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师说课稿范例--抛物线及标准方程.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628405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教师说课稿范例--抛物线及标准方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数学教师说课稿范例--抛物线及标准方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数学教师说课稿范例--抛物线及标准方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数学教师说课稿范例--抛物线及标准方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数学教师说课稿范例--抛物线及标准方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教师说课稿范例--抛物线及标准方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教师说课稿范例--抛物线及标准方程.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说课教案课题: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数学 第二册(上) 8.5说课教师: 教材内容和地位: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以二次函数图象的形式初步探讨过,现在是在学习了椭圆、双曲线的基础上又一种圆锥曲线,它是以圆锥曲线统一定义(即第二定义)进行展开学习的。本章对抛物线的安排篇幅不多,但与椭圆、双曲线的地位是一样的。利用抛物线定义推出抛物线标准方程,为以后用代数方法研究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和选学内容“三种圆锥曲线的统一极坐标”打下基础,本节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掌握抛物线的四种标准方程形式,及其对应的焦点、准线。(

2、2) 能力目标:通过对抛物线概念和标准方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建立坐标系的能力,由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形成学生对事物运动变化、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3) 德育目标:通过抛物线概念和标准方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密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提问、讨论、思考等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抛物线的定义及焦点、准线; (2)利用坐标法求出抛物线的四种标准方程; (3)会根据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准线方程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教学难点:(1)抛物线的四种图形及标准方程的区分; (2)抛物线定义及焦点、准线等知识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

3、(通过椭圆与双曲线第二定义引出抛物线)。 依据建构主义教学原理,通过类比、归纳把新知识化归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二次函数与抛物线方程的对比,移图与建立适当建立坐标系的方法的归纳)。 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 课题引入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提问学生:1、椭圆的第二种定义:到定点与到定直 线的距离的比是小于1的常数的点的轨迹是椭圆。(用课件演示)2、双曲线的第二种定义:到定点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大于1的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用课件演示)由此引出:到定点的距离和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等于1的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以问题为出发点,创设情景,提高学生求知欲)教师用直尺、三角板和细绳演示,学生观察所

4、得曲线。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二、 讲授新课1 对抛物线的初步认识物理中抛物线的运动轨迹;数学中二次函数的图象;生活中抛物线的实例(图片显示)等。2 抛物线的定义3 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学生回顾求曲线方程的步骤(建系、设点、列方程);若焦点F和准线的距离为()这样建立坐标系?由学生思考:可能出现的结果: F FF (1) (2) (3)分别求出它们的方程:(1)(以准线为y轴)(2) (以焦点为原点)(3) (以顶点为原点)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由于(1)和(2)中的方程都含有常数项,而(3)具有较简洁的形式,因而把叫做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其中是焦点到准线的距离。焦点与准线的相对位置关系还有

5、以下三种情况: .F .F .F (1) (2) (3)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推导这三种情况下的抛物线方程,最后将四种情况在屏幕上分别显示出来。三、 抛物线概念与标准方程的应用1、例题讲解例1.已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1) (2) 分别求出它们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分析;这是关于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基本例题,关键是确定方程属于四种中的哪一类和参数的值。例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0,-2),求它的标准方程。例3点M是抛物线上的一点,且点M的横坐标为5,则M到焦点的距离是多少?分析:利用定义,M 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到准线的距离。2、课堂练习(1)根据下列条件写出抛物线的方程:焦点是(0,3);准线是;

6、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4。(2)求下列抛物线的焦点和准线方程;, 四、 课堂小结1、 本节课的内容:抛物线的定义,焦点、准线的意义及四种标准方程;2、 理解参数的几何意义(焦准距)3、 利用坐标法求曲线方程是坐标系的适当选取。课后作业:119页习题8.5 2,4设计说明:学生在初中学习二次函数时知道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个抛物线,在物理的学习中也接触过抛物线(物体的运动轨迹)。因而对抛物线的认识比对前面学习的两种圆锥曲线椭圆和双曲线更多。所以学生学起来会轻松。但是要注意的是,现在所学的抛物线是方程的曲线而不是函数的图象。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椭圆和双曲线的基础上,利用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统一进行展开的,因而

7、对于抛物线的系统学习具有双重的目标性。抛物线作为点的轨迹,其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充满了辨证法,处处是数与形之间的对照和相互转化。而要得到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必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还要依赖焦点和准线的相互位置关系,这是抛物线标准方程有四种而不象椭圆和双曲线只有两种形式。因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也是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好素材。利用圆锥曲线第二定义通过类比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对比,启发学生猜想与概括,利用建立坐标系求出抛物线的四种标准方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过程,真正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对于标准方程中的参数及其几何意义,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与的关系是本节课的

