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ppt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3615004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48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ppt(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目的: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 核心:辨识和评价危险性问题,第一节 安全系统工程简述,系统工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安全系统工程就是系统工程用于安全生产管理方面。 一 、系统与安全 1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的,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又具有独立功能的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一般具有四个特性:,系统至少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的,具有统一的整体。 系统内各要素之间是有机联系的,相互作用的。 具有既定的任务目标 任何系统的存在都具有一定条件,并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系统工程就是为了更好地达到系统目的,求得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最佳配合。 如对生产系统而言,系统构成包括人员、物资、设备、资金、

2、任务指标和信息六个要素。,2安全,是指预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以及为消除这些危险所采取的各种方法、手段和行动的总称。 安全的实质就是防止事故,消除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及各种损失的条件。,生产过程中影响安全原因很多: 如 人误判,误操作 设备-缺陷 环境 不良 工艺 -不完善 所以考虑安全需从整体,各个方面来综合分析。就是从系统的整个角度来考察。,3安全系统工程,就是应用科学和工作原理,标准和技术知识、分析、评价和控制系统中的危险。 所以它把生产和作业中的安全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分析、判断,可以得出最佳的安全效果。,二 基本程序和方法,安全系统工程师以预测和防止事故为中心,以检查、测定和

3、评价为重点,按系统分析、安全评价、系统综合三个基本程序展开。,1 系统分析:,是以预测和防止事故为前提,对系统的功能、操作、环境、可靠性等经济技术指标以及系统的潜在危险性进行分析和预测。 具体方法和内容有四点: (1)把所研究的生产过程和作业形成作为一个整体,确定安全设想和预定的目标。,(2)把工艺过程和作业形式分成几个部分和环节,绘制流程图。 (3)应用数学模式和图表形式以及有关符号,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抽象化,并将因果关系、层次及逻辑结构用方框或流线图表现出来。,(4)分析系统的现状及其组成部分,测定和诊断可能发生的故障、危险机器灾难性后果,分析并确定导致危险的各个事件的发生条件及其相互关系

4、。,2 安全评价:,包括对物质、机械装置、工艺过程及人机系统的安全性评价,内容有三条: (1)确定适用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安全标准。 (2)依据既定的评价程序和方法,对系统进行客观的、定性的或定量的评价,结合效益、费用、可靠性、危险度等指标及经验数据,求出系统的最优方案和最佳工作条件。 (3)在技术上不可能或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时,应对计划和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反复评价,以达到最优化和安全标准为目的。,3 系统综合:,是在系统分析和安全评价的基础上,采取综合的控制和消除危险的措施,内容有三点: (1)对已建立的系统形式、潜在的危险程度及可能的事故损失进行验证,提出检查与测定方法,制定安全技术

5、规程和规定,确定对危险物料、装置及废弃物的处理措施。,(2)根据安全分析评价的结果,研究并改进控制系统,从而控制危险,以保证系统安全。 (3)采取管理、教育和技术等综合措施,对工艺流程、设备、安全装置及设施、预防及处理方案、安全组织与管理、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和检查测定,以有效地控制和消除危险,避免各类事故。,三 应用特点:, 能够系统地从计划、设计、制造、运行等全过程中考虑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问题,便于找出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 便于对生产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 可对事故进行预测,并求得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有利于实现安全管理系统化,形成教育培训、日常检查、操

6、作维修等的完整体系。 有利于实现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第二节 系统危险性分析,一 、危险性及其表示方法: 1危险性是指对于人身和财产造成危害和损失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特点:本身具有不确定的因素 程度也是难以确定的 理论数据依据难以提供,安全与风险的关系,所谓安全就是事故风险达到了合理可行并尽可能低的程度。 没有绝对安全的事情,只要人们能接受风险就可以认为安全。 安全=1-风险 如事情保证100%安全,那要付出比较大的代价,投入的增加、时间的付出、经济效益的减少、劳务的增加。所以安全是相对的。,可接受风险是指在规定的性能、时间、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可接受风险程度。所以可接

