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700水泥工业用辊压机 标准 JC T 845-1999.pdf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634393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0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8700水泥工业用辊压机 标准 JC T 845-199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58700水泥工业用辊压机 标准 JC T 845-199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58700水泥工业用辊压机 标准 JC T 845-199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58700水泥工业用辊压机 标准 JC T 845-199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58700水泥工业用辊压机 标准 JC T 845-199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8700水泥工业用辊压机 标准 JC T 845-199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8700水泥工业用辊压机 标准 JC T 845-1999.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J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材 行 业 标 准 J C / T 8 4 5一 1999 水泥工业用辊压机 R o l l e r p r e s s f o r c e me n t I n d u s t r y 1 9 9 9 -0 6 -07 发布 199 9 -09一01实施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发 布 J C / T845 -1999 前言 水泥工业用辊压机是水泥工业中 增产、 节能效果显著的粉磨设备. 本标准是根据引 进德国洪堡公司 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建材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唐山 水泥

2、机械厂负贵起草, 中信重型机械公司、 国营海安建材机械总厂、 天津水泥工业设 计研究院、 合肥水泥研究 设计院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树广段玉震于旺江杨平赵怡德胡俊亚郭英瑞李仁和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材 行 业 标 准 水泥工业用辊压机 J C / T 8 4 5 -19 9 9 Ro l l e r p r e s s f o r c e me n t I n d u s t r y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工业用辊压机的产品分类、 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水泥工业用辊压机( 以下简称辊压机) 。其他行业用辊压机亦可参照使用。 2

3、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 为 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 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 T 6 9 9 -8 8 优质碳素结构钢 技术条件 G B / T 7 0 0 一8 8 碳素结构钢 G B / T 1 1 8 4 -1 9 9 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 B / T 1 5 9 1 一 9 4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 B / T 1 8 0 4 - 9 2 一般公差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G B / T 3 0 9 8 . 1 一 8 2 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栓、 螺钉

4、和螺柱 G B / T 3 0 9 8 . 2 一8 2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 G B / T 1 1 3 4 5 一8 9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G B / T 1 1 3 5 2 一8 9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G B / T 1 3 3 0 6 一9 1 标牌 G B / T 1 4 4 0 8 一, 3 一般工程与结构用低合金铸钢件 J B / T 1 2 7 1 -9 3 交、 直流电机轴锻件 技术条件 J C / T 4 0 2 一9 1 水泥机械涂漆防锈 技术条件 J C / T 4 0 6 一9 1 水泥机械包装技术条件 J C 5 3 2 -9 4 建材机械钢

5、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3 产品分类 3, 型式 辊压机为由 两个相向转动的压辊, 在液压缸高压作用下, 将通过的物料挤压粉碎. 3 . 2 型号 型号表示方法规定如下: GX口 辊子宽度, C m 辊子直径, c m 辊 压机代号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199 9 - 0 6 - 0 7批准 1 999 - 09 - 01 实施 1 J C / T 8 4 5 -1 9 9 9 3 . 3 标记示例 辊子直径为 l 0 0 0 mm、 宽度为 4 0 0 m m的辊压机 标记为: 辊压机G1 0 0 X4 0 J C / T 8 4 5 一1 9 9 9 3 . 4 基本参数 3 . 4 . 1

6、辊子直径宜为 8 0 c m以上( 含 8 0 c m) , 且宜为 2 0 c m的整数倍。 3 . 4 . 2 辊子宽度宜为 2 0 c m以上( 含2 0 c m) , 且宜为 5 c m的整数倍。 3 . 4 . 3 辊压机基本参数见附录 A( 提示的附录) 。 4 要求 4 . 1 基本要求 4 . 1 . 1 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并按照经规 定程序批准的设计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安装和使用. 本 标准图样和技术文件未规定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国 家批准、 建材行业 和机电行业有关通用标准的规定。 4 . 1 . 2 图样上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G B / T 1 8 0 4的

