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4章 第1、2、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85192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4章 第1、2、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4章 第1、2、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4章 第1、2、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4章 第1、2、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4章 第1、2、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4章 第1、2、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4章 第1、2、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考纲导读,思维网络,第 1、2、3 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考点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及渗透作用 考点梳理 ,1.渗透作用的原理,半透膜,浓度差,多于,升高,(1)渗透作用的产生条件 具有_。 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_。 (2)渗透作用的实质:单位时间由清水进入蔗糖溶液中的水 分子_由蔗糖溶液进入清水中的水分子,导致蔗糖溶液 液面_。,2.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半透膜,(续表),渗透,质壁分离,渗透作用,质壁分离复原,大于,作用,3.渗透系统的组成条件,(续表),下降,上升,(1)两侧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的一侧渗透压

2、高,小的一,侧渗透压低,水分子由低浓度一侧高浓度一侧。,(2)两侧溶液中的溶质是否能通过半透膜,若不能,则只是 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若能,则先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随 后另一侧液面升高,最后两侧液面相平。,(3)在达到渗透平衡时,一般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因 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 浓度一侧扩散。,4.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1)发生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 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 相等。,(2)溶液浓度高,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多,水分子浓度 低;溶液浓度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少,水分子浓度高, 故渗透

3、作用中水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与自由扩散中 水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并不矛盾。, 基础测评 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开始时,U 形管两侧液 面相等,图中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 U 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一定是相等的,B.若 U 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一侧的液面上升,C.若 U 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葡萄糖溶液,则实验现 象为高浓度一侧液面先上升,随后另一侧液面上升,最后两侧 液面持平,D.若 U 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

4、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答案:A,考点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脂质,脂质,蛋白质,(续表),两,(续表),流动性,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结构模型,糖蛋白,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2)结构特点,流动性,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特点:具有一定的_。 原因:组成膜的_和_大都是运动 的。,(1)糖被只分布在细胞膜外表面,是否跨越这个界限,是判,断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标志。,(2)除细胞膜外,其他生物膜的内、外两侧均没有糖被。,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续表),(2)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胞吞与胞吐, 基础测评 ,依据

5、模式图确认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1)填写以上有关物质运输方式及结构的名称:图 2:_ _;图 3:_;图 4:_;a:_; 图 5:_。,(2)写出图 1图 5 中影响物质出入细胞的因素: 图中仅受“浓度差”制约的为_。 加入呼吸酶抑制剂处理,会受影响的是_。 (3)甘油分子跨膜运输遵循_所示模式,红细胞吸收 葡 萄 糖 与_ 所 示模式一致,多数离子跨膜方式应如 _所示方式。 (4) 神经递质的释放应符合_ 所示模式 ,该模式 _(填“需”或“不需”)消耗能量,其运输机制与膜的 _有关。 答案:(1)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 胞,吞、胞吐,(2)图 1、图 2 图 4

6、、图 5,(3)图 2 图 3 图 4 (4)图 5 需 流动性,考点三,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考点梳理 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解 填写以下有关跨膜运输方式及结构的名称: 甲:_;乙:_;丙:_; a:_。 填写以下有关跨膜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 甲图:_;乙图:_; 丙图:_。,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载体蛋白,浓度差,浓度差和载体蛋白,载体蛋白和能量,2.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1)物质浓度,(2)氧气浓度,(3)温度: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因而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4)载体,3.不同因素对主动运输的影响不同 (1)内因遗传因素,(2)外因主要是影响呼吸作

7、用的因素,(1)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不一定都是跨膜运输,如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作用。,(2)生物大分子不一定都是以胞吞、胞吐方式运输的, 如,RNA 和蛋白质可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3)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并不一定就是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也消耗能量。,探究物质跨膜方式的实验设计 (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生物或细胞培养液,对某物质吸收是否,改变,若改变为主动运输,没有改变为被动运输。 (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生物或细胞培养液,对物质吸收速率是否,改变,若改变为协助扩散,不改变为自由扩散。, 基础测评 ,1.下列情况下不会出现饱和现象的是(,),A.氧气被细胞膜运输时,氧气

