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配套】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1.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74927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PTX 页数:85 大小:4.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配套】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1.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K12配套】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1.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K12配套】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1.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K12配套】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1.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K12配套】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1.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12配套】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1.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配套】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1.pptx(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著导读,论语,走近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 公元前551前479,九尺六寸 221.76厘米,迷,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的创始人,妻子亓q官氏 、儿子孔鲤,姓名: 籍贯: 生卒年: 身高: 体重: : 职业 家庭成员:,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丘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而且面部有“七露”,看上

2、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h)和母亲颜徵在开始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这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就是孔子。,孔子的主要活动: 生于(公元前551),生有异质,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聚徒讲学,广收门徒,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有弟子3000人,精通六艺的72人;又从事政治活动,年过五十由鲁国中都宰提升为司寇、大司寇,之后又摄鲁国相事。 其后不用,55岁遂周游列国,年六十八返鲁。 返鲁后直到73岁去世前,专心从事

3、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 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七十三。,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兴办私学,孔子及其弟子,孔子最得意弟子是谁?,1颜渊 颜渊(前521年前481年),名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在孔门弟子中,其品德与学业均翘居群首,是孔子多次赞许的弟子。在论语中有六处孔子赞扬颜渊的句子。这在孔门和论语中也只有颜回一人了。颜渊死时,孔子是悲恸欲绝。,颜渊勤奋好学,不为生活艰苦所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尽管颜渊没有著述传世,但他以其习行与品德,

4、为后世儒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2.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又作季路),春秋末鲁国之卞(今山东泗水县东)人。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路出身贫贱,为“鄙人” 。小孔子九岁,是孔门弟子中年龄较长的一个。他为人豪爽,是孔门弟子中最能做到躬行实践的一个人。他很敬重孔子,但也敢于向孔子公开提出不同意见。后来又担任了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在卫国宫廷政变,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态度参与了争斗,当被击断冠缨时,还牢记“君子死而冠不免”的礼仪,结果在重新结缨带时被杀,并被砍成肉浆。,3.子贡(前520?)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又作子赣,亦称作卫赐,春秋末卫国人,孔子的著名弟子

5、,“孔门十哲”之一。 子贡在成为孔子弟子以前经商曹、鲁间,富至千金。他思路敏捷,理解力强,能说会道,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论语中记述孔子与弟子答问,以他为最多。子贡对孔子的颂扬在孔门弟子中是出名的,他曾说,“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孔子去世,子贡为孔子守墓长达六年之久。子贡晚年居齐,直至终老。,4.曾参(前505前436),字子舆,春秋末鲁南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人,孔子著名弟子。 曾参小孔子四十六岁,是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非常注意修身,倡导“吾日三省吾身”的内省工夫,认为替别人办事要讲“忠”,与朋友交往要讲“信” 。强调读书人应该弘扬毅。曾

6、参以“孝”著称,认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据说传世的孝经即是曾参所著,孝经在汉代和论语一起升格为儒家经典。 孔子去世后,曾参聚徒讲学,有不少弟子,相传他就是儒家子思、孟子一派的创始人。,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论语是一本什么书?,论语其书,论语是一本语录。 两千五百年以前,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片片断断,留下来的课堂笔记,他的学生把这些给编篡起来,后来就成了论语。,“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汉书艺文志,只言片语话人生,天何言哉。四时

7、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是一部体散文集,是孔子的和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合称为“四书”。,语录,门人,再传弟子,大学,中庸,孟子,一、孔子其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 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生有异质,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摄鲁国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列国,年六十八返鲁。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七十三。,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

8、家之首。,孔子像,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1、删诗经尚书, 定礼记乐记, 赞易经, 修春秋, 以传先王之道。,孔子的历史贡献,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2、兴办私学,“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孔庙,全称至圣庙,亦称阙里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 前479年孔子逝世,鲁哀公尊孔子为“尼父“,“故所居堂,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岁时奉祀。公元前195年刘邦过鲁,以太牢

