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地方标准】db33 t 589-2005 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620518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地方标准】db33 t 589-2005 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DB地方标准】db33 t 589-2005 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DB地方标准】db33 t 589-2005 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DB地方标准】db33 t 589-2005 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DB地方标准】db33 t 589-2005 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DB地方标准】db33 t 589-2005 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地方标准】db33 t 589-2005 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CS 03.200A 12DB33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DB33/T 5892005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The demar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ervice quality rank of countryside tourist attractions2005-10-11 发布2006-01-01 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5892005前言为全面推行乡村旅游点的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工作,规范乡村旅游点的服务管理,提高乡村 旅游点的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特色多样、方便舒适和快捷高效的旅游享受和旅游服务,特制定本标准。 根据标

2、准的适用范围和服务特色,此标准又称为乡村旅游点向日葵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本标准制定过程中,依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的有关精神, 总结了我省各地开展农业旅游、农家乐和林业旅游的管理工作经验,借鉴了省内外有关资料和操作规程, 并直接引用了部分国家标准或标准条文。本标准由浙江省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旅游发展研究与策划中心、杭州市余杭区风景旅游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震华、聂献忠、陈寿田。IDB33/T 5892005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乡村旅游点的硬件设施、安全措施和服务质量的基

3、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乡村地区农业和农村旅游、或从事农村旅游服务与经营管理的各类经营主 体。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 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6153-1996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T 17217-1998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GB/T 19004.2-1994 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二部分:服务指南(idt ISO9004.2:1991)定义和术语本标准采

4、用下列定义和术语。乡村旅游点乡村旅游点是指以具有一定数量规模且地理较为集中的乡村房屋、建筑设施和农民(渔 民)家庭为接收单位,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村文化及农民(渔民)生产、生活等资 源,以农业(渔业)体验为特色的吃农家(渔家)饭、住农家(渔家)屋、干农家(渔家) 活、享受环境和生活的乡村旅游活动点(区)。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及标志 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根据乡村旅游点的设施建设与服务要求,可划分为三个等级,等级越高,表示乡村旅游点质量与服务水平越高。 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评定的依据与方法 乡村旅游点的等级评定,依据乡村旅游点的硬件设施、功能布局、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服务管理等软硬件水

5、平进行评分确定。 乡村旅游点的等级评定,应由当地乡镇、村(行政村、自然村)或农家联合体等集体性单位组织提出,由浙江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评定、实施与管理。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符号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用金色向日葵表示,用一颗向日葵表示一星级,两颗向日葵表示二星级,三颗向日葵表示三星级。总则9基本要求乡村旅游点硬件设施、安全标准及服务质量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设施齐备,安全有序,卫生达标,服务规范。 设施 硬件设施齐备到位,游客感知舒适。 交通设施完善,交通组织快捷高效。 各活动区的配套与安全设施齐全有效。环境配套设施如住宿、餐饮等功能完善,满足要求。通讯设施完善,确保畅通。 安全 乡村旅游

6、点须获得当地消防部门的书面许可,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配备必要的、充足的、有效的各项安全设施,确保乡村旅游的正常经营。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监督、操作规程,并确保严格执行。 确保游客参加乡村旅游活动的人身安全。 安全配套设施及工具要建立完整的维修、保养、更新制度,有专人、专职负责。 卫生乡村旅游点的环境卫生符合规定标准。 制定各项卫生制度和措施,定期进行各项卫生检查。 遵守国家、地方政府的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 服务树立游客至上,优质服务的宗旨。 实行规范、标准化管理和服务。 建立服务质量监督保证体系,定期进行服务质量考核。乡村旅游点质量等级划分条件 三星级乡村旅游点硬

