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 3643—2000 小型弧焊变压器安全要求.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618630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B 3643—2000 小型弧焊变压器安全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JB 3643—2000 小型弧焊变压器安全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JB 3643—2000 小型弧焊变压器安全要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JB 3643—2000 小型弧焊变压器安全要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JB 3643—2000 小型弧焊变压器安全要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JB 3643—2000 小型弧焊变压器安全要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B 3643—2000 小型弧焊变压器安全要求.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型弧焊变压器安全要求JB 36432000国家机械工业局20000424批准 20001001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可供焊工进行短时焊接的小型弧焊变压器结构的安全要求和相关的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使用条件下,供焊工进行药皮焊条短时手工电弧焊接的小型弧焊变压器(以下简称电源)。 对于某些特殊要求,可在本标准基础上,由用户和制造厂协商,或在专用技术条件或产品标准中予以规定。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

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T 2900221985 电工名词术语 电焊机 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eqv IEC 60529:1989) GBT 102491988 电焊机型号编制方法 GB 110211989 电气绝缘的耐热性评定和分级(eqv IEC 60085:1989) GBT 133061993 标牌 GB 155791995 弧焊设备安全要求 第1部分:焊接电源 (idt IEC 609741:1989) GB 15579111998 弧焊设备安全要求 第11部分:电焊钳(eqv IEC 6097411

3、:1992) GB 15579121998 弧焊设备安全要求 第12部分:焊接电缆耦合装置(eqv IEC 6097412:1992) GBT 1693511997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 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idt IEC 606641:1992) JBT 52561991 电焊机检查及抽样方法3 定义 本标准除使用下述定义外,所用其余名词术语均符合GBT 290022和GB 15579的有关规定。 小型弧焊变压器:额定焊接电流不大于200A,额定负载持续率为20的弧焊变压器。4 电源的型式和基本参数41 电源的产品型式411 焊接电流的调节方式有变换抽头式、动铁式等。412 电源

4、的产品型号按GBT 10249规定进行编制。42 电源的基本参数421 额定焊接电流等级:由企业标准规定。422 额定负载持续率() 20。423 工作周期(min) 10。424 焊接电流调节范围: a)电源的额定最大焊接电流应大于或等于额定焊接电流; b)电源的最小焊接电流由企业标准规定。425 型式试验的约定负载电压值 电源应能在整个调节范围内提供符合下述公式要求的约定负载电压下的约定焊接电流:U218+0.04I2式中:U2负载电压,V; I2焊接电流,A。5 使用条件 电源应在下述条件下正常工作:51 环境条件 a)周围环境的空气温度 在焊接时 一10+40 在贮运过程中一25+55

5、; b)空气相对湿度 在40 时 不大于50 在20 时 不大于90; c)周围空气中的灰尘、酸、腐蚀性气体或物质不超过正常含量,由于焊接过程而产生的这些物质除外; d)海拔高度不超过1 000m。52 供电电源521 额定输入 a)电压:单相220V或380V; b)频率:50Hz。522 电网品质 a)电压波形为实际的正弦波; b)电压波动不超过额定值的土10; c)频率允许偏差0.5 Hz。6 试验条件 在1040 的环境下,对新的干燥的和装配完整的电源进行试验,所用的测量装置不能够影响电源的正常通风,或者通过它传热或散热,通风情况与正常使用时相同。 测量仪表的准确度或精度要求: a)电

6、气测量仪表:0.5级; b)温度计:0.5 K。7 要求和试验71 绝缘711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源应能在3级或4级污染环境使用。 部件或组件如予以全封闭、包壳或者密封,允许采用2级污染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对于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表1规定。表1额定最大电压V有效值电气间隙mm爬电距离 mm接线端子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mm3级污染4级污染污染等级材料类别材料类别34aa0500.81.61.51.71.92.02.53.26.0511301.51.61.92.12.42.53.24.01312503.03.23.64.05.06.38.02514155.55.

