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髓鞘脑病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分析.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628282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脱髓鞘脑病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脱髓鞘脑病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脱髓鞘脑病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脱髓鞘脑病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脱髓鞘脑病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脱髓鞘脑病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髓鞘脑病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脱髓鞘脑病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分析88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7年3月第zz卷第2期JModLabMed,March2007,Vo1.22,No.2减少了切片脱水不足的影响,又增加了切片透明的效果,同时也使透明用的二甲苯更换时间延长到原来的35倍.3.5试剂的更换平时每天检查试剂的量是否合适,常用的试剂经常过滤,不足部分及时添加,失效部分及时更换.脱蜡的二甲苯以及去苯的梯度乙醇更换时必须全部更新.脱水透明的液体可采用部分更新的方法,即废弃第一道乙醇或二甲苯,将后面的依次前移,只在最后一道相应的乙醇或二甲苯槽中加入新液.更换试剂应以染片量为标准,避免浪费,一般以每500ml试剂来算,苏木素,伊红染液

2、每处理25OO2800张切片一换,脱蜡用的二甲苯,脱水用的乙醇,正丁醇每处理500张切片一换,透明用的二甲苯每处理8O0900张切片一换.3.6机器保养采用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相结合的方法.用水和中性溶剂清洗药液槽和载片筐,附着的药液,颜色及污垢不易洗掉时,可浸入市售的漂白清洗剂,使污垢易于洗掉,再用去污粉在流水下洗涤,一般均可光洁如新.每次染色结束后都要进行清洗,最好使用各种药液的专用的药液槽,这样即使污垢没有清洗,也不会影响染色.水洗槽每日将水放尽,用毛刷清洗干净,防止生霉,堵塞,影响染色质量.每周清扫一次装置的药液槽台架,取出药液槽时,注意各槽的槽位置,打扫后放回原处,用抹布擦拭.一般每两

3、个月定期全面清洁一次染色机.活性炭每23mo可取出放于干燥箱内烘干,或放置于通风干燥处,一段时问后继续使用.总之,机器的维护和保养不可忽视,必要时亦可和厂家服务人员联系进行专业维护和保养.参考文献:1张哲,陈辉.实用病理组织染色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242.I-2孙淑芬,马福成,李江,等.染色的基本原理,生物染料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见:王伯云,李玉松,黄高舁,等.病理学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0134.33董芳,姜卫国,赵晓东.HE自动染色机应用体会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l79一l8o.收稿日期:20061117脱髓鞘脑病脑脊液细胞学

4、的动态分析丁文龙,王勤(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盐城224003)摘要:目的分析脱髓鞘脑病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细胞学的变化,探讨发病机理与细胞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初次发病和多次发病169例脱髓鞘脑病患者的CSF细胞学进行动态分析.结果CSF细胞学最高异常率迭73.5,且病情的进展与细胞的异常程度有一定的关联.结论细胞异常程度越高,病症越重;恢复期免疫活性细胞持续时间越长,复发的机率则越高,预后越差,转变为多发性硬化的可能性越大.关键词:脱髓鞘脑病;CSF细胞学;免疫活性细胞;预后中图分类号:R44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414(20

5、07)02088-02脱髓鞘脑病,又称病因不明的变态反应性脑炎,主要是由病毒性脑炎和病毒感染后引发的急性脱髓鞘脑病组成,系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因病毒感染而引发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导致脑组织的免疫损害,形成病灶一些患者可反复发病,继而转变为多发性硬化.该病长期以来被视为医学顽疾.本文对我科近5年来所检查的169例脱髓鞘脑病患者的CSF细胞学进行了动态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i资料与方法i.I资料来源选择近5年来我院收治和外院送检的脱髓鞘脑病患者169例,分为两组,第一组为首次发病患者101例(首次发病组),第二组为多次发病患者68例(多次发病组),共计169例患者.分别对其发病初期,急性期,恢复期

6、的CSF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动态分析.脱髓鞘脑病的诊断,除8例获得CSF病毒抗体测定阳性资料外,主要根据临床表现,或根据症状和疾病转归,排除其它病原感染性疾病(结核性脑炎,真菌或原虫感染).其中男性89例,女性作者简介:丁文龙(1962),男,江苏盐城人,主管检验师.80例,年龄657Y,平均32Y.收治人院前,首次发病组患者既往无脱髓鞘脑病病史,多次发病组患者均有2次以上脱髓鞘脑病病史,平均2.3次.临床征象:均有锥体束征阳性,头颅CT或MRI异常信号,脑电图异常等,或有下列症状之一:不同程度精神异常,发热,意识不清,感觉障碍.1.2方法患者人院后对疾病各期的CSF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动态

7、观察疾病全程的细胞学变化.本组资料中有些患者在疾病急性期进行了多次重复CSF细胞学检查,已剔除多余次数,取其平均值.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资料以士s表示,组问比较采用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169例患者首次CSF细胞学检查结果见表I,表2:首次发病组101例患者病程平均为72h,有60例显示异常细胞学改变,占总患者的59.4;多次发病组68例患者有4l例显示细胞学改变,异常率6O.3%.两组均表现为淋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7年3月第22卷第2期JModLabMed,March2007,Vo1.22,No?289巴细胞反应,淋巴细胞(

