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97无碱玻璃纤维带 标准 JC T 174-2005.pdf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634603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0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8997无碱玻璃纤维带 标准 JC T 174-200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58997无碱玻璃纤维带 标准 JC T 174-200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58997无碱玻璃纤维带 标准 JC T 174-2005.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58997无碱玻璃纤维带 标准 JC T 174-2005.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58997无碱玻璃纤维带 标准 JC T 174-2005.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8997无碱玻璃纤维带 标准 JC T 174-200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8997无碱玻璃纤维带 标准 JC T 174-2005.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 s 5 9 . 1 0 0 . 1 0 Q 3 6 备案号 : 1 5 1 9 0 - 2 0 0 5 ic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材 行 Ik标 准 J C / T! 7 4 -2 0 0 5 代替J C / T 1 7 4 -1 9 9 4 无碱 玻璃 纤 维带 E - G l a s s F i b e r T a p e 2 0 0 5 - 0 2 - 1 4 发布 2 0 0 5 - 0 7 - 0 1 实施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 C / T 1 7 4 - 2 0 0 5 H i i舌 本标准参考了A S T M D 5 8 0 -9 9

2、 机织玻璃纤维带技术规范。 本标准是对J C / T 1 7 4 -1 9 9 4 无碱玻璃纤维带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自 实施之日 起代替 J C / T 1 7 4 -1 9 9 4 0 本标准与J C / T 1 7 4 -1 9 9 4 相比, 主要技术内 容改变如下: 一 一 增加了无碱带的产品分类; 取消了对纱线的规格要求,如原丝线密度X股数、纤维直径等; 取消了对单位长度质量和织物组织的要求: 增加了增强型无碱带浸润剂含量、层合板弯曲强度的要求; 增加了水提取液电导率的要求; 将外观质量要求从拼段长度不小于6 m改为不小于 l o m ,减小了卷长偏差: 一 一 全面修改了检验规则

3、; 一 一 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无碱带单位长度质量的测定。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玻璃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 S A C / T C 2 4 5 ) 归口 。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 家玻璃纤维产品 质量监督检验中 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杭州明达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方允伟、王玉梅、 葛敦世、 陈尚、高 旭东、曾 月琴.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一 一 J C 1 7 4 - 1 9 7 3 . J C 1 7 4 -1 9 8 0 . J C / T 1 7 4 -1 9 9 4 0 J C/ T

4、1 7 4 - 2 0 0 5 无碱玻璃纤维带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 无碱玻璃纤维带( 以下简称无 碱带) 的分类和代号、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以 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无碱玻璃纤维纱为原料经织造而成的带状制品。 2 规范 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 条款通过本 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 期的引 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 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 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1 9 1 -2 0 0 0 包

5、装储 运图示标志 G B / T 1 4 4 9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 B / T 1 5 4 9 钠 钙 硅 铝 硼 玻 璃 化学 分 析 方 法 G B / T 4 2 0 2 玻璃纤维产品代号 G B / T 7 6 8 9 . 2 -2 0 0 1 增强 材料机织物试验方 法第 2 部分:经、 纬密度的测定 G B / T 7 6 8 9 . 3 -2 0 0 1 增强材料 机织物试 验方法 第3 部分:宽 度和长度的 测定 G B / T 7 6 8 9 . 5 -2 0 0 1 增强材料 机织物试 验方法 第5 部分:玻 璃纤 维拉 伸断裂强力 和断 裂伸长的 测定

6、 G B / T 9 9 1 4 . 2 -2 0 0 1 增强制品 试验方法 第 2 部分:玻璃纤维可 然物含量的 测定 G B / T 1 8 3 7 4 增强材料术语及定义 J C / T 1 7 0 -2 0 0 2 无碱玻璃纤维布 3 分类和代号 3 . 1 产品分类 按照所使用的浸润剂类型分为增强型无碱带和非增强型无碱带, 使用塑料型浸润剂的无碱玻璃纤维 带为增强型无碱带,使用纺织型或其他非塑料型浸润剂的无碱玻璃纤维带为非增强型无碱带。 3 . 2 产品代号 代号应符合G B / T 4 2 0 2 的 规定。 示例 : E T 1 0 0 一 2 5 一 ( P ) 为 增强型无

7、碱带;非增强型无碱带为F 带的宽度为2 5 ( m m ) 带的厚度,以标称厚度 m m ) 乘以1 0 0 0 表示 无碱玻璃纤维带 4 技术要求 4 . 1 理化性能 4 . 1 . 1 玻璃成分 J C/ T 1 7 4 - 2 0 0 5 应采用无碱玻璃成分,其碱金属氧化物的含量应不大于0 . 8 %。 4 . 1 . 2 可燃物含且 除非另有商定,增强型无碱带为 0 . 4 % - 1 . 0 %, 非增强型 无碱带为 0 . 6 %-2 . 0 %. 4 . 1 . 3 经纬密度 经纬密度标称值由企 业明示,其偏差不得超过标称值的士1 . 0 根/ c m , 4 . 1 . 4

8、厚度 厚度及其偏差应符合表1 的规定, 其他厚 度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但偏差不得超过标称值的士 1 0 %0 4 . 1 . 5 断裂强力 无碱带断裂强力应符合表1 的规定,其他规格的断裂强力依据表1 按厚度类推取较高值。 表1 物理性能要求 产品代号 mm 断裂强力 ) N / 2 5 m m E T 6 00 . 0 6 0 士0 . 0 0 63 2 5 E T 8 0 0 . 0 8 0 士0 . 0 0 85 0 0 E T 1 0 00 . 1 0 0 士0 . 0 1 05 0 0 E T 1 3 00 . 1 3 0 士0 . 0 1 36 2 5 E T 1 5 0 0 .

