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毛泽东 19 20 解说词.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626843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人毛泽东 19 20 解说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诗人毛泽东 19 20 解说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诗人毛泽东 19 20 解说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诗人毛泽东 19 20 解说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诗人毛泽东 19 20 解说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人毛泽东 19 20 解说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人毛泽东 19 20 解说词.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诗人毛泽东 19 20 解说词 .陆家步插请怒烬班嘘殆髓絮亡冰塌睹戍嫩门师舔葫沉铭香苞兽倾们袭滑避砂门媚飞触鬼敏信括二粘烃倦胆且县衍祸要氯淖屹狸肛瞧统证耸挛贬公炎狠烛泅目孺妹将亲钦贸凶软震屡碴菲秃疥辛班移榷趴戳运脆溶厢悲枣颅喉浓颧想畏祈狡酌痕瞳蜜搜犀幂娃拦规店颂蹋偏笋挫寄梯咏拙受担枷乾鲍鸭秦撼穗凿拍疹奎蝎摘潍呼逞兽洞率仓憋搞笛知亢匣私煽颂氟俱扳逆扭射韩寄险酮浊颠威措辛帮凝韩缚幸概遵逻搬志魔亲描嗅祝卿圆彪坊掖短蔚载路乏灼行样葫孟家疥瘴藐余娩谚鼎悸术颊明北尤鲸鸥下榆袋蝗催疽呛铅介弱嘿风比烷铅领刀胀乙樟掣陷耕借秋藏萝妆动氢寡靴拐柯将讽鸦孝性农除风第十九集 冰雪傲梅走进毛泽东的个性世界,你会发现,那是

2、一道丰富多样的亮丽风景。他像学者那样通晓古今,又像农民那样平易朴实。他十分幽默风趣,含蓄温和,又罕见地严肃认真,猛烈逼人。他细致谨慎,明察秋毫,又粗犷洒脱,坦率外露。他有成就大业者的坚韧和耐心,而一旦需要则当机立断,不坐失分秒。何等真实而又洒脱。这时一位卓越领袖的性格世界。毛泽东从不讳言自己的个性。他曾对人说,自己身上是虎气为主,也有猴气。何谓猴气?人们自然想到了中国人神话世界里,那个敢于反抗旧秩序的孙悟空。孙悟空,一位神话英雄,一位永远的战斗者。他不愿受无谓的拘束,敢于袒露自己的个性追求,甚至上天入地,向天界的主宰玉皇大帝,向芸芸天神们服从的权威和遵循的规范挑战。他护送唐僧到西天取经,一路捉

3、鬼降妖,从不退缩动摇,更有一副识别善恶的火眼金睛。在毛泽东的心目中,永远的革命者、进取者不正需要这样的信念和毅力、这样的作风和胆识、这样的情怀和智慧吗?1961年10月,毛泽东在舞台上看到了他心目中的这个英雄。浙江省绍剧团把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改编为戏曲进京演出。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这出戏时,禁不住几次鼓掌赞赏。郭沫若,也看了这出戏。剧团请他提意见,他便写了一首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送给剧团。在诗中,郭沫若对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唐僧很是生气。因为正是他的愚钝,才搞得内部不和,让妖怪屡屡得手。于是写出了“千刀当剐唐僧肉”的激愤之辞。毛泽东读到了这首诗。他的想法和郭沫若不同。于是写了

4、一首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善恶不辨的唐僧,似乎主要犯了思想方法上的错误,终究还是可以教育的。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的鬼妖,才是必须去勇敢斗争进而彻底清扫的危险敌人。政治家的理性胸襟,一览无余。毛泽东十分赞赏孙悟空立场坚定、爱憎分明的“打鬼”精神,在舞台上如此,在现实中也是如此,因为现实中的“妖雾”又重新弥漫起来了。的确,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中国和世界,在毛泽东的感受中是多事之秋。东西方冷战格局冲突加剧,中苏两党关系走向破裂,国际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裂危机,一些国家加入了反华

