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习题第五章 投影变换习题.ppt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3590503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01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工程习题第五章 投影变换习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道路工程习题第五章 投影变换习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道路工程习题第五章 投影变换习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道路工程习题第五章 投影变换习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道路工程习题第五章 投影变换习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工程习题第五章 投影变换习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工程习题第五章 投影变换习题.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投影变换,5-1用更换投影面法作直线AB的实长及对投影面的倾角、。,X,O,a,a1,b1,b1,a1,b,a,b,x1,o1,x1,o1,X,分析:作直线AB的实长及对投影面的倾角、,只要把直线AB换面成对应面的平行线即可。 步骤一:作新轴O1X1ab,在H/V1体系中,作出AB的新投影a1b1,即得AB的实长及倾角。 步骤二:作新轴O1X1ab,在H/V1体系中,作出AB的新投影a1b1,即得AB的实长及倾角。,5-2用换面法求点A到直线BC间的垂直距离。,O,X,c2(b2),x1,o1,a,c1,b1,c,b,c,b,a,a,o2,x2,a2,分析:求点A到直线BC间的垂直距离

2、,只要把直线BC换面成对应面的垂线即可。 步骤一:作新轴O1X1bc,在H/V1体系中,作出BC的新投影b1c1和a1。 步骤二:作新轴O2X2垂直于b1c1,在V1/ H2体系中,作出BC的新投影积聚点c2(b2)和a2,点c2(b2)和a2之间的距离就是点A到直线BC间的垂直距离。,5-3用换面法求平面ABC对H面的倾角。,O,X,c,b,a,c,a,b,c1,b1,a1,o1,x1,1,1,分析:求平面ABC对H面的倾角,只要把平面ABC换面成对正垂面即可。 步骤一:在平面ABC求作水平线C1。 步骤二:作新轴O1X1垂直水平线C1,在H/V1体系中,作平面ABC的积聚新投影a1b1c1

3、,则积聚新投影a1b1c1与O1X1的夹角就是平面ABC对H面的倾角。,5-4用换面法求ABC分角线BD。,O,X,a,c1,d1,a1,b1,c2,d1,b2,a2,c,a,c,b,o1,x1,b,o2,x2,d,d,1,1,分析:求ABC分角线BD,首先将平面ABC转化为垂面,然后转化为平行平面,反映实形,最后作出ABC分角线BD,根据换面法原理反推分角线BD投影。 步骤一:在平面ABC求作水平线A1。 步骤二:作新轴O1X1垂直水平线A1,在H/V1体系中,作平面ABC的积聚新投影a1b1c1。 步骤三:作新轴O2X2平行于平面ABC的积聚新投影b1a1c1,在V1/H2体系中,作ABC

4、的实形a2b2c2。 步骤四:作实形a2b2c2的分角线b2d2。 步骤五:根据换面法原理反推分角线BD投影bd和bd。,5-5求P平面实形。,O,X,p,p,X1,O1,分析:由图可知,P平面是正垂面,利用和垂面积聚的投影平行的新轴,将P平面转化为平行平面,反映实形。 步骤一:作新轴O1X1平行P平面垂面积聚的投影。 步骤二:根据换面法原理,在V/H1体系中,作平面P的实形。,5-6已知A点至平面DEF的距离为15,求A点的V面投影。,O,X,a1,f1,e1,d1,o,x,f,d,a,e,f,d,e,1,1,15,a,分析:已知A点至平面DEF的距离为15,可利用投影变换将平面DEF转换垂

5、面,距离积聚投影15的线上必定是A点所在的位置,根据换面法原理反推,求出a。 步骤一:在平面DEF求作水平线E1。 步骤二:作新轴O1X1垂直水平线E1,在H/V1体系中,作平面DEF的积聚新投影d1e1f1。 步骤三:作距离积聚新投影d1e1f1为15个单位的直线,和aa1交于a1点。 步骤四:根据换面法原理反推求出点a的投影。,5-7用换面法作直线AB、CD公垂线的两面投影。,X,O,b,a,b1,a,a1,b,d,c,d1,d,c1,c,X2,O2,X1,O1,b2,a2,c2(d2)(m2),k2,k1,k,k,m1,m,m,分析:要求直线AB、CD的公垂线,可以先作CD的投影面平行面