7、55.66.38.010.012.5注:表中未列出的额定电压下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见GBT 169351。 表1中各行列出了额定最高电压下的爬电距离,如果在较低的额定电压下,允许采用插入法,电气间隙不能用插入法。 用过电压限制装置(如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保护的电源部件(如电子线路或元件)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可按剩余电压值(1类过电压保护,参见GBT 169351)的规定。 表1数值也适用于电源内部的焊接回路以及与输入回路相隔离的(如变压器)控制回路。 如控制回路直接与输入回路相连接,则应采用输入电压值。 采用GBT 169351表所列的耐冲击电压值,对电源进行介电强度试验。712 绝缘电阻

8、绝缘电阻不应低于下列数值: a)初级回路与机壳之间2.5 M; b)次级回路与机壳之间2.5 M; c)初、次级回路之间5 M。 在室温下使用500V直流电压,测量稳定的绝缘电阻值,检查其合格与否。测量时应无干扰抑制或保护电容器。 在测量期间,固体电子元件及其保护装置可以短路。713 介电强度 电源应能经受表2试验电压而无闪络或击穿现象发生。 对于那些按其有关标准规定低于本标准试验电压的元件,可以予以短路保护。 仅与输入回路相连或仅与输出回路相连的元件,在介电强度试验中可以断开或短路,但不能因该元件断开而隔断被试电路。 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之间的元件,或输入回路和焊接回路与外露导电部件之间的元件

9、不能断开。 连接到保护性导体接线端的控制回路在试验过程中不能断开,应按外露导电部件进行试验。 输入回路或焊接回路与外露导电部件之间的干扰抑制或保护性电容器,如符合有关标准,则可以断开。表2 V试 验 电 压初级回路与机壳之间次级回路与机壳之间初、次级回路之间187518753750 用介电强度试验装置进行试验,检查其合格与否。 试验开始时施加的电压值应不超过规定值的一半,而后逐渐增加至满值,并持续60s(出厂试验时为5 s)。结束时迅速将电压降至满值的一半以下,才能切断电源。 在该项试验过程中,泄漏电流不应超过10mA。72 湿热 电源应具有耐湿热性能,经过湿热试验后,各绕组能承受表2试验电压

10、值的70的介电强度试验,历时1 min,无闪络和击穿现象发生。 湿热试验的方法,按GBT 24233的规定。试验周期为2d。73 防触电保护731 外壳防护等级 电源应具有外壳,除焊接输出端应按772规定予以防护外,电源的外壳防护等级最低应符合IP21S的要求,并按GB 4208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732 保护性导体的接线端子 电源应有可靠的保护性导体接线端,该接线端与电源有可能因故障而带电的外露金属部件之间的电阻不应超过0.1。 保护性导体的接线端子应在输入接线端子附近。这个接线端不能用于其他目的,并应有图示符号“”或“PE”字样或绿黄双色标记。 通过目测和下述试验,检查其合格与否。 使用一

11、台空载电压不超过12V的交流电源,从保护性导体接线端到每一个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带电的外露带电部件之间连续通25 A的电流,从测量出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出电阻值。733 输入与焊接回路的绝缘 输入回路与焊接回路在电气上应绝缘,不应在内部与电源的接地导线、外壳、机架或铁芯连接。 按照712、713试验,检验其合格与否。734 内部导体的放置 内部导体放置和连接方式,要求即使在断线或松脱时也不会导致下述情况发生: a)输入回路或其他任何回路与焊接回路之间的电气连接,使输出电压变成高于允许的空载电压; b)焊接回路和保护性导体、外壳、机架或铁芯之间的电气连接。 在绝缘导线穿过金属部件的地方,应装有绝缘衬套

12、,或开有倒角半径不小于1.5 mm的锥形孔。 裸导线应予固定,以保持相互之间以及与金属壳体、机架或铁芯之间的足够间隙。 通过目测和测量,检查其合格与否。735 可动线圈和铁芯 电源采用可动线圈或可动铁芯来调节焊接电流时,其结构应保持上述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并应考虑电气和机械应力作用。 在整个行程范围内,操作此机构200次(往返为两次),操作速率由制造厂规定。 通过目测检验其合格与否。74 温度限值741 绕组 不装热保护装置的电源绕组的允许温升应不超过表3规定。742 外表面 外表面的温升不应超过下述值: a)涂漆金属外壳35 K; b)非金属外壳45 K;表3绝缘等级温度限值电源绕组的允许温

13、升(K)温度计法电阻法B1308590F155105115H180125135 装有热保护装置的电源绕组的最高允许温度应不超过表4规定。表4绝缘等级温度限值有热保护装置电源绕组的允许最高温度温度计法电阻法B130138144F155162174H180186198 c)金属手把10K; d)非金属手把30K。 发热试验按GB 15579的71a和711724进行,检验其合格与否。75 热保护 电源可装有热保护装置,以防止过热而烧损。751 结构 热保护装置的结构应设计成在其未造成明显的机械破坏时,不会改变其温度整定值或改变其动作。 通过目测检验,检查其合格与否。752 安装 热保护装置应永久地

