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8课《登临词二首》ppt课件1.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76296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8课《登临词二首》ppt课件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8课《登临词二首》ppt课件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8课《登临词二首》ppt课件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8课《登临词二首》ppt课件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8课《登临词二首》ppt课件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8课《登临词二首》ppt课件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8课《登临词二首》ppt课件1.ppt(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1,18.登临词二首,桂枝香 念奴娇登多景楼,北宋时期,多景楼登临词的创作主体是文人雅士。他们登临活动的价值取向在于娱情遣怀,故而就其诗词作品的抒情底蕴而言,主要是抒写登临所见之景和游赏娱乐之情。作品中容纳的是一种以乐为核心的情感体验,反映出的是一种乐感意识。,登临词,南宋时期交织着收复国土的希望与失望,这一时期,多景楼登临诗词创作的主体身份角色发生了鲜明的转化,即由文人雅士过渡到矢志恢复的忧国志士。 作品反映了创作主体的审美心态,是一种基于民族之耻、国家之恨和个人情志之上的忧患意识。,桂枝香,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

2、介甫,号半山,临川人。他主张改革政治。曾前后两度为相,执政期间,他积极推行变法,发展生产,富国强兵。由于保守派的顽固反对,变法未竟。 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北宋四大诗人之一。其词所作不多,但能“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前人绮靡风气的影响。,知人论世解词人,词文赏析:,上片写景,表达了词人对金陵风物的赞美叹赏之情。,下片怀古,词人咏史感叹六朝皆以淫乐而相继覆亡。,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以后,被罢相作江宁知府时。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使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因此,当他登上金陵高处时,面对江山胜迹,不仅感慨万分,于是写下这首词。,小 结,手法: 1、善于用典。 2、借古讽今。 3、比喻,主旨: 通过对六朝统治者相继亡国的深刻历史教训的缅怀和批判,对当时的统治者提出严正的警戒。,用典:,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