7、受风险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 还有风险为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所以要不断地控制,使风险始终处于可接受范围。,2危险性表示方法:,一般是以事故频率和损失严重度作为危险性的尺度。 事故频率:根据经验和统计,找出一定的时间内危险性可能导致事故的次数。 事故损失严重度:确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值。 损失额 事故次数 损失额 所以:危险率=严重度频率= = 事故次数 单位时间 单位时间,在评价危险时,除去危险率以外,还有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即死亡概率: 死亡人数 死亡概率= 年总人数 死亡概率 :数量级的危险程度也表示其危险性的差异: 10-3 10-4 10-5 10-6 10-710-

8、8,二 危险性分析的基本要素:,导致灾难性事故的原因基本可分为两类: 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 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 具体说为三个方面:物的原因、人的原因、环境条件。 其中人的原因是主要。据统计,由于人的原因占事故总数的75%90%。,三 危险性分析的步骤和方法,1分析步骤 危险性辨识 找出危险性导致事故的概率及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一般以以往的经验或数据为依据,确定可接受的危险率指标。,将计算出的危险率与可接受的危险率指标比较,确定系统的危险性水平。 对危险性高的系统,找出其主要危险性并进一步分析,寻求降低危险性的途径,将危险率控制在可接受的指标之内。,2分析方法,检查表 危险预分析 可操作性

9、分析 道化学公司 事故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1964年美国道(DOW)化学公司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首先开发出“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用于对化工生产装置进行安全性评价。 方法经过多次修订,不断完善。它是以以往的事故的统计资料、物质的能量和现行的安全防护措施的状况为依据,以单元重要危险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的火灾、爆炸或释放出危险性潜在能量大小为基础,同时考虑工艺过程的危险性,计算单元火灾、爆炸指数,确定危险等级。,还对特定物质、一般工艺及特定工艺的危险修正系数,求出火灾爆炸指数。 定量的对工艺过程和生产装置及所含物料的实际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性危险逐步推算进行客

10、观的评价。再根据指数的大小分成几个等级,按等级的要求及火灾爆炸危险的分组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的一种方法。 由于该评价方法切合实际、科学合理,并提供了火灾、爆炸总体的关键数据,因此,已经被世界化学工业及石油化学工业公认为最主要的危险指数评价法。,事故树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Fault TreeAnalysis略语为FTA)又称事故逻辑分析,对事故进行分析和预测的一种方法。 事故树分析法是对既定的生产系统或作业中可能出现的事故条件及可能导致的灾害后果,按工艺流程,先后次序和因果关系绘成的程序方框图,即表示导致事故的各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以分析系统的安全问题或系统运行的功能问题,并为判明事故发生的

11、可能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关系,提供的一种表达形式,事件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Event TreeAnatysis略语为ETA)。 事件树分析是一种归纳逻辑图。是决策树(Decision Tree)在安全分析中的应用。它从事件的起始状态出发,按一定的顺序,逐项分析系统构成要素的状态(成功或失败)。并将要素的状态与系统的状态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以查明系统的最后输出状态,从而展示事故的原因和发生条件。,第三节 安全评价及方法,1、安全评价的对象: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贮存、使用危险物品的项目。 2、安全评价的实施单位: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3实施单位评价依据: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

12、执业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国际经贸委) 关于印发安全评价通则的通知 国安监局,安全评价的原则,安全评价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重要技术保障,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 基本原则是: 1、合法性 2、科学性 3、公正性 4、针对性,四、安全评价概述,4.1 安全评价基本概念 安全评价也称危险度评价或风险评价。 是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评

13、价包括识别危险性和评价危险程度两方面。,前者在于辨识危险源,确定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后者在于控制危险性,评价采取控制措施后仍然存在的危险性是否可以被接受。 在实际评价中,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于整个评价工作中。,4.2 安全评价:,一般分为四类: 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设计和安全管理的建设。 安全验收评价: 是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调整方案和安全管理对策。,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也称安全状况评价。它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