9、祀孔子,开帝王祭祀孔子之先例。公元 153年设官守庙,“掌领礼器“。公元541年始塑孔子像,“旁立十子“。隋、唐时多次扩建重修。公元1105年(北宋徽宗崇宁 四年)颁孔子像“冠服制度用王者,冕十二旒,衮服九章“。公元1021年扩建孔庙为三路布局,四进院落,“凡增广殿庭廊庑三百十六间“。公元1499 年重修扩建至现存规模。公元1725年重建大成殿等建筑。 孔庙现占地140000多平方米。南北长1300多米,东西宽150多米。有金、元、明、清时期建筑104座466间,碑刻1172通,古树1250株。孔庙建筑群仿皇宫之制。空间和平面布局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南北为中轴,院分九进,建筑东西对称排列。,孔府

10、,全称袭封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嫡系长孙历代衍圣公的官衙住宅。孔子后代赐爵始于公元前195年刘邦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奉祀孔子。历经宋、金、元、明、清延续880年。孔子去世后,“因宅立庙“,后代子孙附庙而居,故称庙宅。宋代始设官署袭封视事厅,前有客馆、客位,后有双桂堂等建筑,官署住宅合一格局初步形成。金代扩建双桂堂为袭封宅。公元1377年勅建袭封衍圣公府。公元1503年重修扩建至现存规模。 孔府现占地约73300平方米,有楼、房、厅、堂480余间。整个建筑座北朝南,以南北为中轴线,三路布局,七进院落。中路前为官署,后为内宅。最后是花园。东路称东学,西路称西学。,孔府大门 孔府大门,

11、明代建筑。三 间,灰瓦悬山顶,五檩三柱分心式木架。每间辟一门,黑漆红牙 ,狻猊铺首,菊花阀阅。明间上悬“圣府“竖匾,为明代严嵩书。左右柱上悬挂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为清代著名学者纪昀书,其中“富“字上无点,“章“ 字中竖通上去。意为孔家富贵无头,文章通天。门前有粉白照壁、明代石狮和上马石。,论语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司马牛之叹,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卫灵公篇),“如果你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那么你也将失去星星了”。 泰戈尔,一个真正的君子,他内心的坦然与淡定是可

12、以让他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的。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缺憾。,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论语里仁篇),“子路曰:君子尚勇乎?” “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篇),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方,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篇),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4)斯矣。” 【注释】 (1)克己复礼

13、: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2)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3)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 (4)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颜渊问什么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这就是仁。有一天你这样做到了克己复礼,天下都会赞许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要看,不合乎礼的不要听,不合乎礼的不要说,不合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资质愚钝,也要愿意照这些话去做。”,“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通

14、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里强调的是在承认个人有一定自由欲望基础上,人的道德自觉,提倡人要克服欲望、约束自己,人们通过克制自己,达到自觉守“礼”的境界。 在论语中,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仁是内在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人们的言语和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远吗?我想达到仁的境界,它就来了。” 启发: 在本章孔子指出,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实现“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仁。 “我欲仁,斯仁至矣。” 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

15、动性。,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曰:“有一句话可以拿来终身去实践它吗?” 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启发:本章从实践上说明, “仁”是基础, “忠恕”是仁的引申和表现。 “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 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章给我们的启示是:凡事多为他人想一下,留一步给他人走,这样大家才能共同发展。,子贡曰:“如有博施(1)于民而能济众(2),何如?可谓仁乎?”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3)其犹病诸(4)。夫(5)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6)

16、,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 (1)施:旧读,动词。 (2)众:指众人。 (3)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 (4)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 (5)夫:句首发语词。 (6)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译文】 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够给人民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了吗?”孔子说:“这何止是仁,必定是圣德了!尧、舜还担忧达不到这种境界呢!仁就是,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就要使别人站得住;要想自己事事行得通,就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凡事能拿自身作比方,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孔子所说的“仁之方”指

17、什么?(如何爱人呢? 如何实现仁的?) 孔子提出两个准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人而立人,急欲达人而达人”,其实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思想。 这两种说法的区别在哪里? 本质是相通的。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上从否定方面说,就是要求人们不要做什么; “己欲立人而立人,急欲达人而达人”,从肯定方面说,就是要求人们要做什么。,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之。” 【注释】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

18、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释】 (1)道:一为“引导。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

19、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评析】 在 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 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 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

20、姓也不会服从。”,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译文】 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评析】 都是谈的如何从政为官的问题。他借回答问题,指出各级统治者身居官位,就要勤政爱民,以仁德的规定要求自己,以礼的原则治理国家和百姓,通过教化的方式消除民间的诉讼纠纷,执行君主之令要切实努力,这样才能做一个好官,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注释】 (1)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评析】 之前孔子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