8、重点内容,必须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标准方程求、焦点坐标、准线方程或根据后三者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特别对于一些有关距离的问题,要能灵活运用抛物线的定义给予解决。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采用学生通过探索、观察、对比分析,自己发现结论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探索的精神。 4.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二)三角函数线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一册(下)第四章第三节授课教师: 教学背景: 1教材地位分析: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三角函数线的概念及其应用不仅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又贯穿整个三角函数的教学.借助三角函数线可以推出三角函数公式

9、,求解三角函数不等式,探索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可以说,三角函数线是研究三角函数的有利工具. 2学生现实分析:学习本节前,学生已经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以及诱导公式一,为三角函数线的寻找做好了知识准备.高一上学期研究指、对数函数图像时,已带领学生学习了几何画板的基础知识,现在他们已经具备初步的几何画板应用能力,能够制作简单的动画,开展数学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如何利用单位圆中的有向线段分别表示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并能利用三角函数线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2能力目标: 借助几何画板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发现、类比、

10、猜想和实验探索的能力;在论坛上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借助所学知识自己去发现新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归纳、数学表述等基本数学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研究的热情,培养学生勇于发现、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教学情境.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三角函数线的作法及其简单应用.2难点: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分别用它们的几何形式表示出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教法选择:“设置问题,探索辨析,归纳应用,延伸拓展”科研式教学.2学法指导:类比、联想,产生知识迁移;观察、实验,体验知识的形成

11、过程;猜想、求证,达到知识的延展.3教学手段:本节课地点选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探讨数学问题,做数学实验; 借助网络论坛交流各自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学过程:一、设置疑问,实验探索(17分钟)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设置疑问,点明主题前面我们学习了角的弧度制,角弧度数的绝对值,其中是以角作为圆心角时所对弧的长,r是圆的半径.特别地, 当r =1时,,此时的圆称为单位圆,这样就可以用单位圆中弧的长度表示所对圆心角弧度数的绝对值,那么能否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要研究的问题.既可以引出单位圆,又可以使学生通过类比联想主动、快速的探索出

12、三角函数值的几何形式.概念学习,分散难点有向线段:带有方向的线段.(1)方向:按书写顺序,前者为起点,后者为终点,由起点指向终点.如:有向线段OM,O为起点,M为终点,由O点指向M点.OM (动态演示)(2) 数值:(只考虑在坐标轴上或与坐标轴平行的有向线段)绝对值等于线段的长度,若方向与坐标轴同向,取正值;与坐标轴反向,取负值.如: OM= 1, ON= -1, AP = 相关概念的学习分散了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更多的围绕重点展开探索和研究.实验探 索,辨析研讨1.(复习提问)任意角的正弦如何定义?角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除端点外)的坐标是(),它与原点的距离是r, 比值叫做的正弦.思考:能否

13、用几何图形表示出角的正弦呢?学生联想角的弧度数与弧长的转化, 类比猜测:若令r=1,则.取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过点P作轴的垂线,设垂足为M,则有向线段MP=.(学生分析的同时,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请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作出垂线段MP,并改变角的终边位置,观察终边在各个位置的情形,注意有向线段的方向和正弦值正负的对应.特别地,当角的终边在轴上时,有向线段MP变成一个点,记数值为0.这条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MP叫做角的正弦线.2.思考:用哪条有向线段表示角的余弦比较合适?并说明理由.请学生用几何画板演示说明.有向线段OM叫做角的余弦线.3. 如何用有向线段表示?讨论焦点:的终边MPOxyT的

14、终边AT A-11(T)若令=1, 则=AT,但是第二、三象限角的终边上没有横坐标为1的点,若此时取=-1的点T,tan=-=TA,有向线段的表示方法又不能统一.引导观察:当角的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时,它们的正切值有什么关系?统一认识:方案1:在象限角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上取=1的点T,则tan=AT;方案2:借助正弦线、余弦线以及相似三角形知识得到=.几何画板演示验证:当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时,tan与有向线段AT的对应.这条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AT叫做角的正切线.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要想让学生深刻理解三角函数线的概念,

15、就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大胆去实践,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教学已经不再是把教师或学生看成孤立的个体,而是把他们的教和学看成是相互影响的辩证发展过程.在和谐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处在自由状态,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在自己积极思维的同时又能感受他人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打破自己的封闭状态,进入更加广阔的领域.二、作法总结,变式演练(13分钟)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作法总结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统称为三角函数线.请大家总结这三种三角函数线的作法,并用几何画板演示(一学生描述,同时用电脑演示):第一步:作出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第二步:过点P作轴的垂线,设垂足为M,得正

