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配套】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咬文嚼字》ppt课件1.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73236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配套】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咬文嚼字》ppt课件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K12配套】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咬文嚼字》ppt课件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K12配套】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咬文嚼字》ppt课件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K12配套】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咬文嚼字》ppt课件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K12配套】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咬文嚼字》ppt课件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12配套】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咬文嚼字》ppt课件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配套】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咬文嚼字》ppt课件1.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 咬文嚼字,诗海探珠 野 望 杜 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 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 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 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 不堪人事日萧条。,佳诗品韵清幽书香 【赏析】 这首诗虽是写郊游野望的感触,忧家忧国,伤己伤民的感情,迸溢于字里行间。诗的首联写从高低两处望见的景色。颔联是抒情,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飘散和自我孤身浪迹天涯。颈联继续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末联以出效极目,点明主题“野望”,以人事萧条总结中间两联。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淳朴。,课堂互动探究,知能优化演练,美文佳作欣赏,第11课 咬文嚼字,基础自主学案,基础自主学案,二、词语释义 清

2、沁肺腑: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比喻使人很感动。 推陈翻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自认为了不起。(多含贬义) 索然无味:形容文章的内容空洞,文字枯燥。也作“索然寡味”。 不即不离: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点铁成金:原意是指使石头变成黄金,比喻把别人不好的文章改为好的文章。 援引:引用成例。援,引用。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锱、铢,古代重量单位。 岑寂:寂静。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很多。,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

3、烤干叫杀青。后来泛指写著作。 付梓: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 尺牍: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三、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民盟第三至五届中央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

4、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代。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直到20世纪30年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具有开拓意义。,四、经典语段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咬文嚼

5、字),本着这个精神,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与语文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课堂互动探究,朱光潜先生在文章篇末告诉我们,“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才是“咬文嚼字”所追求的目标,“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与吻合”正是“咬文嚼字”的要求。以谨严的精神,“留心玩索”“刻苦自励,推陈翻新”,这是“咬文嚼字”必须下的功夫。这些内容也正是文章的主旨、朱先生的谆谆教诲。,1举实例,讲道理。不举例子,道理是空的;例子不典型,道理也不

6、到位;例子解说得不好,道理也讲不好;例子不充分,道理也讲不充分。朱光潜先生这篇文章,好就好在举了很多例子,而且每个例子讲得非常精辟,令人心悦诚服。例子是具体的,具体的分析可以给人丰富的启示。,2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读这篇文章,我们对朱光潜先生的学问佩服得五体投地。文章也启示我们:学问靠积累。做学问,首先是占有材料,材料是学问的基础。即使不是鸿篇巨制,就像本文那样的单篇文章,也需要相当的材料。,文脉探究 1朱光潜在文中论述的“咬文嚼字”和现代汉语词语上“咬文嚼字”的义项是否相同? 【提示】 文中的含义不同于现代汉语词典上的义项,朱光潜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即在文字的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

7、放松的谨严”。它指的是写作时要字斟句酌,讲究语言运用的准确、传神,力求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另外,“嚼”有“玩赏”的意思,所以又涉及对作品语句的玩赏、品鉴。这些,无论在写作或阅读时都要注意,提高到审美、鉴赏的境界。咬文嚼字一文将“咬文嚼字”和思想情感的辩证关系一线贯底,突出了“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而现代汉语词典上的“咬文嚼字”的意思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2. 文章列举了哪些例子来分析论证作者的观点? 【提示】 文章先从郭沫若的剧本屈原中的一句话谈起,引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

8、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的观点,然后从王若虚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修改的例子中得出“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结论。接着又用“推敲”的例子,更进一步阐明“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既然文字与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里就涉及到字的直指义和联想义,前者确定,易控制;后者不确定,不易控制。正因为后者的不确定性,往往会产生很神妙的效果但有时也会产生流弊,使人们不敢创新。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与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3“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至“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

9、思想上推敲”。我们应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内容? 【提示】 这段文字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推敲”的态度、观点。作者的态度:怀疑(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作者的观点: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在文字上“推敲”,其实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原文中表示作者观点的语句共有三处:(1)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是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2)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3)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4. 如何评价“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

