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旅游资源相对效率的演化分析【推荐论文】 .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625775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际旅游资源相对效率的演化分析【推荐论文】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省际旅游资源相对效率的演化分析【推荐论文】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省际旅游资源相对效率的演化分析【推荐论文】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省际旅游资源相对效率的演化分析【推荐论文】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省际旅游资源相对效率的演化分析【推荐论文】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省际旅游资源相对效率的演化分析【推荐论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际旅游资源相对效率的演化分析【推荐论文】 .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论文省际旅游资源相对效率的演化分析方叶林1,黄震方1,余凤龙1,2(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 210023;52. 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摘要:以大陆 31 个省级区域 20002010 年的面板数据为例,运用修正后的 DEA 模型对各 省旅游资源的相对效率进行评价,进一步运用 G 指数、重心、标准差椭圆对各项效率的演 化进行空间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省际旅游资源的相对效率受纯技术效率驱动,旅游资源10的集约化增长取得一定进步。总效率的热点区变化幅度不太,纯技术效率的热点区由大西南转移到泛长三角及周边,规模效率的热点区由西北地区转向长三角及京津地区。总效

2、率与纯 技术效率的重心向东北发生偏移,规模效率的重心向西南发生偏移。从标准差椭圆的转角 大小来看,总效率与纯技术效率总体上表现出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规模效率大致呈 正东-正西的空间分布格局。相对效率具有分形特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省际旅游资15源的各项效率仍然会表现出增长的趋势。关键词:旅游资源;相对效率;演化;优势度;分形中图分类号:F59The Evolution Analysis of Relative Efficiency of Provincial20Tourism ResourceFANG Yelin1, HUANG Zhenfang1, YU Fenglong1,2(1

3、. School of Geographic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2. School of Geography Science,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Jiangsu 226007)Abstract: By selecting the panel data of 31 provinces in Chinese Mainland from 2000 to 2010, this25article evaluated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provin

4、cial tourism resource by the means of the modifiedDEA model, and then made an spatial analysis about the evolution of various efficiency by applyingthe methods of Getis-Ord G*i, gravity centre, standard deviational ellipses and fractal theory.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p

5、rovincial tourism resource in Chinese Mainland is driven by the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which reflects that the intensive growth of tourism resource has30made certain progres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Getis-Ord G*i, we can find that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hot-spot areas has not changed great

6、ly, but the hot-spot areas of the pure technology efficiency has transferred from the southwest of China to the Pan-Yangtze Delta and its surroundings, and the hot-spot areas of the scale efficiency has transferred from the northwest of China to the Yangtze Deltaas well as Beijing and Tianjin. All i

7、n all, the gravity centre of the total efficiency and the pure35technology efficiency have shifted to the northeast, however, the gravity centre of the scale efficiency has shifted to the southwe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otation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al ellipses, thetotal and pure technology e

8、fficiencies generally present a northeast-southwest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the scale efficiency roughly presents a east-west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For therelative efficiency has som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the various efficiency of provincial tourism resource40of China will cont

9、inue to show growth trend in the future.Key words: tourism resource; relative efficiency; evolution; superiority degree; fractal0引言在宏观经济领域,效率是指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1。对于45任何一个经济实体而言,效率都是其走向繁荣和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效率问题是目前 国内研究的热点2-4,也是旅游研究中的热点之一。目前国内旅游研究中涉及到效率问题主基金项目: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9320711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1

10、49) 作者简介:方叶林(1986-),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和旅游管理 通信联系人:黄震方(1963-),男,教授,主要从事旅游地理和旅游规划研究. E-mail: - 10 -要包括:上市旅游公司效率5-6、旅行社业效率7、区域旅游效率8-9、城市旅游效率10-11、 森林旅游运营效率12-13、酒店业效率14-15、整体旅游行业效率16-17等方面。当前国内旅游效 率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从研究方法上看,相对缺少对效率空间分布及演化分析。50空间效应的缺乏将不能更好地解释地区经济的演化趋势18,缺乏旅游效率的空间分析制约 了研究结论的现实意义。从研究内容上看,相对于旅

