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配套】最新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0课《改变一生的事件》ppt课件2.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72971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5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配套】最新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0课《改变一生的事件》ppt课件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K12配套】最新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0课《改变一生的事件》ppt课件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K12配套】最新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0课《改变一生的事件》ppt课件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K12配套】最新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0课《改变一生的事件》ppt课件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K12配套】最新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0课《改变一生的事件》ppt课件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12配套】最新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0课《改变一生的事件》ppt课件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配套】最新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0课《改变一生的事件》ppt课件2.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导入:,“世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色,那便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色,那便是内心 ”-雨果悲惨世界 拥有怎样的内心的人,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呢?,改变一生的事件,雨果,谁改变了谁的一生,什么事件改变了他的一生,卞福汝主教是一个怎样的人,冉阿让是一个怎样的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阅读线索,谁改变了谁的一生?,卞福汝主教改变了冉阿让的一生。,什么事件改变了他的一生?,卞福汝主教为了救赎冉阿让的灵魂,不但没有向警察揭发他偷盗教堂银器的事情,反而把教堂剩下的两支银烛台也送给了他。,通过和周围的人的对照,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完美的人物形象米里哀主教。他具有高尚仁慈的思想和神圣的灵魂,对穷人充满了同情和

2、关爱。他用以德报怨的方式感化和救赎人的灵魂,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人道主义者的化身。在他那些充满感情和救赎思想的话语的感召下,决心复仇于社会的苦役犯冉阿让的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最终弃恶从善。,米里哀主教是一个怎样的人?,米 马 里 格 哀 和 洛 主 大 教 娘,米 里 警 哀 和 主 察 教,米 里 冉 哀 和 阿 主 让 教,品读语句,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一),一转瞬间,马格洛大娘已经用了急躁老太婆的全部敏捷劲儿,跑进祈祷室,穿进壁厢,又回到主教那儿。 主教正弯下腰去,悼惜一株被那篮子压折的秋海棠,那是篮子从花坛落到地下把它压折了的。 马格洛:“您瞧!他是从那儿逃走的。他跳进了车网巷!呀!可耻的

3、东西!他偷了我们的银器!” 主教沉默了一会,随后他张开那双严肃的眼睛,柔声向马格洛大娘说: “首先,那些银器难道真是我们的吗?”,主教继续说:“马格洛大娘,我占用那些银器已经很久了。那是属于穷人的。那个人是什么人呢?当然是个穷人了。” 马格洛大娘又说,“但是我是为了我的主教着想。我的主教现在用什么东西盛饭菜呢?” 主教显出一副惊奇的神气瞧着她。 “呀!这话怎讲!我们不是有锡器吗?” 卞福汝主教一面吃,一面欢欢喜喜地叫他那哑口无言的妹子和叽哩咕噜的马格洛大娘注意,他把一块面包浸在牛奶里,连木匙和木叉也都不用。,马格洛大娘:对银器的丢失惊慌急躁,对窃贼的行径愤怒鄙视。 米里哀主教:对银器的丢失镇定

4、自若,并不在意,对冉阿让的行为表现出宽容和理解。,分析:马格洛大娘,一个忠心耿耿的女管家,出于对主教的敬仰和对主教切身利益的维护,自然表现出了对窃贼的痛恨。 米里哀主教,有着对穷人深切的同情,认为穷人犯罪有其不得已的原因,应该用仁慈宽容的思想来救赎人的灵魂。,思考:你如何理解当米里哀主教将那两支银烛台送给冉阿让时,“那两个妇人没有说一个字、做一个手势或露一点神气去阻挠主教,她们瞧着他行动”这句话?,分析:米里哀主教对冉阿让的灵魂进行救赎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何尝不是在对其妹妹和马格洛大娘的灵魂进行“救赎”?以仁慈博爱之心救赎处在黑暗中的灵魂,同样也以仁慈博爱的心去教诲他人学会宽容和饶恕。,