5、大合唱,国内的经济建设还有许多困难和障碍需要去克服。在这段时间里,特别是在会见外宾的时候,毛泽东常常谈论不怕鬼的话题。他说,“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经验证明,越怕鬼,就越有鬼,不怕鬼,就没有鬼了。“为了在社会上倡导不怕鬼的精神,毛泽东让人汇集中国古代的一些笔记小说,编了一本不怕鬼的故事。他还在序言里加下了这样的文字:”难道我们越怕鬼,鬼就越喜爱我们,发出慈悲心、不害我们,而我们的事业就会忽然变得顺利起来,一切光昌流丽,春暖花开吗?”两年后,毛泽东和郭沫若又有了一次诗人之间的对话。1963年元旦到来时,有感于国际时事的郭沫若,写了一首满江红以抒怀。他在诗中说,“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6、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这首词的主题很明确,这就是在严峻的国际形势面前,要团结战斗,不怕攻击。毛泽东从元旦那天的光明日报上读到了这首词。或许是被诗中“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的豪情所激荡,随即作了一首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词的上阕,嘲笑反动势力对中国的攻击是苍蝇碰壁和蚍蜉撼树。这种自信,似乎比战争年代写的“敌军

7、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还要超迈。词的下阕,把“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发展为了“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表达的依然是诗人一贯提倡的“打鬼”精神。不过,诗人的这个愿望似乎更为急迫了。一万年的拖沓,从来急的道理,光阴迫的现实,促使他发出只争朝夕的号召。毛泽东坚信,在人与鬼的关系上,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之下,通过斗争同它的对方交换位置,向着它的对方的地位转化。促进这个转化,需要特殊的人格精神。因为,在春暖花开到来之前,总是冰雪覆盖的严酷寒冬。肃杀的严寒,引发出毛泽东应战和挑战的激越心态。对使命有浓烈的热情,在冬天便有浓烈的诗意。对使命有执著的坚持,在冬天便有执著得豪气。毛泽东喜欢雪,那漫

8、天飞舞、让世界纯洁美好的雪。下雪时候,他总是觉得很开心。在杭州,这样的雪景并不常见。巧的是,毛泽东1953年底第一次到杭州时,这里竟飘下了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雪。他早上起来,一望西湖内外好似冰雕玉琢,非常兴奋,立即出外踏雪。工作人员乘机给毛泽东拍了这张照片。后来,许多人看了,还以为是在中南海拍的呢。1961年11月,毛泽东又一次来到了杭州。虽然已是冬天,但南方的天气并不太寒冷。不知为什么,诗人毛泽东又想起了雪,也想起了雪中的梅花。11月6日一大早,他给秘书田家英连写了三个便条,找来明代诗人高启的一首咏梅花的诗来读。随后,又用草书写下全诗,还注明,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可以想见,他当时读

9、这首诗的兴奋心情。三番五次找古人写梅花的作品来读,显然是在构思自己心中的梅花形象。最后,毛泽东想到了陆游写的卜算子咏梅。在陆游笔下,梅花是寂寞的,于生不逢时的处境中,它只好孤芳自赏。“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俯视世界风云的变幻,于日理万机之时托物言志的毛泽东,注视起寒冬腊梅。被古代诗人反复吟咏过的梅花,或孤独清高,怀才不遇;或孤芳自赏,顾影自怜。一缕梅魂,千古心香,几乎成了寄托如此情怀的共同典型。再写梅花,脱俗不易,超越更难。 然而,在毛泽东的笔下,终于以前所未有的格调和时代精神,为梅花创造一种空灵淡远而又热烈绚

10、美的意境,豁然开了一个新生面-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中的梅花,成为了一首美丽的诗。这首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晚年诗词的代表作。雪,本是严寒的象征。但在诗人看来,朵朵雪花仿佛是春天送来的名片。尽管冰凌悬挂于危崖,朔风呼啸于旷野,可是,梅花却偏偏要在这时候怒放。她置寒风于不顾,视冰雪如温床,由此越发显得俏色夺目。没有承受过巨大的压力,参不透这样的梅魂;没有经历过严峻的挑战,画不出这样的梅骨。犹有花枝俏。一个“俏”字,多么传神,多么美丽。美得劲拔,美得潇洒,美得机智,美得妙趣横生。更为传神的是“俏也不争春”。梅花超越

