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墨教学思想之异同及其现代启示.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624562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墨教学思想之异同及其现代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孔墨教学思想之异同及其现代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孔墨教学思想之异同及其现代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孔墨教学思想之异同及其现代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孔墨教学思想之异同及其现代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墨教学思想之异同及其现代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墨教学思想之异同及其现代启示.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孔墨教学思想之异同及其现代启示教育史研究第4期孔墨教学思想之异同及其现代启示王洁李艺摘要孔子和墨子同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分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文章从创造性,逻辑理性思维,对实践的态度等方面,对孔子和墨子的教育教学思想进行比较,以把握二者的差异性与继承性.并且通过比较,尝试寻找墨学教育思想能够适应当代教育的合理内核.关键词孔子;墨子;教学思想方法4IE者简介王洁,李艺,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6级研究生(杭州310018)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教育家,在古代文教事业上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他对教育教学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思想,如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疑思

2、问,学思行结合等等;百家争鸣时期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子,早年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通六艺之论,博览百家春秋,是孔子的一个后学,但后来他毅然冲出儒家阵营,创立了具有小生产者风格的墨家学派,其所创立的墨学与孔子创立的儒学一度处于分庭抗礼,并驾齐驱的显赫地位,被韩非子称为世之显学.墨子学术渊源于儒学,又不同于儒学.墨学在自身成长过程中逐渐与儒学分道扬镳,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体系.儒墨的这种关系决定了两家思想既有相通之处,又必然存在着明显不同的地方,具有很强的可比性,特别是教学思想方面尤其突出.一,教学中重在继承或创新(一)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曾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说明

3、孔子治学的特点是述,而非作,保守而轻创新.儒家教学以学,问,思,辨,行的基本程式进行,与后来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宗旨相类,这种程式和宗旨显然受制于内容,但也演绎了一种规范精神,是从实质上限制创新,只在形式上释放受教育者的思维空间的保守精神,鉴于此,儒家明确主张古言古服,述而不作.尽管述的好的东西其意义绝不亚于作,如孔子述六经,但其意义划定在既定的范围之内.述而不作的主观愿望显得保守,因为其着眼于过去而不是未来.(二)墨子:述而且作,继承发展墨子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在教学方面比孔子富有创新精神.主张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他对述和作的观点是辩证的,既要继承古代精华,又要

4、创生当今新文化,两者并行不悖,有机联系,作可以说是述的前提,因为只有前人之作,才有后人之述.只有现在之作,才有将来之述.人类文化的发展是创造,继承,再创造的无止境的上升过程,每一代人都应有所作为,不必拘泥于古人.墨子之作尽管也受制于内容,但毕竟也演绎了一种精神,并非是模仿古人之具体所为,而是学习古人有所作为的创新精神,所谓古之言服者,皆尝新矣,而古人言之,服之,则非君子也.然则必服非君子之服,言非君子之言,而后仁乎?这里充满思辨性地辨析了创新与模仿的关系,尖锐地指出,儒家所要求人们模仿的东西都曾经是被模仿者所创新的,我们为什么只有模仿非君子的创新才算道德呢?其实墨子是以其特有的辩证思维,超越了

5、具体思维,批判模仿因循,倡导创新精神.二,教学中重在因材(一)孔子:因材而笃天生之物,必因其材而笃焉.孔子施教所因之材主要是学生个人的智力,能力,性格,兴趣特长等.首先,孔子对他的学生从各方面做了仔细的分析,例如柴也愚,参也鲁,赐也达,是智力方面的;仲由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公西赤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雍也可使南面,说的是能力方面的差异;师也辟,由也囔,由也果,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说的是性格差异;求也艺又涉及兴趣和特长.其次,孔子根据这些差异有区别性的进行教学.如57对性鄙,好勇力,志伉直的子路,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子路问勇,孔子则日义之为上,君子好勇

6、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用道德标准对其勇进行约束;回答不同学生的同一个问题,他的答案往往不回孜孜求学,他表扬他,说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又言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正所谓功亏一篑.成功还是失败,关键在学习者是否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坚持不懈地保持进取精神.孔子认识到自己不管在学生中影响有多大,的:笃,而是能间接兴趣,只有将直接兴趣升华为问接兴趣,才能做主置:.芝妻其寰,薹等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掌塑旦,壹烹:竺知识才能牢固,才能为个人.内精神:,煮:堡以.苎墨.(:.堂:竺妻苎垩兰墨子五师的主动性.墨茭:其亨,圣子教季:,曼差毫誊姜釜主:JI=1-1TI:I:

7、1JI=1妾:夏但孔子主要是针对不同人才而实施苫主,享等待,有人问上王rTt_L上.,盘L士u/,川/.票要旱罢盂塑警要:言芝嵩主堇莴J里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汗目工肌剀.工工剀八.,日匕寸于士四,教学中强调虚怀若谷和自知之明(一)孔子:诚实谦虚,自我定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表述出孔子诚实谦虚的学习态度.孔子对自身知识的评价是客观的又是谦虚的,前者如我非生而知之者,后者如吾有知乎哉?无知也.但是孔子对于无知采取积极的态度,自己学而不厌,对学生则多方要求.如要求多闻阙疑,多见阙殆;要有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努力进取,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意志;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强烈

8、的求知欲,不以请教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为耻.有了这样的学习态度,才能做到如曾参所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孔子以自我估量,自我定位为主要评价途径.他善于用各种方式,让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检验,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向.其一,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地作自我估量和定位,从而肯定优点,改进缺点,这是培养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比如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两个人,哪一个学习本领强?子贡说,颜回听到一件事就会推及十件,而自己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孔子于是总结道:的确比不上他,我和你都比不上他.实事上,孔子对子贡和颜回这两位高徒并不是不知底细,之所以明知故问

