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程的作业创新——关于品德课程十类作业的设计与价值分析.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624096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课程的作业创新——关于品德课程十类作业的设计与价值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品德课程的作业创新——关于品德课程十类作业的设计与价值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品德课程的作业创新——关于品德课程十类作业的设计与价值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品德课程的作业创新——关于品德课程十类作业的设计与价值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品德课程的作业创新——关于品德课程十类作业的设计与价值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品德课程的作业创新——关于品德课程十类作业的设计与价值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课程的作业创新——关于品德课程十类作业的设计与价值分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品德课程的作业创新关于品德课程十类作业的设计与价值分析课改论坛_18关于品德课程十类作业的设计与价值分析陈光全陈亮作业,作为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中的灵动元素,历来被课程开发者和广大教师所看重.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品德课程作业的设计与训练,要按照现代德育的价值取向,突破传统思品课作业设计和训练的模式,以适应教学理念更新和学习方式转变的需要;要恪守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的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各类作业的价值和功能,在全面提升学生道德认知水平,情感素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品德践行能力.品德课程的作业究竟如何创新呢?本文拟从品德课程作业设计和训练入手,展

2、开加以论述.一,主动性作业按照学生作业的动机,学生参与作业的态度和心理反应不同,可将作业分为主动性作业和被动性作业.主动性作业,是指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满足他们心理欲求和发展需要的作业.传统思品课教材设计的作业,一般采用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为什么等生硬的,冷冰冰的句式表述,置学生于被动地位,将其视为检查,考核的对象.对这样的作业,由于激发不了兴趣.学生或冷漠或厌恶,只会视其为沉重的负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设计的作业都是主动性作业,重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辨析,并且由他们自己作出表达或自己来解决.此外,新课程的作业还进

3、行了诱人眼球的包装:其一是作业一般都采用文图匹配的方式.注意发挥色彩和图案的作用;其二是注意发挥作业陈述语的魅力,使语句尽可能地鲜活,贴近儿童生活.例如我为朋友做点啥(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朋友指公用设施)有一道由一幅图片和两行文字组成的作业:照片拍的是一块花草地,中间竖了一块温馨提示语:小草轻2010年第21期步德育轻,脚步轻轻.一行文字是:公益广告大赛开始啦!这是编者对作业的包装,由此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另一行文字只有四个字我的创意,这是直接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通过审题我们很容易明白,学生完成这道作业有两个关键点,其一是选准自己最心爱的公用设施,或画出来或拍照;其二要对应设计

4、简短温馨的提示语.类似这样的主动性作业,具有很强的牵引力,能激发学生主动去操作,去设计,去创造.鲁洁教授很看重主动性作业的价值: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有许多要让儿童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辨析,并且由他们作出表达等等的主动作业,这一切都会使儿童感到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实现,得到某种成就感,从中获得快乐和喜悦.二,实践性作业品德课程作业设计范式的转型,主要表现在由以往单纯的知识性作业,转变为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业;由注重让学生练嘴巴和笔头的作业,转变为更加注重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作业.传统思品课设计的作业,诸如什么是公共财物为什么要勇敢,不胆小怎样爱护自己的名誉等等作业题,不外乎是让学生言说或

5、书写.这种作业,一言中的,只是练练嘴巴和笔头,而未触及学生的心灵和行动.如此,学生在作业中说的和写的是一套,而行动上可能是另一套,很不利于培养他们知行统一的健康人格.为了消除这种弊端,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特别凸显实践性作业的价值.所谓实践性作业,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专为学生行为践履设计的作业;其二是指引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作业.1.特别注重设计和安排学生的行为践履作业行为实践性作业,除了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行为操练业卡通画面上呈现的是一棵树,枝干和枝条上有许多树叶.这道作业的提示语是:这是一棵成长树,只要你养成一个好习惯,就可以在树叶上写出来,并涂上颜色.这道作业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只

6、要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可以在成长树的一片树叶上写出来.类似这样的作业,能鞭策,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去养成一个又一个的好习惯.2.注重设计和安排社会实践性作业社会实践性作业,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亲自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对于开阔儿童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是非常必要的.例如社会生活中的民主(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设计的社会实践性作业结合本地区的情况.选择一个/J/J的调查主题,拟订一份调查表,搞一次民意调查.然后把调查结果整理出来.看我们从中了解到了什么.这样的作业,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三,育情性作业儿童生命的成长.需要有情感的滋润和感化;儿童道德认知能力的提升,需