8、浓度与运输速率的关系 B.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时,葡萄糖浓度与运输速率的关系 C.肌肉细胞吸收氨基酸时,氧气浓度与运输速率的关系 D.叶肉细胞吸收镁离子时,载体数量与运输速率的关系 答案:A,2.如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率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与此图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与氧气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B.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 C.与 K进入神经细胞相符的图有,D.与蛋白质类物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 答案:A,考向 1,渗透作用的原理和条件,典例 1(2018 年浙江卷)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 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指细胞结构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乙,丙,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 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的伸缩性比要大 C.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 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 解析甲维持细胞正常形态,进入细胞的水分子和从细胞 出去的水分子一样多,处于动态平衡状态,A 错误;甲乙发 生了渗透失水,细胞质壁分离,原因之一是结构细胞壁的伸 缩性比结构细胞膜的伸缩性要小,B 错误;乙丙发生了渗 透吸水,此时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液溶度小,C 正确;丙细胞 可能发生渗透吸水,但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只会膨胀不会涨破, D 错误。,答案C,(1)水分子的移

10、动方向是双向的,但最终结果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多。,(2)实验中观察指标为漏斗内液面变化,不能用烧杯液面变,化作描述指标,因现象不明显。,(3)渗透系统的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实质是指渗透压。,(4)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 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绝 对相等。,考向预测 1.(2017 年江西南昌调研)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时要观察细胞的大小、中央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 的位置 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 可能不同

11、C.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能复原,说明细胞 仍然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 NaCl 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 分离 解析: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高浓度的 NaCl 溶液中也可 以发生渗透作用,引起质壁分离,D 错误。 答案:D,2.如图表示一个中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 槽,两侧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 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 a、b 两侧液面的变化是(,),A.加酶前 a 侧液面上升,加酶后 b 侧液面上升并高于 a 侧 液面,B.加酶前 a 侧液面上升,加酶后 b 侧液面上升并与 a 侧液,面持平,C

12、.加酶前后 a、b 两侧液面不变,D.加酶前 a、b 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 b 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 侧液面,解析: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 的数目。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渗透压 相等,即加酶前 a、b 两侧液面不变;但加入麦芽糖酶后,麦芽 糖分解,使得 b 侧溶液的渗透压增大,水分由 a 侧向 b 侧转移, b 侧液面上升并高于 a 侧。,答案:D,3.下图 A 为两个渗透装置,溶液 a、b 为不同浓度的同种溶 液,且 a 溶液浓度小于 b 溶液浓度,c 为清水,图 B 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表皮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A.图 A 中装

13、置 2 的液面一段时间后会高于装置 1 的液面 B.图 B 中的相当于图 A 中的 C.若图 B 所示为某农作物根毛细胞,此时应及时灌溉 D.图 B 中的与图 A 中的通透性不同,解析:根据题干“a 溶液浓度小于 b 溶液浓度,c 为清水” 可推断一段时间后装置 2 的液面高于装置 1 的液面,A 正确; 图 B 细胞中含有大液泡,因此可以构成渗透系统,其中原生质 层相当于图 A 中的半透膜,图 B 中为细胞膜,为液泡膜, 为细胞质,共同构成原生质层,B 错误;若图 B 所示 为某农作物根毛细胞,图中细胞失水而发生了质壁分离,应及 时灌溉;图 B 中的液泡膜属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图 A

14、中的没有选择透过性,只要微粒大小小于膜上的孔径均可 以通过。 答案:B,考向 2,渗透作用原理的应用,典例 2(2018 年新课标卷)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 象,解析植物根细胞不能吸收土壤中的 N2,能吸收土壤中的 无机盐,但无机盐需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 N2 不能直接被吸收 利用,A 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 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农田适时松土能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为 根细胞吸收矿质

15、元素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农田适时松土有利 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 正确;土壤中微生物可 以分解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产生无机盐离子,从而可以被根 系吸收,C 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 大于根系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 萎蔫,引起“烧苗”现象,D 正确。,答案A,考向预测 4.下列各项中不可以通过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加以鉴定的,是(,)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性依次递减 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 D.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大小,解析:死亡的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丧失了选择透过性, 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A

16、 正确;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原 理是渗透作用,而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性是通过吸胀 吸水实现的,因此无法通过质壁分离实验鉴定其亲水性,B 错 误;质壁分离利用的是渗透作用原理,因此能够证明植物细胞 能进行渗透吸水,C 正确;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以证明原生 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D 正确。,答案:B,5.(2018 年宁夏银川三校联考)下列与植物吸水或失水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水分子在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与土壤溶液之间的运动是单 向的 B.可以根据相邻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判断细胞间水分流动 的总体方向 C.蔗糖浸渍冬瓜导致细胞脱水死亡,蔗糖分子再进入细胞 D.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

17、时间后,某些情况下可以发生 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解析:水分子在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与土壤溶液之间的运动 是双向的,A 错误;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可知,水分子扩散的 总体方向是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B 正确;蔗糖浸渍冬 瓜,因为蔗糖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脱水死亡,蔗糖分子再进 入细胞,C 正确;将细胞放在硝酸钾或甘油等溶液中,发生质 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D 正确。,答案:A,考向 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典例 3(2018 年新课标卷)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