21、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 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 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09福建高考) 8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注】里:居。德:有德之人。邻:亲近。 (1

22、)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的影响,要谨慎选择。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 B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 C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 (1)C,(2)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学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2)答案示例:“择友”如“择处”,都是选择有益于仁德养成的外部环境。与修养高于自己的人交友,以友辅仁,见贤思

23、齐,可以取友之长补己之短。,孔子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没有(贫富、地域)区别。” “有教无类”即“教无类”,亦即主张人人有受教育权,不分贵贱、贤愚、贫富、地域,都可以入学。,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 子路问:“听到了就去做吗?”孔子说:“有父亲哥哥活着,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冉有问:“听到了就去做吗?”孔

24、子说:“听到了就去做。”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去做吗?你回答说有父亲哥哥活着,冉求问听到了就去做吗?你回答听到了就去做。我有些糊涂了,大胆地问一问。”孔子说:“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这样回答他,推他一把;仲由敢作敢为有时不够谨慎,所以要压一压他。”,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 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

25、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要自己的学生不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 B、对于同一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有的不同情况作出了不同回答。 C、本段对话生动反映了孔子的教育办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D、孔子认为学生作学问要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 答案: D,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 (1)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2)悱:音,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3)隅:音,

26、角落。(4)复:再次教育。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却还没有明白,就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就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次去教他了 启发: 在这里,他提出了“启发诱导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结合上面选段,联系下面选段孔子说这句话,说说孔子何以这样主张?“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之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之。” 答案:孔子从仁的角度,按照个人的才智水平,注重个体之间的差异,使他们各有成就。,论语中

27、的格言警句,论语朋友是一面镜子,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论语述而),【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益者三友,为人要正直,坦荡,要刚正不阿。,友直,友谅,宽容的朋友。,友多闻,见识广博的朋友。,损者三友,友便辟,性情暴躁的朋友。,友善柔,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友佞妄,佞,就是那种心怀鬼胎的,有心计的,要以一种不择手段的方式去谋取个人利益的这种小人。,交友

28、的哲学,侍于君子有三愆,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论语季氏),子贡问友,“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也。”,一生都有好朋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

29、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评析】 本章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问题。这是修养方法之一,即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实际上这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1),小车无軏(2),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1)輗:音,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 (2)軏:音,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评析】 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

30、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 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评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在民间已为人们所熟知。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在本章中,孔子以此作比喻,说明实行仁德的方式,就是要事奉贤者,结交仁者,这是需要首先做到的。,子曰

3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也。”; 【译文】 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 启发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这句话体现孔子对道德的坚守。文中孔子用委婉的比喻指出,只有在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中,才能真正显示具有韧性精神的崇高意志。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应像松柏一样,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要有骨气,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孔子的理想,颜渊、季路侍(1)。子曰:“盍(2)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3)善,无施劳(4)。”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译文】 颜 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

32、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 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 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在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33、”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注】 盍:何不。 伐善:夸耀自己的优点或才能。伐,夸耀。 施劳:张扬自己的功劳。施,张扬、炫耀。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的志向是与朋友一起共同享受车马、衣服等物品,即便用坏了也没有遗憾。可见子路性格慷慨豪放。 B颜渊的志向是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可见颜渊的性格谦虚谨慎。 C孔子的志向是让老人得以安养,让朋友间以诚相待,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可见孔子对自己的志向能够实现充满自信。 D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为人处

34、世的态度。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1、C (孔子只是表达自己的志向,看不出他的自信,2、本章叙述孔子及其弟子各述其志,志愿各有不同,境界也有高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孔子之志的理解。 答:孔子的志向是让老者得以安养,让朋友以诚相待,让少者得到关爱。(1分)较于子路、颜渊之志,子路重朋友之义,颜渊重自我修养,孔子则自然流露出造福他人、各得其所的仁者之怀,境界最高。(1分)其高尚的人格与宽宏的怀抱,足以作为我们的楷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注意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可以信任的朋友,可以让人放心的子弟。(1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

35、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 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 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 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

36、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 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 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论语匹夫不可以夺志,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 路,冉 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 西 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伴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两天,(人家)不任用我了。(你们)平日闲居在家,总是说:(别

