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6课《六一居士传》ppt课件4.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76504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6课《六一居士传》ppt课件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6课《六一居士传》ppt课件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6课《六一居士传》ppt课件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6课《六一居士传》ppt课件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6课《六一居士传》ppt课件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6课《六一居士传》ppt课件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6课《六一居士传》ppt课件4.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语文选修2,琅琊溪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试题】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赏析】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几个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此诗开头两句描绘了琅琊溪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反映了琅琊溪景色之

2、美以及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 结尾两句从溪水飘流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有暗示美景更在深山幽境之意。这两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以实喻虚,充分引发了读者的想象。,【参考答案】 1.整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几个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2.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景,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六一居士传,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

3、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欧阳修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集。,写作

4、背景 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授西京留守推官,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现在,既老且病,春蚕丝尽,蜡泪将干,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更何况,四十年中,群小与新党中人交相煎迫,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到了暮年,御史弹劾欧阳修“首开邪议”,欧阳修著文反驳。这场宫廷风波使欧阳修“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此时求去,完全是出之于至性真情。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以后事证今言,再读这篇六一居士传,谁能不为这位老人的晚年遭际愀然动容?这便是文中真挚之情具有感发力量的明证。

5、,作品解读 熙宁三年(1070),64岁的欧阳修由知青州改知蔡州,这时,那个充满朝气、奋力拼搏的欧阳修早已不存在了,几度贬官,历尽坎坷,他的意志已十分消沉,于是自号“六一居士”,并写了六一先生传来表达急于归隐退出官场的愿望和无可奈何的苦闷,可以说,六一先生传正是作者晚年官场经历和心路历程的真实反映。文章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其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明显的表现出了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借用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的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6、3掌握“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字词注音,初谪(zh)滁山 颍(yng)水 此庄生所诮(qio) 涿(zhu)鹿 轩裳珪(gu)组 恻(c )然 赐其骸(hi)骨 偿其夙(s)愿 佚(y) 讫(q)无称焉,课前思考,1、“居士”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那些居士? 2、欧阳修自命名为“六一居士”之前有别的名号吗? 3、“六一居士”中的“六一”指代什么?欧阳修为何 自命为六一居士? 4、 课文为何要引用庄子渔父中的典故? 5、“六一”给了居士怎样的快乐?,1、居士: 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在家信佛、信道的人。 青莲居士李 白(唐代大诗人); 香山居

7、士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东坡居士苏 轼(北宋文学家); 淮海居士秦 观(北宋词人);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诗人); 柳泉居士蒲松龄(清文学家);,2、醉翁。 3、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醉翁。取名“六一”并非矫情的表现,仅仅是“聊以志吾之乐尔”。 4、愚人欲自逃其影的典故既为说明名是无法逃避的,亦为引出居士的态度深知名不可逃,也并不想逃名,取名“六一”并非矫情的表现,仅仅是“聊以志吾之乐尔”。 5、 “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

8、其乐且适也”,文白对照,写作特点,1、传记形式别具一格。它并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具体叙述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而是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望退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由于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问答方式,所以很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种思想和情趣,而且也使行文跌宕起伏、情感真切。,2、语言既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如作者写他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秦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这个既喻为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又喻为社会官场的嘈杂事务,真是奇妙之喻!作者能对之置之不顾,深刻地说明了他对五种物品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3

9、、深寓人生哲理。当作者对“客”说明更名“六一居士”的含义后,“客”指出他企图“逃名”,并引庄子渔父篇的话,讥诮他这样做是“畏影而走乎日中”,将“疾走大喘渴死”,而名终不可逃。“客”所引庄子渔父篇那段话,还有两句没有直接说出来,这就是“处阴可以休影,处静可以息迹”。人要逃避自己的影子,最简单的办法是从阳光下站到阴处来;人要是怕见自己的脚印,只消停下来不走,那脚印自然消失。这里的“处阴”、“处静”,隐喻息影林泉,摆脱物累世虑;对于欧阳修来说,便是辞官归田。这话虽从客人引述道家之言中隐约其辞地泄露出来,其实就是欧阳修对人生哲理的清醒体会认识。这段主客问答,是十分含蓄的悟道之言,妙在引而不发,言而未尽

10、,特别引人寻味,耐人咀嚼。,结构图示,主旨归纳 欧阳修这篇自传文,通过对自己更名“六一居士”的陈述,对理想中“六一”之乐的描绘,表达自己对归老后闲适安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作者“三宜归去”的理想。,重点突破 文章第一段自叙其更名的因由,叙述平静;最后一段论“三宜去”,议论中抒情。这两段文字仅占全文四分之一;而以四分之三的篇幅设为客主问答。这种构局可谓精心结撰。作者为什么要在一篇小文中采用这种形式呢? 提示 试想,这一大段中包含的内容,如果不用客主问答的特殊形式而改用直接议论抒情,该多么板滞沉闷!用了这种形式,使文情顿生波澜,起伏荡漾,变板滞为活泼多姿,化沉闷为轻松游走,借问答而层层推进。所谓“举

11、重若轻”“娓娓而道”的风调,不全赖此客主问答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吗?,“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那一段精彩的答词,连用四句形象化的描绘以写其悠然自适的专注之情,文势多么酣畅开扬!“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把一场内容严肃的对话结束得多么轻松活脱!,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提示 (1)作者提出了三条隐退的理由:“老而休”,是必然规律;“讫无称”,表面上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的不满;“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 (2)反映了欧阳修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

12、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其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基础知识梳理,6特殊句式 (1)省略句 于是与客俱去(“与”前省略“余”)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谪”后省略介词“于”) (2)判断句 而名不得逃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此吾之所以志也(“也”表判断) 是为五一尔(动词“为”表判断) 不然(否定词“不”表判断) (3)被动句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4)倒装句 六一,何谓也(宾语前置) 复何道哉(宾语前置) 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状语后置)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状语后置) 阅大战于涿鹿之原(状语后置)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状语后置) 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定语后置),课堂练习,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 阅大战涿鹿之原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赐其骸骨 累于此者既佚矣 而讫无称焉,请给下列红色词注音,并解释其涵义,( zh )贬谪 ( yng )颍水,淮河支流 ( qio )责备,讥讽 ( zhu )涿鹿,地名,在今河北 ( gu )一种玉制礼器 ( hi )骨头。“乞骸骨”,归死故乡 ( y )通“逸”,安逸 ( q )通“迄”,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