10、感”这种观点? 【名师点拨】 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是从根本上抓住了文字的实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即“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咬文嚼字”应先从思想感情入手,以表达最恰当的思想感情为最终目的,再去进一步斟酌文字,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搞表面文章,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5. 这篇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名师点拨】 本文结构简洁明了,思路新颖别致。一般的议论文在文章的开篇,作者就会马上树立观点,然后再根据自己树立的观点进行演绎论证。而本文

11、的结构虽简洁明了,但思路新颖别致。首先作者在文章开头列举四个事例,从不同角度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然后得出结论: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接着作者从正面援引实例,证明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就会使文章意蕴丰富;紧接着又从反面援引实例证明误用字的联想意义就会产生“套板反应”这一流弊。最后作者才在文后点明主旨,指出了“咬文嚼字”的目标、要求和条件:要想使阅读与写作达到最高目标艺术的完美,就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以谨严的精神,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互相吻合。,知能优化演练,美文佳作欣赏,朱光潜的“美学”人生 张金言 一谈到朱(光潜)先生的学问,

12、大家自然不约而同地想到他的美学,原因是美学研究伴随了他的一生,是他最感兴趣和下工夫最多的学科。在朱先生的美学著作中,有最早留学欧洲时期用英文写的博士论文悲剧心理学,回国后写成出版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谈文学克罗齐美学述评,,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出版的大学教材西方美学史。正是这些著作奠定了朱先生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美学家的地位和声誉。 与此同时,朱先生还译出了大量西方美学经典著作,其中包括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黑格尔的美学(三卷)、克罗齐的美学原理和维柯的新科学等。作为20世纪介绍西方学术思想的翻译大家,也许只有朱先生可以与19世纪后期的严复相提并论。,美学对朱先

13、生来说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朱先生在论美感教育一文中说:“道德起于仁爱,仁爱就是同情,同情起于想象。”还说:“儒家认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严格地说,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而且到最高境界,根本是一回事。从伦理观点看,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看,善也是一种美。一个真正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在朱先生看来,美学与伦理学始终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提供完美的人生理想。,朱先生在讲艺术时必讲到人生,而在讲人生时又必讲到艺术。从艺术讲到人生,是说艺术来自人生。他说:“离开人生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从人生讲到艺术,是说人们要以艺术家的眼光观察人生

14、,做到超功利的观赏。这样人生才有情趣,才能从狭隘的功利束缚下解脱出来。,朱先生在谈美一书的开场话中说:“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文革”之后,他每天打一趟太极拳,晚上喝一点酒,过着一种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生活。他之所以能够保持平淡宁静的心态自然得力于平素的道德修养功夫。朱先生一生都在追求“美学的人生”也就是“艺术的人生”“有情趣的人生”,所以他一直以求真务实的豁达开朗的精神去看世界,不管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坦然处之。,朱先生的道

15、德修养可以说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我想再也没有比人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里说的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松更能比拟朱先生的人格的了。记得在50年代初,大学教师刚刚开始改造,朱先生一时间成了被批判的“典型”、“重点”。但是他却处变不惊,大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从容。事后也不为此耿耿于怀,而是表现出心胸开阔、豁达大度,照常上课。如果不是有深厚的人格修养,这是不容易做到的。,朱先生一生勤勤恳恳工作,从事教学工作,为国家培育了不少人才。他在历次运动中,虽经受冲击,多次受到批判,但他仍以其特有的睿智,走完了他卓有成果的一生。古人说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说朱先生做到了三不朽!一点都不为过,他称得上是20世纪中国少有的道德学问都值得后世景仰的大师。,【赏评】 本文主要描写了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人生观,他认为美是一种善,善也是一种美,美与善的统一和结合,才会有最高的人生境界。人生要有情趣,要淡泊功利,用艺术家的眼光观察人生,对人生做到超越功利的观赏。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以平淡宁静的心态和豁达开朗的精神去看世界、看人生。文章的开头先从朱光潜先生的美学研究写起,开篇扣题,凸显出他的成就,让读者对朱光潜先生产生一种感性的认识和深刻的印象。从而自然引入对下文的叙写。,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