14、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现状进行的全面评价,是对在用的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及安全管理状况进行的一种全面的综合性安全评价。 它是根据政府有关法规的规定或是根据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的管理要求进行的。,它的主要内容: a. 全面收集各种信息、资料 b. 对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隐患进行模拟、预测、分析。 c. 对发现隐患进行整改。 d. 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设。,专项安全评价: 它是针对某一活动或场所,以及一个特定的行业、产品、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或生产装置等某一专项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一种安全评价。,5、 安全评价的目的,目的是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15、。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系统地从计划、设计、制造、运行、贮运和维修等全过程进行控制 建立使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 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促进企业实现本质安全化,6、 安全评价重要性:,可以使系统有效减少事故和职业危害 可以系统地进行安全管理 系统安全管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a. 发现事故隐患 b. 预测由于失误或故障引起的危害 c. 设计和调整安全措施方案 d. 实现最优化的安全措施 e. 不断地采取引进措施,可以用最少投资达到最佳安全效果 可以促进各项安全标准制定和可靠性数据积累 可以迅速提高安全技术人员业务水平,7、 安全评价一般程

16、序,前期准备 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划分评价单元 定性定量分析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做出评价结论 编制安全预计评价报告,简单也可以描述为,收集资料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安全性评价 提出降低或控制危险的安全对策措施,安全评价的依据,1、法律法规 (1)安全生产法规种类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法规、地方性法规、国际法律文件。 (2)安全评价的主要法律依据 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安全评价通则。 2、标准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际和国外标准。,8、 安全评价限制因素:,由于评价人员经验及预测方法的缺乏,使认识评价对象程序及对事故认识程度上有差异,所以存在以下主要限制因素

17、: 评价的不完整性 两个方面不完整性: a. 在危险辨识阶段,不能保证找出所有危险 b. 对已辨识的危险很难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性引发事故的原因和事故后果,评价不一致性 不同评价人员意见不一致 经验相关性 评价报告可靠性与评价人员的经验相关 应用困难性 评价报告要实际能操作,9、 安全评价人员的整体要求, 熟悉评价对象的专业技术知识 安全知识基础深厚,能熟练运用安全系统工程评价方法 具有一定实践经验,掌握国内外有关典型事故案例 知识面较宽,具有一定的编撰能力,10常用安全评价方法,过程系统检查表 安全复查 危险指数法 预先危险分析 如果怎么样 可操作性研究 故障类型、影响及致命度分析 故障树分析

18、事件树分析 原因后果分析 人员失误分析,11安全评价报告模式,1. 单位基本情况 2. 安全评价的范围 3. 安全评价程序 4. 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 5.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 6. 定性、定量分析安全评价内容的结果 7. 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测后果 8. 对策措施与建议 9.安全现状评价结论 报告附件,要做好安全评价,就需要知道前面所学的基本知识,同时还需知道对危险物质的辩识。下面就学习一下下面相关知识。,第一节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总的说来,危险、危害因素

19、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1、生产活动中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危险、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发生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造成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等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扩散的结果。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一)危险、危害因素产生,1. 能量、有害物质 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一般地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危害物质的数量越多

20、,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也越大。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物质),因此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危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2 失控,在生产中,人们通过工艺和工艺装备使能量、物质(包括有害物质)按人们的意愿在系统中流动、转换,进行生产。同时又必须结束和控制这些能量及有害物质,消除、减少产生不良后果的条件,使之不能发生危险、危害后果。如果发生失控(没有采取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就会发生能量、危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所以失控也是一类危险、危害因素,它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或缺陷)、人员失误和管理缺陷3个方面。此

21、外环境因素是引起失控的间接原因。,第二节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危害也可称为危险因素或危害因素。危险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通常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有时对两者不加区分,统称危险因素。 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了便于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分析。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这里简单介绍按导致事故、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的方法和参照事故类别、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的方法。,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GB

22、/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此种分类方法所列危险、危害因素具体、详细、科学合理,适用于各企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 .,(1)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 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2) 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 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 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

23、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5) 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射线、粒子、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7)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 8) 明火; 9)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0)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11) 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 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

24、、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3) 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4) 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5)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2)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1)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2) 自燃性物质; 3) 有毒