11、游效率研究中的其他领域,旅游资源 的效率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旅游资源效率空间分布态势的研究,以及旅游资源效率空间 演化的相关研究。大部分文献侧重于对旅游效率进行测算,相对缺少对效率形成机理的研 究。本研究主要针对前两个问题展开论述,希望能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55以大陆 31 个省级区域 20002010 年的面板数据为例,利用熵值法确定各省旅游资源的 优势度,再此基础上运用修正后的 DEA 模型进行相对效率评价,结合 G 指数、重心、标准差椭圆等空间分析技术,对 20002010 年省际旅游资源各项效率的演化进行分析,结合 R/S 分析技术对相对效率的收敛性进行评价,希望本文的研究结论能

12、为省际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提供相关建议。60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1研究方法1.1.1熵值法设有 n 个观测值(n=1,2,,31),m 个指标,Xij 为第 i 个观测值第 j 项指标,用熵值 法19确定各指标权重后可进一步计算省际旅游资源的优势度。65计算 i 个观测值的特征比重 mij。mij=Xij/Xij(1)计算第 j 项指标的信息熵 ej。ej=-1/(lnnmijlnmij)(2)计算指标 Xij 的差异性系数 vj。vj=1-ej(3)确定第 j 项指标的权重 uj。uj=vj/vj(4)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各省份旅游资源的优势度 F。F=100ujmij(5)701.1.2G

13、 指数为了研究空间数据的局域空间关联模式,Ord & Getis(1995)提出了用于进行空间局部 相关性分析的统计指数 G,其计算公式为20:nnGi (d ) = Wij (d ) x j / x j(6)j =1j =1当 ij 时,Ord & Getis 定义的 Gi(d)的标准形式为:i75ZG (d ) = Gi (d ) - EGi (d )(7)VARGi (d )其中 n 为空间单元的数目;xi、xj 表示空间单元 i、j 的属性值,EGi(d)和 VARGi(d)分别为 数学期望和变异值,Wij(d)为空间权重矩阵,采用临近标准确定。如果 ZGi(d)为正且显著, 表明 i

14、 位置周围值较高,属于高值空间集聚(热点区),若 ZGi(d)为负且显著,表明 i 位 置周围值较低,属于低值空间集聚(冷点区)。801.1.3相对效率评价数据包络分析(Date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是运筹学、管理学和数理经济学交叉 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最初由 Charnes 和 Cooper 等人于 1978 年创建21,借助 DEA 方法可对各地区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由于传统 DEA 模型权重变化过于灵活,容易造成DUM 有效的数量较多,也就是说即使所有 DUM 的投入产出都很低,其结果仍有可能为 1。85针对传统 DEA 计算方法的不足之处,本文引入

15、虚拟最优决策单元 DUMj+1,其他地区通过考 察与最优决策单元的距离判别其相对效率的高低。设有 n 个部门或单位,每个 DUMj 都有 m 种输入和 s 种输出,分别用输入 Xj 和输出 Yj 表示,其中 Xj=(x1j,x2j,,xmj)T0,Yj=(y1j,y2j, ysj)T0。xij0 表示第 j 个决策单元 DUMj 的第 i 种类型输入的输入量;yrj0 表示第 j 个决策 单元 DUMj 的第 r 种类型输出的输出量。引入虚拟的最优决策单元 DUMj+1= min(x1j,x2j,,j90xmj),max(y1j,y2j,ysj),即投入最小产出最大的决策单元,其效率值 *=1

16、 是唯一 有效的 DUM。其中,j=1,2,n;i=1,2,m;r=1,2,s。利用改进后的 B2C模型求解 31 个地区相对于最优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模型形式如下22。qmax *j951.1.4相对效率重心s.t.n +1l j x j l jj =1n+1l j y j q j y jj =1n+1l j 1, l j 0j =1(8)100重心的概念最初来源于物理学,指物体内各个点所受重力产生合力的作用点23,可看 作是空间分布的平均中心,近年来广泛运用于社会经济领域。借鉴物理学中重心的概念,可 进一步研究各省旅游资源相对效率分布的重心。假设一个大区域由 n 个小区域构成,mi(xi,