7、规定, 其中机械加工件尺寸为m级, 型 钢焊接件非机械加工尺寸为c 级. 4 . 1 . 3 焊接件应符合 J C 5 3 2的规定。 4 . 1 . 4 外露面表面粗糙度值不大于R a 5 0 , 4 . 2 主要零部件要求 4 . 2 . , 机架 4 . 2 . 1 . 1 G l 0 0 X 4 。 以上( 含G 1 0 0 X 4 0 ) 的机型, 机架中上顶梁、 下机架和端部件中的主要承载板材要 求应不低于G B / T 1 5 9 1 一9 4 中有关1 6 Mn 钢的规定。 G 1 0 0 X4 0 以 下的机型, 主 要承载板材质应不低于 G B / T 7 0 0 一8 8

8、 中有关Q 2 3 5 一 A的规定。 4 . 2 . 1 . 2 端部件及下机架焊缝应饱满, 均匀整齐, 咬边深度不大于 。 . 5 m m, 连续咬边长度不大于 5 0 m m , 4 . 2 . 1 . 3 连接上顶梁, 端部件和下机架的螺栓或螺柱性能不低于G B / T 3 0 9 8 . 1 -8 2 中1 0 . 9 级的规 定, 螺母性能不低于G B / T 3 0 9 8 . 2 一8 2 中1 0 级的规定。( 见图1 ) 八 厂 卜,二 卜 卫 洲 叹 兰 巨 i 甲 阵口 生 to 一 扛 厂0 .3 A i u l1=!一一 一 一一 一 一国0.3 JA - T FV

9、 6 v 诬环产 卫 . 口 ! I I I ! 11J 二 为 八 l 厂 、I 巨 压口 斗 厂 . I J甲 口 l 图 1 J C / T 8 4 5 -19 9 9 4 . 2 . 1 . 4 端部件与上顶梁、 下机架之间的 承受剪力的销与机架上的孔配合为H7 / h 7 。 孔表面粗糙度值 不大于R a 6 . 3 , 梢的表面粗糙度值不大于 R a 3 . 2 ,( 见图 1 ) 4 . 2 . 1 . 5 端部件朝轴承座的平面 对下机架顶面的垂直度不低于G B / T 1 1 8 4 -1 9 9 6 中9 级。 一 两端部件 朝轴承座面的平行度不低于G B / T 1 1 8

10、 4 -1 9 9 6 中7 级。( 见图1 ) 2 . 2 2 . 2 轴承座 轴承座体为铸造时, G1 0 0 X4 0以上( 含 G 1 0 0 X 4 0 ) 机型采用性能不低于G B / T 1 4 4 0 8 -9 3中 月叼月 规定 Z G D 2 9 0 一5 1 0的材料 , G1 0 0 X 4 0以下机型采用性能不低于G B / T 1 1 3 5 2 一8 9中规定 Z G 2 7 0 一 5 1 。 的材料; 轴承座体为锻造件时, 采用性能不低于 G B / T 6 9 9 -8 8中规定 3 5 号钢的材料. 4 . 2 . 2 . 2 有冷却水道的轴承座 , 冷却

11、水道内圈为钥板卷制焊接而成, 其焊缝应做超声波探伤检查, 并符 合GB / T 1 1 3 4 5 一8 9中, B级规定。 4 . 2 . 2 . 3 轴承座与轴承轴线平行的四个工作面, 相对面平行度公差为 8 级, 相邻面的垂直度公差为 8 级 。 4 . 2 . 3 辊子 4 . 2 . 3 . , 辊子本体可采用整体锻造或分体热装两种形式。 锻件应符合J B / T 1 2 7 1 的规定, 探伤按J B / T 1 2 7 1 一9 3 中. 的规定执行。 a )辊体采用整体锻件时, 当辊宽大于或等于 4 0 0 mm, 采用不低于 3 4 C r Ni Mo的材料; 辊宽小于 4

12、0 0 m m, 采用不低于 G B / T 6 9 9 -8 8中4 5 号钢的材料; b ) 分体热装的辊子, 辊轴材质选用性能不低于 4 2 C r M o 钢的材料, 辊套材质选用性能不低于 2 0 M n 2 的材料。 4 . 2 . 3 . 2 轴与套热装部位, 轴外圆及套的内孔表面粗糙度值不大于R a 3 . 2 , 轴外圆面的圆柱度为 G B / T 1 1 8 4 一1 9 9 6 中的6 级, 套内孔的圆 柱度为 6 级, 热装温度不高于1 8 0 C , 4 . 2 - 3 . 3 轴承位轴颈对辊轴中心线同轴度公差为G B / T 1 1 8 4 -1 9 9 6 中的5