5、门开了,一群狠巴巴的陌生人出现在门边。三个人拿着另一个人的衣领。 “不准开口!”一个警察说,“这是主教先生。” 他的面色,绝没有一种人类文字可以表达得出来。 主教笑容可掬地岔着说。 “是的,我们让你走,你耳朵聋了吗?”一个警察说。 “我的朋友,”主教又说,“您在走之先,不妨把您的那对烛台拿去。” 主教走到他身边,低声向他说,品读语句,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二),分析:警察:如果说之前对冉阿让的凶狠和粗鲁是执法者对犯罪嫌疑人的正常反应的话,那么,在主教证明冉阿让没有偷盗之后,他们对冉阿让不变的态度则深刻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公平的警察,只是盲从于上流社会的工具。他们心肠冷硬,对

6、穷苦落魄的人怀着天生的敌意。 米里哀主教:坚信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要以自己的仁慈和宽容救赎冉阿让的灵魂。,警察:对他们眼中的窃贼凶狠粗鲁。 米里哀主教:对冉阿让热情亲切。,“呀!您来了我真高兴看见您。但是!那一对烛台,我也送给您了,那和其余的东西一样,都是银的,您可以变卖二百法郎。您为什么没有把那对烛台和餐具一同带去呢?” 他走到壁炉边,拿了那两个银烛台,送给冉阿让。 “现在,您可以放心走了。呀!还有一件事,我的朋友,您再来时,不必走园里。您随时都可以由街上的那扇门进出。白天和夜里,它都只上一个活闩。” “不要忘记,永远不要忘记您允诺过我,您用这些银子是为了成为一个诚实的人。” “冉阿让,我的兄

7、弟,您现在已不是恶一方面的人了,您是在善的一面了。我赎的是您的灵魂,我把它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精神里救出来,交还给上帝。”,品读语句,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三),冉阿让是一个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劳苦人民的代表。他因为挨饿的外甥偷一块面包而被判了五年苦役,又因中途试图逃跑而最终被关押了十九年。十九年备受煎熬的奴役和出狱后所受的歧视、排挤使他绝望,决心为恶。然而米里哀主教以德报怨的仁慈博爱的思想,最终使他内心的坚冰融化,他为自己荒唐、无耻的罪行而忏悔,从此弃恶从善,完成了一生最重要的一次转变。,监牢里带出来的那种恶念的最后影响。在思想处于矛盾和斗争之际,那种恶念在习惯和本能作用下的显现,“惯性

8、”的结果,过去使他受苦的那种不公平的处罚使他决心为恶,偷了一块面包,刑满释放的苦役犯,冉阿让是一个怎样的人?,身份,因何入狱,为何继续为恶,偷窃主教的银餐具,抢夺小瑞尔威的钱,从冉阿让身上 贫穷使男子潦倒,以惩罚为手段的现行法律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能驱使更多的人走向绝境。 从米里哀主教身上 仁慈博爱才能拯救社会。,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讨论:仁爱能改变一切吗?,正面: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其含义就是“爱人”,即一种博大的同情心。“仁”是一种宽容忠恕的精神。西方圣经中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你们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

9、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反面:农夫和蛇的故事。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资料补充:米里哀主教将自己豪华的主教住宅与穷人的医院对调,将大部分薪俸津贴捐献给福利事业,自己则以最低水平生活。他为穷人曾经长途跋涉,直面匪盗,不辞辛苦,不畏险阻;面对富人,他不乏针砭与讥讽,他说:“有罪的不是犯罪的人,而是那些制造黑暗的人。”,宽容与仁爱的力量(见拓展阅读资料),虽然我们现在并不处于乱世之中,离战争与硝烟也遥远,但是“仁爱”与“宽容”不仅是病态社会的“药方”,而且是我们净化心灵的一剂良药。或许我们无法做到米里哀主教的那种高尚,也无法经历冉阿让如史诗般的一生,但是在忙碌生活中偶尔驻足审视一下自己,不让最美好的天性悄然消逝,不像沙威那样过于执拗,也不像马吕斯用固定的思维想象,结果却徒留后悔,要让我们心中的“天使”驻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