17、 yi)为第 i 个小区域的中心坐标,ui 为小区域的某种属性值,M(xj,yj)为大区域第 j 年的重心 坐标,则重心计算公式为24:n n (9)ui xiui yij j nnM ( x , y ) = i =1 , i =1 1.2数据来源uii =1uii =1105110本文的研究数据大部分来源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统计局官方网站26以及各地的旅游局官方网站。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可比较性及真实 性,本研究分别选取世界遗产个数、优秀旅游城市个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数、国 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个数代表省际旅游资源禀赋状况,考虑到 A 级景区各年份数据较

18、难获 取,以及部分 A 级景区包含在以上指标之内,因此本文没有选取 A 级景区方面的指标。2相对效率评价1152.1旅游资源优势度用熵值法可计算出 20002010 年各年份 31 个省级区域旅游资源的优势度,2000、2010 年的计算结果如表 1 所示。2000 年旅游资源优势度位列前 5 位的地区是:四川、北京、河 北、山东、安徽;2010 年旅游资源优势度位列前 5 位的地区是:四川、河南、山东、山西、 福建。从东中西三大地带来看,东部地区除浙江、福建、山东、广东 4 省外,大部分省份旅 游资源优势度排名降低;中部地区除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 4 省外,大部分省份旅游资 源优势度排名

19、上升;西部大部分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度变化不大,但个别省份如重庆、贵州、120云南、青海、新疆等省份旅游资源优势度略有上升。从 11 年内均值来看,排名前 5 位的省份分别为:四川、北京、山东、河北、安徽,排名最后 5 位的省份分别为:海南、青海、天 津、宁夏、上海,各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度均值如图 1 所示。表 1 2000、2010 年各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度Tab.1 The superiority of tourism resource of 31 provinces in 2000 and 2010省份2000排名2010排名省份2000排名2010排名北京7.62025.1147湖北5.035

20、73.79713天津0.437280.30329湖南3.394143.49815河北6.85835.3476广东3.143163.69314山西3.633125.5764广西1.669211.42325内蒙古辽 宁0.7323.84827111.5523.2212317海重南庆0.8581.85124200.5172.5622719吉 林0.811261.99421四川10.12519.0761黑龙江1.467221.14826贵州1.359233.27816上海0.397290.17831云南4.044104.8468江苏4.49583.96011西藏1.998191.43924浙江3.25

21、5154.7259陕西3.431132.74118安徽6.20754.58310甘肃2.723172.28420福建5.65165.3485青海0.288310.38128江西2.701183.94712宁夏0.375300.29330山东6.65945.6543新疆0.858241.78422河南4.07895.7492125130图 1 20002010 年旅游资源优势度均值Fig.1 The mean of superiority about tourism resource from 2000 to 20102.2各项效率评价本研究相对效率的概念包括总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其结果

22、是一个比值。通过 放弃规模收益不变的假设,总效率可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17,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总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利用熵值法计算省际旅游资源优势度的结果作为投入指标, 旅游总收入均值作为产出指标(旅游外汇收入按当年汇率折算成人民币)。运用 DEAP2.1 软件,采用修正后的 DEA 模型(公式(8)计算 31 个省市区旅游资源的相对效率,结果 如表 2 所示。135表 2 各项效率的计算结果Tab.2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every efficiency省份总效率纯技术效 率规模效 率规模报 酬省份总 效率纯技术效 率规模效 率规模报 酬京0.