14、安装在电源内,其安装方法应保证可靠的热传递。 通过目测检验,检查其合格与否。753 动作和复位。 装有热保护装置的电源,热保护装置的动作温度不应超过表4中温度计法所规定的最高温度。热保护装置复位后,应能使电源至少在规定的额定负载持续率下工作一周期,在此期间热保护装置不动作。 在加热期间,通过测量和操作,检验其合格与否。754 动作能力 热保护装置应能在额定输入电流下连续动作200次而无故障。 用与热保护装置回路具有相同电气性能(特别是电流和阻抗)的一个电路适当过载,并连续通断上述要求次数,检查其合格与否。755 指示装置 装有热保护装置的电源,应装有黄色信号灯,表示热保护装置是否动作。信号灯泡

15、应能手工更换。 通过目测和更换灯泡,检查其合格与否。756 其他 未装热保护装置的电源,必须有“注意负载持续率”的醒目标志。 通过目测,检查其合格与否。76 供电电源的连接761 电缆固定装置 用柔性输入电缆的电源应装有电缆固定装置,以使导线在接线板连接处不受张力和扭力的作用,并使导线的绝缘免受损害。 电缆固定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能固定表5规定截面的电缆;表5额定最大电流(按负载持续率折算)A导线截面范围mm2101.52.5161.54.0252.56.0354.010506.016注:允许制造厂直接在电源上装配本表规定截面范围内的导线,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电缆固定装置、接线端,不再考核

16、导线截面最大最小的情况。 b)电缆更换方便; c)电缆固定简单; d)如果紧固螺钉靠近或与外露导电部件接触,那么电缆就不能与电缆固定装置里导电的紧固螺钉相接触; e)电缆不能用直接卡在它上面的金属螺钉来固定; f)电缆固定装置至少有一个部件可靠地固定在电源上; g)固定电缆固定装置的螺钉不能作固定其他部件之用; h)固定装置应由绝缘材料制作,或有包覆绝缘,以使电缆在绝缘损坏后不致引起外露导电部件带电; i)对于人口处是金属结构的电源,应装有足够机械强度的绝缘套,以防止电缆进入时摩擦损坏。 通过目测和下述试验,检查其合格与否。 用100N的力拉电缆50次,每次拉伸持续1 s,之后对电缆施加表6规

17、定的扭矩,持续60s。表6导线标称截面积 mm2扭 矩 Nm1.50.252.50.3754.0以上0.5 通过试验后,电缆不应有损坏的痕迹,并无明显位移,在接线端子内的导线和接线端子本身,也不应有明显的位移。 注:用器具插座输入的电源,可以不装输入电缆固定装置。762 接线端 接线端的规格应根据额定最大输入电流和相应的负载持续率来选定,并能连接表5规定截面的柔性电缆。 接线端的连接应使用螺钉或其他相当的装置。 接线端的螺钉或螺母不应作固定其他部件或连接其他导线之用。 接线端的结构应使导线或其接线片夹紧在金属垫圈之间,夹紧装置拧紧时,导线或接线片不会松动。 通过目测和临时装接规定的最小、最大截

18、面的导线,并将夹紧装置拧紧和放松10次,检查其合格与否。 注:亦可用装在电源内部的接触器,开关等的接线端作为电源的接线端。77 输出771 空载电压 每一个额定输入电压下的各档的最高空载电压都不应超过交流113 V峰值和80V有效值。 电源如果在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里使用,则其最高空载电压不超过交流68V峰值和48V有效值。 这样的电源用符号|S|标记。 通过测量检查其合格与否。 a)有效值; b)峰值。 为了测得具有重复性的峰值,可忽略无危险的脉冲,采用如图1所示的线路。 电压表应指示平均值。选用表的量程尽量接近实际的空载电压。电压表的内阻最低1 M。测量回路里的元件参数值的允差不超过土5。

19、 测量时,电位器应在05k之间变化,以测得在0.25.2k负载下的最高峰值电压。测量时用两种相反的连接方法重复该项试验。772 无意中接触的防护 焊接电缆耦合装置应符合GB 1557912要求。 焊接输出接线端,不管是否接有焊接电缆,都应予以防护,以防止人体或金属物的无意接触。 可采取如下防护措施之一: a)插座的任何带电部分都应在进口孔道的里面; b)装有带铰链的盖或防护挡板。 通过目测,检验其合格与否。773 插座的安装 无盖插座安装时,插孔不应向上倾斜。 通过目测,检查其合格与否。774 出线孔 在焊接电缆通过金属件的地方,应装有绝缘套或开有倒角半径不小于1.5mm的锥形孔。 通过目测,