7、件设施6.1.1.1 建筑装修a) 乡村旅游点的主体建筑和配套设施建设,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点,其建筑形式、体量、色彩能够充分地与周围景观及其氛围相协调。b) 乡村旅游点建筑的内部装修简朴大方,在用材、内容上能充分体现民族性、地方性和农村特色。6.1.1.2 住宿设施a) 乡村旅游点的住宿设施内配备有足够的冷暖设备或换气装置。b) 乡村旅游点客房内配套设施与用具能做到配备齐备,且一客一换。c) 乡村旅游点客房被褥、枕巾等用具能统一收集、统一清洗消毒。6.1.1.3 餐饮设施a) 乡村旅游点餐饮设施建设能与乡村旅游点的整体环境相协调。b) 餐饮服务设施规模能与接待游客数量相适应,且能满足游

8、客要求。c) 餐饮设施设备完好,能随时提供当地特色菜肴,且品种丰富、独特性明显。6.1.1.4 卫生设施a) 每一楼层均能分设男、女公用卫生间,其数量、分布能与游客容量相适应。b) 卫生间标志明显且有防滑设施,室内设施齐备,盥洗室有门、水冲、通风良好、光 线明亮。c) 卫生条件能符合 GB/T 17217-1998 的要求。d) 有残疾人专用卫生通道与卫生设施。6.1.1.5 垃圾桶(箱)a) 在乡村旅游点内能设置足够的垃圾桶(箱),并注明标识。b) 乡村旅游点内垃圾箱的数量与布局适当合理。c) 乡村旅游点内垃圾桶(箱)体完好、有盖,表面干净无污渍,能及时处理桶内垃圾。6.1.2 乡村旅游点布

9、局6.1.2.1 布局与分区a) 乡村旅游点有明确的功能分区,且各活动区的分隔明显、布局合理。b) 乡村旅游点有足够面积的绿化区域,植物与小品布置得当、环境优美。c) 乡村旅游点内有明确引导和介绍标识,且美观醒目,文字准确规范,位置合理,数量充足。6.1.2.2 特色活动项目a) 乡村旅游点能提供特色多样的活动项目,活动项目有较强的地方性、季节性和参与性,能充分地体现当地农业(渔业)和农村特色,游客感觉舒适有特色。b) 乡村旅游点活动项目区域具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且项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展示、 游览、体验等活动能有机结合,协调统一。c) 乡村旅游点活动项目与其他旅游点及附近乡村旅游点之间,具有

10、较强的差异性。6.1.2.3 乡村旅游点的功能管理a) 乡村旅游点建立有机构健全、职责分明的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市场秩序优良。b) 乡村旅游点设有常设性接待人员,接待制度健全,且设有面向公众的旅游咨询电话和投诉电话,接听及时。c) 乡村旅游点有介绍乡村旅游点区位概况及活动项目等内容的小册子或折页,并同区 内外旅行社建立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客源稳定。d) 乡村旅游点服务人员着装有当地特色,态度热情,服务优良,全体从业人员均接受过旅游服务、安全等相关培训。6.1.3 乡村旅游点安全6.1.3.1 乡村旅游点的安全设施a) 乡村旅游点获得当地消防部门的书面许可。b) 乡村旅游点有足够的消防、防盗

11、、救护等设备,且完好、有效。c) 乡村旅游点能保证各项安全设备的安全可靠,能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严禁使用有事故隐患的各项安全设施、设备;严禁使用超过安全期限的安全设施、设备。d) 乡村旅游点危险地段的标志明显,防护设施齐备、有效。6.1.3.2 乡村旅游点的安全制度a) 乡村旅游点能把安全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培养全员安全意识。b) 乡村旅游点能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c) 乡村旅游点相关人员能经常参加当地主办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活动。d) 乡村旅游点建立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预演、监督和及时汇报制度。6.1.3.3 乡村旅游点的安全管理a) 乡村旅游点经营管理与服务人员