6、,再作CD的投影面垂直面,使直线CD在V2投影面上积聚成一点。过c2(d2)作直线a2b2的垂线,即为直线AB、CD 间的实际距离,垂足记为k2。作K在V1投影面的投影k1,在 V1/H2体系中,KM为H2面的平行线,由投影特性,即可得m1。由换面法原理,即可得K、M的H面和V面投影,连接k、m和k、m,即得公垂线KM的两面投影。 步骤一:作新轴O1X1cd,在H/V1体系中,作出CD的新投影c1d1,以及AB的新投影a1b1。 步骤二:作O2X2c1d1, 在V1/H2体系中,作出CD的新投影c2(d2),以及AB的新投影a2b2。 步骤三:过c2(d2)作直线a2b2的垂线,即为直线AB、

7、CD 间的实际距离,垂足记为k2。 步骤四:作K在V1投影面的投影k1,在 V1/H2体系中,KM为H2面的平行线,由投影特性,过k1作直线c1d1的垂线,垂足即为m1。 步骤五:由换面法原理,作K、M的H面和V面投影,连接k、m和k、m,即得公垂线KM的两面投影。 步骤五:绘制完成后,检查各点、线二面投影及其标记的字符名称齐全,最后整理、加深所求作的图形,使之更加美观整洁。,5-8已知AB、CD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为15,用换面法求CD的V面投影。,X,O,c1,b,a,a2(b2),a,b,c,d,d1,c,d,a1,b1,X2,O2,c2(d2),O1,X1,15,分析:两直线AB和CD互

8、相平行,他们的间距能在垂直于两直线的新投影面上反映出来。因此,先把直线变换成为投影面平行线,然后再将投影面平行线变换成投影面垂直线。根据CD的H面投影,可以作出c2(d2)必须所在的一条直线上,再以a2(b2)为圆心,15为半径画圆弧,与c2(d2)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即为c2(d2)。过c2(d2)作O2X2的垂线,过c、d作O1X1的垂线,它们交于c1、d1,根据c1、d1到O1X1的距离即可作出CD的V面投影cd。 步骤一:作新轴O1X1ab,在H/V1体系中,作出AB的新投影a1b1。 步骤二:作O2X2a1b1, 在V1/H2体系中,作出AB的新投影a2b2。 步骤三:根据CD的H面投影

9、,可作出CD的V2面投影c2(d2)所在的一条直线,再以a2(b2)为圆心,15为半径画圆弧,与c2(d2)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即为c2(d2)。 步骤四:过c2(d2)作O2X2的垂线,过c、d作O1X1的垂线,它们交于c1、d1,根据c1、d1到O1X1的距离即可作出CD的V面投影cd。 步骤五:绘制完成后,检查各点、线二面投影及其标记的字符名称齐全,最后整理、加深所求作的图形,使之更加美观整洁。,5-9锥顶为S,底为ABC,高为30,用换面法完成该锥的两面投影。,X,O,b,a,a,X1,O1,b,c,c,c1,a1,b1,s,s1,s,1,1,30,分析:当把一个平面变换成投影面垂直面时,

10、任一点到该平面的距离即为实际距离。因此,根据正平线,先将ABC变换成投影面垂直面,该平面在新的投影面上积聚成直线b1a1c1,过s作O1X1的垂线,在该垂线上找到一点到直线b1 a1c1的距离为30,该点即为s1,根据s1到O1X1的距离作出S的水平投影。依次连接s到a、b、c,以及s到a、b、c的连线,即可得该锥的两面投影。 步骤一:ABC内找一条正平线A1,作新轴O1X1垂直A1,过a、b、c作O1X1的垂线,再根据a、b、c到OX轴的距离即可得到ABC在新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即为直线b1a1c1。 步骤二:过s作O1X1的垂线,在该垂线上找到一点到直线b1c1的距离为30,该点即为s1。

11、步骤三:根据s1到O1X1的距离作出S的水平投影。 步骤四:依次连接s到a、b、c,以及s到a、b、c的连线,即可得该锥的两面投影。 步骤五:绘制完成后,检查各点、线投影、可见性及其标记的字符名称齐全,最后整理、加深所求作的图形,使之更加美观整洁。,5-10用换面法求作平面ABC和BCD的夹角。,X,O,a,b,a,c,b,d,c,d,d1,c1,b1,a1,d2,b2(c2),a2,X2,O2,X1,O1,分析:要反映两平面的夹角,这两个面的交线必须垂直于一个新投影面。ABC和BCD的交线为BC,先将ABC和BCD的交线变换成投影面水平线,再将ABC和BCD的水平交线变换成投影面垂直线,两平