8、其中包括激活状态细胞)占5788%,平均69%.按侯熙德等介绍的CSF细胞分类法分类,我们将转化型淋巴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和浆细胞统称为免疫活性细胞.其中免疫活性细胞大于15%的患者首次发病组为14例,占13.9%,多次发病组为9例,占13.2.主要有小淋巴细胞,转化型淋巴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少量浆细胞及丝状分裂细胞.疾病急性期CSF细胞学检查结果:首次发病组72例显示细胞学改变异常率71.3%(72/101),免疫活性细胞超过15%的患者为2O例,占19.8%(20/101);多次发病组5O例患者显示异常细胞学改变,异常率73.5(50/68),免疫活性细胞超过15%的患者为1

9、6例,占23.5(16/68).多次发病组细胞学改变与首次发病组结果相比,主要是反应细胞数量增多,免疫活性细胞比例增高,显示与病情呈一定的相关性:病情越重,细胞数量越多,激活状态细胞比例越高.恢复期CSF细胞学检查结果:首次发病组74例呈异常细胞学改变,免疫活性细胞超过15的患者为14例,占13.9%,细胞的数量渐趋正常,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反应,激活状态细胞相对于急性期有所减少,但各病例之间相差极大;多次发病组5O例仍呈现异常细胞学改变,免疫活性细胞超过15%的患者为18例,占26.5%,呈上升趋势.表明患者个体存在持续而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反应在细胞数平均略有下降,其激活状态细胞迁延时间的长

10、短,各不相同,病例之间亦相差悬殊.其中15例患者CSF细胞学显示激活状态细胞比例与急性期相当,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但激活状态细胞迁延时间很长,痊愈出院时CSF中免疫活性细胞比例仍达14,笔者追踪调查发现,其中1O例患者虽经积极治疗,但2年后头颅CT仍出现不同程度病灶.表1脱髓鞘脑病CSF免疫活性细胞动态改变结果免疫活性细胞大于l5例次()病程藏与首次发病组比较,.P<O.05.表2脱髓鞘脑病各期CSF细胞学变化表)与首次发病组比较,P<0.05.3讨论脱髓鞘脑病系常见的病毒感染而继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病理主要表现为病毒直接损害与免疫脱髓鞘改变共存最为多见.病因不甚明了,但多数学者

11、认为该病与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有关,目前,CSF学检查仍是该菌基本的检测手段.本文资料虽未取得太多的病毒学证据,但结果显示有免疫活性细胞出现,这可能是由于病毒引起全身感染,从而造成神经细胞的直接或间接损害,导致机体免疫应答紊乱,造成病理性免疫损伤所致3,且感染病毒的不同与免疫活性细胞的多少无太多的相关关系,但与病情轻重关系密切.在首次CSF细胞学检查时,本组患者全身感染病程平均已达72h.我们按疾病的进程对本资料分三个阶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首次CSF细胞异常率颇高,这可能因多数脱髓鞘脑病患者发病初期其中枢感染症状较轻,病症表现多样化,病程长所致.初次发病患者首次CSF细胞学结果,其细胞数量和免疫

12、活性细胞比例与多次发病组结果无太大差异,急性期异常细胞数量和异常程度两组亦相当,但多次发病组常出现嗜酸性细胞和浆细胞,而首次发病组很少见,这可能代表一种变态反应,并且与多发性硬化患者常出现浆细胞4等相符,说明多次发病组部分患者具有明显的多发性硬化倾向.恢复期细胞学检查结果,其细胞数两组均有下降,但下降的速度在多次发病组明显滞后于首次发病组,激活状态细胞比例多次发病组高于初次发病组,两组恢复期免疫活性细胞大于15%的例次和细胞数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多次发病组患者较初次发病组存在的免疫反应更持久和强烈,这可能与患者的个体有关,亦可能是导致多发性硬化的原因之一.由于感染病毒的不同,患者病症轻重不

13、等及病人免疫力差异等原因,引起脑组织病理改变也不一样,这也可能导致患者疾病的转归和预后的不同.由于损害部位,范围和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亦多种多样,如各种神经精神症状等.有报道认为2,CSF中免疫活性细胞出现较早且比例增高者恢复较快,预后较好.但本组资料显示,患者恢复期持续高比例的免疫活性细胞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但免疫是一把双刃剑,其免疫损害可导致部分患者不佳的转归.特别是多次发病患者,由于反复发病,过度免疫,免疫损害更大,转变为多发性硬化的可能性也越大.本资料中多次发病组1O例患者转变为多发性硬化,不能排除这种可能.同时我们对初次发病组恢复期持续高比例免疫活性细胞的部分患者追踪调查

14、发现,已有多人再次发病.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我们认为急性期高比例免疫活性细胞的患者预后颇佳,但恢复期持续高比例免疫活性细胞的患者应预重视,应积极长期治疗,预防复发,由于每一次复发,都加重脑组织的损伤,并转变为多发性硬化.参考文献:1米艳娟.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PCR与CSF细胞学研究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00,8:3839.2王频.4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CSF细胞学特点与其临床分型J.山东医药,2004,44:3536.3粟秀初,孔凡元.实用CSF细胞学彩色图谱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2933O.4侯熙德,周善仁.临床CSF细胞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989.收稿日期:200608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