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教育中师生观念差异调研分析.doc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625947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商务教育中师生观念差异调研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子商务教育中师生观念差异调研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子商务教育中师生观念差异调研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子商务教育中师生观念差异调研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子商务教育中师生观念差异调研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子商务教育中师生观念差异调研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商务教育中师生观念差异调研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论文大全电子商务教育中师生观念差异调研分析张利西安邮电学院,陕西西安(710061)摘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存在以下基本事实:电子商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已经得到基本一致的认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定位应该有所不同;教师对课程结构 合理性的认可远比学生乐观;教师对培养质量的认可比学生乐观。基于以上事实,本文从信 息的掌握全面程度和深度上考虑,认为教师的认识相对客观一些,但学生对培养质量认知低 于教师认知的事实还是应当引起警觉。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培养目标 定位、课程设置有很多争议可以理解,对于专业培养质量、课程结构的评价也不能一概而论, 要根据学生爱好和特长进

2、行个性化引导,相应的课程也要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 学生的潜力,满足人才个性化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电子商务;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培养质量;比较分析1. 引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是当今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它年轻但影响深远。从 1991 年老布 什总统开放因特网面向企业信息算起,基于互联网意义上的电子商务不过 15 年历史;如果 追溯到 70 年代的电子资金转移(EFT)和电子数据交换(EDI),基于计算机点对点通信意 义上的电子商务也不过 30 多年历史。但电子商务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影响却极其巨大,以 致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官员已认同其在商务活动中的革命性作用。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带来电子商务

3、教育的繁荣。自教育部 2001 年批准 13 所高校首批本 科招生,到 2006 年累计批准了 306 所高校开展本科教育1,电子商务本科教育在中国走完了 第一个五年,规模迅速扩张起来。迅速扩张规模必然带来一些问题。2005 年北京的一次人才需求调查显示,电子商务人 才需求量最大,位居榜首,但同年的就业统计显示,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就业率低于总体平均 水平,形成专业人才需求巨大和专业就业不佳的反差2。形成这种反差的主要原因是电子商 务专业就业方向模糊。2004 年北京某大学第一批高职电子商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 67%3。调 查发现,不能顺利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中有 53%是因为就业方向模糊,在人才市场上

4、很少有 企业和单位专门招聘“电子商务师”职位的,学生不知道应聘何种企业、何种职务。本文认为发展中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解决,不能因为问题而怀疑发展。在发展中发现问 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比较务实的。本文基于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 业人才培养调查研究”的数据,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师生观念差异进行分析,目 的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基础。2. 电子商务专业师生对培养目标认识的差异培养目标定位调查显示:教师对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的主流认识是复合型人1 引自 2006 年 6 月第五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联系会议暨第三届中美电子商务高级论坛上,教育部

5、 高教司吴燕处长的发言2 同上3 满东升,电子商务教育等待花开的时候,中国教育报 2005 年 3 月 9 日第 11 版-5-才,占被调查教师的 60.4%,其次是“应用型人才”。其中语文类、民族类、师范类、理工类和农林类院校的教师均以“复合型人才”为主流认识,财经类院校教师认为目标应定为“复合 型”和“应用型”的比例相同,民族类院校被调查教师则视“应用型人才”为首要目标。从不同 层次学校的都反馈情况来看,以“复合型人才”为电子商务本科培养目标的认识均占首位,而211 院校的比例(51.3%)比非 211 院校的 44.2%要高。排在第三的均为“高级专门人才”,而 对“通才”和“专门人才”的

6、认可程度则很低。教师中 81.9%的认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有所不同,这反映了主流 认识,同时也有 10.3%的教师认为应该很不相同,只有民族类有 20%的教师认为培养目标应 该“基本相同”,其余各类型院校持此观点的均不足一成。从不同层次学校来看,211 院校有83.1%的教师认为培养目标应该 “有所不同”,略高于非 211 院校的 81.6%。而非 211 院校有11.1%的教师认为应该“很不相同”,高出 211 院校同项比例。与总体情况相一致,持“不同”看法的被调查均达九成以上。在 3704 个学生样本中,有 2061 个选择了复合型人才,占总体的 55.64%;有 822

