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69328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8.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危险废物产生及经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管理,陕西省环保厅应急处 2017.07,1 企业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备案 2 企业环境风险评估 3 危险废物产生及经营企业预案编制,目 录,2011-2016年,全省共发生各类环境污染事件343起,其中较大事件4起,重大事件2起,其它均为一般事件。 按污染类型分,水污染事件154起,大气污染35起,固体废物154起。分别占比45%、10%、45%。 按事件原因分,安全生产引发189起,交通事故引发106起,自然灾害引发42起,其他原因引发6起。分别占比55%、31%、12%、2%。,“十二五”以来陕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回顾,全省343起突发环境事件,按发生地域分,西

2、安30起,宝鸡22起,咸阳18起,铜川4起, 渭南3起,延安171起,榆林63起,汉中21起,安康4起,商洛6起,杨凌1起。,2011-2016年陕西省突发环境事件统计(按地域),全省343起突发环境事件,按发生年份分,2011年17起,2012年23起,2013年118起, 2014年82起,2015年58起,2016年45起。,2011-2016年陕西省突发环境事件统计(按年份),按事件级别分,按污染类型分,“十二五”以来陕西省污染事件统计,“十二五” 以来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回顾,基本概念,1.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四类。 2.突发事件管理中的“一案三

3、制”,是指应急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 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适用于各级环保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事后恢复等工作。 4.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及时发现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基本概念,1.突发环境事件 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

4、性环境污染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 2.环境应急处置的五个“第一时间” 第一时间报告信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调查。 3.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突发环境事件信息 (1)初判为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2)可能或已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突发环境事件; (3)可能造成国际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4)境外因素导致或可能导致我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5)省级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部认为有必要报告的其他突发环境事件。,1 企业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备案,企业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环

5、发201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夯实政府和部门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基础,根据环境保护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文件,我部组织编制了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现印发给你们。 请按照办法要求加强管理,指导和督促企业事业单位履行责任义务,制定和备案环境应急预案。办法实施前已经备案的环境应急预案,修订时执行本办法。 附件: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 环境保护部 201

6、5年1月8日,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备案的准备 第三章 备案的实施 第四章 备案的监督 第五章 附则,企业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20日内,陕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 暂行办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三章 环境应急预案的评估 第四章 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 第五章 环境应急预案的实施与监督管理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七章 附 则,应急预案编制要点,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事件分级 1.4 适用范围 1.5 工作原则 2 企业概况 2.1 企业基本情况 2.2 周边环境敏感点 3 应急组织体系 3.1 应急指挥机构 3.2 应急救援专业

7、队伍 *4 环境风险分析 4.1 环境风险评价 4.2 环境风险源分析 4.3 最大可信事故及后果分析 5 预防与预警 5.1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5.2 预警分级与准备 5.3 预警发布与解除 5.4 预警措施,8.4 医疗卫生保障 8.5 交通运输保障 8.6 治安维护 8.7 通信保障 8.8 科技支撑 9 监督与管理 9.1 应急预案演练 9.2 宣教培训 9.3 责任与奖惩 10 附则 10.1 名词术语 10.2 预案解释 10.3 修订情况 10.4 实施日期 附件 重大危险源分布图 周围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水系分布图,*6 应急处置 6.1 应急预案启动 6.2 信息报告 6.3

8、分级响应 6.4 指挥与协调 6.5 现场处置 6.6 信息发布 6.7 应急终止 7 后期处置 7.1 善后处置 7.2 警戒与治安 7.3 次生灾害防范 7.4 调查与评估 7.5 生产秩序恢复重建 8 应急保障 8.1 人力资源保障 8.2 资金保障 8.3 物资保障,重大危险源分布图,周围环境敏感点分布图,水系分布图,2 企业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VS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估VS安全评价,风险、隐患与事故之间的关系,风险、事故隐患、事故的关系图,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环办201434号),评估指南适用范围,适用于已建成投产或处于试生产阶段的企业。 生产、使用、存

9、储或释放清单所列物质的企业应当开展环境风险评估。 不适用于尾矿库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 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或单位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加油站、加气站军事设施港口、码头,评估指南框架,评估程序,1、,2、,3、,4、,5、,第一步:资料收集与环境风险识别(资料收集),环境风险 识别,第一步:资料收集与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识别),第二步: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1)收集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火灾、爆炸、泄漏等生产安全事故引起的次生环境污染事故 (硫磺回收装置H2S泄漏出厂界;苯抽提装置苯泄漏出厂界; 油罐火灾产生SO2

10、和CO出厂界;油品泄漏、未及时拦截,事故水出厂界); 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火炬意外熄灭,硫化氢直接放空); 非正常工况(开、停车); 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运行(污水场污水罐破裂污水外溢,出厂界; 硫磺回收装置故障, SO2和H2S 扩散出厂界); 停电、停水(停电导致事故池中的事故水无法用机泵转输,事故水出厂界); 极端天气(暴雨)。,(2)设置突发环境事件情景,(3)每一种情景源强分析(大气),(4)每一种情景扩散过程分析,预测模型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推荐使用的多烟团模型。 评价标准,(5)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后果分析,硫磺回收装置H2S泄漏扩

