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94铁路通信站用交流配电设备 标准 TB T 2993.1-2000.pdf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635483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0694铁路通信站用交流配电设备 标准 TB T 2993.1-200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60694铁路通信站用交流配电设备 标准 TB T 2993.1-200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60694铁路通信站用交流配电设备 标准 TB T 2993.1-200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60694铁路通信站用交流配电设备 标准 TB T 2993.1-200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60694铁路通信站用交流配电设备 标准 TB T 2993.1-2000.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0694铁路通信站用交流配电设备 标准 TB T 2993.1-200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0694铁路通信站用交流配电设备 标准 TB T 2993.1-2000.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1 B 中华人 民共和 国9. 失 道行业韦 T 准 TB月 一2 9 9 3. 1 - 2 0 0 0 铁路通信站用 交 流 配 电 设 备 2 0 0 0 - 0 3 - 2 9 发布2 0 0 0 - 1 1 - 0 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TB/I 2 9 9 3 . 1 - 2 0 0 0 目次 1 范围 , 1 2 引用标准 1 3 定义 2 4 技术要求 2 5 试验方法和仪表 . . . . . . . . . . . . . . . 6 6 抽样 1 0 7 检验规则 1 1 8 标 志、 包 装、 运 输 、 贮 存 . . . . . n T B/ T 2

2、9 9 3. 1 - 2 0 0 0 前言 本标准根 据铁路通信网的 使用要求规定了铁路通信站用交流配电设备的 通用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和仪表、 抽样、 检验规则及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 本标准由中国铁路通信信号总公司研究设计院 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铁路通信信号总 公司 研究设计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 铁路通信信号总公司 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胡惠军。 本标准由中国铁路通信信号总 公司 研究设计院 负责解释。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铁 道 行 业标 准 TB/ T 2 9 9 3 . 1 - 2 0 0 0 铁路通信站用交流配电设备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路通

3、信站用交流配电设备的通用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和仪表、 抽样、 检验 规则及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 压为2 2 0 / 3 8 0 V、 标准频率为5 0 H z 、 以低压电器和电子器件组 成的交流配电设备。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 条文。本 标准出版时, 所示 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 能性。 G B 1 5 6 -9 3 标准电压 G B 1 9 1 -9 0 包装储运图 示标志 G B / 1 7 6 2 -1 9 9 6 标准电流 G B / r 2

4、 4 2 3 . 3 -9 3 电工电 子产品 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C a : 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 B / 1 2 4 2 3 . 1 0 -1 9 9 5 电工电子产品 环境试验 第2 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 c 和导则: 振动( 正弦) G B 2 6 8 1 -8 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 导线颜色 G B 2 6 8 2 -8 2 电 工成套装置中的 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 G B 2 8 2 8 -8 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适用于 连续批的检查) G B 2 8 2 9 -8 7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 序及抽样表( 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 G B / 1 3 0 4 7

5、 . 1 -1 9 9 5 高度进制为2 0 二 的面板、 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 列 G B 3 7 9 7 -8 9 电控设备 第二部分: 装有电子器件的电 控设备 G B 3 8 7 3 -8 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 B 4 7 2 0 -8 4 电控设备 第一部分: 低压电器电控设备 G B 4 7 9 8 . 1 -8 6 电工电子产品 应用环境条件 贮存 G B / T 4 7 9 8 . 2 -1 9 9 6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运输 中 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 0 0 0 - 0 3 - 2 9 批准 2 0 0 0 - 1 1 - 0 1 实施 馆 / C 2 9

6、 9 3 . 1 -2 0 0 0 7 2 5 1 . 1 -1 9 9 7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 控制设备第一部分: 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 成套设备 7 2 5 1 . 2 -1 9 9 7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二部分: 对母线干线系统( 母线槽) 的特殊要求 7 2 5 1 . 3 -1 9 9 7 低压成套开关设 备和 控制设备第三部分: 对非专 业人员可进人场地 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配电板的特殊要求 1 1 0 3 2 -8 9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2 8 2 -8 2 邮电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 GBGB GBGBYD教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 1