20、检查其合格与否。775 电焊钳 如果与焊接电源一起提供电焊钳,则应符合GB 1557911要求。 通过目测和检查合格证,判断其合格与否。78 机械要求 电源的结构要求能经受在无增大触电危害或其他危害的正常使用条件所需要的强度和刚度,并保持必要的最小间隙。 按照781783试验后,焊接电源符合本标准规定。允许结构件或外壳有些变形,但以不增大触电危险为条件。781 耐冲击性 电源里的可能引起触电危险的部件(如外壳、手把等)在经受冲击机械强度试验后而无损坏。 使用附录A所示冲击试验器,对任何一个可能的薄弱点,垂直冲击其表面三次。 通过目测,检查其合格与否。782 提升装置 电源应有一个或几个适合于提

21、升的装置,提升装置能够经受自由下落冲击试验的机械应力而不损坏。 注:为了便于搬运,亦可以安装轮子。 通过目测和下述试验,检查其合格与否。 电源应装上各种可能要装备的附件。将电源用一条系在提升装置上的链条或钢索悬挂在一个刚性部件上,并置于自由下落位置。在将电源吊起呈悬挂状态,使全部下降力承载于提升装置之前,要调整好链条或钢索悬挂的部件,以提供150mm的自由下落。下落试验应做三次。783 承受跌落 电源应能分别承受下述跌落试验的机械应力,而无损伤或损坏。 a)重量不超过25 kg的电源从250mm高度; b)重量超过25 kg的电源从100 mm高度; 自由跌落到刚性面上三次,每次跌落撞到电源不

22、同底边上。 通过目测,检查其合格与否。784 倾斜稳定性 电源至少倾斜15而不倾倒。 以电源正常焊接最不稳定的位置,放置成与水平成15倾角的平面上。 观察其是否倾斜,判断其合格与否。79 铭牌 每台电源都应牢固固定或印刷标记清晰且不能擦掉的铭牌。 通过目测,并用手拿浸过水的布擦15 s,再用浸过汽油的布擦15 s,检查其合格与否。 经过上述试验后,标记仍清晰可辨,且铭牌不易取掉,也无翘曲。791 尺寸 铭牌尺寸应符合GBT 13306有关规定。792 内容 铭牌应标明如下内容: a)制造厂名和商标(如有商标时); b)电源符合标准的代号; c)产品型号及名称; d)出厂编号和制造年月; e)外

23、壳防护等级; f)重量; g)电流调节范围(包括对应的负载电压); h)额定空载电压; i)额定负载持续率; j)额定输入电压; k)额定输入电流; l)绝缘等级。793 铭牌数据允差 铭牌上的数据是根据型式试验结果得出的,其后接着生产制造的各台电源在性能上同这些数据有差异,允许有下述差异: a)额定空载电压(U0),V,5,但不允许超过771规定值; b)最大焊接电流(I2max),A,10; c)最小焊接电流(I2min),A,不大于+10; d)最大约定负载电压(U2max),V,不小于一5; e)额定输入电流(I),A,不小于一10。794 其他指示标志 a)输入输出标志; b)需改变

24、接法时的各种接法标志; c)输出电流调节指示标志; d)其他警示标志。 各种标志均应清晰,且不易擦掉。 按79的方法,检查其合格与否。710 使用说明书 每台电源应附有包含下述内容的说明书: a)电源总的说明; b)标记和图示符号说明; c)有关电源正确操作使用(如冷却要求、安装、控制装置、指示器)的说明; d)焊接能力,负载限制和有关热保护的说明; e)所提供的防护等级限制使用说明(如防护等级IP21S的电源不宜在雨中使用); )特别防护措施的焊接环境(如触电危险性较大、易燃易爆、高处焊接等)使用注意事项; g)电源维修须知。 阅读说明书,检查其合格与否。8 检验规则81 检验分类811 型