7、要情感的参与和过滤;儿童道德行为的践履,需要有情感的认同和推动.情感对品德课程而言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思品课教材给人的感觉是板着面孔的传道,其作业设计也是无情的.为了纠正这一弊端,品德新教材主要采用了移情神入和亲历体验等方法,实施育情性作业的训练.所谓移情,是指想象自己处于他人境地,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求和需要.移情性作业的操作可细化为三步:(1)对他人情感状态的辨别和感知;(2)站在他人的角度观察事物,了解他人的观点,体验他人的情感;(3)通过自己的行为进行回应,以满足他人的欲求和需要.例如教学善待他人(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一课,教师设计的移情性作业小亮和小晶在玩乒乓球,小晶玩得很勉

8、强,常常用手按在肚子上,可能是因为肚子痛,而这个孩子从不为一点小痛叫疼,无论做什么事都不示弱.如果你是与小晶配对打乒乓球的小亮,应当怎样对待小晶呢?下面是两位同学借助表演完成这道作业的实况生2:你怎么了?生1:没什么.生2:你哪里疼?生1:别管我.玩吧!如果你想玩的话.生2:我不玩了,我们到医生那里去吧!生1:我不去看医生.生2:你害怕医生吗?走吧!(拉着他的手)生1(蹲下来,重新捂着肚子):我才不怕医生咧.生2:走吧,到医生那儿吞几粒药片就好了.生1(任性地):我不需要药片嘛!生2:同学们,快过来,把小晶送到医生那里去!从表演的实况不难看出,扮演小亮的学生能针对小晶的肚子疼,十分难受,但又不

9、愿看医生吃药的心理状态,既热情又细腻地表达了对同学的友爱,体贴和关切之情.借助移情性作业的训练,让学生站在别人的角度观察事物,了解别人的观点,体验别人的感情,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意义关联,对于培养学生优良的情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神入的内含与移情相似,所不同的是,神入专指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体察历史,即主体进入客体之中去想象客体.例如教学隔海相望(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的第二节历史告诉我们一课,教师设计的育情性作业是:呈现视频(郑成功举行受降仪式的场面.郑成功居中,英姿焕发,左右是威武庄严的卫士.下方是荷兰侵略者头目,躬腰脱帽,垂首行礼,还有

10、几个残兵败将,也躬腰低头,战战兢兢),然后让学生神入:如果你是参与受降仪式中的一名中国战士,会有什么感受呢?学生纷纷表示:我会像过节一样高兴,因为中国人民打败了荷兰侵略者.郑统帅为中国人民争光,为中华民族扬威,是了不起的英雄.我们打败了荷兰侵略者,宝岛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作为一名中国战士,我感到光荣.通过育情性作业的训练,既培育了学生扬中华民族之威的自尊感,自豪感,又激发了他们从小立下报国的志向.所谓亲历体验,是指主体亲历现场,与他人论坛_2:嚣I19.J?多俺育II目L,_-矗糟蕊/,两它物直面遭遇,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从中孕育情真心灵.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迪是,入境思考,可?20意切的

11、情感体验.例如教学我也有爱(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师设计的作业是:试一试,给爸爸妈妈分别洗一次脚,看看父母脸上的表情,听听他们的感受.小宁在完成作业后兴奋地说:我让爸爸把脚放在热水中,用一双小手轻轻地按摩.爸爸说,真舒服!说这话时我看到爸爸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此时我也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快乐和幸福.苏霍姆林斯基十分看重让学生获得体贴亲人的幸福,他说:每个人能在童年早期就体验到这种幸福得到体贴亲人的幸福是多么重要啊.童年时期所表现出的精神伟大,乃是人的精神修养的一个阶梯,登上这个阶梯便开始理解自己的义务.教育的哲理和艺术都在于使每一个儿童登上这个阶梯.育情性作业的设计及其训练,其宗旨就

12、在于让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细腻和纯化.如此,儿童的心灵才会变得美好,精神才会变得崇高.四,思辨性作业品德课程要实现意义建构,就必须强化学生的道德思维,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让道德良知铭刻在学生的心头.思辨性作业有如下四个特征.一是情境性.品德新课程的思辨性作业,考虑到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不是平直,简单地采用论述句的方式呈现,而是精心设置了情境,引领学生入境思考,通过具象思维的支撑,以开拓思维的宽度,提升思维的深度.例如教学让诚信伴着我(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一课,教师设计的思辨性作业是:一个人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等七个背囊,有一次乘船渡江,天气突

