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配套】最新苏教版语文选修《丰乐亭记》ppt课件2.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77449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配套】最新苏教版语文选修《丰乐亭记》ppt课件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K12配套】最新苏教版语文选修《丰乐亭记》ppt课件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K12配套】最新苏教版语文选修《丰乐亭记》ppt课件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K12配套】最新苏教版语文选修《丰乐亭记》ppt课件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K12配套】最新苏教版语文选修《丰乐亭记》ppt课件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12配套】最新苏教版语文选修《丰乐亭记》ppt课件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配套】最新苏教版语文选修《丰乐亭记》ppt课件2.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丰 乐 亭 记,欧阳修,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被贬滁州太守与山中僧人智仙常在此饮酒赋诗,欧阳修自号“醉翁”,并以此名亭,写下传世之作醉翁亭记。醉翁亭因此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也”,把欧阳修寄情山水,安民乐丰的内心世界挥发得淋漓尽致。,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逢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

2、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3、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滁州位于安徽东部,与城西南琅琊山诸峰相连,城山一体,蔚然深秀,是安徽五大风景区之一。琅琊山山不甚高,但清幽秀美,四季皆景。山中沟壑幽深,林木葱郁,花草遍野,鸟鸣不绝,曲水流觞溪流淙淙。更有唐建琅琊寺、宋建醉翁亭和丰乐亭等古建筑群,以及唐、宋以来摩崖碑刻几百处,其中唐吴道子绘观自在(即观音)菩萨石雕像和宋代苏东坡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碑刻,被人们视为稀世珍宝。古人称之为兼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的“皖东八名胜境。,丰乐亭记,欧阳修撰,苏

4、轼书,无年月,刻石在安徽全椒县。苏书丰乐亭记与醉翁亭记的风格相近。,此碑是苏轼晚年书法力作之一。前人称“体度庄安,气象雍俗”,确为恰当,字体楷中稍见行意,有“笔圆而韵胜”的特点。明人王世贞评论他“自颜真卿、徐浩,结体虽小散缓而遒伟俊迈”,在此碑中可以得到印证。,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明年”“始”在文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岳阳楼记的开头有什么相似之处? 作者初到滁州,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于公务,待到第二年,丰收在望,才喘了一

5、口气,句中“明年”“始”足以显现欧阳公之勤于政务。虽有清泉只在“州南百步之近”,泉水是那样的甘甜可口,他也无暇顾及享受。同时,这句看似不经意的话里恐怕也包含了苦尽甘来的意味吧。 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第一节:描写了丰乐亭的环境 反映出作者在滁州勤于政务,丰乐亭周围的环境怎么样? 这里有山,有谷,有清泉,环境幽美,望之令人心旷神怡,让人流连忘返。 作者疏导泉水和百姓一起去赏泉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什么作用?和他的醉翁亭记有相同之处吗? 都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也是下文生发议论的基础。,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 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

6、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 阻,刬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 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 老尽矣。,这一节作者介绍了哪些历史事件?目的是什么?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历史事件:1、五代时,后周殿前都虞候赵匡胤于滁州清流关,打败南唐兵马15万,在滁州东门外生擒获皇甫晖、姚凤。 2、唐朝末年,天下分裂、豪杰纷争。(史载唐广明元年(880),王仙芝、黄巢的农民起义军曾攻克滁州。),目的:是为了与北宋初年天下太平的局面

7、作对比,衬托如今生活平静富足。 结构作用:这是一个伏笔,为下文的议论作准备。,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 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 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 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 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第三段介绍了滁州现今的情况。 作者是如何介绍滁州现今的情况的? 可分为三层: 一是简要介绍目前的状况; 二是交代自己生活在此