25、式检验 对同一台电源,进行全面的性能检验,以判明是否符合本标准要求。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a)试制的新产品; b)产品在设计、工艺、使用材料有重大变更时; c)不经常生产的产品,再次生产时; d)产品出厂检验结果与以往的型式检验结果发生不允许的偏差时; e)批量生产进行的定期检验,定期检验每两年进行一次。812 出厂检验 每台产品制造后进行的检验,以判明是否符合出厂要求。82 检验项目 任何检验均应首先用目测或手感的方法检验其外观及其装配质量,如外壳是否装配完整、有无表观缺陷、紧固件是否旋紧、调节装置、滚轮是否转动灵活、各种标志是否齐全、数据正确、牢固固定等。821 出厂检验

26、项目 按表7的项目和程序进行出厂检验。表7序号检 验 项 目符合标准条款12345一般外观检验额定空载电压最大和最小焊接电流绝缘电阻介电强度82771773712713 822 型式检验项目 按表8的项目和程序进行型式检验。表8序号检 验 项 目符合标准条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一般外观检验绝缘电阻(初检)耐冲击提升装置承受跌落温度限值热保护外壳防护等级绝缘电阻介电强度耐湿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保护性导体接线端子输入与焊接回路的绝缘内部导体的放置可动线圈和铁芯电缆固定装置接线端额定空载电压最大和最小焊接电流无意中接触的保护插

27、座的安装出线孔电焊钳(如果配有的话)倾斜稳定性铭牌和标志使用说明书一般外观复检8271278 17827837475731712713727117327337347 3576 1762793a424 793b 793c7 7277377477578479 79179471082注 1 检验项目1228可按任何常规顺序进行。 2 推荐对绝缘电阻先进行初步检验。以确定后面的检验能否进行。 83 抽样方法 定期检验的样本及抽样方法,应符合JBT 5256有关规定。附 录 A(标准的附录)冲击试验器 本试验器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主体、冲击元件及带弹簧的释放锥体。 主体包括外壳、冲击元件的导向套、释放机

28、构和固定在这些组件上的所有零件,其质量为1 250g。 冲击元件包括锤头、锤柄和击发捏手,这一部分的质量为250 g。锤头有一个聚酰胺制成的半径为10mm的半球面,其洛氏硬度为R100,锤头固定在锤柄上,装配时应做到当冲击元件即将被释放时,从锤头顶端到释放锥体的前端平面之间的距离应为20mm。释放锥体的质量为60R,当释放卡爪即将释放冲击元件时,锥体弹簧的力为20N。 当锤头弹簧的压缩量约为20mm时,其压缩量(mm)与弹簧张力(N)的乘积应等于1 000,通过这样的调整,冲击能量应为(0.50.05)Nm。释放机构的弹簧应调整到使其恰好产生一个足以使释放卡爪能保护吃啮合状态的压力。 向后拉击

29、发捏手,直到释放卡爪与锤柄的槽啮合,该装置即处于准备击发状态。 把释放锥体对着试品表面上的试验点,沿垂直方向向试品压下去,由此便可实施冲击试验。 压力要缓慢地增加,使释放锥体向后移动直至与释放杆相遇,然后由释放杆策动释放机构,使锤头冲击试品。木工平刨床 安全JB 33801999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1008批准 20000301实施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欧洲标准EN 8591997木工机床安全 木工平压刨床对JB 338083的修订。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与EN 859基本一致,增加了机床空运转噪声声压级的限值的要求。 本标准与JB 338083相比,技术内容差异较大。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

30、338083。 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D和附录E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和附录F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木工机床与刀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福州木工机床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福州木工机床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宗鉴、郑莉。 本标准于1983年1月1日首次发布。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木工平刨床(以下简称机床)的安全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本标准实施日期以后生产的机床。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

31、能性。 GBT 69919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37701983 木工机床 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 GBT 522611996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92391988 刚性转子平衡品质 许用不平衡的确定 GB 125572000 木工机床 安全通则 GBT 135691992 木工平刨床 精度 GBT 147751993 操纵器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 GBT 153771994 木工机床术语 木工刨床 GBT 153791994 木工机床术语 基本术语 GBT 1570611995 机械安全 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 第1部分:基本术语、方法学 GBT 157062199

32、5 机械安全 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 第2部分:技术原则与规范 GBT 167551997 机械安全 安全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 JBT 33771992 木工机用直刃刨刀 JBT 57201991 木工机床电气设备 通用技术条件 JB 61131992 木工机用刀具 安全技术条件 JDT 99531999 木工机床 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3 定义与术语31 定义 对本标准而言,下列定义是适用的。311 木工平刨床 见GBT 153771994中251。312 刨刀体 见GBT 153771994中413。313 刨刀轴 见GBT 153771994中414。 刨刀轴也称刀具。314 手动进给 见GB

