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民版)课时作业复习: 十二 7.1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95205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人民版)课时作业复习: 十二 7.1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人民版)课时作业复习: 十二 7.1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人民版)课时作业复习: 十二 7.1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人民版)课时作业复习: 十二 7.1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人民版)课时作业复习: 十二 7.1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人民版)课时作业复习: 十二 7.1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人民版)课时作业复习: 十二 7.1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含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45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7惠州模拟)1950年美国开始实施“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到1953年底,对这些国家的援助已达40亿美元。该计划()A.推动了马歇尔计划提出B.强化了美国的霸主地位C.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D.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崛起【解析】选B。马歇尔计划提出于1947年,故A错误;美国实施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援助,强化了美国的霸主地位,故B正确;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于1955年,故C错误;第三世界的崛起是在六七十年代,故D错误。【拓展延伸】美国发动“冷战

2、”的目的及实质(1)目的: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和共产主义的蔓延;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加强对西欧的控制。(2)实质:美国要称霸全球。2.(2017河南百校联考)1947年1月和1948年3月,美国先后提出两个新方案,对先前的对日要求“赔偿方案”进行大幅度修改,到了1949年5月,干脆宣布取消了日本的一切赔偿。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基于()A.美苏争夺世界霸权B.日本经济快速发展C.中国大陆形势变化D.殖民体系彻底瓦解【解析】选C。根据材料“1949年5月,干脆宣布取消了日本的一切赔偿”,时间与解放军解放南京吻合,中国大陆形势的变化导致美国放弃了把中国作为其在亚洲的着力点,转而支持日本,故C正确。3.(

3、2017东北名校联考)“如果世界在1948年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这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该观点意在强调朝鲜问题的成因是()A.朝鲜半岛重要的战略位置B.朝鲜缺乏解决分裂问题的实力C.美苏“冷战”及其双方的争夺D.北约与华约在亚洲尖锐对立【解析】选C。材料中认为,如果不发生冷战,朝鲜问题还主要是国内问题,以自己内部解决为主。而现在由于冷战格局,使朝鲜国内问题上升到国际问题,各方势力介入。材料强调朝鲜问题是美苏“冷战”及其双方争夺的结果,故选C。4.英国学者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

4、中指出,如果把冷战重新定义为“长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直接冲突D.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解析】选B。从题干中“冷战重新定义为长期的和平”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冷战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故B正确。【拓展延伸】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不同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原因针对“希土危机”提出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衰落,资本主义秩序面临威胁提出的内容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只是一项经济援助

5、计划影响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同时也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5.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被法国看成是美国埋的“伏兵”,会使美国控制欧共体,并挑战法国地位。1967年英国的申请又遭到法国否决。法国拒绝英国的意图是()A.强调欧共体的独立地位B.保持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C.削弱与英美的经济联系D.注重欧共体成员国平等交往【解析】选A。据材料“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被法国看成是美国埋的伏兵,会使美国控制

6、欧共体,并挑战法国地位”可知法国的意图是强调欧共体的独立地位,A正确。6.(2017东北名校联考)“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A.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B.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C.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解析】选B。通过材料描述可以看出通过一系列协议,使北欧在冷战格局下,实现了相对的稳定,促进了“北欧平衡”局面的形成,这一局面又对地区稳定起到了

7、积极作用,故选B。7.(2017昆明高三摸底调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推动日本进行改革,主要指令如下:人权指令释放政治犯;废除治安维持会;修改宪法社会改革指令解放妇女;支持工人运动;教育自由化、民主化;经济机构民主化经济改革指令将财阀企业分割;限制地主对土地的占有神道指令国家与神道分离开除公职指令禁止旧议员参与选举材料反映美国推动日本改革的目的是()A.促进日本非军事化与民主化B.控制日本以对苏冷战C.清除日本封建主义残余势力D.遏制与孤立中国政府【解析】选A。从表格内容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推动日本进行的改革,是对日本法西斯进行的惩治和改造,而对日本惩治和

8、改造是为了促进日本的非军事化与民主化,以避免日本重新走上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老路,故选A。8.(2017全国名校联考)1992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了决定向海外派兵的PKO决议后,先后派遣自卫队参加了在柬埔寨、卢旺达和莫桑比克以联合国名义进行的维和行动。这说明日本()A.极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B.追随美国进行外交活动C.为谋求政治大国创造条件D.军备力量已经空前强化【解析】选C。日本派遣自卫队参加以联合国名义进行的维和行动,根本目的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扩大其国际影响力,故A错误;追随美国进行外交活动与材料“以联合国名义进行的维和行动”不符,故B错误;C是日本参加以联合国名义进行的维和行动的目的,故