23、0310.8110.038drs桂0.0330.1870.177drs津0.2230.3120.714drs琼0.0270.0690.397drs冀0.0090.2240.041drs渝0.0210.1810.118drs晋0.0100.1900.051drs川0.0230.8890.026drs蒙0.0250.1280.198drs黔0.0220.1730.126drs辽0.0340.4800.071drs滇0.0130.2330.056drs吉0.0190.1260.152drs藏0.0020.0120.152drs黑0.0380.1780.212drs陕0.0160.1940.082dr

24、s沪0.8070.8071.000甘0.0040.0400.099drs苏0.0610.9870.062drs青0.0110.0150.694drs浙0.0420.7260.058drs宁0.0100.0120.806drs皖0.0100.2110.045drs新0.0120.0740.160drs闽0.0170.3480.049drs东部0.1150.5470.227赣0.0340.4250.081drs中部0.0220.2540.103鲁0.0240.6070.040drs西部0.0130.1820.232豫0.0240.4700.051drs均值0.0550.3440.192鄂0.016

25、0.2870.055drsMAX0.8071.0001.000湘0.0210.2700.078drsMIN0.0020.0120.026粤0.0741.0000.074drs140145150155160注: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划分标准,东部地区包括:京、津、冀、辽、沪、苏、浙、闽、鲁、粤、桂、琼 12 省市区,中部地 区包括:晋、蒙、吉、黑、皖、赣、豫、鄂、湘 9 省区,西部地区包括:渝、川、黔、滇、藏、陕、甘、宁、青、藏 10 省市区。 表中“drs”表示规模报酬递减,“”表示规模报酬不变。通过表 2 可以看出:总效率最大的是上海(0.807),最小的是西藏(0.002),均值为 0.05

26、5,总效率相对较低,其中东部地区均值最大(0.115),中部地区均值次之(0.022), 西部地区均值最小(0.013)。从纯技术效率维度来看,最大的是广东(1.000),最小的 是西藏(0.012)、宁夏(0.012),均值为 0.344,与总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值相比,各地区纯 技术效率均值相对较高,表明旅游资源的内涵式增长取得一定进步。其中东部地区均值最大(0.547),中部次之(0.254),西部最小(0.182),总体上东部地区旅游资源总效率受纯 技术效率驱动程度最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程度较高。从规模效率维度来看,最大 的是上海(1.000),最小的是四川(0.026),均值为 0

27、.192。结合前文旅游资源优势度评价 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四川省旅游资源优势度一直以来在全国排名均为首位,但旅游资源的规 模效率却最小,表明单纯追求数量的增加并不能促进旅游资源规模效率的提高。从三大地带 均值来看,西部旅游资源规模效率最大(0.232),东部次之(0.227),中部最小(0.103)。 西部地区总效率受规模效率驱动程度最大,旅游资源的开发总体上属于粗放型阶段。各省份规模效率与最优决策单元相比,除上海市外,其他地区规模报酬处于递减状态, 表明总效率受规模效率驱动的西部大部分省份旅游资源的增长方式存在着不合理性,是一种 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在长期内不利于旅游资源的健康良性发展。单纯追求

28、旅游资源数量的增 加,不一定能提高旅游资源的规模效率,甚至会导致规模效率的降低。旅游资源的增长应该 通过增加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的投入,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未来应提倡旅游资源的包容 性增长。3演化分析1651701751801853.1G 指数分析运用 ArcGIS9.3 空间统计模块(Spatial Statistics Tools)可计算出各地区旅游资源相对效 率的 G 指数,进一步可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用自然断裂点法(Jenks)将数值由低到高 划分为 5 类,分别为:冷点地区、次冷地区、温点地区、次热地区、热点地区。总效率热点 区总体上变化幅度不大,2009 年与 2001 年相比,

29、西藏、甘肃、青海由次冷区演化为冷点区, 山东、吉林、辽宁由次冷区演化为温点区。总效率的热点区主要位于长三角,冷点区主要位 于中西部地区。图 2 总效率 G 指数的变化Fig.2 The change of G index of total efficiency与总效率相比,旅游资源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发生的变化幅度较大。2009 年与 2001 年相比,纯技术效率变化最大的主要分布在大西南和泛长三角地区。大西南地区各省旅游资 源的纯技术效率大部分出现“退化”:青海、西藏由热点区演化为冷点区,云南由热点区演化 为次冷区,重庆、贵州由热点区演化为温点区,甘肃、四川由次热区演化为冷点区,陕西由 次