7、 保证照明 保证通信设备维护工作所必须的 最低限度的照明。保证照明为交流照明, 由自 备交流电 源供电。 3 . 2 事故照明 交流电 源全部中断时的照明。 事故照明为直流照明, 由 蓄电 池组供电或由应急灯供电。 3 . 3 批量 抽样检查中 检查批内所包含的 单位产品数量。 4 技术要求 4 . 1 系列 交流配电设备的 交流电压、 电流值应从本标准规定的系列中选取。 注: 当用户提出 要求并与制造工厂协商后, 允许生产系列以外数值的产品, 但不允许超出G B 1 5 6 及 G B / r 7 6 2 的规定范围。 4 . 1 . 1 交流电 压额定值 单相三线制: 2 2 0 V o

8、三相五线制: 3 8 0 V o 4 . 1 . 2 交流电流 额定值 5 0 , 1 0 0 , 2 0 0 , 4 0 0 , 6 3 0 Ao 4 . 1 . 3 交流频率标准值 5 0 Hz o 注: 不包括无级或有级调节频率。 4 . 2 环境条件 正常使用条件: 环境温度: 一 5 一+ 4 0 。 贮存温度: 一4 0 -+ 7 0。 相对湿度: 毛9 0 %( 4 0 士 2) 。 大气压力: 7 0 一1 0 6 k P a o 4 . 3 结构与外观 4 . 3 . 1 结构 2 TB/ P 2 9 9 3 . 1 - 2 0 0 0 4 . 3 . 1 . 1 结构形式

9、机架/ 机柜式。 4 . 3 . 1 . 2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应保证操作、 运行、 维修和 检查时的 安全可靠。 各电器元件动作时产生的热量、 电 弧、 冲 击、 振动、 磁场和电 场, 均不得影响其他电器元件的 正常工作。 机架/ 机 柜应适合正面及背面维修; 机柜门应能在不小于9 的角度内灵活开启。 4 . 3 . 1 . 3 外形结构 交流配电 设备的外形结构应与整流 设备配套。 4 . 3 . 1 . 4 结构尺寸 交流配电 设备的 结构尺寸应符合( B / 1 3 0 4 7 . 1 的 有关规定。高度一般为2 0 0 0 mm. 4 . 3 . 2 外观 4 . 3 . 2 .

10、1 机架表面 交流配电设备机架/ 机柜表面应喷涂无眩目反光的砚盖层 , 其颜色应与整流设备相同并且 颜色均匀、 一致, 面板平整、 无起泡、 裂纹、 流痕、 毛刺, 镀层牢固、 平整无剥落、 锈蚀及裂痕, 焊接 均匀、 牢固无变形及烧穿。 所有黑色金属件, 均应覆盖可 靠的彼盖层。 标牌、 标志、 标记应平整清晰。 4 . 3 . 2 . 2 机架组装 机架/ 机柜顶部及底部应设出 线孔, 侧面和 底部应有防振加固的 安装孔, 侧面应有机架/ 机 柜并列安装的安装孔。 机架/ 机柜中所有紧固处均应装有防松装置。 4 . 4 输人电 源 4 . 4 . 1 输人电源要求 交流配电设备对输人电源允

11、许变动范围的 要求见表1 0 表1 输人电 源的允许变动范围 序号输人电源允许变动范围 1电压 3 8 0 V( +1 0 %一一1 5 %) 2 2 0 V( +1 0 %一一1 5 %) 2频率5 0 H z 士5 H z 3电压波形正弦畸变率成5 % 注 当用户提出 要求并与制造工厂协商后, 允许生产电 压变动范围以外数值的产品, 但不允许小于表中 的规定范围。 交流配电设备应设中 性线装置。 4 . 4 . 2 输人电源电 路 输人电 源为 三相时, 应设三个输人电 源电路。其中, 两路接输人交流电 源, 一路接自 备交 流电源。 输人电源为 单相时, 应设两个输人电 源电 路, 两路