9、C正确;日本派遣自卫队参加以联合国名义进行的维和行动与其军备力量状况无关,故D错误。9.(2017武汉重点高中联考)有学者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某一现象:“从本质上否定了雅尔塔体系,在地缘政治舞台上作出了另外的选择,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最终都得屈服于这种选择。”作者描述的现象是()A.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B.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C.中美关系的逐渐改善D.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解析】选B。雅尔塔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极格局有重要影响,西欧经济一体化属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的现象,并非否定雅尔塔体系,故A错误;第三世界在战后的崛起不属于两极格局中的任一阵营,而是处于中间地带,这是在美苏意料之外的,故B正

10、确;中美关系的改善是在两极格局下中美现实需要的结果,故C错误;经济全球化非地缘政治,故D错误。10.(2017安阳调研)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宣言中经济部分的章节超过了政治部分,此后的各次首脑会议,经济问题被列为重要议程,并为此专门发表宣言。这表明不结盟运动()A.政治奋斗目标已趋向完成B.致力于构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C.遭到超级大国的分裂破坏D.逐步背离了其成立初期的宗旨【解析】选B。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对第三世界国家经济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和影响,因此这一时期增加经济问题的议案,主要是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故B正确。11.刘金质在

11、冷战史:19451991中说:“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正处于向新格局转变的过渡时期。世界各国人民不会甘心在美国的领导下用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自己。”其中“向新格局转变”指的是()A.即将确立新的两极对峙格局B.消灭国际力量中心的过程C.建立稳定的单极世界的过程D.将形成多个力量中心的制衡【解析】选D。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材料中“向新格局转变”即指多极化。故选D。【拓展延伸】理解多极化趋势当今世界存在多个力量中心,其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并未结束,反而愈演

12、愈烈。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并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政治格局,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2.(2017全国名校联考)2011年10月,西班牙起义报在新的“世界体系”一文中指出:“虽然西方传统大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仍自认为代表着国际社会,但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这实际上反映了()A.国际政治新格局已经建立B.国际重心转向金砖国家C.国际政治多极化发展加强D.南北国家间的冲突加剧【解析】选C。目前国际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因此还未形成国际政治新格局,故A错误;“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

13、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不能代表国际重心的转移,故B错误;材料“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反映国际政治多极化发展加强,故C正确;“金砖国家”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D与此不符,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7分)1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期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材料二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

14、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有人说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美国崛起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摘编自2006年5月25日卫报(1)请指出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5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50年代“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的原因和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6分)(3)材料三指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请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15、知识,指出1989年所发生的事件对20世纪末的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决定性”影响?(5分)【解析】第(1)题首先是明确材料一的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体系崩溃。然后根据所学知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化及由此导致的世界格局的变化上分析论证。第(2)题考查战后东欧、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东欧应从苏联因素、经济体制、经互会上分析;西欧要从战后美国扶持、世界经济体系建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政策调整等方面归纳。影响主要从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上分析。第(3)题实质是考查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及其局势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归纳要点即可。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政治格局的

16、中心地位。欧洲经济崩溃,政治经济受制于美国;殖民地纷纷独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5分)(2)原因:东欧:苏联的扶持;经互会的成立;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西欧:美国的扶持(或马歇尔计划);建立由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经济政策的调整。(4分)影响:加剧了欧洲两种制度的对峙,冲击了两极格局。(2分)(3)促进了全球化的扩展;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两极格局的相对平衡被打破,世界形势局部动荡。(5分)14.(2017东北名校联考)(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德托克维尔(1805-1859年)是一位惊人的预言家,他在100

17、多年前就预言说,现在世界上有两个大国,它们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却似乎朝着同一目的前进,我指的是俄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都在不被人们注意的时候成长起来二者似乎都在天意的安排下各自支配着半个地球的命运。材料二冷战在欧洲和东亚展开的过程就是以政治军事对抗为基础的美苏关系形成新的稳定状态的过程,也是双方逐渐在战略上达成均衡的过程。因为在对抗中维持稳定和均衡是双方的共同愿望,因为它们都认识到打破均衡意味着双方都不能承受的战争,是核条件下的“互相确保摧毁”它们都把在经济上最终超过对方、建立更美好的社会、推广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制度模式,争取到更多的追随者作为最终战胜对方的深层决定性因素。材料三从本质上