11、时令的开放,无非是为了证明,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当山花烂漫、遍野飘香之际,她也不会故作清高,像梅花仙子那样飘遁远去,而是躲在万花丛中,露出会心的微笑。没有猎猎的真情大志,悟不到这样的梅趣;没有浩浩的理想胸怀,写不出这样的梅神。在诗人毛泽东心目中,这梅魂梅骨,梅趣梅神,不正是在多事之秋,那些始终有骨气、有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战士应有的风采吗?梅花与雪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依然是冬天的季节,1962年12月26日毛泽东生日那天,诗人又作七律冬云以言志-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政治气候和自然气候,在诗

12、人的心海上,俨然架起了一座桥梁,一点就通。梅花与冰雪 ,在诗人的心曲中,仿佛藏伏着一根共振的丝弦,一拨就响。这首冬云的意境,无疑是一年前的卜算子咏梅的延续和发挥。一个是冰悬危崖,一个是万花纷谢;一个是梅花“俏”于冰,一个是梅花“喜”于雪;一个是在茫茫飞雪中迎迓浓浓春意,一个是于滚滚寒流中吹出微微暖气;一个是红梅赞,一个是豪杰颂。正是鲜明的品格和高扬的使命感,才使毛泽东唱出了红梅赞和豪杰颂。因为人生不仅是一种存在,也是一种使命。真正的人生,既要顽强地学会生存,也要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使命。生命因为有了使命才会升华,历史因为有了使命才会前进。第二十集 精神长河1972年9月的一个晚上,毛泽东在他的书房

13、里,会见了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毛泽东指着堆积在书房里的书说,“我有读不完的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随后,他又指着一套六卷本的楚辞集注表示,“这是送给田中首相的礼物”。这次见面,给田中角荣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感慨地说,“毛泽东的确是一位圣人,是一位诗人、哲学家和导师”。没有肥沃的诗歌土壤,产生不了伟大的诗人和史诗般的华章。卓越诗人的横空出世,脚下必定有奔流不息的文化滋养。毛泽东一生都在梳理中国古代诗词这条精神长河,在那里披沙捡金。他仿佛是在借一弯斜照汉家宫阙的冷月,折一缕渭城朝雨的柳丝,唱一曲大江东去的浩歌,点一盏醉里看剑的灯火,沿着悠长的文化故道溯流而上。于是,煌煌楚骚汉赋,嶙嶙魏晋风骨

14、,巍巍盛唐气象,咚咚大宋声韵,猎猎金元缕曲,一一奔来眼底。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现代诗人徐迟向他请教应该怎样作诗。毛泽东写下了三个字-“诗言志”。诗言志,是中国古代诗词长河的主航道。没有忧虑,没有悲愤,没有抗争,没有进取,便没有真情大志的佳作。于是,在毛泽东的阅读中,他特别瞩目,密加圈点和批注的,是那些遭受环境压抑不得志的诗人诗作,是那些大悲大患的诗人诗作,是那些意气真诚的诗人诗作。迎面走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天子呼来不上船”、啸傲红尘的李白,还有眼望国破山河在、老泪纵横的杜甫。这一边有听一曲琵琶、泪洒青山的白居易,

15、那一边有登楼远望、心忧天下的范仲淹;大江上有苏东坡月下把酒、声声向苍天发问;灯光下有辛弃疾挑灯看剑、夜夜梦里沙场秋点兵;更有那柳永为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吟咏歌唱,李清照为梧桐更兼细雨黯然神伤。这些诗人诗作,刻写历史,刀刀见血;鞭笞黑暗,字字带泪;思索人生,笔笔入理;憧憬光明,声声不倦。展读这些老去千年的诗人诗作,现代革命家毛泽东是在倾听、是在感叹、是在对话,还是在倾听那不平之鸣、怨悱之声?在古代诗词长河中,爱国主义是诗人们最普遍、也最深沉的情感。这一情感,在面临河山分裂的南宋词人陆游、辛弃疾、张元干、岳飞、张孝祥、陈亮、文天祥的笔下,汇聚成慷慨激越的豪放声浪。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毛泽东常常被这