30、热区演化为次冷区。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得大西南地区绝美的旅游资源逐渐为世人熟知,由于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起点较低,相同数量的资金、技术、人才 等要素的投入获得的收益大于其他地区,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开始几年内,大西南地区 旅游资源的纯技术效率相对较高。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渐实施,“资源诅咒”现象的开始发挥效应,即大西南地区由于自身旅游资源禀赋的优越,不需要投入很多资金、技术、人才即可 获得一定的收益,这种状况反过来阻碍了旅游资源纯技术效率的提高,使得近年来大西南地区旅游资源的纯技术效率普遍降低。泛长三角地区各省旅游资源的纯技术效率大部分出现一 定程度的提高:安徽、山东由温点区

31、演化为热点区,江苏、浙江由次热区演化为热点区。这 些地区经济较发达,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集约化程度较高。除此之外,中部的山西、河北、 河南、湖北、湖南、江西以及华南的广西和广东等地区旅游资源的纯技术效率得到一定程度 的提高。190195200205图 3 纯技术效率 G 指数的变化Fig.3 The change of G index of pure technology efficiency2009 年与 2001 年相比,规模效率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东北地区、京 津及长三角地区。西部地区新疆由热点区演化为次热区,重庆由次冷区演化为冷点区,湖南 由次冷地区演化为冷点区。东北地区

32、的黑龙江、吉林由次热点区演化为温点区,辽宁由温点 区演化为次冷区。北京、天津、江苏由次热区演化为热点区,浙江由温点区演化为热点区,此外海南由次热点区演化为热点区。规模效率的热点区总体上变化幅度较大,并且向长三角 及京津地区发生转移。这主要是因为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的规模效率在三项效率中最大,而 规模报酬总体上处于递减状态,从长远看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导致规模效率的降低;东部 地区旅游资源效率的提高逐渐摆脱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因此相同数量资源的投入,东部地区会获得更多的规模效率。仅仅依靠规模取胜的传统资源增长方式逐渐不符合旅游资源发展的需要,旅游业的发展应该逐渐摆脱依靠旅游资源数量增加提高效率的

33、模式,提倡包容性 增长。图 4 规模效率 G 指数的变化Fig.4 The change of G index of scale efficiency3.2重心与标准差椭圆3.2.1重心变化运用 ArcGIS9.3 相关模块分别计算 2001、2003、2005、2007、2009 年各项效率的重心, 如表 3 和图 5 所示。总效率的重心主要位于安徽与江苏境内,总体上向东北部发生偏移,2009 年总效率重心偏移到江苏省境内,主要是因为总效率的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210215地区。纯技术效率重心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北部与安徽省西北部,总体上向东北部发生偏移,2009 年纯技术效率重心偏移到安

34、徽省西北部,主要是因为纯技术效率的高值集聚区从大西 南转移到泛长三角地区。规模效率重心主要位于山西省西南和河南省西北,总体上向西南方 发生偏移,2009 年规模效率重心偏移到河南省境内。纯技术效率重心移动轨迹与总效率方 向大致相同,主要是因为省际旅游总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驱动,规模效率重心的移动轨迹 表现出与前两者不同的空间态势。表 3 各项效率的重心Tab.3 The gravity centre of various efficiency总效率20012003200520072009重心坐标()117.235E,32.647N117.827E,32.756N118.210E,32.762N

35、118.509E,32.802N118.221E,33.094N移动方向东北东北东北西北 移动距离(km) 56.76335.85935.07142.194纯技术效率20012003200520072009重心坐标()112.405E,32.206N112.174E,32.055N115.342E,32.675N115.203E,32.862N115.109E,32.981N移动方向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移动距离(km) 27.538305.74724.54815.895规模效率20012003200520072009重心坐标()110.351E,35.140N110.949E,34.832N11

