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程思政”在职校教育教学中的渗透 论文.docx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358354 上传时间:2025-07-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课程思政”在职校教育教学中的渗透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课程思政”在职校教育教学中的渗透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课程思政”在职校教育教学中的渗透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课程思政”在职校教育教学中的渗透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课程思政”在职校教育教学中的渗透摘臬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卿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俭树人的成效作为检脍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俭育人,不斯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徒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法、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傅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鹤为根本。”息书记的也要讲话,在为我国教育工作坚持立隹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为我们在新时代率牢抓住理想信念铸瑰这个关健环节完成立隹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本文从教师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管理两方面谈一谈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解和做法O关健词课程思政理想信念立桂

2、树人俺育课程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出现多元社会价值,多种社会思潮并存的情况。职校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对这些多元化的社会价值思潮的接触越来越多,这些价值思潮会造成学生思想意识的混乱,从而导致其作出一些出轨的活动,这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相违背。在社会主义转型期,需要加大力欲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发展,努力建设出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观念等紧紧结合起来,随若改革开放的深必次化,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我国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而.职校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中坚力用,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3、他们的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新时期坚持对学生道德观教育显得十分必要,我国职校学生.道德观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出现了很多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和谐的音符,如价值认同扭曲,社会公德缺失,个人品德失范等,职校学生道德观问题的产生,教育体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我国的的道德观教育存在内容知识化,方法比较单一,评价体系抽象化等问题。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馅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能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谯、守公例、严私谯。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

4、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镌为根本。”总书记的应要讲话,在为我国教育工作坚持立镌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为我们在新时代牢牢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环节完成立魏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一、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职业学校不仅承担着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就业水平的任务,同时也肩负着立徒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教师职业道德上讲,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课堂讲授有纪律是高校教师的政治底线。习总书记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镌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这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对于理想信念的要求。“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教师对于“传道、授

5、业、解惑”的追本溯源.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也是种思维方式。“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要将文化自信融入学生思想。“课程思政”的实侦,就是在潜移默化之中,传播先进文化,让学牛.不断增强这种文化自信,并将这种自信融入自身的思想和行动,养成一种文化自觉。课程思政从做选择的角度来看,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想.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耍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数学课程作为门基础课程,课时多,圈盖的知识面广。教师应当充分把握机会,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适时融入德育元素,给学生传播正能量,使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

6、观和价值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借助于数学史,典故,优秀数学家等,引经据典,循循善诱。下面就本人所开设的一堂校级优课谈一谈对于数学课程思政的一些想法。我开设的公开课题目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上课所用的学生是中职二年级学生。众所周知中职校的学生文化课水平较差,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常常有学生间如何学习数学。因此我在讲授正课之前用数学家希尔伯特的一段话来给学牛.阐述一卜.如何来学习数学:数学科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的牛命力正在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H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其次我想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实践又服务丁实践,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

7、观。在讲解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推导过程中,我先介绍了英国数学家牛顿的计算方法,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在物理学、数学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贡献。学生在赞叹之余,我也适时的引出了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介绍了祖冲之在前人刘微研究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确到J小数点后7位,这一成就比欧洲早近一千年。他所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对比介绍让学生认识到祖先的聪明才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不断创新。在例题选讲过程中,我精心选择了古代著作张丘建算经里的两个习题,让学生了解下古人是如何来研究数学,学生平时很少在文

8、言文中接触数学知识,所以她们都很感兴趣,比起教师枯燥的讲解公式课堂效果要好的多。张丘建算经三卷,内容多取自九章算术,加以扩充而成,是我国古代数学史上的杰作。其中提出求最小公倍数的算法,提出计弟等差级数的公式,以及“百鸡问题”首创不定方程的研究,时后世影响深远.教师通过课程思政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思想”黑,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极大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定“四个自信”包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最根本的就是文化自信。数学也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教目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

9、础。二、在班主任德育过程中渗透“课程思政”就教育的本质而言,立德树人是所有课程应实现的目标之%作为人格培养的重要环节,德育也是一门课程,谯育课程作为i种特殊的教育活动,直接影响若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班主任更要做好立镌树人工作,聘德育和智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品行,成为儡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对手班主任工作而言,首先依然是坚持立德树人,着重突出养成教育。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在新生入学初我作为班主任就制订了份班级学生个性化成长方案,制定了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行为规范和综合素质评价办怯,学生亲切的称之为“班级公约”。其中包含参加校级竞赛,参加志愿者服务、创

10、新创业活动等多项激励性内容,通过这些举措全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发现,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入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I1.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我也充分利用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重阳节、抗日战争纪念日、“12.9”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班会、手按报评比等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白。通过开展经典书籍诵读比赛、唱红歌比赛、儿童画创作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综合送炭和动手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课程思政”在班主任的

11、日常速育过程中几乎无处不在。在学生的管理上,学校经过多年的摸索,创造出自己的比特色。简单的总结为早起整理内务,晨诵经典书籍,午时静默沉思,晚作自省天的生活。努力让学生充实起来,让她们感到学校的学习生活丰富而多彩。特别是在宸读课朗诵经典诗文时,不仅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体会到文章的其谛,同时也极大的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努力学习后报效祖国,回馈社会的意识。在晚作自省中让学生回顾一天的学习和生活,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时的反饿教育教学效果和意见,班主任及时的阅读和批改就能深入准确的了解学生,从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与行定或鼓励,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课程思政”建

12、设实践表明,不论是专任教师还是班主任,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肩负起学生道德引领的职责,就一定能实现教目的改革与创新.“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仍处T起步阶段,这也是职校教师需要长期面时的一项重要工作。参考文献:1刘祯.高昭院校思我课栋”与“谋把总政”协同育人构建的泛发理路分析就为江故f(理论与实践),2021.(01):22-24.2陈燕萍.新馍体时代高职思效派教学模式创新的尖酸.住表所职业学医学.2021,37(01):24-25.3石红梅.论推进高校课程蜕政的实毡”.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12):59-60.4M商联院校效芋文化及教学课程与“理6思政”皴合初报J.发明与初新(取业教育).2020,11:82+76.(5马昕.立检材人原念下大学数学英课假中的思政探索与实践Q.湖北开放职业学虎学报.2020,33(24):59-61.6祁志昭.高取悦校浑短思政闹发的八个维度J.北京七年研究.2021.30(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