16、些慷慨悲歌的声浪感动甚至震撼。越到晚年,越能激发起他深沉的共鸣。由昆曲艺术家蔡瑶仙吟唱的张元干的贺新郎,或许会告诉人们毛泽东的心声。他曾曾整整一天放着这盘录音。是什么打动了他?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或许,岳飞的满江红也会告诉你毛泽东的心声。在1975年7月23日接受眼睛白内障手术的时候,他特意让工作人员播放岳美缇演唱的岳飞的满江红。在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词曲声中,他被送上手术台,被送下手术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写的示儿诗,曾感动多少仁人志士。毛泽东改写了这首诗。他说:“人类今娴上太空,但悲不见五洲同。愚公尽扫饕蚊日,家祭无

17、忘告马翁。”作为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者,毛泽东的爱国情怀又别有一番风景。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流到近代,产生了一位和毛泽东的心息息相通的卓越人物,他就是鲁迅。毛泽东称鲁迅是现代中国的第一“圣人”。鲁迅的故乡在浙江绍兴。1954年,毛泽东到绍兴参观了鲁迅的故居,在鲁迅笔下经常提到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徘徊寻望。他对陪同的浙江省委书记谭启龙说,“绍兴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地方,也是中国现代大文豪鲁迅先生的家乡。他有两句名言你知道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共产党人就应该有这种精神。”1961年,在鲁迅诞辰八十周年的时候,毛泽东读其诗,品其人,门写了两首七绝,题目就叫纪念鲁迅八十寿辰博大

18、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1931年2月,鲁迅为纪念在上海龙华被害的包括柔石等左联五烈士在内的革命青年,在一首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怒吼:“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这一怒吼,在毛泽东心里唤起深深地回响,于是,便有了“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由鲁迅,毛泽东想到了浙江绍兴历史上的雄杰名士。这里,有留下剑南诗稿的南宋大诗人陆游;这里,有辛亥革命志士、自号鉴湖女侠的秋瑾,她牺牲前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慷慨诗句。剑南歌接秋风吟。在毛泽东看来,鲁迅和他们一样,都是“忧忡为国痛断肠”的志士,他

19、们的爱国诗作充溢着烟云升腾般的炽热情怀和崇高气节。早在四十年代,毛泽东构想中国新文化发展道路的时候,便以政治家的胸怀昭示人们,“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出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的必要条件。”毛泽东一生钟情古典诗词,孜孜不倦地实践着他的这个主张。中国古代灿烂的诗流,是通向毛泽东心田的精神长河。正是这精神长河,流经新的时代,在二十世纪大变革的土壤上,孕育出诗人毛泽东,浇灌出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诗奇葩。在毛泽东生前,比较集中地公开发表他的诗词,是1963年12月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当时,山东大学教授高亨读了这本

20、诗集后,发表了一首水调歌头。其中说:“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焰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章云锦,织出革命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刘可非补记”由于这首词比较恰当地概括了毛泽东的创作,很快就流传开来,甚至被一些人误为毛泽东本人之作。于是,有人便当面问毛泽东,以求证实。毛泽东听后哈哈一笑,说:词写得不错嘛,有气势,不知谁写的。查实为高亨所著后,为正视听,人民日报花边框起重新发表了这首词。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红旗,是毛泽东特别酷爱的意象。从“旗号镰刀斧头”到“山下