13、变,此时风大浪涌,险象环生.船老板说,请你丢弃一个背囊,减轻船的载重,方可化危为安.这个人对自己的背囊这个也舍不得,那个也不愿丢,最后将诚信背囊抛进了大江里.你怎样看待这个人的选择?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并说说理由.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说出了自己的选择和理由:他不应该丢掉诚信,因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我觉得可以丢掉金钱,因为金钱没有了可以再挣.我会丢掉荣誉.因为只要诚信不丢,荣誉还会再获得.我会丢掉美貌,因为美貌只是美在外表,而诚信则美在2010年第21期?JI信盲以让学生的思想变得丰富而深刻.二是针对性.品德新课程的思辨性作业不是泛泛而论,而是把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和生命成长中的困惑作为思辨的

14、问题.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设计的作业:胡文买练习本时发现自己口袋里的5元钱没有了.胡文指着赵磊的鼻子说:我丢了5元钱,是你捡了,快还我l旁边的王晶听后抢着说:你忘了,5元钱不是你借给我吃中饭了吗?听了胡文的话,赵磊的心情怎么样?如果你是胡文,会怎样对待赵磊?如果你是赵磊.又将如何对待胡文?这道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言行一定要顾及他人的感受,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想一想如果别人也这样对待我,我会怎样,从而避免造成对他人的伤害.类似这样的作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学会化解同学问的矛盾,冲突,误解,增强自己的德性和生活智慧.-三是设障性.品德新课程的思辨

15、性作业,不是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就能言说或书写,而是设置了障碍,具有一定的难度.一般通过设置两难情境的作业,将学生的道德思维由表及里地引向深入.例如教学让友谊之树常青(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一课,教师设计的作业是小明和小华都是班长的候选人,小明是你的好朋友,但小华比小明优秀,你会选谁呢?说一说你的理由.类似这样的思辨性作业,可以让学生直面真实的道德冲突,在两难的思想博弈中,接受心灵的洗礼,实现道德境界的提升.四是开放性.不仅思辨性作业的内容是开放的,而且答案也是单一的.学生可以针对作业的议题,放飞自己的思想,倾诉自己的感受,阐明自己的观点.如此,我们才能从作业中读到一个个鲜活的,真实的学生的

16、所思所想所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开阔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潜能是极其有利的.五,创造性作业品德课程的创造性作业,一般按照教育主题的目标取向进行设计,作业题中往往先提供一定的材料或背景知识,让学生在消化,理解既定材料的基础上,再进行拓展和创造.例如美化家园(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设计的创造性作业续写关于保护环境的小诗.教材提供了小诗的前三节:请不要把树课改论坛请不要把草原啃光/留一片青翠的绿茵/做牛羊的牧场,骏马的操场/请不要把垃圾扔在地上/留一块干净的空间/让我们游戏,玩耍.作业的要求是按照请不要/留/_一/的句式,把这首小诗补充完整.学生在充分理解作业提供的材料,领悟诗的旨趣的

17、基础上,驰骋想象力,彰显其创造的灵性,通过对人与环境很多关联点的思考,完成对诗的拓展.有的学生富有创意地写到:请不要随意拧开水龙头/节省更多更多的水流/去浇花木,灌田地.有的儿童表达了自己的诗意寄托:请不要扔掉能再次使用的物品/留下来让人们去继续加工改造/这样既节约了财富,又会减少能源损耗.如此,学生在完成作业中,通过创造想象,释放出诗意和激情,真正参与了对新课程的开发和创造.六,反思性作业设计和安排反思性作业,是品德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作业设计的又一大特点.反思性作业总是指向作业者自身的,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自我学习的监控能力.例如拥有好心情(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一课设计的自我反思作业:我

18、曾为事生气,当时我的想法是,当时我的心情是.假如我这样想,就不会生气了.学生通过回味,沉思和思想过滤,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较好地完成了作业.反思性作业,能促进个体对已有经验的改造,实现对习得意义的重建,有利于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从而提升道德境界.反思性作业的操作,实质上是学生追求高尚和完善,彰显生命成长价值的过程.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如此,才能为自己的心灵吸取宝贵的东西.七,个性化作业品德课程的个性化作业特别关照个体的差异,重在呵护儿童独特的内心世界,旨在彰显其个性,特长,开发其潜质,激励不同学生各具特色的个性化表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

19、同需要.例如家庭的记忆(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一课所设计的作业:同学们都希望自己的家庭美满幸福.我们来亲自动手做个家庭吉祥物,好吗?设计时要好好想想,怎样才能把自己向往的品质,美好的期盼寄寓在吉祥物中.为了完成这道作业,学生充满激情,精心创意,乐此不疲.他说:爷爷是画家,最爱画白鹤.父母和我也喜欢白鹤.白鹤具有高洁,健康,快乐,和谐的品质.陈洁设计的吉祥物是帆船.他说:我的父亲在外地打工,我祝愿全家人一帆风顺.董琴设计的吉祥物是三只羊.她说:我父母属羊,我的生肖也属羊.俗话说,三羊开泰,吉祥如意.一个个吉祥物,充分表达了学生的美好期盼和对家庭的依恋之情.这样的作业充分展示了学生独特的内心