12、面积聚形成的两直线的夹角即为平面ABC和平面BCD的夹角。 步骤一:作新轴O1X1交线bc,在H/V1体系中,BC为V1面平行线。作出ABC和BCD在V1面上的新投影a1b1c1和b1c1d1。 步骤二:作新轴O2X2b1c1,在V1/H2体系中,BC为H2面垂直线。作出ABC和BCD在H2面上的新投影a2b2(c2)和b2(c2)d2。 步骤三:平面的积聚直线b2a2与b2d2的夹角即为两平面的夹角。 步骤四:绘制完成后,检查各点、线投影、可见性及其标记的字符名称齐全,最后整理、加深所求作的图形,使之更加美观整洁。,5-11用换面法求直AB与平面CD的交点。,X,O,a,b,a,b,d,c,

13、e,e1,e,d,c,a1,d1,c1,X1,O1,b1,分析:为了方便找到直线AB与平面CDE的交点,就要让面CDE在新投影面上垂直投影面积聚为一条直线。因此,先将平面CDE转换成投影面垂直面,积聚为直线d1c1e1,则直线d1c1e1和直线a1b1的交点即为所求。根据换面法的原理反推,即可得到交点的H面和V面投影。由AB的H面投影,判断AB在CE线之前,在DE线之后,即得AB的V面可见性。由AB的V面投影,判断AB在CE线之上,在CD线之下,即得AB的H面可见性。 步骤一:在CDE 平面内过点A作水平线,使新投影面V1垂直于该水平线,在H/V1体系中,CDE成为V1面垂直面,CDE在V1面

14、上的投影积聚成直线d1c1e1。 步骤二:作直线d1c1e1和直线a1b1的交点所在的H面和V面投影。 步骤三:根据交点的H面投影,判断交点在CE线之前,在DE线之后,即得交点到ce的边界可见,交点到de的边界不可见。 步骤四:根据交点的V面投影,判断交点在CE线之上,在CD线之下,即得交点到ce边界可见,交点到cd的边界不可见。 步骤五:绘制完成后,检查各点、线投影、可见性及其标记的字符名称齐全,最后整理、加深所求作的图形,使之更加美观整洁。,5-12用换面法求ABC和DEF的交线。,X,O,a,b,a,b,e,m1,c,e1,e,d,c,a1,d1,c1,O1,b1,X1,f,f1,f,k

15、,k1,d,m,k,m,分析:为了求ABC和DEF的交线,可以作DEF的投影面垂直面,使其在新的投影面上积聚成一条直线。此时,a1b1c1与直线e1f1的交点即构成ABC和DEF的交线。根据换面法原理反推,得到交线的V面投影和H面投影。根据重影点法,选K为重影点,由H面投影,判断AB在EF线之前,在DF线之后,即得AB的V面可见性,根据虚实相间原则,即得两平面在V面投影,由V面投影,判断AB在DF线之上,在DE线之下,即得AB的H面可见性,根据虚实相间原则,即得两平面在H面投影。 步骤一:在DEF 平面内过点D作水平线,使新投影面V1垂直于该水平线,在H/V1体系中,DEF成为V1面垂直面,D

16、EF在V1面上的投影积聚成直线e1d1f1。 步骤二:作积聚直线e1d1f1和a1b1c1的交点k1和m1所在的H面投影,连接k、m即得交线的H面投影。同理,得交线KM的V面投影。 步骤三:由K 的H面投影,判断AB在EF线之前,在DF线之后,即得k到ef的边界可见,k到df的边界不可见,根据虚实相间原则,即得两平面在V面投影。 步骤四:由K 的V面投影,判断AB在DF线之上,在DE线之下,即得k到df的边界可见,k到de的边界不可见,根据虚实相间原则,即得两平面在H面投影。 步骤五:绘制完成后,检查各点、线投影、可见性及其标记的字符名称齐全,最后整理、加深所求作的图形,使之更加美观整洁。,5