16、弦线MP、余弦线OM;第三步:过点A(1,0)作单位圆的切线,它与角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设为T,得角的正切线AT.特别注意:三角函数线是有向线段,在用字母表示这些线段时,要注意它们的方向,分清起点和终点,书写顺序不能颠倒.余弦线以原点为起点,正弦线和正切线以此线段与坐标轴的公共点为起点,其中点A为定点(1,0).及时归纳总结,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变式演练,提高能力练习:利用几何画板画出下列各角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1); (2).学生先做,然后投影展示一学生的作品,并强调三角函数线的位置和方向.例1 利用几何画板画出适合下列条件的角的终边:(1); (2); (3).共同分析(

17、1),设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P(),则=,所以要作出满足的角的终边,只要在单位圆上找出纵坐标为的点P,则射线OP即为的终边.(几何画板动态演示)请学生分析(2)、(3),同时用几何画板演示. 例2 利用几何画板画出适合下列条件的角的终边的范围,并由此写出角的集合:(1) ; (2)- . 分析:先作出满足 ,的角的终边(例1已做),然后根据已知条件确定角终边的范围.(几何画板动态演示)答案:(1).(2).延伸:通过(1)、(2)两图形的复合又可以得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巩固练习,准确掌握三角函数线的作法.逆向思维,灵活运用三角函数线,并为利用三角函数线求解三角函数不等式(组)作铺垫.数形结合

18、思想表现在由数到形和由形到数两方面.将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分别用有向线段表示出来体现了由数到形的转化;借助三角函数线求解三角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又发挥了由形到数的巨大作用.三、思维拓展,论坛交流(10分钟)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思维拓展,论坛交流观察角的终边在各位置的情形,结合三角函数线和已学知识,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得出哪些结论?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并发表于焦作一中教育论坛 ().学生得出的结论有以下几种:(1) sin2 + cos2 = 1;(2)sin + cos 1;(3) -1sin1, -1cos1, tanR;(4) 若两角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则两角的正切值相等,正弦、余弦

19、值互为相反数;(5) 当角的终边在第一象限逆时针旋转时,正弦、正切值逐渐增大,余弦值逐渐减小;(6) 当角的终边在直线的右下方时, sincos ;当角的终边在直线的左上方时, sincos ;给学生建设一个开放的、有活力、有个性的数学学习环境.论坛交流既能展示个人才华,又能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又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产生新的思想.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轻松达成一个个阶段目标之后,顺利到达数学学习的新境界.四、归纳小结,课堂延展(5分钟)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归纳小结1.回顾三角函数线作法.2.三角函数线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有关问题的重要工具,自从著

20、名数学家欧拉提出三角函数与三角函数线的对应关系,使得对三角函数的研究大为简化,现在仍然是我们解三角不等式、比较大小、以及今后研究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的基础.回顾三角函数线作法,再次加深理解和记忆.点明三角函数线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以及数形结合思想,便于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更深入的思考,更广泛的研究.巩固创新,课堂延展巩固作业:习题4.3 1,2提升练习:1. 已知:,那么下列命题成立的是( )A若、是第一象限的角,则coscos.B. 若、是第二象限的角,则tantan.C. 若、是第三象限的角,则coscos.D. 若、是第四象限的角,则tantan.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 y = ; (2)

21、 y = lg(34sin2x) .延展作业:1. 类比正切线的作法,你能作出余切线吗?2.结合三角函数线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结论,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请大家继续在论坛上交流.3.查阅数学家欧拉的生平事迹,了解他在数学方面的突出贡献,谈谈你的学习感受,并发表于论坛交流. 既能保证全体学生的巩固应用,又兼顾学有余力的学生,同时将探究的空间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学设计说明:1.让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真正走入数学课堂,发挥它们的辅助作用.“让计算机软件和网络走入数学课堂”是提出了多年的口号,但是如何真正让多媒体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却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本节课有较广的延展面,是培养学生发现

22、、探索、创新能力的很好素材,但是要在一节课45分钟时间内实现构想,对课的安排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几何画板软件的动画演示功能正好可以帮助学生做数学试验,探讨数学问题;网络论坛可以让他们充分交流,相互学习.为此,我把授课地点放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既丰富了三角函数线的概念,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也有了相应的提高.2.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更要让他们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 课堂教学最终是为了让学生摆脱课堂,独立学习,所以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更要让他们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本节课所采用的科研式教学法体现了研究新问题的一般思路,让学生逐步领悟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利于他们今后能够独立地开展科研活动.3.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快乐学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本节课正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充分利用互动工具,让学生动手实践、思考探索,合作交流,真正意义上做到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对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激情,快乐学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