25、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4)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5) 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3)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1)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2) 传染病媒介物; 3) 致害动物; 4) 致害植物; 5) 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4) 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 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 健康状况异常; 3) 从事禁忌作业; 4) 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 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

26、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5)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1)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2) 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3) 监护失误; 4) 其他错误; 5)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6)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伤和非机动车碰撞、轧伤等。(矿山、井下、坑道作业还有冒顶片帮、透水、瓦斯爆炸等危险因素。,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16

27、类。,(1)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

28、)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火灾; (9)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1)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2)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

29、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3)化学性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14)物理性爆炸,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 (15)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16)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伤和非机动车碰撞、轧伤等。(矿山、井下、坑道作业还有冒顶片帮、透水、瓦斯爆炸等危险因素。,第三节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识别危害的三个问题: a)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 b)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c)伤害怎样发生? 也可以反过来询问:

30、 a)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b)伤害怎样发生? c)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一种补充方法就是建立诸如以下问题的提示表:,作业活动期间存在以下危害吗? a)在平地上滑倒(跌倒); b)人员从高处坠落; c)工具、原材料等从高处坠落; d)头上空间不足: e)与工具、原材料等的手提(搬运)有关的危害; f)与装配、试车、操作、维护、改型、修理和拆卸有关的装置、机械的危害;,g)车辆危害,包括场地运输和公路运输; h)火灾和爆炸; i)对员工的暴力行为; j)可吸入的物质; k)可伤害眼睛的物质或试剂; l)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 m)可通过摄入(如通过口腔进入体内)造成伤害的物

31、质; n)有害能量(如电、辐射、噪声、振动);,o)由于经常性的重复动作而造成的与工作有关的上肢损伤; p)不适当的热环境,如:过热; q)照明水平; r)易滑、不平坦的场地(地面); s)不适当的楼梯护栏或手栏; t)承包方人员的活动。,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内容,在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与危险评价过程中,实际评价中,可以对如下主要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1.厂址。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2.厂区平面布局。 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危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

32、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等: 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3.建(构)筑物。 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 4.生产工艺过程 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物料)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5.生产设备、装置 化工设备、装置: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 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作、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33、 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危害作业部位。 7.辅助设施,第四节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1. 重大危险源 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称为重大危险源。 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和安全生产法对重大危险源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事故隐患是指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

34、的缺陷。重大事故隐患可以视为是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恶化的一种表现。人们通过发现、整改这些隐患,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定义重大事故为:“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一项生产活动中突然发生的、涉及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的严重泄漏、火灾、爆炸等导致职工、公众或环境急性或慢性严重危害的意外事故。”,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目前,国际上是根据危险、危害物质的种类及其限量出发来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在欧盟的塞维索指令中列出了180种危险、危害物质及其限量。我国于2000年颁布了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 2000)。2004年国家安全生产监

35、督管理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16号),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可以依据该标准和指导意见。,3、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是事故预防、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建立应急预案体系以及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许多系统安全评价方法,都可用来进行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应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选用。常用的辨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1、经验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险、危害因素过程;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 2、对照法

36、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对照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介绍标准 国标 GB18218-2000 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点: 重大危险源 临界量 重大危险源分类和依据,一些常用化学的临界量了解,雷汞 硝酸铵 1.3.5一 三硝基苯 甲醇 乙醇 汽油 丙酮 煤油 松节天然气 过氧化钠(钾) 氨 氯 CO CO2 H2S 苯

37、二甲苯 甲醛,第五节 事故,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以外行动。 生产事故:是指企业中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财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 生产事故 分3种: 设备事故、人身伤亡事故、未遂事故。 人身伤亡事故又称工伤事故。,事故的特征,主要包括: 1、故事的因果性; 2、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规律性; 3、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1、人的原因:包括操作人员、管理干部、事故现场的人员、有关人员。 2、物的原因;包括原料、燃料、动力、设备、工具、成品、半成品等。 3、环境的原因; 4、管理的原