7、 个选 择了应用型人才,占总体的 22.1%;有 611 个学生选择了高级专门人才,占总体的 16.50%; 有 185 个选择了专门人才,占总体的 4.99%;有 171 个学生选择了通才,占总体的 4.62%; 其他 45 个选择了其他,占总体的 1.21%。由于存在多选和不选的情况,为了可比性,将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显示如图 1。图1 师生对培养目标认识的差异60.00%40.00% 教师20.00% 学生0.00%通才 高级 专门 复合 应用 其它教师 2.30% 8.42% 4.73% 46.35 37.87 0.33% 学生 4.39% 15.69 4.75% 52.91 21.1

8、0 1.16%图 1 师生对培养目标认识的差异从图示我们可以看到,老师和学生都认为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应该在复合型或应 用型,同时学生比老师更认同电子商务专业的复合性特征。从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关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复合型人才这一点,目前已经得到了基本一致的认可, 其中 211 院校对复合型人才的认可度比非 211 院校的要高。同时,主流认识认为不同层次、 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有所不同,从层次上看 211 院校的定位侧重于复合型,非 211 院校在复合型定位的同时侧重于应用。3. 电子商务专业师生对课程结构合理性认识的差异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结构状况的调查显示:教师认

9、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结构合理的比例 为 95.8%,这是主流认识;认为“不合理”和“非常不合理”的比例仅为 3.7%和 0.3%。从不同 类型学校来看,所有学校都有 95%以上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专业 课程结构合理,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语文类、农林类、综合类、师范类、理工类、财经类和 民族类,差异较小。从不同区域学校来看,认为专业课程结构合理的比例都高于 90%,其中华南地区比例最高,达 97.9%,华东地区以 97.1%居其次,华北、东北地区均为 96%,最低比例的西北地区也有 93.8%。从不同层次学校来看,211 院校中教师认为电子商务专业课 程结构合理的比例为 97.5

10、%,略高于非 211 院校的 95.4%。总的来看,学生认为专业课程结构基本合理。不同类型院校的学生对专业课结构评价有 差异,语文类的学生认为“基本合理”的高达 68.85%,随后就是师范类学生认为“基本合理” 的比例为 57.52%;而民族类学生只有 36.21%认为“基本合理”,有 55.17 的学生认为课程结 果“不合理”。对不同年级学生对专业课程结构评价的分析表明,三年级只有 43.77%的学生 认为“基本合理”,而有 44.93%的学生认为课程结构“不合理”。四年级也有 36.44的学生认 为课程结构“不合理”,还有 10.67%的学生认为“非常不合理”。一年级的学生认为课程结构“基

11、 本合理”的比例最高,达到 67.19%。教师和学生间的认识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见图 2。图2 师生对课程结构合理性认识的差异100.00%教师50.00%学生0.00%非常合理 基本合理 不合理 非常不合教师 8.00% 87.80% 3.70%0.30% 学生3.32% 52.40% 37.53% 6.40%图 2 师生对课程结构合理性认识的差异从图示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课程结构合理性的认识远比学生乐观,绝大部分高校的老师 基本认可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而学生的认可程度相对较低,差异显著。 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设置有很多争议可以理解,教师的观点在一 定程

12、度上是发展中的比较,相对于发展初期,现在的课程结构合理性已经得到相当得体提高; 而学生的观点相对静止,同时侧重于横向比较,和已经成熟的学科相比,电子商务专业课程 体系结构还有不少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高于高年级学生, 是对上述观点的一个侧面支持。目前各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经验和企业的实践表明:对于专业的课程结构不能一概 而论,而要根据学生爱好和特长进行个性化培养,相应的课程也要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满足人才个性化培养的需求。4. 电子商务专业师生对培养质量认识的差异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状况的调查显示:从总体来看,被调查教师认为电子商 务

13、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比例最高,占 48.7%,其次就是认为质量“一般”,比例为42.6%。从不同类型学校的评价结果来看,由于语文类和民族类样本量较小,故不作考察。 余下的几种类型学校中,财经类院校认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的比例排在首位, 为 56%,其次是理工类,占 54.7%,综合类第三,占 54.7%,师范类最低,为 46.8%。从不 同区域学校的评价结果来看,华中地区院校的教师认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的比例排在首位,为 61.7%,其次是华东地区,占 60.1%,东北地区第三,占 57.9%,而西北地区最低,为 42.3%。从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评价结果来看,2