33、125572000中33。315 可拆卸的机动进给装置 见GB 125572000中34。316 抛射 见GB 125572000中310。317 返弹 见GB 125572000中311。318 起动时间 见GB 125572000中313。319 惯性运转时间 见GB 125572000中314。3110 操作者位置 操作者站着将工件向刀具进给的位置。3111 保证书 见GB 125572000中315。32 术语 见GBT 15377和GBT 15379。4 危险一览表 危险一览表(见表1)涉及了本机床的所有危险: 对于重要的危险通过规定安全要求和或措施,或者通过指示恰当的B类标准; 对

34、于不重要的危险,例如一般的、从属的或者次要的危险通过指示适当的A类标准,特别是GBT 157061157062,这些危险是按照GBT 16755而提出的。表1 危险一览表序号危 险符合本标准的条文1机械危险,如由机器部件或工件的下列要素引起的: 形状; 相对位置; 质量和稳定性(各零件的位能); 质量和速度(各零件的动能); 机械强度不足; 由以下原因引起的位能积累:弹性零件(弹簧)或压力下的液体或气体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挤压危险剪切危险缠绕危险切割或切断危险引入或卷入危险冲击危险刺伤或扎伤危险摩擦或磨损危险高压流体喷射危险(机械或被加工的材料或工件)部件抛射

35、危险(机械或机床的零件)不稳定与机械有关的滑倒、倾倒、跌倒危险527527527527527不适合不适合不适合不适合521,523,525521不适合221222324电气危险,诸如下列各因素引起的:电接触(直接或间接)静电现象热辐射或其他现象,如熔化粒子的喷射、短路、化学效应、过载等电气设备外部影响534不适合不适合53 1233132热危险,由下列各因素引起:通过人们可接触的火焰或爆炸;热源辐射的烧伤和烫伤出于热或冷的工作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不适合不适合44142由噪声产生的危险导致: 听力损失等 干扰语言通讯、听觉信号等532不适合5由振动产生的危险不适合6由辐射产生的危险(例如离子辐射源)

36、不适合77 17273由机械加工的、使用的或排出的材料和物质产生的危险,例如:由于接触或吸人有害的液体、气体、烟雾和灰尘导致的危险火或爆炸危险生物和微生物(病毒或细菌)53353 1不适合8818283848586在设计时忽略人类工效学产生的危险(机械与人的特征和能否匹配),产生的例子:不利于健康的姿态或过分用力不适当的考虑人的手手臂或脚腿构造忽略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不适当的工作面照明精神过分紧张或准备不足等人的差错512,53552663不适合不适合639各种危险的组合不适合10101102103104105由于能源故障、机械零件损坏或其他功能故障产生的危险,例如:能源故障(能量或控制电路)机

37、械零件或流体意外抛射控制系统的失效、失灵(意外起动,意外过流)装配错误机械翻倒、意外失去稳定性518不适合511,519635 2 11111111211311411511611?1181191110由于防护措施中止(短时的)或防护措施设置错误产生的危险,例如:各类防护装置各类安全有关的(防护)装置起动装置和停机装置安全信号和信号装置各类信息和报警装置能源切断装置急停装置工件的进给取出装置安全调整和或维修的主要设备和附件气体等的排送设备52 6,527不适合51261,6262,635 3 16不适合不适合不适合5335 安全要求和或措施 机床的安全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GB 125

38、57、GBT 157061和GBT 157062的规定。 通过设计减小风险的有关的指示按GBT 1570621995中第3章。51 控制和指令装置511 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对本标准而言,有关安全控制系统包括从最初的手动操纵器或位置开关到最终的传动人口,例如电动机系统。本机床的有关安全控制部件包括: 起动(见513); 正常停止(见514); 一一制动(如果需要,见524)。 这些控制应至少用被验证的元(零)件和原则予以设计和制造。 对本标准而言,经验证的元件和原则是指: a)下列电气的元件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尤其是下列元器件: 用强制切断的控制开关,其用于联锁的防护装置中作为机械操作的位置开关和用于控制电路上的开关; 用于主电路的电气机械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 橡胶绝缘导线; 通过布线(例如机床床身内部)附加抗机械损坏的防护的PVC导线。 b)在电的原则方面,它是否符合GBT 522611996中9421规定的前面四种措施。电子元件另外规定,不采用这项原则。 c)机械的零、部件是否符合GBT 1570621995中35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相应的图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