36、1.188E,34.430N111.690E,34.348N111.656E,34.402N移动方向东南东南东南西北移动距离(km) 64.42049.81747.0096.775总效率 重心 标准差椭圆2009 标准差椭圆2007 标准差椭圆2005 标准差椭圆2003 标准差椭圆2001纯技术效率 重心 标准差椭圆2009 标准差椭圆2007 标准差椭圆2005 标准差椭圆2003 标准差椭圆2001规模效率 重心 标准差椭圆2009 标准差椭圆2007 标准差椭圆2005 标准差椭圆2003 标准差椭圆20012009 安徽200120072005河南山西2003河南2009江苏2007

37、安徽20052003200120032001湖北200920052007220图 5 各项效率重心与标准差椭圆分布Fig.5 The distribution of gravity centre and standard deviational ellipses of various efficiency3.2.2标准差椭圆运用 ArcGIS9.3 相关模块分别计算 2001、2003、2005、2007、2009 年各项效率的标准225230差椭圆,如图 5 所示。各时期标准差椭圆以重心为中心,但却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态势。从转角 的大小来看(表 4),总效率主要表现出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

38、局,并且有向正北-正南空间分布格局演化的倾向;纯技术效率在 2005 年转角 的大小发生较大变化,但总体 上也呈现出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规模效率大致呈正东-正西的空间分布格局,这种格 局在 2009 年得到进一步加强。总体上总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空间分布态势大体相同,规模 效率显出与前两者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是规模效率的高值集聚区分布与前两者不同所 导致。表 4 各项效率转角 变化Tab.4 The change of rotationof various efficiency20012005200920012005200920012005200938.33513.73414.2484

39、9.32020.35724.82182.78378.70486.020各项效 率转角()总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2353.3R/S 分析利用 20002010 年各项效率的数值,分别绘制各项效率的 H 指数与时滞 t 的双对数散点 图,如图 6 所示。当 0.5H1 时,表明时间序列具有长期相关的特征,即过程具有持续性, H 值越接近 1,持续性越强27。通过图 6 可以看出,各项效率的 H 值数均大于 0.5,表明相 对效率的变化将会继承过去的整体趋势,各项效率具有分形特征。通过图 6 还可以看出,在 未来一段时间内(20112021 年),中国省际旅游资源的各项效率仍然会表现出增长的趋势。

40、2404结论与讨论图 6 lnt 与 lnH 的双对数函数关系Fig.6 Double logarithmic function between lnt and lnH2452501)20002010 年大陆省际旅游资源相对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驱动,旅游资源的集约 化增长取得一定进步。总体上东部与中部旅游资源总效率受纯技术效率驱动,西部地区旅游 资源总效率受规模效率驱动。2)对主要年份省际旅游资源相对效率进行 G 指数分析表明,总效率的热点区变化幅度 不大,主要位于长三角,冷点区主要位于中西部地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冷热区变化 幅度较大,纯技术效率的热点区由大西南转移到泛长三角及周边地区,

41、规模效率的热点区由 西北地区转向长三角及京津地区。3)省际旅游资源各项效率的重心演化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态势。总体上总效率与纯技术 效率的重心向东北发生偏移,规模效率的重心向西南发生偏移。从标准差椭圆的转角 大小 来看,总效率与纯技术效率总体上表现出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有向正北-正南格255260局演化的趋势,规模效率大致呈正东-正西的空间分布格局。相对效率具有分形特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省际旅游资源的各项效率仍然会表现出增长的趋势。4)受选取指标及研究数据的影响,本研究仍有继续完善之处。本文所计算的是相对效 率,其结果是一个比值,并没有全面反映出旅游资源的实际效率。旅游资源的效率是一个复 杂的问题,还涉及到区位、经济发展水平甚至旅游方式的影响,本研究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 这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但本研究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对未来省际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 一定的指导意义:未来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一方面需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