13、 级。 4 . 2 - 3 . 4 辊轴动力轴入端轴颈表面粗糙度值不大于R a 3 . 2 , 与辊 轴中心线的同轴度公差及圆柱度公差 均为G B / T 1 1 8 4 一1 9 9 6中的 6 级。 4 . 2 - 3 . 5 辊轴上所有轴肩, 轴台与轴颈过渡部位 均应采用圆角过渡, 圆角表面粗糙度值不 大于R a l . 6 , 4 . 2 . 3 . 6 辊子与物料接触的圆 柱面应耐磨, 耐磨层 硬度不低于H R C 5 5 , 其厚度不小于8 m m。 在正常工 况条件下, 耐磨层使用寿命不低于6 0 0 0 h , 4 . 2 . 3 . 7 堆焊辊子表面硬层圆 度为2 m m ,

14、 辊端面硬层表面粗糙度值不 大于R a 5 0 , 硬层磨损修复后, 圆 度为4 m m, 4 . 2 . 4 液压加压系统 4 . 2 . 4 . 1 辊压机液压加压系统应设有蓄能器。 4 . 2 - 4 , 2 液压系统各管路组装前应进行酸 洗, 用弱碱液中和后清洗干净, 千燥后检查没有杂质才能组 装。管子弯曲处要圆滑、 无折皱, 管路布盖要合理, 避免管路交错. 4 . 2 . 5 传动装置 传动应设有机械卸荷装置。 4 . 2 . 6 喂料装置 喂料装壹辊端压力区挡 板必须镶焊硬质合金块.硬度不低于H R C 6 0 , 4 . 3 装配与安装要求 4 . 3 . 1 辊压机组装后,

15、轴承 座上平面与机架上顶梁之间应有。 . 3 - 0 . 8 m m间隙. 4 . 3 . 2 两辊靠到原始辊缝位里, 辊面间隙( 不包括花纹高度) 应在 8 -1 2 m m范围内, 两辊端面错边量 不大于2 m m , 4 . 3 . 3 液压系统应做压力实验, 系统压力降低不大于 1 0 %. 4 . 3 . 4水冷却系统应做水 压实验 , 无渗漏现象 。 J C / T 8 4 5 -19 9 9 4 . 3 . 5 辊压机机架安装后, 下机架上平面水平偏差不大于。 . 1 八0 0 0 , 4 . 4 试运转要求 4 . 4 . 1 空载试运转 4 . 4 . 1 . 1 整机安装合

16、格后, 方能试运转。 4 . 4 . 1 . 2 连续试运转不少于 8 h , 4 . 4 . 1 . 3 整机运转平稳, 无异常。 4 . 4 . 1 . 4 主轴承温升不大于 3 5 0C, 4 . 4 . 2 负载试运转 4 . 4 . 2 . 1 空载试运转合格后, 方能进行负载试运转. 4 . 4 . 2 . 2 整机运转中, 无异常振动。 4 . 4 - 2 . 3 连续运转不少于2 4 h , 4 . 4 - 2 . 4 主轴承温升不高于4 0 C。 有强制冷却机型, 主 轴承最高温度不高于6 0 C; 无 强制冷却机型, 主 轴承最高温度不高于7 5 C 。 4 . 5 涂漆要

17、求 产品的涂漆防锈应符合J C / T 4 0 2 的规定。 5 试验方法 5 . 1 焊缝超声波探伤检查( 见4 . 2 . 2 . 2 ) 按G B / T 1 1 3 4 5 进行。 5 . 2 耐磨层硬度( 见4 . 2 . 3 . 6 ) 检验, 每 辊检 验 1 2 点, 取平均值作为辊面硬度值。1 2 点的分布为辊面上 每隔9 0 度取一条母线, 在每条母线中间 取一点, 在母线上距辊端面十分之一辊宽处各取一点。 5 . 3 轴承座上平面与机架上顶梁间隙( 见 4 . 3 . 1 ) 用塞尺测量。 5 . 4 原始辊缝间隙( 见 4 . 3 . 2 ) , 采用辊间施压挤压铅板,