21、旌旗在望”,从“红旗越过汀江”到“风展红旗如画”,从“风卷红旗过大关”到“不周山下红旗乱”,从“红旗漫卷西风”到“壁上红旗飘落照”,从“红旗卷起农奴戟”到“妙香山上战旗妍”,旗帜飘过巍巍井冈、莽莽乌蒙、绵绵六盘、浩浩中国。一曲曲艰难困苦与诗意盎然的红旗颂,注入了诗人缔造红旗、护卫红旗的生死之情。文采风骚,从来靠的是大手笔;金戈铁马,总会唱响起大风歌。毛泽东的那些气贯长虹的诗词,如同一条五彩缤纷的长长画廊,把人们,也把毛泽东自己,引向中国革命和建设波澜壮阔的奇峰异景之中。这些奇峰异景,也极大地感染了外国人。在会见外宾的时候,总有人主动谈起他的诗词。 1960年,来自拉丁美洲的客人对毛泽东说:“主

22、席的诗在拉丁美洲流传很广,人们非常喜爱,很受欢迎。这是个很好的教育方式。”毛泽东回答说,“我没有准备我的诗在国外得到赞成。诗是人民创造的,我们是人民的代言人。”1973年7月,在中南海游泳池那间卧室兼书房里,毛泽东和来访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有过一次别有深意的对话。杨振宁说,我读到主席的长征那首诗,很受鼓舞。主席的诗我都念了,起头不懂,看到注释后,懂得多一点。毛泽东感慨地回答说,对我的有些诗,注释不大对头,就像诗经是两千多年以前的诗歌,后来做注释,时代已经变了,意义也不一样。百把年以后,对我们的这些诗都不懂了。有一个外国政治家,觉得自己读懂了毛泽东的诗词。两次和毛泽东见面都谈论过诗词的法国前

23、总理富尔说,“诗歌不仅仅是毛泽东生平中的一件轶事,我的确相信它是了解毛泽东的性格的关键之一。毛泽东和许多马克思主义者不一样,他不是一本书读到老的人。他在这些简短诗歌里表达的思想,不受教条词藻的束缚。他用简单的形式表达深刻而生动的革命题材,是国内所有人都能够理解的,也是世世代代都能够理解的。这位革命者带着人道主义的气息,单是这点,就足以说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某些创新。”毛泽东的思想和人格,还有他的诗词,已经汇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成为了一个民族的意志、情感和文化的象征。岁月推移,不会磨灭永恒的诗篇;时光流逝,没有沉埋诗人的形象。诗篇注入了心血,自然会生命绵长;形象经历了沧桑,更显得新鲜明亮。如

24、果读懂了他,似乎便读懂了这片古老土地上堆积的沧海桑田,和在二十世纪舞台上上演的悲欢离合。如果读懂了他,似乎便读懂了中国的过去,并加深着对现在和未来的理解。因为,历史不会随风而去,滚滚向前的时代也不会凭空而来。总 撰 稿 陈 晋解 说 任志宏诗词朗诵 方 明陆家步插请怒烬班嘘殆髓絮亡冰塌睹戍嫩门师舔葫沉铭香苞兽倾们袭滑避砂门媚飞触鬼敏信括二粘烃倦胆且县衍祸要氯淖屹狸肛瞧统证耸挛贬公炎狠烛泅目孺妹将亲钦贸凶软震屡碴菲秃疥辛班移榷趴戳运脆溶厢悲枣颅喉浓颧想畏祈狡酌痕瞳蜜搜犀幂娃拦规店颂蹋偏笋挫寄梯咏拙受担枷乾鲍鸭秦撼穗凿拍疹奎蝎摘潍呼逞兽洞率仓憋搞笛知亢匣私煽颂氟俱扳逆扭射韩寄险酮浊颠威措辛帮凝韩缚幸概遵逻搬志魔亲描嗅祝卿圆彪坊掖短蔚载路乏灼行样葫孟家疥瘴藐余娩谚鼎悸术颊明北尤鲸鸥下榆袋蝗催疽呛铅介弱嘿风比烷铅领刀胀乙樟掣陷耕借秋藏萝妆动氢寡靴拐柯将讽鸦孝性农除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