9、1 5 0 士 0 . 0 1 56 7 5 E T 1 7 00 . 1 7 0 土 0 . 0 1 77 5 0 E T 2 0 0 0 . 2 0 0 士 0 . 0 2 08 7 5 E T 2 5 00 . 2 5 0 士 0 . 0 2 51 1 2 5 E T 3 0 00 . 3 0 0士0 . 0 3 015 0 0 4 . 1 . 6 层合板弯曲强度 增强型无碱带的层合板弯曲强度应符合表2 的规定 表2 层合板弯曲强度单位 为兆 帕 基材 层合板弯曲强度 标 准 状 态 潮湿状态 不饱和聚酷树脂) 2 2 1 1 9 0 环氧树脂 312 2 1 ) 1 6 0 注 1 :

10、层合板玻璃纤维含量为4 5 %-5 5 / - 注2 :潮湿状态:1 0 0 C 蒸馏水中煮2 h , 4 . 1 . 7 水提 取液 的电导率 水提取液电 导率应不大于1 5 m S / m a 4 . 1 . 8 宽度 宽度及其偏差应符合表3 的 规定 表3 宽度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标称宽度允许偏差 2 5 士 1 . 0 312 5 5 0士 1 . 5 31 5 0 - 1 2 0士2 . 0 1 2 0 士2 . 5 J C / T 1 7 4 - 2 0 0 5 4 . 1 . 9长度 除非另有商定,卷长应为5 0 m . 1 0 0 m ,长度偏差不超过12 m , 4 . 2

11、 外观质量 4 . 2 . 1 外观质量按表 4 规定作开剪或假开剪处理,假开剪每2 5 m允许一次。 表4 外观质量要求 序 号疵点名称 疵点程度开剪假开剪 1 松、紧经 a .多根松、紧经,长 l m以上的 b .单根松、紧经,长 l m以上的 J J 2 错 纬厚薄段 J 3破洞经、纬纱共断或并断 3 根以上的 J 4 断经 a 单根断经,1 0 0 m m以上的 b .双根断经,3 0 m m以上的二 5 接头痕迹 a .厚度为0 . 1 0 m m及以下的,长7 0 m m以上的 b .厚度为0 . t o = 以上的,长9 0 m m以上的 c . 0 . 5 m以内, 5 根以上

12、的 J JJ 6稀、密路 a .纬密比允许公差多或少 1 根 b .纬密比允许公差多或少 L 根以上的 c .严重云织 ; J 7 边不良 a ,凹边2四 以上 b .影响使用的松边、紧边、豁边、圈圈边和厚边JJ 8 夹杂物不论大小 J 9污溃 a . 铁 锈 b .油污长宽之和小于或等于 1 4 m m c .油污长宽之和大于 1 4 m m J J J 4 . 2 . 2 每卷允许拼段一次,每段长度应不小于 l o m ,拼段处作明显标记。对于一个交付批,拼段卷数不 得超过总卷数的2 0 %, 5 试验方法 5 . 1 碱金属氧化物含量 按G B / T 1 5 4 9 的规定。 5 .

13、2 可燃物含量 按G B / T 9 9 1 4 . 2 -2 0 0 1 的规定。 5 . 3 经纬密度 按G B / T 7 6 8 9 . 2 -2 0 0 1 的规定。 5 . 4 厚度 按本标准附录A 的规定。 5 . 5 断裂强度 按 G B / T 7 6 8 9 . 5 -2 0 0 1 的 规定,宽 度小于3 0 m m 的无碱带试样可带 织边测试。 5 . 6 层合板弯曲强度 按G B / T 1 4 4 9的规定。 5 . 7 水提取液电 导率 按J C / T 1 7 0 -2 0 0 2 附录B 的 规定。 5 . 8 长度和 宽度 按G B / T 7 6 8 9

14、. 3 -2 0 0 1 的规定。 5 . 9 外观检验 J C / T 1 7 4 - 2 0 0 5 目测检验。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 无碱带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 . 1 . 1 出厂检验 产品出厂时, 应进行出 厂检验。出 厂检验项目 应包括技术要求中5 . 2 , 5 . 3 , 5 . 4 , 5 . 5 , 5 . 8 , 5 等项目。 6 . 1 . 2 型式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 新产品投产; b ) 原材料或生产工艺有较大的改变时; c ) 停产时间超过三个月后恢复生产时: d ) 正常生产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e ) 出厂