38、因; 5、事故处置情况。,事故的法则,就是事故统计概率: 又称:1:29:300法则。 意思就是在330次事故中,会造成死亡、重伤事故1次,造成轻伤事故29次,没有伤亡事故300次。 所以小事故不断,就很容易引起大事故。 安全工作要从基础抓起,防止大事故发生。,事故预防原则,1、预防第一、防范未然; 2、根除事故原因; 3、全面治理。,事故的分类,事故的分类在此主要是指伤亡事故特别是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分类。伤亡事故分类总的原则是:适合国情,统一口径,提高可比性,有利于科学分析和积累资料,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 伤亡事故的分类,分别从不同力面描述了事故的不向特点。根据我国有关劳动保护法规和标

39、准,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事故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按伤害程度分类,指事故发生后,按事故对受伤害者造成损伤以致劳动能人丧失的程度分类: (1)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为一个工作日以亡(含1个工作日),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 (2)重伤,指损失工作日为105个工作日以上(含105个工作日)的失能伤害,重伤的损失工作日最多不超过6000日; (3)死亡,其损失工作日定为6000日,这是根据我国职工的平均退休年龄和平均死亡年龄计算出来的。,此种分类是按伤亡事故造成损失工作日的多少来衡量的,而损失工作日是指受伤害者丧失劳动能力(简称失能)的工作日。各种伤害情况的损失工作日数,可按标按(GB5441-8

40、6中的有关规定计算或选取。,2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指发生事故后,按照职业所受伤害程度和伤亡人数分类: (1)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由企业内部处理,报市县级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2)重伤事故,指有重伤没有死亡的事故,由市县级安全管理部门处理。报地市级政府部门备案。,(3)死亡事故,指一次有人员死亡的事故;由地市级安全管理部门处理。报省级政府部门备案。,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1)一般事故:指一次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以下重伤;或1000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由县市级安全管理部门处理。报设区的市级政府部门备案 (2)较大事故,指一次3人以上10以下死亡,或者10以上50人以下

41、重伤;或1000万以上5000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由设区的市级安全管理部门处理。报省级政府部门备案。,(3)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10人以上30以下死亡,或者50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5000万以上1亿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由省级安全管理部门处理。报国务院备案。 (4)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以上重伤;或1亿万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由国家安全管理部门处理,报联合国备案。,3按事故类别分类,国标GB6441 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事故类别划分为20类。这一分类方法同50年代制定的分类标准相比有所改进。,(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

42、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瓦斯爆炸,,(15)火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如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钉子扎伤等。,4、按受伤性质分类,受伤性质量是指人体受伤的类型。实质上这是从医学的角度给予创伤的具体名称,常见的有如下一些名称:,(1)电伤,指由于电流流经人体,电能的作用所造成的人体生理伤害。包括引起皮肤组织的烧伤。 (2)挫伤,指由于

43、挤压、摔倒及硬性物体打击,致使皮肤、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损伤。常见有颈部挫伤和手指挫伤。严重者可导致休克、昏迷。 (3)割伤,指由于刃具、玻璃片等带刃的物体或器具割破皮肤肌肉引起的创伤。严重时可导致大出血,危及生命。 (4)擦伤,指由于外力磨擦,使皮肤破损而形成的创伤。,(5)刺伤,指由尖锐物刺破皮肤肌肉而形成的创伤。其特点是伤口小但深,严重时,可伤及内脏器官,导致生命危险。 (6)撕脱伤,指因机器的辗轧或纹轧,或炸药的爆炸使人体的部分皮肤肌肉由于外力牵拽造成大片撕脱而形成的创伤。 (7)扭伤,指关节在外力作用下,超过了正常活动范围,致使关节周围的筋受伤害而形成的创伤。,(8)倒塌压埋伤,指在冒顶、塌方、倒塌事故中,泥土、沙石将人全部埋住,因缺氧引起窒息而导致的死亡或因局部被挤压时间过长而引起肢体麻木或血管、内脏破裂等一系列症状。 (9)冲击伤,指在冲击波超压或负压作用下,人体所产生的原发件操作。其特点是多部位、多脏器伤损,体表伤害较轻而内脏损伤较重,死亡迅速,救治较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