37、人)不了解我啊!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将用什么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呢?” 子路轻率地回答道:“一个拥有千辆战车的中等诸侯国家,夹在大国的中间,(大国)用军队侵犯它,接着又遭受灾荒,(如果)我去治理它,等到三年光景,可以使(人民)有勇气,并且懂得礼义。”孔子对他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道:)“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我去治理它,等到三年光景,可以使(这个国家)人民富足。至于那礼乐方面的教化,(只有)让(它)等待贤人君子了。” (孔子又说:)“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不是说(我)能够做到这一点,(只是)愿意学习它。诸侯宗

38、庙的祭祀,或者诸侯之间的,盟会和共同朝见天子,(我)愿意穿上礼服,戴上礼帽,在这些场合中做一个小赞礼。”,(孔子又说:)“曾点,你怎么样?” (这时)(曾皙)弹瑟的声音稀疏下来,(接着)铿地一声,放下瑟站起身来,回答道:“(我的志趣)跟他们三人所说的不同。”孔子说:“(这)(有)什么妨害呢?不过是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啊。” (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服装已经穿上了,(我)(偕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坛上吹吹风,(一路上)唱着歌走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道:“我赞成曾点所说的啊。”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出去了,曾皙留在后边。曾皙说:“那三位同学的话怎么样?”

39、孔子说:“只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老师为什么哂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靠礼,他的话(却)不谦让,所以哂笑他。(难道)冉求所说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说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盟会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家的大事又是什么?(如果)公西赤(只能)给诸侯做小相,谁能给诸侯做大相呢?”,论语匹夫不可以夺志,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的政治抱负,和孔子“足食足兵”,“既富矣”又“教之”的政治主张是一致的,但他轻率地直言其志,显得

40、毫不谦虚,并把事情看得过于容易。,子 路,冉 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富而后教,礼乐治国,政治主张明确;而语言谦恭,与子路不同。,公 西 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所言均为国家大事,不曰“能”而曰“愿学”,并且只是“为小相”,态度更谦虚。,曾皙没有直接说明怎样从政治国,而是描绘出一幅“风清俗美,人民安乐”的太平盛世的风情画,展示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并表现了一种“安贫乐道”“澡身浴德”的高洁志趣。 孔子不但盛赞,而且喟然有感慨。盛赞,是由于曾皙所描述的太平盛世的情景正反映了孔子的政治理想。喟然有感慨,是因为孔子

41、正经历“毋吾以也”的遭遇,自己也有过“道不行,乘桴(f,小筏子)浮于海”(论语公冶长)的设想,抱有“君子固穷”(君子在处境困窘时还能坚持自己的德操。见论语卫灵公)的态度。曾皙的志趣,与孔子正相投契,本文通过记述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孔子说过:“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国家粮食充足,军备充足,百姓就对政府有信心了)“既富矣”,再“教之”。(论语子路,意思是说先要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去教育他们)“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凭借道德来诱导他们,用礼教来使他思想行为一致,

42、人民就会有廉耻,而且人心归服)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言志的具体内容虽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先富后教,礼乐治国。 孔子对他们三人的志向都是肯定的。哂笑子路,不是认为他的政治主张不对,而是用委婉的态度批评“其言不让”。曾皙的话似乎与政治无关,但他描绘的是一个太平社会的缩影,即形象化了的礼乐之治的盛世,所以深受孔子的赞扬。,孔子的政治思想,既有其保守的一面,如他的“礼乐治国”实际上是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如“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的思想,就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我们对于孔子的政治思想,既不可不加分析地全盘继承,也不可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教育家。

43、本文第一段中孔子对学生的几次回答,以亲切和蔼的长者作风,给谈话带来轻松和谐的气氛,表现了他教育学生时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第二段中孔子对学生言志的评论,各有其侧重之点,反映出了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 本文虽然是语录体,但人物的语言能鲜明表现其性格特征,少量的行动描写,也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神情。孔子的谦和,子路的粗豪率直,冉有和公西华的谦谨,曾皙的雍容飘洒,都跃然纸上。,论语匹夫不可以夺志,孔子认为,前三个人的治国方法,都没有谈到根本上。他之所以只赞赏曾点的主张,就似因为曾点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这就谈到了根本点上。这一章,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自述其政治上的抱

44、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子 路 言 志,冉 有 言 志,公 西 华 言 志,曾皙之志,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理想心灵的寄托,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同“智”;乐,古音,喜爱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评析】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论语的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