15、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 供需双方合同有要求时: 9 )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 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型式检验应包括本标准要求中的全部项目。 6 . 2 组批规则和抽样方案 6 . 2 . 1 检验批 同 一规格品种、同一生 产工艺稳定连续生产的一定数量的单位产品 为一检验批。 6 . 2 . 2 批样本 从提交的检查批中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单位产品为批样本。 6 . 2 . 3 抽样 6 . 2 . 3 . 1 按表5 的规定从检查批中 随机抽取外观检验用样本。 表5 外观检验的抽样和判定 批量大小样本大小 4 A vA c 拒收数 R e 1 - 2 530I 2 6 - 9

16、 0 50 1 9 1 - 1 5 08I2 1 5 1 2 8 01 3I2 2 8 1 - 5 0 02 02 3 5 0 1 - 1 2 0 03 234 1 2 0 1 - 3 2 0 05 056 3 2 0 1 - 1 0 0 0 0 8 07 8 6 . 2 . 3 . 2 按表 6 的规定从检查批中随机抽取理化性能检验用样本. J C/ T 1 7 4 - 2 0 0 5 表6 理化性能的抽样与判定 批量大小样本大小K . A Q L = 4 . 0 5 . 1 530 . 9 5 8 2 6 - - 5 04 1 . 0 1 5 1 9 051 . 0 7 9 1 - 1 5

17、 071 . 1 5 巧 1 2 8 0 1 0 1 . 2 3 2 8 1 - 5 0 01 51 . 3 0 5 0 1 - 1 2 0 0 2 0 1 . 3 3 12 0 1 - 32 0 02 51 . 3 5 3 2 0 1 - - 1 0 0 0 05 01 . 4 2 6 . 3判定规则 6 . 3 . 1 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应符 合4 . 2 的规定。批质量的 判定 按表5 的规定,其 接收 质量限( A Q L ) 为4 . 0 . 6 . 3 . 2 理化性能 6 . 3 . 2 . 1 碱金属氧化物含量、 可燃物含量、经纬密度、长 度、宽 度、 水提取液电 导率、层合板

18、弯曲 强 度 以样本侧试平均值的修约值判定。 6 . 3 . 2 . 2 厚度、拉伸断裂强力以 质量统计量Q , Q L 判定, 其接收质量限A Q L = 4 . 0 。若Q , Q L3k ,判该 项理化性能合格, 若Q Q k , 则该项理化性能不合格。 6 . 3 . 3 综合判定 外观质量和各项理化性能 均合格, 判该批产品合格,否则判该 批产品 不合格。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 . 1 标志 7 . 1 . 1 产品标志 应包括: a ) 生产厂名称和厂址: b ) 生产 日期( 或批号) : c ) 合格证; d ) 净重及长度; e ) 包装贮运的图示标志。 7 . 1

19、 . 2 包装标志应在包装上标明, 或者预先向用户提供相关资料。 7 . 2 包装 7 . 2 . 1 无碱带每卷应紧密、 整齐卷绕, 用结 实、 柔软的材 料包装。 7 . 2 . 2 包装外表面应标明: a ) 产品名称、产品代号及等级; b ) 生产厂名称; c ) 卷数及长度; d ) 本标准号; e ) 生产日期; f ) 包装贮运的图示标志; e ) 按G B / T 1 9 1 -2 0 0 0 的规定 标明 “ 怕雨”、“ 禁止翻滚” 和 “ 堆码层数极限”等图示。 J C/ T 1 7 4 -2 0 0 5 2 . 3 特殊包装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运 输 一了 应采用干燥的有

20、遮篷运输工具。 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机械损伤和日 光直射。 7 . 4 贮存 应放置在干燥、通风和无日光直射的室内。堆码层数不得超过包装上标明的层数极限。 J C/ T 1 7 4 - 2 0 0 5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无碱玻璃纤维带厚度的测定 A . 1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测定无碱玻璃纤维带厚 度的 原理、 设备、 调湿、 操作和试验报告。 A . 2原理 用合适的仪器,测量试样在已知压力下调 湿后的厚 度。 A . 3 设备 A . 3 . 1 厚度仪: 测柱直径为1 6 二,标准压力为1 0 0 k P a , 最小刻度至少为 0 . 0 0 5 m m . A . 3 . 2 合适的

21、裁剪工具。 A . 4调湿 在环境温度2 3 C 士 2 0C ,相对湿度5 0 士 1 0 % 的条件下调湿至少4 h 后测试。 A . 5 操作 A . 5 , 1 用合适的 裁剪工具,裁取至少5 m 长的试样。 A . 5 , 2 将测柱轻轻放下,施压1 0s ,记录刻度盘上的读数,读数准确至0 . 0 0 5 m m . 人 . 5 , 3 在试样上分布均匀地测取五个点, 距试样长度两端不足1 0 0 m m 处不作测量。 A . 5 . 4 计算五次测量值的平均值。 A . 6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 ) 说明按本附录进行试验; b ) 试样的名称和代号; C ) 厚度测试平均值; d ) 非标准环境下应注明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 e ) 试验结果和试验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