18、 测量变形铅板尺寸. 施压压力不高于0 . 3 MP a , 辊宽大于4 0 0 m m时, 至少测3 点, 取平均值作为原始辊缝值。 5 . 5 压力试验( 见4 . 3 . 3 ) , 液压系统管路进行3 2 M P a 压力试验, 保压3 0 m i n 。 整 体液压系统进行1 . 3 倍 额定工作压力试验, 保压 2 4 h , 5 . 6 水压试验( 见 4 . 3 . 4 ) , 对轴承座上冷却轴承的水道及辊子冷却水道做 。6 MP a水压试验, 保压 1 5 m i n 不得渗漏。 5 . 7 下机架水平偏差( 见4 . 3 . 5 ) 采用水准仪检测。 6 检验规则 6 .

19、, 每台产品必须经制造厂 检验 部门 检验合格, 签发 合格证书后, 方能出厂。 6 . 2 出厂检验项 目按 4 . 1 , 4 . 2 , 4 . 3 . 1 - 4 . 3 . 4 , 4 . 5 , 7 . 1 , 7 . 2 的规定进行, 合格后签发合格证书。 6 . 3 型式检验应检验本标准的全部技术要求, 下列情况须经型式检验: e ) 首台产品; b ) 设计、 材质和制造工艺有较大变动, 有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 长期停产, 重新恢复生产时; d )出厂检验结果与前次型式检验有明显差异时; 。 )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6 . 4 型式检验的样机应从

20、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一台。 6 . 5 判定规则 当出厂检验全部符合6 . 2 规定时, 该产品判 为合格。若有一项要求不符合6 . 2 规定时, 该 产品判为 不合格. 当型式检验中出厂检验项 目全部符合 6 . 2 规定, 且 6 . 3中除出厂检验外的项目s o %( 含) 以上符合 7 C / T 8 4 5 一199 9 要求时 , 该 产品判为合格 。否则该产品判 为不合格 。 : 一: 标志、 包装、 运精和贮存 标牌应固定在产品醒目部位, 其规格型式应符合GB / T 1 3 3 0 6的规定。标牌内容应包括: a ) 制造厂名称; b ) 产品名称和型号; c ) 产

21、品主要技术参数; d ) 产品标准号和商标; e )产品出厂编号和制造 日期. 包装应符合 J C / T 4 0 6的规定, 并适应陆路、 水路运输部门的有关规定。 产品贮存应防锈、 防腐蚀、 防损伤。 J c / T 8 4 5 -1 9 9 9 附录A ( 提示的附录) 辊压机的荃本今教 表 A1 辊压机的基本参数 项目单位 型号 j 气O n 、 尹 咋 八 G1 0 0 X 2 5G1 0 0 X3 0 G1 0 0 X 4 0 G1 0 0 X 6 3 G1 1 5 X 1 0 0 G1 2 0 X 3 5 G1 4 0 X 5 0 G 1 4 0 X 1 0 0、万.V 洲、 a

22、 v 辊子直径 】 1,】 118 0 01 0 0 01 0 0 01 0 001 0 0 01 1 5 01 2 0 01 4 001 4 0 0 辊子宽度 】 】 1 I 1 12 0 02 5 03 0 04 0 06 3 01 0 0 03 5 05 0 01 0 0 0 最大入 料 粒 度 mm4 04 04 04 04 05 05 06 06 0 通 过 量t / h 2 5 - 3 54 0 - 6 05 0 9 06 0 - 1 5 01 5 0 - 3 0 08 5 - 1 1 01 5 0 - 2 5 04 0 0 - 5 0 0 装机功率 k W2X 9 02X 1 1 02X 1 6 02X 2 0 02 X 3 0 0zX 50 02X 2 2 02 欠 3 5 52 X 8 0 0 备注G1 1 5 X 1 0 0 和 G1 0 0 X 6 3 为技术引进规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