11、散出厂界 油罐火灾产生SO2和CO扩散出厂界 苯抽提装置苯泄漏扩散出厂界 硫磺回收装置故障,SO2和H2S扩散出厂界 火炬意外灭火,H2S扩散出厂界 非正常工况下(开停车),SO2扩散出厂界 因火灾、爆炸油品泄漏,未及时拦截,事故水出厂界 全厂停电导致生产污水提升泵不能用,污水外溢出厂界 污水场污水罐破裂,污水外溢出厂界,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环境应急资源,环境风险防控与 应急措施,提出需要整改 的内容,第三步: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风险应对方式,风险应对,规避,保留,增大,降低,分担,改变后果,改变可能性,风险防控工程,应急物资救援队伍,保证防护距离,环境应急预案,信息报告制度,预

12、警措施,第四步: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环境风险防控与管理与体系建设,第五步:划定环境风险等级(附录A),等级划分方法考虑的指标体系,好,不同环境受体情景风险分级判断矩阵,情景1,情景2,情景3,差,3 危险废物产生及经营企业 应急预案编制,1、危险废物产生、储存企业,判定为一般环境事件企业 2、危险废物经营企业,判定为较大以上环境风险。按照环境应急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的模式建立环境应急预案体系。 环境应急综合预案体现战略性,环境应急专项预案体现战术性,环境应急 现场处置预案体现操作性。,危险废物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定位,切实提高危险废弃物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13、避免或者最大 限度减少事件影响; 建立健全危险废弃物企业环境安全与生产统 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实现危险废弃物企业与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现场处置工作的 顺利过渡和有效衔接。,1.1 编制目的,通常用于危险废弃物在储存、经营过程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报告、处置、环境应急监测和应急终止等工作。 环境污染事件的类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级别:“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重大环境事件” “较大环境事件” “一般环境事件”,1.4 适用范围,对象:为生产、使用、 存储或释放涉及(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 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

14、三废”污染物等)附录B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化学物质(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的企业。,1.4 适用范围,危险废弃物产生及经营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原则 体现救人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体现“救环境”优先于救财物,即环境优先的原则; 体现先期处置、防止危害扩大的原则; 体现快速响应、科学应 急的原则; 体现应急工作与岗位职责相结合的原则; 体现预警即响应原则等。,1.5 工作原则,明确应急预案与内部企业应急预案和外部其他应急预案的关系,并辅相应的关系图,表述预案之间的横向关联及上下衔接关系。,应急预案关系说明,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企

15、业根据危废环境应急工作特点,建立负责人、组成成员和工作职责,明确的危废应急组织机构。 1.应急指挥部 2.现场处置组 3.应急专家组 4.应急保障组 5.环境应急监测组,3应急组织体系,说明: 各级应急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明确协调机制、资源调配、预警发布、应急响应等的主管部门和协作部门,以结构图的形式予以表示。应急组织机构成员名单及联系方式要绘制成表,作为预案附件。 当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介入或者主导危废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时,企业要根据需要配合的措施 ,明确企业内部指挥协调、配合处置、参与应急保障和环境监测等工作的责任人和工作任务。,环境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价的全过程。(查找、识别和描述风险

16、,剖析风险本质确定风险等级,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4 环境风险分析,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 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主要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 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4.1环境风险识别(查找、识别和描述风险),物质风险识别:按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附录B突发环境事件风 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化学物质(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的企业。 环境风险物质危险特性,可以罗列

17、该环境风险物质的MSDS卡片相关内容。 确定危险因素和风险类型,4.1环境风险识别(查找、识别和描述风险),对已识别的危险因素和环境风险类型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及其概率。,4.2 环境风险源分析 (剖析风险本质确定风险等级),4.2环境风险源分析 (剖析风险本质确定风险等级),通过对大气扩散计算、水体扩散计算及综合损害计算,确定危害程度及危害范围。 有关源强计算方法可参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4.3 后果分析,5.1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环办201434号) 从生产装置、储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辅助生产设施及环境保护设施等方面列表说明。

18、列出每个风险单元所采取的水、大气等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危废储存及经营企业要建立预警监测制度并制定预警监测工作方案。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发布”。,5预防与预警,预警等级通常设置为四级,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由低到高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企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于或者少于四级的预警等级。危废突发环境事件预警要与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预警有效衔接。,5.2预警分级与准备,危废企业要明确各岗位信息接警、上报以及发布的责任人,明确发布程序、时限要求和具体内容等。 当符合预警发布条件时及时发布预警。当发现符合较高级别预警发布条件时,可以越级上报。,5.3 预