17、-13用旋转法求AB的实长及倾角的实形。,X,O,b,a,b,a,O( ),a1,a1,2,1,分析:旋转法求AB的实长及倾角的实形。就是旋转AB成为正平线,H面反映AB实形,及倾角实形。 步骤一:过点B且垂直于V面的OB为轴,将点A旋转到a1,使a1bOX轴。 步骤二:a1和a得出a1。 步骤三:连接b和a1,线段ba1就是AB的实长。 步骤四:ba1与直线侧垂线12的夹角,就是AB对V面的倾角。 步骤五:绘制完成后,检查各点、线二面投影标记的字符名称要齐全,最后整理、加深所求作的图形,使之更加美观整洁。,5-14已知直线AB的H面投影方向,其实长50,=30用旋转法完成AB的两面投影。(任

18、求一解),X,O,a,a,O ( ),50,30,b1,b1,b,b,1,2,c,分析:已知直线AB的H面投影方向,其实长50,=30。在立面过a点,一个边平行OX轴,作实长50,=30的AB投影直角三角形ab1c,线段ac就是ab1水平投影的长度,且ab1OX轴。用旋转法将ab1旋转到AB的H面投影方向上,由b和b1作图得b的投影。 步骤一:在立面过a点,一个边平行OX轴,作实长50,=30的AB投影直角三角形ab1c,线段ac就是ab1水平投影的长度,且ab1OX轴。 步骤二:用旋转法,过点A且垂直于H面的OA为轴,将ab1旋转到AB的H面投影方向上,得b点的投影。 步骤三:由b和b1作图

19、得b的投影。 步骤四:线段ab和ab就是要求的AB的两面投影。 步骤五:绘制完成后,检查各点、线二面投影标记的字符名称要齐全,最后整理、加深所求作的图形,使之更加美观整洁。,5-15用旋转法求平面ABC的实形。,X,O,a,b1,b,c,a,c,b,a1,c1,a1,c1,b1,分析:由已知可见平面ABC是铅垂面,将积聚面投影abc旋转成与OX平行时,得a1、b1、c1投影,abc的Z值高不变,结合a1、b1、c1,在V面上求出a1、b1、c1点的投影,则a1b1c1就是平面ABC的实形。 步骤一:将积聚面投影abc旋转成与OX平行,得a1、b1、c1投影。 步骤二:abc的Z值高不变,结合a

20、1、b1、c1,在V面上求出a1、b1、c1点的投影。 步骤三:连接a1b1c1a1点,则a1b1c1就是平面ABC的实形。 步骤四:绘制完成后,检查各点、线二面投影标记的字符名称要齐全,最后整理、加深所求作的图形,使之更加美观整洁。,5-16求出ABC的外接圆圆心O的两面投影。,X,O,a,b,c,c,b,d,a,d,b1,a1,c1,a1,c1,b1,a2,c2,b2,b2,c2,a2,O2,O1,分析:ABC的外接圆圆心是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所以,首先要求出ABC的实形,要求一般位置面的实形(即把一般位置面旋转为投影面的平行面),必须先把一般位置面旋转成投影面的垂面。 步骤一:先把一般

21、位置面旋转成投影面的垂面。 步骤二:把垂面旋转成投影面的平行面。 步骤三:在平行面内求出外接圆圆心。 步骤四:将外接圆圆心的投影返回到已知二面投影内。,5-17用水平轴旋转法,求点P到水平线AB的距离。,X,O,a,a,b,b,p,p,p0,o1,分析:求点P到水平线AB的距离,就是利用水平轴旋转法,借助水平线AB的投影,直接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简便易行。 步骤一:因为AB是水平线,在H面上,自p点作直线垂直ab,确定旋转轴中心o1的投影和旋转半径O1P的投影o1p。 步骤二:用直角三角形法求出O1P的实长O1P0。O1P0就是点P到水平线AB的距离。,5-18用水平轴旋转法,求ABC的实角大小。,X,O,a,a,b,b,c,b0,o1,c,1,1,b1,a1,分析:求ABC的实角大小,就是利用水平轴旋转法,求ABC所在的平面的实形。 步骤一:过C点作一条水平线C1。 步骤二:由C1水平线,在H面上,自b点作直线垂直c1,确定旋转轴中心o1的投影和旋转半径O1B的投影o1b。 步骤三:用直角三角形法求出O1B的实长o1b0,并利用o1b0作出B点的H面新投影b1。 步骤四:连接b11,过a作直线垂直于c1,与b11的延长线交于a1。 步骤五:连接a1b1和b1c,a1b1c就是ABC的实角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