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配套】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ppt课件2.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72677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0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配套】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ppt课件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K12配套】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ppt课件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K12配套】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ppt课件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K12配套】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ppt课件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K12配套】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ppt课件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12配套】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ppt课件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配套】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10课《游褒禅山记》ppt课件2.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游 褒 禅 山 记,王 安 石,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世称王荆公。谥文,后世又称王文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改革政治。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法受阻。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命,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他的诗词文多揭露时弊,体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抱负。诗词遒劲清新,风格高峻。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文题背景,本文是王安石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褒

2、禅山,同年七月以追记的形式写下的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散文。 古代游记的写法不拘一格。像游褒禅山记这样由记游中生发出大段议论的算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阅读时注意把握两个问题:1、文章议论的中心是什么?2、它怎样由记游中生发出来?,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停顿,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理清思路,本名与别名的由来(1) 记游洞经过(2) 抒发游洞的感慨(全文重点)(3) 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4) 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5),第一段补充注释: 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址:山脚 卒:终于,与前文“始”照应 名:名词作动词

3、,命名 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褒禅山(华山),华山洞,慧空禅院,仆碑,褒 禅 山 示 意 图,思考: 1、为什么文章从洞的名称和仆碑写起? 明确:便于下文写游洞、游洞的感想以及对仆碑的感想,它是文章记叙和议论的基础。,2、为什么说“华( )山”是“音谬”?,汉字最初无“花”字,“花”小篆中写成 ,像花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与“华”分开,“华”才读“hu ”。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仍然应读“hu”,而不应该读成“hu”。,第二段补充注释: 侧:名词作状语 ,从旁边 以:与 “上”“下”“东”“西”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穷:尽,指走尽洞的深处,走到尽

4、头 其进:那向前进(的事) 其见:那见到的(景致) 十一:古代分数表示法,即十分之一 或:有的人,褒 禅 山 洞 口,思考 1 第二段可以分成几层? 明确: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简介前洞和后 洞;第二层:记叙自己游后洞的经过。 2 第二层主要突出哪几点意思?为什么? 明确:(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3)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作用是:为下文的议论打下基础。,第三段补充注释: 观(于天地):观察 非常:不寻常 在:动词,表示一种存在。 (罕至)焉:语气词 至于:到达。于,介词,引出行为涉及的对象。 (力足以至)焉:代词,那里 尽吾志:尽

5、到了自己的心意,尽心尽力 所得:得到的,即收获。,思考 1、第三段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 可以分为五层: (1)借古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引出下文的议论 (2)以游山为喻,突出“志”的重要。 (3)说明“力”的重要。 (4)说明“物”的重要。 (5)从正反两方面强调“尽吾志”的重要。 2、在志、力、物几方面,什么最重要? 力与物也重要,但有时难以强求,只有“尽 吾志”才能“无悔”、无“可讥”。,3、第三段的议论与前文何处照应?,第三段: 夫夷以近,则游者 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 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第二段 入之愈深,其进愈 难,而其见愈奇。. 盖其又深,

6、则其至又加 少矣。,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结论:要有志,尽吾志,第四段补充注释: 于:对于 (古书)之(不存):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存:保存 后世:后代的人 谬:名词作动词 传:动词作名词 此所以:表示原因的判断句 学者:求学的人,思考:第四段的议论与前文何处照应?,第四段 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第一段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结论:

7、要深思而慎取,第五段补充注释: 庐陵萧君圭君玉: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1)直称姓名(2)称字、号、斋名、谥号(3)称官名、爵名(4)称籍贯。有时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般是先称官名,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至和元年:宋仁宗登基第一年。古代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叫年号纪年法。,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请找出本文中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总结: 作者记游褒禅山不为记游,而为发表议论:无论治学处事,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也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本文写作特色,1、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本文前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

8、前面的记游处处与后面的体会有关,后面的议论又紧扣前面的游山经历。前后呼应,结构谨严,具体生动,浅显易懂。 2、详略处理得当 前洞从略,后洞从详;记游后洞时,以写经 过从略,写心情之“悔”从详;议游华、山洞的 心得,以议“志”从详,议“力”和“物”从略。,归纳文言虚词“其”的用法(结合新练习第95-96页),1 代词 (1)他/他们/它 例“以其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其 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他的/他们的/它的 例:“然视其 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那/那些 例:“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4)活用为第一人称,我/自己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 语气词 (1)表示反问的语气 例:“其孰能讥之乎?” (2)表示测度、委婉的语气 例:“其皆出于此乎?” (3)表示希望、劝勉的语气 例:“吾其还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