18、看,冷战的结束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必然发生演变的客观规律(冷战时期已经出现的多极化趋势亦是这一规律的反映)。当然,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变动过程,冷战以这种特殊的形式结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苏联的战略和政策变化所促成的,换言之,如果苏联在政策调整中坚持霸权立场,不主动放弃同美国的对抗,那么,东西方冷战持续更长的时间也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因素(包括人们的主观选择)互动所形成的“合力”的结果。(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托克维尔的预言是如何变成现实的。(7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中“

19、均衡”状态的成因及其影响。(7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的“特殊的形式”及原因。(7分)【解析】第(1)题首先弄清楚“预言”是什么,即两大国走向对抗,然后结合所学史实来说明冷战出现的原因。第(2)题主要从经济基础、战争的反思及教训等角度分析原因;影响则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即考虑积极的也考虑消极的。第(3)题从苏联解体角度分析“形式”,原因方面主要考虑苏联国内及国际因素。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成为实力相当的超级大国;由于两国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两国矛盾激化;美国组建资本主义阵营,苏联组建社会主义阵营。由此,各自支配着半个地球的局面出现。(7分)

20、(2)成因:战争的教训;双方实力均衡;世界和平力量的牵制等。(3分)影响: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和世界的动荡不安;维持了世界相对和平的局面,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4分)(3)特殊的形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分)原因: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苏联放弃了与美国的对抗等。(5分)(45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丘吉尔呼吁美国人在与苏联的对抗中,不要忘了联合英国人;实现“英语国家兄弟般的联合”,以阻止苏联势力和共产主义的“

21、无限扩张”。这一呼吁()A.迎合了美国的战略意图B.加深了美英双方的矛盾C.表达了英国的称霸企图D.道破了苏联称霸的企图【解析】选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国家,企图领导世界,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限制了美国称霸世界,丘吉尔联合遏制苏联的主张符合美国的意图,故A正确。【加固训练】1946年初,美国外交官凯南首先提出“遏制政策”,被华盛顿当局积极采纳。“凯南本人不相信苏联真的在为共产主义圣战卖力”。这反映出美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A.对抗共产主义B.争夺世界霸权C.实行政治封锁D.采用经济制裁【解析】选B。材料认为苏联是为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而斗争,是打着共产主义

22、的旗号来与美国争霸,因而美国也要积极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故B正确。2.(2017江西联考)有人说:漫画是黑色幽默的历史。漫画把历史的内涵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演绎得淋漓尽致,历史的本质一目了然。对下面苏联漫画解读正确的是()(漫画中美国人用美元和大棒的手段,摧残印有“西欧国家主权”“关税壁垒”的障碍物)A.真实反映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B.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C.出于自身宣传目的,不具有史料价值D.马歇尔计划有效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解析】选A。题干中提到“摧残印有西欧国家主权关税壁垒的障碍物”,说明美国利用美元和大棒的目的是控制西欧,这与美国推行的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相似的,故A正确

23、。【加固训练】苏联真理报曾评论说“马歇尔计划旨在用美元帮助施加政治压力,是一个干涉别国内政的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A.欧洲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原因B.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C.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侵略欧洲的计划D.战后世界主要矛盾变为美国与欧洲的矛盾【解析】选B。材料中“马歇尔计划旨在用美元帮助施加政治压力,是一个干涉别国内政的计划”说明当时美国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手段达到向援助国施加政治压力的目的,故B正确。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某一突发事件作出声明:“如果我们有意去保卫欧洲、防范共产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下去,我相信,为了民主制度的未来,我们必须留在这座城市,除非我们被迫

24、离开。”这一事件是()A.北约成立B.越南战争C.朝鲜战争D.柏林危机【解析】选D。北约属于军事组织,与材料中“某一突发事件”信息不符,故A错误;越南战争属于维持美国在亚太地区霸权表现,故B错误;朝鲜战争也属于亚洲地区热战,与材料中“有意去保卫欧洲”的信息不符,故C错误;材料中“保卫欧洲”“必须留在这座城市”的信息说明与德国首都柏林危机有关,故D正确。【拓展延伸】全面认识两极格局(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