12、均接受过消防培训,并具有紧急情况下组织游客疏 散、电话报警和快速救援的知识与技能。b) 乡村旅游点和游客较为集中的地区配备有足够的保安安全人员,以保证秩序和维护安全。c) 乡村旅游点能向游客提供安全卫生的餐饮服务,消毒措施到位,并有严格的定期监 督、处罚和公示制度。d) 乡村旅游点建立有相应的医疗急救措施,并配备医务人员和游客常备药品。e) 乡村旅游点建立有必要的紧急救援机制、突发事件处理及应急机制。6.1.4 乡村旅游点卫生6.1.4.1 卫生条件a) 乡村旅游点的卫生设备和设施完好、无缺损,不漏水。b) 乡村旅游点的卫生场所内无蚊蝇、污物,墙壁、隔板、门窗等清洁无霉斑、无脱落、无刻画。c)

13、 乡村旅游点内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空气清新无异味。6.1.4.2 卫生制度a) 乡村旅游点内公共卫生有定期的消毒制度和检查制度。b) 乡村旅游点卫生良好有保障,餐饮场所能达到 GB 16153-1996 规定的卫生标准。c) 旅游饮食卫生具有严格的定期检查和抽查制度,并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d) 乡村旅游点具有严格的卫生消毒设施与卫生消毒制度。6.1.4.3 卫生管理a) 乡村旅游点无游客针对旅游饮食卫生的投诉情况。b) 乡村旅游点具有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的措施。c) 乡村旅游点内的卫生便池能及时冲洗,做到干净、无污垢、无异味。6.1.5 乡村旅游点生态环境

14、保护6.1.5.1 环境资源保护a) 乡村旅游点能充分保护当地特色自然资源、植被、土壤和环境条件。b) 乡村旅游点能充分保护当地的历史古迹、文物和特色建筑物。c) 乡村旅游点能充分保护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传统民俗、生活习惯。d) 活动项目能充分做到以不破坏生态环境平衡为前提,能充分坚持环保原则。6.1.5.2 环境生态保护a) 乡村旅游点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b) 乡村旅游点建立有一定的环境生态保护制度、监督和约束机制。c) 乡村旅游点配备有必要的环境生态保护队伍和资金支持。二星级 乡村旅游点硬件设施6.2.1.1 建筑装修a) 乡村旅游点的主体建筑和配套设施建设,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

15、地方性特点,其建筑形式、体量、色彩能与周围景观及其氛围相协调。b) 乡村旅游点建筑的内部装修简朴大方,在用材、内容上能部分体现当地的民族性、 地方性和农村特色。6.2.1.2 住宿设施a) 乡村旅游点的住宿设施内配备有一定的冷暖设备或换气装置。b) 乡村旅游点客房内配套设施与用具的配备较为齐备,基本能做到一客一换。c) 乡村旅游点客房被褥、枕巾等用具能勤换洗、干净整洁。6.2.1.3 餐饮设施a) 乡村旅游点餐饮设施建设,能与乡村旅游点整体环境相协调。b) 餐饮服务设施规模,与接待游客数量相适应,能基本上满足游客要求。c) 餐饮设施设备完好,基本上能提供当地特色菜肴,且品种丰富、独特性明显。6

16、.2.1.4 卫生设施a) 有条件的楼层能分设男、女公用卫生间,其数量、分布基本上能与游客容量相适应。b) 卫生间标志明显且有防滑设施,室内设施齐备,盥洗室有门、水冲、通风良好、光 线明亮。c) 卫生条件符合 GB/T 17217-1998 的要求。d) 有残疾人专用卫生通道与卫生设施。6.2.1.5 垃圾桶(箱)a) 乡村旅游点内设置有足够的垃圾桶(箱),并注明标识。b) 乡村旅游点垃圾箱的数量、布局较为适当、合理。c) 乡村旅游点垃圾桶(箱)体完好、有盖,表面干净无污渍,能及时处理桶内垃圾。6.2.2 乡村旅游点布局6.2.1.1 布局与分区a) 乡村旅游点具有明确的功能分区,且各活动区的