20、世界,表达了他们多姿多彩的美好愿景.八,策划性作业策划性作业,主要是围绕实现一个愿景,解决一个问题,让学生在策划运筹的基础上,具体地去完成创意方案或创意作品.如祝你生日快乐(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的作业是:制作一张感恩卡,写上一句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我的好习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安排的作业是我的计划:我想养成习惯,我准备这样做.教学我的邻里乡亲(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师设计的作业是:请你从实际出发,为你家和邻居之间设计一次旨在促进邻里和睦的联谊活动方案.上述第一例是完成创意作品,第二,三例是完成创意方案.借助策划性作业,能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的运

21、筹策划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九,团队性作业按照作业主体考量,品德课程的作业可分为学生个人的作业和学生团队性作业.传统的思品课作业,百分之百都是学生的个人作业.伴随学习方式的转变,品德新课程的作业设计,除了注重学生的个人作业外,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团队性作业.团队性作业是伴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运而生的.因为开展小专题研究,实施社会调查,不是单个学生能胜任的,而是需要学生伙伴问的合作,有时甚至需要彼此间较长时间的配合.完成团队性作业,需要彼此信任,互相帮助,然后将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整合,并在小组内进行加工,完善.如此,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品质.十,测评性作业着名学者麦

22、克莱尔指出:评价不仅是记录学习的工具,也是促进学习的工具.据此.引领新课程的实课改论坛_2olo樯21I21.J.樯盲II论坛_22本文前面所述九类作业,都可以作为教师对学生施以评价的有效资源和凭借.此处之所以凸显测评性作业,是因为它与前九类作业不同,是要调动儿童去参与对学习的评价,让学习者对自身及其学习伙伴的学习成效进行考量,监控,看是否达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测评性作业的设计,一般是按照教学目标设定评价内容,引领学生自评和互评.测评性作业的安排,一般在教学的重头戏完成之后切入.如我不胆小(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测评性作业的设计:(1】(投影呈现情境题,并分发答题卡),小明随妈妈到超市大

23、楼购物,他们在三楼文具柜看商品时走散了.如果你是小明,害怕n-57胆怯吗?想一想,采用什么方法可以摆脱困境?我如果是小明会这样想,这样做:(2)分发评价表,让学生先进行个人评价,.然后小组成员交换阅读答题卡,并对每个人作出评价.测评性作业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意义建构过程,是深化学习的一项内容,一个环节.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注重自评,互评相结合,实现了学习评价的过程化,质性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种评价还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信息以便及时地调整和改善教学,既有利于学又有利于教.综上所述,品德课程的作业创新,主要表现在对主动性作业,实践性作业,育情性作业,思辨性作业,创造性作业,反

24、思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策划性作业,团队性作业和测评性作业的设计和训练上.品德课程作业的创新.有利于充分展示儿童主动学习的风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倾吐心声,孕育创意,开发潜能,提升认识,陶冶情感,优化行为,使学生真正享受到过有道德生活的快乐2010年第2I期.J.多终言(作者单位:宜都市教学研究室宜昌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湖北宜昌443000)责任编辑徐向阳j:i遵循生活性原则,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第一单元为刚入学的孩子设计了认识你真好系列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和老师,同学交朋友,熟悉校园,体验学校生活的愉悦,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本学期开学初,我走进了一位老师的课

25、堂,参与了本单元中我们的校园主题教学活动,真切地感受了整个活动过程,并由此萌生了一些思考.希望能借助这一个案例,剖析品德课堂活动有效性与目标的意义倾向之间的关系,并和同行作一交流.本课教材是按照参观校园活动的流程来呈现教学内容的,案例中,执教教师也这样按部就班地组织开展了教学活动:激发参观的热情,提出纪律要求一老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一回到教室交流各自的发现和感受一画一画自己的校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看学生在活动中收获了多少.在此,我截取了交流环节中的一个小片段:师:你参观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教学楼.生:我发现了餐厅.(学生用同一种句式说出自己的发现,而且一点也没有超出老师预设的范围.)师:你喜欢什么地方,为什么?生:我喜欢餐厅,因为可以吃饭.生:我喜欢篮球场,因为可以打球.(学生喜欢的理由其实就是老师在参观过程中简单介绍的建筑物或场所的功能.)从单一乏味的交流中,我们分明能感受到学生其实并没有真正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课堂真实与课程愿景之间还存在着相当的距离.于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