9、,是因为他知道教师估量,远不如学生自己估量,特别是在学生自觉的基础上,找适当的对象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差距,这更有利于教师因势利导.其二,除了跟学生个别对话,孔子也经常与几个学生一起,让他们对同一问题抒发自己的见解与抱负,为其提供比较的机会,为其提供切磋的空间,而自己从中了解其思想动向.比如他要颜回,季路各言尔志,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如或知尔,则何以哉,问他们如果有人请他们做官或从事什么,他们将如何打算.(二)墨子:集腋成裘,以人为镜墨子提出学习要虚怀若谷,集腋成裘.比较而言,墨子在学习的态度方面是作了发展的,他强调虚心学习,更注重积少成多.墨子说: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已也,故能大.圣人者,

10、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君子要能够成大器,做大事,必须能够像长江黄河一样善于容纳百源之水,像价值千金的狐裘一样善于集腋成裘,反之,溪陕者速涸,逝浅者速竭.墨子更要求以人为镜从而发现自我,发展自我.他讲究比较,但是比较侧重于择良而较.他说: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与他人做比较,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我.墨子的以人为镜的人主要指良者,墨子认为乡长者,乡之仁人也,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君子应该去若不善言,学天子(国君)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国君)之善行.君子不断取乡长,国君之善言和善行,自

11、己才能够成为一个具有嘉懿德行的人.在正确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墨子更进一步,首先明确提出量力这一原则.其一,量精力.在学习过程中就学生的精力而言,不能同时进行几方面的学习.有几个学生在学习正业之外还请求学射,墨子拒绝了,他说: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国士战且扶人,犹不可及也.今子非国士也,岂能成学又成射哉?其二,量能力.人的固有能力不同,学习的侧重点就不同,譬如有学生问:唯义熟为大务?墨子回答说: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其三,量学力.根据学习能力的不同调整教学内容,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五,教学中均重视学思结合(一)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12、学则殆孔子之思主要是知其然的解惑明辨之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这句话揭示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它实际上是哲学认识论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但如果仅从获取知识的角度来看,孔子的学和思仅是通向同一目标的不同道路,学就是直接获取以往积累下来的知识,思则是在拥有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找回和梳理流传中被扭曲,被遗漏的旧知识.因为孔子早已用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将知识从时间上作了限定,他的知识局限于那些古代流传下来的以礼为主的典章制度,因而也束缚了学,思的范围,使得思倾向于实证.(二)墨子:察类明故墨子主张察类明故,他的思是知其所以然的类推求故之思.作为先秦逻辑的奠基人,墨

13、子发展出比儒家深刻得多的逻辑理性思维模式.他又主张立辞明生,明理,明类,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认为立辞而不明于其所生,忘也,不明于道,其困也,不明于其类,则必困矣.就此墨子提出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类取,以类予,同归之物,既已知其要矣,是以不教以书也.通过分析59事物的原因从而认识事物的类别,可以使人拥有更高的智慧,就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人之所以更有智慧,不是由于从事某种活动的技能,而是由于掌握了概念知道了原因.两千多年前墨子的主张,不仅大不同于儒家乃至东方主流传统,而且令人惊异地相近于西方新技术革命以来的教学改革思想.如德国的范例教学就十分重视类,美国的结构课程则重视同归知要,而不教以书的

14、思想则更是与现代教学宗旨高度一致.六,教学中均强调践行(一)孔子:学而时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0关于学与习的关系被孔子的学生们放在论语开宗明义第一章.说文:留,数飞也,从羽从白.数飞,即经过不断练习,直到能飞上天空,进入行的领域.孔子重视行,并且屡次提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0,表明孔子对于礼不是挂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到实践中;孔子出国活动,多有学生随行,目的也是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为政之道.学而时习之的重点不在于学,而在于习.学习者在学后需辅以习,将学得的知识时时付诸实践而获得成就,才真真能引起内心说.儒家虽重行,但是此行主要是德行,重

15、点在践德.(二)墨子:以身戴行;默则思,言则诲,动则事墨子也重视践德,墨子认为道德修养必须以身戴行0,反对空谈和一味内省的修养方法.他说言足以复行者,常之;不足以举行者,勿常.不足以举行而常之,是荡口也.旧认为推行不可施行的言论就是空口白话,信口雌黄.君子应该身体力行,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信念,否则就是空谈忠孝仁义的伪君子.墨子注重实践,已经到了要求弟子们做到默则思,言则诲,动则事,0无时不刻不在实践的地步.另外,墨家的体行实践的精神已经60超越了践德的范围,广泛体现于科技,军事等领域.墨子注重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方法,启发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军事教育中,

16、他与弟子通过反复实验,共同研制出转射机等守城器械,并投入实际应用.在科技教育中,他又亲自指导学生做凹面镜成像实验,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原理.这些都体现了他贵实践的一贯精神.墨家的无时无处的体行精神既是获得真正智慧的需要,也是实现其兼爱天下社会理想的需要.注:高诱.淮南子注M.上海:上海书店,1986.375.0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66,115,58,44,44,54,115,58,16,58,123,131,140,90,124,117,83,59,93,93,61,71,82,19,72,89,19,83,47,8O,52,118,18,1,41,155.孙怡让.墨子

17、闲诂M.北京:中华书局,1986.397,265,390,423,436437,413,5,6,128,69,426,377,377,379,408,10,395,405.杨启亮.儒墨道教学传统比较及其对现代教学的意义J.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2(4).89.中庸古本.北京:中华书局,1991.11.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97.556,561,494.高时良.中国古典教育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52-253.王玉生.中国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44,40-41.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2.责任编辑:白娴棠,姚宏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