17、分隔较为明显、布局基本合理。b) 乡村旅游点有一定面积的绿化区域,植物与小品布置得当、环境优美。c) 乡村旅游点主要地段,有明确引导和介绍标识,且美观醒目、文字准确规范,数量充足。6.2.1.2 特色活动项目a) 乡村旅游点能提供较为丰富的活动项目,活动项目有一定的地方性、季节性和参与性,能体现农业(渔业)和农村的特色,游客感觉舒适有特色。b) 乡村旅游点活动项目区域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且项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展示、 游览、体验等活动要有机结合,协调统一。c) 乡村旅游点的活动项目与其他旅游点及附近乡村旅游点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性。6.2.1.3 乡村旅游点的功能管理a) 乡村旅游点建立有机构健

18、全、职责分明的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市场秩序优良。b) 乡村旅游点设有常设性接待人员,接待制度健全,且设有面向公众的旅游咨询电话和投诉电话,接听及时。c) 乡村旅游点有介绍乡村旅游点区位概况及活动项目等内容的小册子或折页,并同区 内外旅行社建立一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客源较为稳定。d) 乡村旅游点的服务人员着装有当地特色,态度热情,服务优良,大多数接受过旅游 服务、安全等相关培训。6.2.2 乡村旅游点安全6.2.2.1 乡村旅游点的安全设施a) 乡村旅游点获得当地消防部门的书面许可。b) 乡村旅游点有一定数量的消防、防盗、救护等设备,且完好、有效。c) 乡村旅游点能保证各项安全设备的安全可靠,

19、能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严禁使用有事故隐患的各项安全设施、设备;严禁使用超过安全期限的安全设施、设备。d) 乡村旅游点危险地段的标志明显,防护设施齐备、有效。6.2.2.2 乡村旅游点的安全制度a) 乡村旅游点能把安全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培养全员安全意识。b) 乡村旅游点能建立一定的安全制度,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c) 乡村旅游点主要人员能经常参加当地主办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活动。d) 乡村旅游点建立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预演、监督和及时汇报制度。6.2.2.3 乡村旅游点的安全管理a) 乡村旅游点经营管理与服务人员接受过消防培训,并具有紧急情况下组织游客疏散、电话报警和快速救援的知识与

20、技能。b) 规模较大的乡村旅游点和游客较为集中的地区配备有足够的保安安全人员,以保证秩序和维护安全。c) 乡村旅游点能向游客提供安全卫生的餐饮服务,消毒措施到位,并有严格的定期监 督、处罚和公示制度。d) 规模较大的乡村旅游点和游客较为集中的地区具有相应的医疗急救措施,并配备医务人员和游客常备药品。e) 乡村旅游点建立有一定的紧急救援机制、突发事件处理及应急机制。6.2.3 乡村旅游点卫生6.2.3.1 卫生条件a) 乡村旅游点的卫生设备和设施完好、无缺损,不漏水。b) 乡村旅游点的卫生场所内基本无蚊蝇、污物,墙壁、隔板、门窗等较清洁。c) 乡村旅游点内基本上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

21、。6.2.3.2 卫生制度a) 乡村旅游点内公共卫生有定期的消毒制度和检查制度。b) 乡村旅游点卫生良好有保障,餐饮场所基本能达到 GB 16153-1996 规定的卫生标准。 c) 旅游饮食卫生具有严格的定期检查和抽查制度,并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 d) 乡村旅游点具有严格的卫生消毒设施与卫生消毒制度。6.2.3.3 卫生管理a) 乡村旅游点基本没有游客针对旅游饮食卫生的投诉情况。b) 乡村旅游点具有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的措施。c) 乡村旅游点内的卫生便池能及时冲洗,做到干净、无污垢、无异味。6.2.4 乡村旅游点生态环境保护6.2.4.1 环境资源保护a) 乡村旅游点开