8、的心态; 三是说明百姓愿意与自己同游的原因。,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 文章中的动词用的很传神举例说明: “仰”“俯”,不仅交代了观赏风景的角度,而且也交代了观赏对象的远近。 “望”“听”则准确地描写了观赏时的动作,这番描写透着一份悠闲;“掇”字生动地描写了对眼前绽放的鲜花的怜爱之情,“荫”字则流露了休憩之时的惬意的情趣。 这两句话用词准确传神,显现了欧阳修驾驭文字的功底。另外,掇幽芳指春,荫乔木指夏,风霜水雪指秋冬,秋冬草枯叶落,山势蝇岩毕露,故日“刻露清秀”,作者仅用十五个字就概括了四季景色的特点,尤其让人钦佩。,如何理解作者和百姓一起去丰乐亭游玩? “幸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幸”字,是作者

9、的自谦之词,联系上文可以知道,当地百姓生活富足离不开欧阳修为官的努力,这不是侥幸获取的结果,而是勤于官务的必然结果。,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第一句话“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是对自己的鞭策;第二句话“遂书以名其亭焉”,则交代了“丰乐亭”名称的来历。最后一句是“记”的一个组成部分,交代创作的时间以及创作者的姓名。语言干净利落,简洁经济。与上文详细描写滁州风景、详细描写自己赏玩风景时的心态举动的文字相映成趣,也体现了欧阳修谋篇布局的匠心。,背景: 庆历五年(1045)春,执政大臣杜

10、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相继罢去,他们推行的“新政”因侵害官僚利益,遭到守旧势力阻挠破坏,一年多即告失败。欧阳修时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上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极力为四人辩诬,于是触怒了新政的反对派,被贬知滁州。在当地作者没有走向颓废,而是奋发有为,使当地的生产得到了发展,老百姓安居乐业,受到他们的爱戴。在那里,欧阳修又先后写下了流芳千古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郁和不平,间接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作者创作本文的良苦用心是什么? 是“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丰年之乐,固然人人企盼,但社会安定“无事”是百姓生活安定的重要保障,没有安定的社会局面,即使有

11、好的收成,怕也是没有心情来从容欣赏山水的,那么,要使今天的太平生活得以延续下去,加强国力,认真保卫宋朝的边疆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欧阳修的杂记类文章极具特色。 这类文章往往不是单纯记游、记事,而是借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抒发其人生感慨,寄托其人生理想。他善于把叙事、描写和议论、抒情熔为一炉,富于变化,涉笔成趣。丰乐亭记全文沉醉于山水,感今怀古,固然歌颂赵宋王朝的功德,赞美丰衣足食、民享安乐的太平景象,但其中也包含了欧阳修的政治理想和追求。全文紧扣“丰乐”两字,今昔对比,忧深而思远。,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译文:落日的余辉照着花树、青

12、山,美不胜收,广阔的原野绿草茵茵,一望无际。游人哪管春天是否将要过去,来到丰乐亭前观赏落花也别有一番情趣。 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表达了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诗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因此,要体味一首诗的意境,可从诗中描写的景物着手。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通过诗中的“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物来表现这种意境。 此篇写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到了红日西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前盘桓,欣赏着暮春景色。这两句看似无

13、情却有情,同他在戏答元珍中所说的“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以及他在啼鸟中所说的“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写的是同样的感情:这就是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本文无论是记述还是描绘,全文都是围绕“乐”而写,请说说你的理解? 建亭取名为“乐”,是思乐;与滁人共游为“乐”,是享乐。乐在亭中,乐在山川,乐在和平安定的岁月。,丰乐亭游春三首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前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说明】诗人于庆历六年(1046)在滁州郊外山林间造了丰乐亭,第二年三月写了丰乐亭游春三首绝句,这里选一首。诗中描写诗人尽情春游,如醉如痴,简直不肯放过春天的样子。可以说,这是画眉鸟诗中“自在啼”的一个非常形象化的注脚。 【解释】丰乐亭-位于滁州西南,背依丰山,下临幽谷泉,景色幽雅秀丽。长郊-广阔的郊野。绿无涯-绿色一望无际。春将老-春天快要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