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配套】最新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1课《察传》ppt课件4.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72973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配套】最新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1课《察传》ppt课件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K12配套】最新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1课《察传》ppt课件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K12配套】最新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1课《察传》ppt课件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K12配套】最新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1课《察传》ppt课件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K12配套】最新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1课《察传》ppt课件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12配套】最新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1课《察传》ppt课件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配套】最新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1课《察传》ppt课件4.ppt(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察 传审察传闻 主要观点:不要盲目地听信传闻,正确的态度是审慎地区分是非正误。,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ju),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察:仔细看,看清楚 视察、考察 玃:大猿猴 母猴:狝猴 过:犯错误,名词-动词 第一段提出论点: 得言不可以不察。 如果不审察,可能黑白不辨,人狗不分,上当受骗。,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句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而:假设连词:如果 审:察 审察、审视 之:代词,指代管仲 孙叔敖 身

2、:自己,自身 第二段:列举史例说明审察则福,不审察则祸,论述自己的观点。,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熟:深透。 论:调查,研究。 其:代词,指代言论、说法。 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对传闻(言论、说法)人们一定要用道理来检验。 者:语气词 时间名词+者 传教:传播教化 草莽:民间。孟子:“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赵岐注:“在国,谓都邑也。民会于市,故曰市井之臣,在野居之,曰草莽之臣,莽,亦草也。” 草丛 举:推举 进:推荐,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

3、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 夔于是校正六律,谐和五声,用来调和阴阳之气。 正:使正,形容词使动用法 校正,调正 以:连词,前后二项目的关系 益:多 节:关键 此义属于随文释义,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

4、。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研究,对传闻人们一定要用道理来检验。鲁哀公问孔子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向天下老百姓传播教化,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乐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谐和五声,用来调和阴阳之气。因而天下归顺。重黎还想多找些象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调和音律,从而使天下安定,象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

5、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上古时期姓是一种族号,氏是 族的分支。姓是不变的,而氏的变化很大。战国以后人们往往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一。到了汉代统称为姓。 溉、汲:打水 居:居住 。上古没有住字 穿:开掘,挖掘 道:说,传述 求闻之若此 若此 求闻 象这样听信传闻,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史记:记载历史的书 是:代词 之:代词,第三段:列举夔一足、穿井

6、得人、三豕涉河三个事例论述自己的观点。,亥,金文 豕,金文三 己,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辞:言辞,话语 经:界线 缘:本义:衣边上的花饰, 引申:沿着,循着,顺着 情:情理,言辞中有很多看似错的却是对是的,看似对的却是错的(东西)。正确与错误的界线,不可不分辩清楚,这是圣人需要特别慎重对待的问题。虽然这样,那末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第四段:总结如何察传,课堂练习 解释下面画横线的词并说明其语法意义 一、而 1.闻而审,

7、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 2.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 3.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 。 4.至于晋而问之。,1.而:如果,连词,连接二个动词,表示假设关系。,2.而:并且,连词,连接二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3.而:却,连词,连接二个形容词,表示转折关系。,4.而:就,连词,连接二个动词,表示承接关系。,二、以 1.舜以为乐正 。 2.夔能和之,以平天下。 3.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4.然则何以慎? 5.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1.以:把、拿,介词,介引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与省略的代词“之”组成介宾词组。,4.以:凭、凭借,介词,介引动作行为涉及的事物,与 前置宾语“何”组成介宾词组。,3.以:拿、用,介词,介引动作行为涉及的事物。与“理”组成介宾词组。,2.以:用来,连词,前后二项目的关系。,5.以:介词,与“所”构成所字词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