22、发能保护当地特色自然资源、植被、土壤和环境条件。b) 乡村旅游点开发能保护当地的历史古迹、文物和特色建筑物。c) 乡村旅游点开发能基本保护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传统民俗、生活习惯。d) 活动项目能做到以不破坏生态环境平衡为前提,能基本坚持环保原则。6.2.4.2 环境生态保护a) 乡村旅游点基本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b) 乡村旅游点能建立有效的环境生态保护制度、监督和约束机制。c) 乡村旅游点能配备有必要的环境生态保护队伍和资金支持。6.3一星级6.3.1 乡村旅游点硬件设施6.3.1.1 建筑装修a) 乡村旅游点的主体建筑和配套设施建设,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点,其建筑形式、体量

23、、色彩能与周围景观及其氛围基本上相协调。b) 乡村旅游点建筑的内部装修简朴大方,在用材、内容上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当地民族性、地方性和农村特色。6.3.1.2 住宿设施a) 乡村旅游点的住宿设施内配备有一定的冷暖设备或换气装置。b) 乡村旅游点客房内配套设施与用具的配备较为齐备,基本能做到一客一换。c) 乡村旅游点客房被褥、枕巾等用具能勤换洗、干净整洁。6.3.1.3 餐饮设施a) 乡村旅游点餐饮设施建设,基本上能与乡村旅游点整体环境相协调。b) 餐饮服务设施规模,与接待游客数量相适应,能基本上满足游客要求。c) 餐饮设施设备完好,基本上能提供当地特色菜肴。6.3.1.4 卫生设施a) 各楼层

24、公用卫生间数量、分布基本上能与游客容量相适应。b) 卫生间标志明显且有防滑设施,室内设施齐备。6.3.1.5 垃圾桶(箱)a) 乡村旅游点内设置有一定的垃圾桶(箱),并注明标识。b) 乡村旅游点垃圾箱的数量、布局较为适当、合理。c) 乡村旅游点垃圾桶(箱)体完好、有盖,表面干净无污渍,能及时处理桶内垃圾。6.3.2 乡村旅游点布局6.3.2.1 布局与分区a) 乡村旅游点绿化较好,环境较为优美。b) 乡村旅游点主要地段,有明确引导和介绍标识,且美观醒目、文字准确规范,数量充足。6.3.2.2 特色活动项目a) 乡村旅游点能提供一定的活动项目,能体现农业(渔业)和农村的特色,游客感觉舒适有特色。

25、b) 乡村旅游点活动项目区域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且项目布局基本合理、功能较完善。c) 乡村旅游点的活动项目与其他旅游点及附近乡村旅游点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6.3.2.3 乡村旅游点的功能管理a) 乡村旅游点建立有机构健全、职责分明的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市场秩序优良。b) 乡村旅游点设有兼职管理人员、兼职接待人员和面向公众的旅游咨询电话、投诉电话。c) 乡村旅游点有介绍乡村旅游点区位概况及活动项目等内容的小册子或折页,并不定期同区内外旅行社进行业务合作关系,具有一定的客源市场。d) 乡村旅游点服务人员着装有特色,服务良好,部分接受过旅游服务、安全等相关培训。6.3.3 乡村旅游点安全6.3

26、.3.1 乡村旅游点的安全设施a) 乡村旅游点获得当地消防部门的书面许可。b) 乡村旅游点有一定数量的消防、防盗、救护等设备,且完好、有效。c) 乡村旅游点能基本上保证各项安全设备的安全可靠,能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严禁使用有事故隐患的各项安全设施、设备;严禁使用超过安全期限的安全设施、设备。d) 乡村旅游点危险地段的标志基本明显,防护设施基本齐备、有效。6.3.3.2 乡村旅游点的安全制度a) 乡村旅游点能把安全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培养全员安全意识。b) 乡村旅游点能基本建立相应的安全制度,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c) 乡村旅游点主要人员能经常参加当地主办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活动。d) 乡村

