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兰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30例.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622997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兰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30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兰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30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兰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30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兰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30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兰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30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兰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30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兰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30例.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二兰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30例2009年9月第29卷第5期Sep.2009Vo1.29No.5现代中医药Mode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41?二兰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3O例孙丽萍(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烧伤科,陕西成阳712000)摘要:目的探讨二兰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的效果.方法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扑尔敏,外涂丹皮酚软膏,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二兰汤加减内服,外洗治疗慢性湿疹作为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结论二兰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效果优于单纯口服盐酸西替利嗪.关键词:慢性湿疹;二兰汤加减;盐酸西替利嗪中图分类号:R75

2、8.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0571(2009)05004102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慢性湿疹湿瘀互结型的患者用二兰汤加减治疗,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0例患者均来源于我科自20052008年问的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O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28岁;病史最长10年,最短3月;反复发作3次以上的56例,初次发病4例;60例均有红斑,瘙痒,流滋,粗糙,肥厚,色素沉着等症状,9例伴有浅在性溃疡.皮损长期局限在双下肢的47例,外阴13例.2诊断依据符合西医诊断慢性湿疹:由急性或亚急性迁延而来或一开始炎症不重,即为慢性

3、表现.皮肤见暗红色斑,肥厚,粗糙,苔藓样变,有色素沉着或减退.中医证型上属湿瘀互结证,证见:皮损局限于双下肢或外阴,自觉瘙痒,搔抓后渗液,双下肢或外阴皮肤肥厚,粗糙,肿胀,皮肤暗红色或青紫,可伴浅静脉曲张团或溃疡,行走后肿胀明显.伴见身困乏力,尿多,舌质暗,舌体胖大,脉沉或滑.排除病例:患有严重心脏病,肝病,肾病等;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者;年龄在18岁以下,7O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所用药物过敏,用药后症状加重者;局部或全身继发感染者;近2周内内服过类固醇激素,近1周内外用过皮质类固醇制剂者;皮损泛发全身多处,不能按疗程完成治疗者.3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次

4、,1次/d;扑尔敏片4mg/次,3次/d;外涂丹皮酚软膏,2次/d.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二兰汤加减煎汤内服/夕,洗.药用:泽兰15g,佩兰15g,泽泻12g,通草12g,滑石30g,薏苡仁10g,桃仁l5g,丹参15g,牛膝12g,赤芍l5g,荆芥12g,防风15g,白藓皮15g,甘草6g.水煎,早,晚饭后分服.药渣再煎汤,取汁4L外洗,每次外洗15rain.每疗程15d,共2个疗程观察疗效.停止治疗3个月后随访复发情况.4疗效判定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按照4级评分法进行:无瘙痒积0分;轻度瘙痒积1分;阵发性瘙痒,时轻时重积2分;剧痒,

5、影响睡眠或工作积3分;无渗液积0分;少许渗液积1分;渗液较多有少许结痂积2分;渗液明显有大量结痂积3分;皮肤无改变积0分;皮肤粗糙积1分;皮肤肥厚积2分;皮肤苔藓样变积3分;皮肤无颜色改变积0分;皮肤红斑积1分;皮肤青紫积2分;皮肤紫黑或黑色积3分.各项积分相加为总积分,根据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等进行客观评分,计算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作为疗效判定标准J.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治疗前总积分值一治疗后总积分值)/治疗前总积分值100%.临床痊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SSRI>190%;显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有所改善,89%<SSRI70%;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稍有改

6、善,69%<SSRI3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症状未见减轻或反见恶化,SSRI<30%.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及有效病例所占的百分比.5结果见表1.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组别n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06(20.00)14(46.67)6(20.00)4(13.33)86.67对照组306(20.oo)9(3o.oo)5(16.67)10(33.33)66.67P<0.05.停止治疗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4人.?42?现代中医药ModemTraditionalChineseMedieine2009年9月第29卷第5期Sep.2009Vo1.29N

7、o.5六郁汤加减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55例孙建飞雷霆魏海梁陈志国(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陕西咸阳712000)摘要:日的观察六郁汤加减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2年1月一2007年lO月期间55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采取口服中药六郁汤加减治疗的临床资料.结幕经诊治病例中有42例痊愈,且随访1年无复发;有9例好转.治愈率为76.4%,总有效率92.7%.结论六郁汤加减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有良好治疗效果.关键词: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六郁汤;l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0571(2009)05004202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

8、stcholecystectomysyndrome,PCS)是指胆囊切除术后原有的症状没有消失,或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症状发生的一组症候群,包括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上腹闷胀不适,腹痛,肩背部疼痛不适,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或伴呕吐,嗳气,大便次数增多等)和特异性的胆道症状(右上腹剧痛,胆绞痛,发热,黄疸等).其发病率约lO%一30%,治疗较为棘手.笔者自2002年1月一2007年l0月期间对55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患者通过采取口服中药六郁汤加减保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讨论本病病因主要为禀赋不耐,风湿热邪侵袭肌肤或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所致】.急性多以湿热为主

9、,慢性多因病久耗伤阴血所致血虚风燥为主.但在临床实践中有些慢性患者并不表现为血虚风燥的症候,却表现出属于湿瘀互结之症:双下肢或外阴皮肤肥厚,粗糙,肿胀,皮色暗红或青紫,可伴有浅静脉曲张团或溃疡,行走后肿胀明显.伴见身困乏力,尿多.舌质暗,舌体胖大,脉沉或滑等症状.此证病机多为:风湿热邪郁结肌肤,早期治疗使风邪得散,热邪得清,湿邪未能及时驱除,阻滞于局部,局部气血不通,血瘀形成;或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脾气虚弱,湿气停聚,血不归统,肝反乘之.肝气凝聚血行不通,瘀乃成.湿瘀互结循肝经下注于双下肢或外阴,故见以上诸证.在治疗上当注重湿这个本,仍不能忘记瘀这个表.二兰汤方中君药佩兰可化湿,配以泽泻,通

10、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55例,其中男16例,女39例,年龄2273岁.手术类型:开腹胆囊切除术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3例.病程最短14天,最长18月.1.2临床表现右上腹或右季肋部疼痛不适,常呈隐痛或钝痛,有时甚至出现胆绞痛,发热,黄疸等,伴有上腹闷胀不适,肩背部疼痛不适,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或伴呕吐,嗳气,大便次数增多等.全部病例均经白细胞计数,血尿淀粉酶,肝功能,心电图,超声检查等,部分行胃镜,CT,ERCP,MRCP等相关检查,无阳性发现.2治疗方法草,滑石,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使体内湿去.臣药泽兰走血分,雷公炮制药性赋称之:能通关窍,以理血脉也.行血而无推荡之患,养血而无腻滞之虑J.本草通玄:泽兰,芳香悦脾,可以快气;疏利悦肝,可以行血.流行营卫,畅达肤窍,配以桃仁,丹参,牛膝,赤芍等药,可加强活血散瘀之功.药汤外洗可加强活血化瘀之功效.诸药合力共奏祛湿化瘀之效.参考文献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陆德呜.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佚名.雷公炮制药性赋M.台北:大中国图书公司,1967.(收稿日期:200906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