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配套】最新语文版语文必修一第13课《兰亭集序》ppt课件2.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77947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配套】最新语文版语文必修一第13课《兰亭集序》ppt课件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K12配套】最新语文版语文必修一第13课《兰亭集序》ppt课件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K12配套】最新语文版语文必修一第13课《兰亭集序》ppt课件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K12配套】最新语文版语文必修一第13课《兰亭集序》ppt课件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K12配套】最新语文版语文必修一第13课《兰亭集序》ppt课件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12配套】最新语文版语文必修一第13课《兰亭集序》ppt课件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配套】最新语文版语文必修一第13课《兰亭集序》ppt课件2.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兰亭集序,湖北十堰市一中 欧胜宝,兰亭集序,有关“序跋”,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王羲之 (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

2、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世称“王右军”。 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背景:,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41人,为过“修禊日”宴集于此,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飘流至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觞。这次聚会有26人作诗37首。王羲之为之作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注意下列红体字的读音: 岁在癸丑 会 稽 禊 流觞

3、曲水 激湍 形骸 嗟悼 彭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古文观止中吴楚材的评价“当时(东晋)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然逸少旷达人,故(此文)于苍凉感叹之中,亦有无穷意趣。” 请思考:哪些段落为“苍凉感叹”,哪些段落为“无穷意趣”?,“无穷意趣”为1段; “ 苍凉感叹”为3,4段 2.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试从每段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字眼。,乐 痛 悲,第一段:调应清新明快。 (乐) 第二段:作者由和朋友的欢乐相聚联想到人生的际遇和时光的短暂,字里行间充满流连忘返的惆怅和对盛事不常的无奈。朗读时体会作者心境的变化 ,语调由第一段的清新明快而

4、趋于和缓。 (痛) 第三段:以陈述语气朗读。(悲),。,朗读,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驱除不详的礼俗之事。众多贤士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山峻岭,茂密的林木,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左右

5、,汲引清流急湍用它作为流动酒杯的曲水,人们依次坐在它的旁边。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快的表达各自深藏的胸怀。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舒畅,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俯察众多的物类,这样借以放开眼界、开阔胸襟,尽情的享受耳目视听的欢娱,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品读课文,体会情感,思考讨论如下问题: 兰亭聚会,俯仰之间,“乐”在何处?,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

6、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人们互相交往,转瞬间便度过了一生。有时倾吐襟怀抱负,在室内和朋友畅谈;有的借其所爱,寄寓自己的情怀,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时,得意于一时,欣然自足,竟然不觉得衰老即将要到来。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心情随着事物和环境的变迁而变化,感慨就随之而生。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因此而触发感慨,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最后都要消灭呢!古人说:“死生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品读课文,体会情感,人们常说:“好

7、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第二段中,作者表现了人生俯仰的哪些“痛”?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由“乐”转而为“痛”的?,“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成往事”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 死 亦 大 矣,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每当看到前人兴发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没有不对着文章而感叹悲伤的,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8、。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看做一样是虚诞的,把长寿与短命看成平等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人,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其情致是相通的。后世的读者,也会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吧。,品读课文,体会情感,第三段中俯仰古今,议论中饱含感情。想一想作者“悲”什么? “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昔人兴感,若合一契,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一致也,千 古 同 悲,“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明确: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

9、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长短只能听凭造化,最中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就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时人生大事,二者和不能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怎样看待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不为玄学家们的论凋所蔽,阐明他的生死观,是他性格旷达的表现;但他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时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没有影响,因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说死,这是难以苛求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前赤壁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 -曹植 送应氏,欢乐无终极,少壮

10、几时奈何老。 -汉武帝秋风辞,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一篇奇文传世: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两种人生态度:一死生齐彭觞 死生亦大矣,三种不同心境:乐-痛-悲,四种表达方式:叙事 写景 抒情 议论,小结:,延伸阅读 将王羲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读,兰亭集序中的自然之景和诗中的自然之景诗如何对应的?这些自然之景是纯粹客观的自然之物吗? 兰 亭 诗 其一 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序中“仰观宇宙之大”“天朗气清”。 诗中“俯瞰渌水滨”对应序中“俯察品类之盛”“清流激湍

11、”。 诗中“无涯观”“万殊”“群籁”对应序中“崇领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风暖日”。 这些景物并非客观存在之景,而是贯注了诗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从诗中最后一句来看,宇宙万物虽有差别,但它们给作者的感受都是崭新的、可爱的。,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当其欣于所遇 亦将有感 于斯文 引以 为流觞曲水 晤言 一室之内 死生亦大矣,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句,(之),省 略 句,(于),判 断 句,特殊文言现象,1、通假字: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 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像),2、词类活用 :,一觞一咏 足以极视听之娱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其致一也,(名词活用作动词,喝酒),(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穷尽),(数词活用作动词,看作一样),(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看作相等),(数词活用作动词,是一样的),多义词练习,修,茂林修竹 重修岳阳楼 修守战之具 雨村修书二封 修身洁行,长,高,修筑,修建 修造,打造,撰写,学习,锻炼,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假舆马者致千里 致谢、 致敬 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兴致,情怀,达到,表达,表示,招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