25、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4.(2017河南三市联考)1962年11月,赫鲁晓夫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作的报告中指出,在核武器时代,必须显示出“更加清醒的头脑和消除国家间不和的各种障碍的更大愿望”,同时应加强国际关系中“理智的准则”。此报告()A.说明苏联放弃争霸政策B.促成了核危机的成功解决C.有利于美苏关系的缓和D.反映苏联转向了国内改革【解析】选C。由题中的时间“1962年”可知,正是美苏争霸的时期,故A错误;

26、虽然题中提到了核武器,但核危机从来没有真正解决过,故B错误;从题中理智地对待国家间的不和可知在核武器时代,避免国家之间的冲突,这有助于美苏关系缓和,故C正确;题中的“报告”主要说明处理国际关系的问题,没有涉及国内的建设,故D错误。5.(2017武汉重点高中联考)英国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鼓吹欧洲联合的国家。但在是否加入欧共体的问题上,英国人用“with”而不是“of”来形容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主导因素在于英国()A.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最广阔的市场B.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政体相近C.企图控制欧洲并与美国全面抗衡D.念念不忘其昔日显赫的大国地位【解析】选D。英国为岛国,自然资源

27、并不丰富,故A错误;欧洲大陆各国政体因国情各不相同,故政体各异,故B错误;战后英国与美国同为资本主义阵营成员,且战后英国国力的恢复需要美国的扶植,不可能与美国进行全面抗衡,故C错误;英国对待欧洲大陆关系抱有优势心态,源于历史上英国曾为世界霸主,故D正确。6.下图阴影部分反映的是某国际组织的发展过程。这一组织的发展()A.加剧了地区的军事对立B.实现了货币的完全统一C.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D.基本实现了成员国经济均衡发展【解析】选C。据地图形状可知所指国际组织为欧盟;在欧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故C正确;欧共体的建立及发展,有助于欧洲局势缓和,故A错误;欧盟内货币并未实

28、现完全统一,如英国仍为英镑,故B错误;欧盟成员国经济并未实现均衡发展,故D错误。7.(2017湖北重点高中联考)1966年7月,戴高乐总统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2009年3月,法国议会下院表决,决定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这主要说明()A.国家利益至上B.多极化趋势加强C.法国地位变化D.北约生命力旺盛【解析】选A。材料中法国两个时期外交政策的变化,出发点都是法国国家利益至上,故A正确;前者体现出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而后者反映的是美国主导的北约影响力的加强,不利于多极化的发展,故B错误;无法从法国退出和重回北约推测法国地位的变化,故C错误;无法从法国退出和重回北约推测其对北约存在的

29、影响,故D错误。【拓展延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的演变(1)战后初期:美国控制西欧,西欧依赖美国。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并借此控制了西欧各国。随着冷战加剧,美国采取了分裂德国的政策,造成德国的最终分裂。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最终导致了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2)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不愿像过去一样受美国的控制,开始为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而努力。西欧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也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关系。资本主义世界逐

30、步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8.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美日同盟为基础的“多边自主外交”;加强美日关系,同时在中国和苏联之间采取“等距外交”;以美日合作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由此,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A.日本迈向政治大国进程中的务实B.美日关系逐渐淡化、边缘化C.日本以独立身份展开自主外交D.美国放松了对日本的外交制约【解析】选A。材料体现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外交的三个阶段,“多边自主外交”“等距外交”和“全方位外交”,说明日本在迈向政治大国进程中的务实,故A正确。9.(2017全国名校联考)它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

31、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材料中的“它”()A.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B.推动新军事同盟成立C.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D.表明多极化趋势加强【解析】选D。首选判断“它”指不结盟运动,据材料“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可知,不结盟运动反映了多极化趋势加强,故D正确。10.某课题的中心词是“华约组织”“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解析】选C。据材料“华约组织”

32、可知两极格局形成,据“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可知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故C正确。11.(2017河池联考)“新冷战是在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下,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对抗和对峙的局势。乌克兰危机就是美俄新冷战局势最终确立的一个标志。”据此可推知,“新冷战”()A.是小范围的国家力量对抗B.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影响C.以欧洲为双方的争夺焦点D.不涉及美俄以外的国家【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美俄两国的局势”判断,A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乌克兰,无法得出对全球格局产生影响的结论,故B错误;材料中只涉及乌克兰一个国家,无法得出“以欧洲为双方的争夺焦点”的观点,故C错误;材