14、11 学校有 73.5%的教师认为电 子商务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高”,比非 211 学校 44.9%的教师比例高出很多,而非 211 学校 教师则普遍认为培养质量“一般”,比例为 50.2%。总的来看,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培养质量的评价选择“一般”和“较高”的占 79.24%。对 不同类型学校分析表明,各类型学校的学生有一半以上认为 “一般”,民族类的比例最高, 达到 68.97%;其他类型学校的学生认为 “较高”的比例高于“较低”的比例;其中语文类有42.62%的学生认为“较高”。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评价分析表明,各年级的近 60%的学生认为 “一般”;一年级有 25.23%的学生认为“较高”,四

15、年级有 24.44%的学生认为 “较高”。从院校 类别来看,民族类学生意见相对较大,可能和语言沟通有一定关系。教师和学生间的认识差异见图 3。图3 师生对培养质量认识的差异100.00%教师50.00%学生0.00%很高 较高 一般 较低 很低 未选教师 5.10% 48.70 42.60 1.40% 0.10% 2.20% 学生 3.13% 19.17 60.07 12.90 2.27% 2.46%图 3 师生对培养质量认识的差异从图示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和学生对培养质量的认识都集中在较高和一般上。其中教师对 培养质量的认识比学生乐观,其众数在“较高”选项上,而学生的众数在“一般”选项上。从信

16、息的掌握全面程度和深度上考虑,教师的认识更多的是基于考核结果,而学生的认识更多的 是基于主观感知。即便如此,学生对培养质量认知低于教师对培养质量认知的事实还是应当 引起警觉,特别非 211 院校,他们本来就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5. 结论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存在以下基本事实: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和学生都认为本专业培养 目标定位应该在复合型或应用型,同时学生比老师更认同电子商务专业的复合性特征。主流 认识认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有所不同,从层次上看 211 院校的定位侧 重于复合型,非 211 院校在复合型定位的同时侧重于应用。教师对课程结构合理性的认识远 比学生乐观,差异显著。教师对

17、培养质量的认识比学生乐观。从信息的掌握全面程度和深度上考虑,教师的认识更多的是基于考核结果,而学生的认 识更多的是基于主观感知,因此教师的态度相对客观一些。即便如此,学生对培养质量认知 低于教师对培养质量认知的事实还是应当引起警觉,特别非 211 院校,他们本来就面临更大 的就业压力。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有很多争议可以理 解,教师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发展中的比较,而学生的观点相对静止,同时侧重于横向比 较。目前各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经验和企业的实践表明:对于专业的培养质量、课程结构不能一概而论,而要根据学生爱好和特长进行个性化引导,相应的课程也要有所侧

18、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满足人才个性化培养的需求。参考文献1 Ergun Gide, Wu Mingxuan, A frame work for adoption of E-commerce programs in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C, CAEC2004, p.633-6372 Harlan L Etheridge; Kathy H Y Hsu; Thomas E Wilson Jr, E-business Education at AACSB-AffiliatedBusiness schools: A Survey of Progra

19、ms and CurriculaJ,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 Jul/Aug 20013 James L Morrison, Ganiyu Titi Oladunjoye, E-commerce infusion into business education encompassing the realities of an emerging business modelJ,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 Washington: May/Jun 2002. Vol. 77, Iss 5; p. 290.4 中

20、国社科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调研报告R,2006.2.195 王喜成,关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J,高教论坛,2003(6):69-71Investigation on Attitude Differences of EC EducationBetween Faculty and StudentsZhang LiXian Institute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Xian (710061)AbstractThrough investigation, the authors identified such basic f

21、acts: the compound cultivating objective ofEC major was agreed widely; the cultivating target should be different among different universities or colleges in different types or degrees; teachers were more optimistic than students in line with the rationality of curriculum structure; teachers were op

22、timistic than students in cultivating quality. The authors considered that the attitudes of teachers were more objective than that of students because of their wide and deep possession of information. However, the fact that students were relatively pessimistic in cultivating quality should be emphasized. As a strong comprehensive major, it could be understand there were many deputies in major construction. The point was how to satisfied the demand of personalization.Keywords: Electronic Commerce; Cultivating Objective; Curriculum Structure; Cultivating Quality; Comparison Analyz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