18、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 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 Na+ 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解析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 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 程属于胞吞,A 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 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 错误;神经细胞内的 Na+,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 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 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 错误。 答案C,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判断,(1)根据分子大小与是否需要能量、载体蛋白,(2)根据运输方向: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

19、是主动运,输。,考向预测 6.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 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 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 a 离 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B.根细胞对 a 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C.根细胞对 a 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 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 a 离子的吸收,解析:由“甲组的根对 a 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及 “甲组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可知,根对 a 离子的 吸收需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过程;主动运输

20、过程需要能量和 载体,B 错误、C 正确。给营养液通入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根 细胞获得氧气,有氧呼吸能正常进行,有利于根对 a 离子的吸 收,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A、D 正确。,答案:B,考向 4,影响物质出入细胞的因素,典例 4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 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 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 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 收,

21、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同样温度条件下,空气环境中离 子相对吸收量大,说明有氧条件有利于根对离子的吸收,A 正 确;同样的空气,不同温度条件下离子的相对吸收量不同,说 明温度变化影响根对离子的吸收,B 错误;同样的温度条件下, 氮气环境中根对离子的相对吸收量少,说明根对离子的吸收需 要消耗能量(ATP),且氮气环境中不利于根对该离子的吸收,C、 D 错误。,答案A,考向预测 7.(2018 年辽宁沈阳模拟)图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过,程,其运输速度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A.的浓度 C.的数量,B.的流动性 D.的层数,解析:题图所示的是葡萄糖分子,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 膜从高浓度

22、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所示的载体蛋白的 协助,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因此其运输速度存在的 饱和值的大小取决于的数量,C 正确。,答案:C,8.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 A、B、C、D、E、F 表 示某些物质,a、b、c、d 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 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1)A 代表_分子,B 代表_,D 代,表_。,(2) 动 物 细 胞 吸 水 膨 胀 时 B 的 厚 度 变 小,说 明 B 具 有,_。,(3)甘油和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分别是,图中编号_。,(4)若图甲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少,的物质是_。,(5)若 图

23、中 是 线 粒 体 膜,b和 c过 程 运 输 的 气 体 分 别 是 _。b、c 运输方式符合图_所表示的物质运 输曲线。,答案:(1)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糖蛋白,(2)一定的流动性 (5)O2、CO2 乙,(3)b、a (4)D(糖蛋白) (6)丙,(6)Na、K的运输方式符合图_所示曲线。,考向 5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典例 5(2018 年海南卷)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在 糊粉层的细胞中合成,在胚乳中分解淀粉。该酶从糊粉层细胞,排到细胞外的方式是(,),A.顺浓度梯度经自由扩散排出 B.逆浓度梯度经协助扩散排出 C.通过离子通道排出 D.含该酶的囊泡与质膜融合排出 解析-

24、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大 分子排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是通过囊泡和质膜(细胞膜)的融 合排出的,D 正确。 答案D,考向预测 9.(2018 年湖北十堰调研) 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分子物质均能够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 B.胞吐过程中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C.胞吐是顺浓度梯度转运物质,不消耗 ATP D.物质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时,不需要载体蛋白的 协助,解析:小分子物质以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A 错误;胞吐过程中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B 正确;胞吐需要消耗 ATP,与浓度梯度无关,C 错误

25、;被动 运输包括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 协助,D 错误。,答案:B,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实验原理,(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3)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2.方法步骤与现象,(1)自身对照的概念:指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对照组:实验操作前的状态、现象。 实验组:实验操作后的状态、现象。,(2)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存在自身对照。 实验对象:同一成熟的植物细胞。 观察对象: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3)引发质壁分离的两种原因,典例某同学在实验室

26、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 验时,在实验室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 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A.x 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细胞膜 B.y 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z 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答案D,举一反三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 4 cm 的鲜萝 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清水(对照组)和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 中(实验组),尿素溶液、KNO3 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编号为 1、2、 3 组。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7、,A.实验组中都发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B.对照组中水分子在前 15 min 进入了细胞,15 min 之后不,再进入,但进入的方式不同,D.3 组中,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溶液浓度,萝卜条就会一直,缩短,解析:由图可知在清水中,细胞吸水,萝卜条长度先稍微 变长一点,然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吸收了少量的水;在尿素 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变长,最后保持原来的长度不 变,说明细胞先失水,后来由于尿素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 胞内,细胞吸水复原;在 KNO3 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 再变长,最后保持原来的长度不变,说明细胞先失水,后来由,在蔗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因失水变短。实验组的蔗糖溶液中,,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