33、料中已提到“乌克兰”,故D错误。【加固训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25年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材料中“新的力量”()A.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B.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C.实现了世界文明统一D.形成了美日欧三国鼎立【解析】选B。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25年”指的大约1970年左右,由此可知“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指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和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反映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故B正确。12.(2017重庆联考)英国学者杰夫代尔刊文指出,当前美国国内有

34、种声音,“奥巴马的罪过,主要有两点:一是他处理对外事务的风格过于胆怯;二是在他总统任期内美国开始从其在世界各地的势力范围撤退”。这种声音诞生的背景是()A.美国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动摇B.奥巴马统治违背了宪法的精神C.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逐步增强D.美国国内不满奥巴马的外交软弱【解析】选C。当今美国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并未动摇,故A错误;奥巴马统治并未违背宪法精神,故B错误;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步增强,故C正确;题干中只是提到当前美国国内有种声音,但不能代表美国国内的普遍看法,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罗斯福也把实现世界新秩序的主要希望寄

35、托在未来的国际组织上,但在实践上,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美国较之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更为强大,因此罗斯福有更大的自信心和活动余地而赋予联合国以较大权力,使它成为确立战后世界新秩序和美国影响的机构。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大国一致原则及美国在联合国的优势地位、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而确立的美元的霸权地位,使美国成为战后世界的仲裁者、调解者和指导者,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这就是罗斯福的世界新秩序。威尔逊、罗斯福、布什:世界新秩序之比较材料二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将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那些最大的文明也拥有世界上的主要权力。它们的领导国家或是核心

36、国家美国、欧盟、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将来可能还有巴西和南非,或许再加上某个伊斯兰国家,将是世界舞台的主要活动者。在人类历史上,全球政治首次成了多极的和多文化的。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的“世界新秩序”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的。(14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国际格局发生的变化,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11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罗斯福的“世界新秩序”主要包括建立联合国和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第二问在政治上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植控制西欧国家,进而控制联合国,发动冷战遏制苏联,经济上

37、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世界金融霸权地位。第(2)题第一问材料一主要讲述美国企图建立世界霸权,材料二主要叙述了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主要为从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向“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格局演变;第二问主要从一超多强的角度阐述原因。答案:(1)内容:建立联合国;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6分)说明: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植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控制联合国,发动冷战遏制苏联;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世界金融霸权地位。(8分)(2)变化:从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向“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格局演变。(5分)原因:美苏争霸消耗了美国的实力;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能在军事上与美国相抗衡的力量;日本和欧洲实力

38、的增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6分)14.(2017湖北百校联盟联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必须明确指出,按照援助这个词的意义来说,美国扩大援助实质上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也必须明确指出,从我们正在处理的希腊和土耳其的情况来看,如果美国不在重要的地区采取行动,其后果就不堪设想。如果成功地采取了行动,这些地区就会出现意义极为深远的结局,花费的全部代价也会比较小。因此我们在其他地区非得以类似的原则行事不可。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材料二到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已达到战前水平,年增长率达到5%6%,有的国家高达8%10%。到1952年,英、法、意的工业生产

39、分别比战前增长13%、29%和48%。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欧、日本商品大量涌入美国,美国对日本、西德、加拿大的贸易已由出超转为入超。美元危机频频发生,地位一落千丈。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某一角度论述“马歇尔计划与两极格局”。(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解析】需要明确题目要求:从某一角度论述“马歇尔计划与两极格局”,因此首先要指出论述的角度,材料一主要指出马歇尔计划促进两极格局的稳定,材料二主要说明的是马歇尔计划冲击两极格局,可以任选其中一个角度,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述提出的观点,如果选择第一个观点,需要从马歇尔计划当时的作用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果选择冲击两极格局,则需要从长远作用出发,说明欧洲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答案:示例:角度论证角度一马歇尔计划促成两极格局形成和稳定(2分)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有利于西欧资本主义秩序的巩固;美国通过援助西欧进而控制西欧,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马歇尔计划有利于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地区的安全稳定(希腊、土耳其)(10分)角度二实施马歇尔计划冲击两极格局(2分)欧洲经济恢复,并逐步走上联合的道路,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冲击两极格局(10分)(示例仅作参考,从其他角度作答,且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