19、警发布与解除,6 应急处置,6.2 信息报告 (1)报告 当发生危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要明确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报告的时限要求; 当可能发生危废突发环境事件时,要明确报告的条件,可以参考预警条件和响应等级确定。,通常信息报告包括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 a.初报:指企业向上级单位、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的首次上报。初报的主要内容包括危废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已经或者可能对环境的影响、已启动的应急响应和已开展应急处置情况、拟进一步采取的措施、工作建议等。,6.2 信息报告,b

20、.续报:是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进一步查清核实的情况和事件处置情况。续报视进展情况可以一次或多次报告。 c.处理结果报告:是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处理危废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者间接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6.2 信息报告,危废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可以采用传真、网络、邮寄和面呈等方式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初报可以通过电话报告,但应当及时补充书面报告。书面报告载明报告单位、报告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并尽可能提供地图、图片、 视频以及其他多媒体资料。,6.2 信息报告,(2)通报 当企

21、业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报告的同时,要根据预警级别、初判的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后果,明确向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和单位通报的条件和范围,通报的时间、频次、 方式以及具体内容等可以参考 “(1)报告”进行设定。,6.2 信息报告,企业要根据危险废弃物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周边环境敏感点状况、企业应急能力等,建立分级应急响应机制,明确不同应急响应级别对应的指挥权限、应急响应措施等内容。 预警级别与应急响应级别相对应,注意与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安全生产相关预案或者其他专项预案的应急响应级别有效衔接。 通常情况下分四级响应:,6.3 分级响应,(1)四级响应:发布蓝色预警启动四级响

22、应 巡查人员加大对环境危险源的巡查频次,并及时将巡查情况报应急指挥部汇总; 加强特征污染物环境监测; 责令专兼职的应急处置救援队伍、负责环境应急工作的部门和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做好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的准备; 清点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装备等,确保其可投入正常使用; 必要时做好信息报告和通报的准备。,6.3 分级响应,(2)三级响应:发布黄色预警启动三级响应 组织应急专家组迅速查明情况,指示相关工作岗位人员,按照“本预案处置方案”开展应急处置救援行动。 (3)二级响应:发布橙色预警启动二级响应 调用企业全部能力,按照预案和“本预案处置方案”开展应急处置救援工作。,6.3分级响应,(4)一级响应:发

23、布红色预警启动一级响应 调用企业全部能力,同时请求周边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或者具有应急处置能力的单位或组织予以援助,按照预案和 “本预案处置方案”开展应急处置救援工作。,6.3分级响应,企业根据危险废弃物的特征污染物种类、数量、可能影响范围和程度以及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等,制定企业内部环境应急监测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企业内部可监测项目和需要委托监测项目; (2)明确每个监测项目的监测仪器、药剂和监测方法; (3)明确每个监测项目的监测能力和所需时间; (4)根据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明确周边监测区域;,环境应急监测,(5)结合自身监测能力,明确监测区域内的监测布点、监测频次等; (

24、6)明确监测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7)明确环境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耗材、试剂等日常管理要求; (8)明确应急监测人员及其职责; (9)明确其他环境应急监测工作需要关注内容。,环境应急监测,危废企业要根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中突发环境事件危险因素和后果分析,结合企业现有应急能力,对评估报告指出的事件情景,分别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应急处置方案主要明确“谁负责、做什么、怎么做”,包括该事件情景下的应急响应程序、责任人、具体处置措施、所需应急物资、注意事项、时限要求等内容。,6.5现场处置,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污染事件现场处置要点 (1)切断污染源的有效措施; (2)制定防止发生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的处

25、置措施; (3)明确可能受影响区域及区域环境状况; (4)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 (5)可能受影响区域人员疏散的方式和路线、基本保护措施和个人防护方法; (6)临时安置场所; (7)周边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方案; (8)其他说明。,6.5现场处置,(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物浓度已恢复正常值;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专业应急处置工作已无继续开展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由应急指挥部下达应急响应终止指令,并决定是否跟踪开展环境监测工

26、作。,6.7应急终止,7.1 善后处置 企业要明确对现场污染物进行后续处理,对应急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恢复企业设备(施)的正常运转,开展撤点、撤离和交接工作,逐步恢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的责任人和时限要求; 明确负责厂内受灾人员损失赔偿,配合地方政府及其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开展环境损害评估、赔偿、事件调查处理、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等工作的责任人和主要内容。,7后期处置,企业要明确组织有关专家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过程进行评估、配合地方政府开展评估、编制应急总结报告、提出修订预案的建议的责任人和具体工作内容。,7.4调查与评估,8.1 人力资源保障 企业要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保障措施,包括专

27、兼职应急处置救援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8.2 资金保障 企业要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专项经费及时到位。,8 应急保障,8.3物资保障 企业要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名称、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8.4其他保障 根据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需求,明确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包括应急平台建设保障、应急处置技术保障、医疗卫生保障、以及重要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报警、监控等)保障等。,8应急保障,Thank You !,感谢! 陕西省环保厅应急处 西安新城省政府大楼1楼 029-639162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