)复向斜和复背斜:一种规模巨大,两翼被次一级褶皱复杂化 了的背斜和向斜。复背斜次一级褶曲轴面向下收敛,构成扇形; 复向斜向上方收敛,构成房盖形。 (2)隔档式和隔槽式褶皱:褶曲轴并列,背、向斜发育不等。隔档式背斜狭窄,向斜开阔;隔槽式背斜开阔,向斜狭窄。,b,b,四、褶皱构造的观

7、察与研究 1、褶曲形态的观察研究 有些褶曲可在有限地段天然露头或人工露头直接看到,然而 更多的褶曲,特别是一些大型褶曲,需要经过踏勘、测量,根据 地层产状与地层分布规律来确定其存在。因此,研究褶曲的首要 工作是将该地区的地层时代、岩层顺序、岩性、厚度及变化以及 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等地质情况搞清楚。 一般来说,新老地层对称分布是褶曲构造的表现。但是,在水 平岩层地区及单斜岩层地区,由于地形切割也会出现对称分布:,2、褶皱内部小构造的观察研究 1)层间擦痕:褶曲形成过程中,岩层相对滑动、摩擦所留下的痕迹。枢纽水平时,翼部的擦痕方向近于垂直枢纽;枢纽倾伏时,擦痕方向与枢纽斜交。 2)拖拉褶皱:一种层

8、间褶曲,多发育在两层坚硬岩层间的软岩层中,位于主褶皱翼部的层间小褶皱多为不对称褶皱。小褶皱的轴面与其上、下相邻的主褶皱岩层面所夹锐角指示该相邻岩层相对滑动方向。除翻卷褶曲外,可以结合层间滑动规律判断岩层顶、底面,从而确定岩层层序是正常或倒转以及背斜和向斜的相对位置。,层 间 拖 拉 褶 曲 根据拖拉褶曲恢复褶皱形态,3、褶皱形成时期的确定: 描述褶皱形成的时代,通常用两种术语: 1)根据组成褶皱的地层时代命名: 如:下古生代褶皱;中生代褶皱等。 2)根据形成褶皱的构造运动命名: 如:加里东期褶皱(D/S之间); K 喜山期褶皱(第三纪)。 J T 4、褶皱的文字描述: 形成于J末期(燕山运动) 1)褶曲名称:(地名+褶曲形态)如:宁武静乐向斜 2)轴的延展方向及延展长度,经过的主要地物。 3)两翼产状。 4)核、翼地层时代,岩性特征,地层厚度。,5)枢纽产状、起伏变化情况。 6)褶曲的形态特征及形态类型。 7)褶曲被断层、岩浆岩的破坏情况。 8)形成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