27、旅游点能基本上建立不定期的安全检查、预演、监督和及时汇报制度。6.3.3.3 乡村旅游点的安全管理a) 乡村旅游点经营管理与服务人员基本上接受过消防培训,并具有紧急情况下组织游 客疏散、电话报警和快速救援的知识与技能。b) 规模较大的乡村旅游点和游客较为集中的地区,能基本上配备一定的保安安全人员,以保证秩序和维护安全。c) 乡村旅游点基本上能向游客提供安全卫生的餐饮服务,消毒措施到位,并具有一定 的定期监督、处罚和公示制度。d) 规模较大的乡村旅游点和游客较为集中的地区基本上具有相应的医疗急救措施,并配备医务人员和游客常备药品。e) 乡村旅游点基本上建立有一定的紧急救援机制、突发事件处理及应急

28、机制。6.3.4 乡村旅游点卫生6.3.4.1 卫生条件a) 乡村旅游点的卫生设备和设施较为完好、无缺损,不漏水。b) 乡村旅游点的卫生场所内基本无蚊蝇、污物,墙壁、隔板、门窗等较清洁。c) 乡村旅游点内基本上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6.3.4.2 卫生制度a) 乡村旅游点内公共卫生有定期或不定期的消毒制度和检查制度。b) 乡村旅游点卫生良好有保障,餐饮场所基本能达到 GB16153-1996 规定的卫生标准。c) 旅游饮食卫生具有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制度,并有一定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d) 乡村旅游点具有一定的卫生消毒设施与卫生消毒制度。6.3.4.3 卫生管理a) 乡村旅游

29、点基本没有游客针对旅游饮食卫生的投诉情况。b) 乡村旅游点基本具有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的措施。c) 乡村旅游点内的卫生便池能及时冲洗,做到干净、无污垢、无异味。6.3.5 乡村旅游点生态环境保护6.3.5.1 环境资源保护a) 乡村旅游点开发能基本保护当地特色自然资源、植被、土壤和环境条件。b) 乡村旅游点开发能基本保护当地的历史古迹、文物和特色建筑物。c) 乡村旅游点开发能基本保护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传统民俗、生活习惯。d) 活动项目能基本做到以不破坏生态环境平衡为前提,能基本坚持环保原则。6.3.5.2 环境生态保护a) 乡村旅游点基本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b) 乡

30、村旅游点能基本建立相应的环境生态保护制度、监督和约束机制。c) 乡村旅游点配备有一定的环境生态保护队伍和资金支持。7服务质量保证和监督7.1 建立服务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乡村旅游点能按照 GB/T 190042-1994 建立适应本乡村旅游点运行的服务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并形成可操作的有关规章制度,作为能够实现规定的服务质量、安全措施和经营管 理目标的手段。7.2 建立服务监督机制7.2.1.1 主动接受游客监督,对外公布质量投诉监督电话号码。7.2.1.2 在乡村旅游点入口集中处或问讯处设意见(卡、箱),定期收集分析游客意见,进行相应服务改进。7.3 投诉处理诚恳对待游客投诉,认真及时地处理

31、游客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投诉者,投诉必复。附录 A(资料性附录)“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认定申请资料A.1 申请“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的乡村旅游点必须填写基本信息表格。乡村旅游点名称负责人姓名经营 户 家数(户)乡村旅游点地址开业时间联 系 电 话邮政编码乡村旅游点所在的乡(镇)村m2乡村旅游点区域范围面积亩建筑形式服务 人员 总 数(人)有 卫生 证 人 数(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人)床位总数间主要特色性的农 业活动项目有:餐位总数个该旅游点上一年的营业总收入万元该旅游点上一年的接待游客总数万人该旅游点上一年接待的团队总数(个)乡村旅游点曾获奖(或

