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专题《报任安书》ppt课件4.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73820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专题《报任安书》ppt课件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专题《报任安书》ppt课件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专题《报任安书》ppt课件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专题《报任安书》ppt课件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专题《报任安书》ppt课件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专题《报任安书》ppt课件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专题《报任安书》ppt课件4.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司马迁,史学家 文学家 思想家,史记130篇 52万字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本纪12 世家30 列传70 表10 书8,作者作品,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自述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被列为中国第一部“正史”。自此以后,历代“正史”的修撰从未断绝,汇成一条文字记载的历史长河,堪称世界史学史上的奇迹。,编修史书需要四种素养,史德(“不虚美,不隐恶” ) 史学(材料丰富) 史识(善于决断) 史才(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司马迁有着浪漫的诗人气质,从报任安书和史记中,处处可以看到他富于同情心、感情强烈而容易冲动的性格特

2、点。他由李陵事件而遇祸,也是一场性格的悲剧。因为无论从私交还是从官职来说,他都不负有为李陵辩护的义务。,本文背景 天汉二年(前),李陵抗击匈奴,力战之后,兵败投降。消息传来,武帝大为震怒,朝臣也纷纷附随斥骂李陵。司马迁愤怒于安享富贵的朝臣对冒死涉险的将领如此毫无同情心,便陈说李陵投降乃出于无奈,以后必将伺机报答汉朝。李陵兵败,实由武帝任用无能的外戚李广利为主帅所致,司马迁的辩护,也就触怒了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的惩罚。对于司马迁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远比死刑更为痛苦。在这一场事件中,他对专制君主无可理喻的权力、对人生在根本上为外力所压迫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他一度想到自杀,但他不愿宝贵的

3、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终于在太始四年(前写于这一年的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于自己的际遇和心情作了一个完整的交待。,体裁解说书,“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一(1、2) 提出了任安来信要点,说明了自己此时写这封信的原因。 诉说自己困厄受辱的处境,陈说无力“推贤进士”的苦衷,倾吐了愤懑的心情,并表达了对即将离世的朋友的怜念。,第1、2节重点词语,牛马走:谦称,名词

4、作状语,如牛马般供驱使的人 曩者:从前 辱赐书:使动用法,使蒙受耻辱 意气:情意 勤勤恳恳:诚挚恳切 若望仆不相师:埋怨,二(3、4)申述遭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卑微的身份 带来的结果 生命的价值 1、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既表达了毫无意义地死去不值,又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 2、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这是司马迁的生死观,司马迁议论的核心生命价值的轻重靠自己来选择!,三(5)进一步说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1、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5、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周文王被拘禁而推演八卦为六十四卦,写成了周易;仲尼一生困顿不得志而作春秋;屈原放逐,就写成了离骚;左丘眼睛失明,就有国语传世;孙子受了膑刑,就编著了兵法书;吕不韦被流放到蜀地,吕览才流传于世;韩非被囚于秦,有说难、孤愤传世;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者抒发悲愤之情的作品。,2、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想借此来探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寻找古今历史复杂现象后面的共同点,成就自己独到的(历史)见解。,3、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zhi),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我如果真的著成了此书,能藏之于名山,传给志同道合之人,以至广泛流布到社会上,就可以补偿以前受侮辱而不死所耽误的时间,即使受更厉害的刑罚,难道还有悔恨之心吗?,四(6)书信结尾,再次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并陈说对余生的看法。,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悲痛欲绝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