32、受处罚)情况说明:备注:16附录 B(资料性附录)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评价体系及说明一、为了具体划分乡村旅游点的等级,根据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浙 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589-2005),制定“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评价体系”(见附表)。二、“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评价体系”主要由规模效益评价、硬件设施、功能布局、安全卫生、生态保护和游客满意度调查评价等部分组成。1、乡村旅游点的规模效益评价,包括乡村旅游点的客房规模、年接待人数、年旅游收入和直接吸纳就业人数。2、乡村旅游点的硬件设施评价包括乡村旅游点的建筑装修、住宿设施、餐饮设施、卫 生设施以及垃圾桶(箱)的配备等内容。

33、3、乡村旅游点的布局与功能主要包括布局与分区、特色活动项目和功能区管理等。4、乡村旅游点的安全包括安全设施、安全制度与安全管理,乡村旅游点的卫生则主要 包括卫生条件、卫生制度和卫生管理等内容。5、乡村旅游点的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包括环境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上评价项目均赋以一定分值,乡村旅游点的规模与效益评价占 80 分;乡村旅游点硬 件设施占 120 分;乡村旅游点功能区管理占 80 分;乡村旅游点安全占 90 分;乡村旅游点卫 生占 60 分;乡村旅游点环境保护占 40 分;加上游客满意程度调查评价占 30 分,总分为 500 分。另设立加分项目 10 分。三、乡村旅游点等级根据评分进

34、行划定,450 分以上为向日葵三星级、400-450 分为向 日葵二星级、300-400 分为向日葵一星级。序 号检 查 项 目最高得分分档计分自测得分检查得分1乡村旅游点规模与经济社会效益801.1乡村旅游点的规模201.1.1乡村旅游点客房 200 间或床位总数 400 张以上201.1.2乡村旅游点客房 100-200 间或床位总数 200-400 张以上151.1.3乡村旅游客房在 20-100 间或床位总数 40-200 张以内101.2乡村旅游点的年接待人数201.2.1乡村旅游点的年接待人数 2 万人次以上201.2.2乡村旅游点的年接待人数 1-2 万次之间151.2.3乡村旅

35、游点的年接待人数 500 人次-1 万次之间101.3乡村旅游点的年旅游业收入201.3.1年旅游业收入 200 万元以上201.3.2年旅游业收入 100-200 万元之间151.3.3年旅游业收入 100 万元以下101.4乡村旅游点的社会收益201.4.1乡村旅游点直接吸纳就业人数在 100 人以上201.4.2乡村旅游点直接吸纳就业人数在 50-100 人之间151.4.3乡村旅游点直接吸纳就业人数在 50 人以下102硬件设施1202.1建筑装修302.1.1主体建筑和配套设施建设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强,能充分体现当地的民族性、地方性和农村特色。302.1.2主体建筑和配套设施建设,具有

36、相应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点基本能反映当地的民族性、地方性和农村特色。,202.1.3主体建筑和配套设施的建筑形式、体量、色彩能与周围景观及其氛围相协调。102.2住宿设施302.2.1配备有完善的冷暖设备或换气装置,配套设施与用具的配备 完整,能一客一换。客房被褥、枕巾等能统一收集、统一清 洗消毒。302.2.2内配备有一定的冷暖设备或换气装置,配套设施与用具基本齐备能满足游客需要,能一客一换。202.2.3配套设施与用具基本符合要求,客房被褥、枕巾基本干净整洁。102.3餐饮设施202.3.1餐饮设施与乡村旅游点整体环境协调,餐饮服务能满足游客要求能提供品种丰富、独特性明显的当地特色菜肴。20

37、2.3.2餐饮设施与乡村旅游点整体环境协调,餐饮服务能基本上满 足游客要求,能基本上能提供当地特色菜肴。152.3.3餐饮设施能与乡村旅游点整体环境协调,餐饮服务能基本满 足游客要求。102.4卫生设施202.4.1每一楼层均能分设男、女公用卫生间,卫生间标志明显有防滑设施,室内设施齐备,有残疾人专用卫生通道与卫生设施。202.4.2公用卫生间数量、分布能与游客容量相适应,卫生间标志明 显且必要区域有防滑设施,室内设施基本齐备。152.4.3公用卫生间数量、分布基本能与游客容量相适应,室内设施 基本齐备。102.5垃圾设施202.5.1设置有足够的垃圾桶(箱),标识明显,数量、布局适当、合理,

38、表面干净无污渍,能及时处理桶内垃圾。202.5.2设置有一定的垃圾桶(箱),数量、布局基本适当、合理,表面干净无污渍,能定期处理桶内垃圾。152.5.3设置有一定的垃圾桶(箱),能基本上定期处理桶内垃圾。103乡村旅游点的布局与功能803.1布局与分区303.1.1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分隔明显、布局合理,有的足够绿化区 域,植物与小品布置得当、环境优美,并明确引导和介绍标 识,且美观醒目、文字准确规范,数量充足。303.1.2有一定的活动区,活动区布局基本合理,有绿化,部分地段有明确引导和介绍标识。203.1.3有一定面积的绿化区域和活动区域。103.2特色活动项目303.2.1能提供特色多样的

39、活动项目,活动项目的地方性、季节性和 参与性、差异性强,能体现农业(渔业)和农村的特色,游 客感觉舒适有特色。303.2.2能提供较为丰富的活动项目,活动项目有一定的地方性、季 节性和参与性,能体现农业(渔业)和农村的特色。203.2.3有一定的活动项目,基本能体现农业(渔业)和农村的特色。103.3乡村旅游点功能管理203.3.1有机构健全、职责分明的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市场秩 序优良,有常设性接待人员,接待制度健全,有旅游咨询电 话和投诉电话、介绍小册,有稳定业务合作关系,客源较为 稳定,服务人员着装有当地特色,态度热情,服务优良,从 业人员均接受过旅游服务、安全等相关培训。203.3

40、.2有独立的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有常设性接待人员,接 待制度健全,有旅游咨询电话和投诉电话,有一定的业务合 作关系,从业人员大多数接受过旅游服务、安全等相关培训。153.3.3有一定的管理机构和兼职管理人员,有兼职接待人员。104乡村旅游点的安全904.1乡村旅游点的安全设施304.1.1获得当地消防部门的书面许可,有完善的消防、防盗、救护 等设备,且完好、有效,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没有使用有 事故隐患的各项安全设施、设备;没有使用超过安全期限的 安全设施、设备,乡村旅游点危险地段的标志明显,防护设 施齐备、有效。304.1.2获得当地消防部门的书面许可,有一定的消防、防盗、救护等设备,且

41、完好、有效。204.1.3获得当地消防部门的书面许可。104.2乡村旅游点的安全制度304.2.1有明确安全制度和岗位安全职责,从业人员能经常参加当地 主办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活动,有定期安全检查、预演、 监督和及时汇报制度。304.2.2有安全制度和岗位安全职责,主要人员能经常参加当地主办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活动,有定期安全检查制度。204.2.3有安全制度和岗位安全职责,有不定期安全检查制度。104.3乡村旅游点的安全管理304.3.1从业人员均接受过消防培训和紧急救援知识与技能,配备有 足够保安安全人员、医疗急救措施、常设性医务人员和常备 药品,有完善的紧急救援机制、突发事件处理及应急机制。304.3.2经营管理人员接受过消防培训和紧急救援知识与技能,配备 有医疗设施、兼职医务人员和常备药品,有一定的紧急救援 机制、突发事件处理及应急机制。204.3.3主要管理人员接受过消防培训和救援知识与技能,配备有卫 生所和必备药品。105乡村旅游点的卫生605.1卫生条件205.1.1卫生设备和设施完好、无缺损,不漏水;卫生场所无蚊蝇或 污物,墙壁、隔板、门窗等较清洁;无污水污物,无乱建、 乱堆、乱放现象;建筑物及各种设施设备无剥落,无污垢。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