12、均接输人交流电源。 两个输人电源电路中, 一路为主用电 路, 一路为备用电 路。 3 T B/ r 2 9 9 3 . 1 - 2 0 0 0 4 . 4 . 3 输人电源转换 两路输人交流电源应能自 动转换; 输人交流电 源与自 备交流电源应能手动转换。 两个输入电源电路中, 应有主用电路优先输人功能。 输人电源自 动转换时, 必须具有可 靠的电气联锁和机械联锁装置。 输人电源自 动转换时, 应具有短路保护性能。 输人电源手动转换时, 必须具有可靠的电气联锁和机械联锁装置。 4 . 4 . 4 保护与告警 输人电源电路应设过 压、 欠压、 过流和缺相保护装置。 在交流电源停电、 供电 恢复、

13、 缺相时, 应有可闻、 可见告警信号。 告警信号发生后, 应能手动切断可闻告警信号。 4 . 5 交流输出 分路 4 . 5 . 1 容量和数量 交流输出分路的容量和数量, 应能根据需要设置。交流输出分路同时使用的最大容量之 和, 不得超过额定容量。 4 . 5 . 2 保护与告警 交流输出分路应设保护装置, 如熔断器、 断路器等。 在输出 分路熔断器熔断时, 应有可闻、 可见告警信号。 告警信号发生 后, 应能手动切断可闻 告普信号。 4 . 6 照明 4 . 6 . 1 保证照明 交流配电 设备应设保证照明 分路。 4 . 6 . 2 事故照明 交流配电 设备应设事故照明电 路。 交流配电

14、 设备应设事故照明自 动转换装置。输人交流电源 停电时, 应能自 动闭合事故照 明电路; 输人交流电源恢复供电时, 应能自 动断开事故照明电 路。 4 . 7 遥测、 遥信性能 4 . 7 . 1 遥测、 遥信内 容 遥测: 输人电压、 输人电流。 遥信: 开关状态、 故障告警。 4 . 7 . 2 应具有可以纳人铁路通信电源 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 条件。 4 . 8 接地 机架/ 机柜必须设 保护地线的 接线端子。 保护地线的接线端子与机架/ 机柜的金属壳体应有良好的电接触; 保护地线的接线端子应采用铜材( 直径)M 8 ) . 交流配电设备的中 性线装置应与机架/ 机柜绝缘。 4 . , 防

15、雷 交流配电 设备应在机内 设置防雷装置。 交流配电 设备输人端的 相线及零线均应分别对地加装避雷器。 避雷器直流参考电压应符合表 2的规定。 避雷器的 参数应符合G B 1 1 0 3 2 -8 9 的规定。 4 T B/ r 2 9 9 3. 1 - 2 0 0 0 交流配电 设备应能承受模拟雷电压冲 击波波形为1 . 2 / 5 0 t s 、 电压峰值为4 k V的冲击5 次, 模拟雷电流冲击波波形为8 / 2 0 la s 、 电 流峰值为2 k A的冲击5 次, 每次试验冲击间隔时间 不小于1 m in e 表2 避雷器直流参考电 压要求 电压( V) 直流 1 -A参考电压( V

16、)220600380200 4 . 1 0 绝缘性能 4 . 1 0 . 1 绝缘电阻 交流配电 设备各带电回 路对地( 该回 路不直接接地) 绝缘电阻不低于2 MD . 4 . 1 0 . 2 绝缘强度 交流配电 设备各带电回 路对金属 外壳( 或地) 之间、 非电连接的两个带电回路之间以 及工 作在6 0 V以下不与主电路直接连接的辅助电路, 应能承受表3 规定的 交流电压( 5 0 H z ) 1 m i n 无击穿、 飞弧现象。 表 3 绝缘强度试验电压 序号额定电压( V)绝缘强度试验电压( 均方根值N ) 1 簇 6 0 1 0 0 0 22 2 020 0 0 33 8 02 5

17、 0 0 对地漏电流应小于1 0 m A o 4 . 1 1 可靠性 交流配电设备的 平均 无故障工作时间( M T B F ) -1 0 5 h o 4 . 1 2 温升 交流配电设备通过额定电流时, 各电器元件和部件的 温升应符合表4 的规定。 表4 各电 器元件和部件的温升 序号部位温升( ) 1铜螺母接头簇7 0 2熔断器触头( 5 5 3开关接触处续 5 0 4电阻发热器镇1 3 5 ( 距表面3 0处 2 5) 4 . 1 3 主电路接头间的 相序和极性排列 交流配电设备主电 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应符合G B 4 7 2 0 的有关规定。 4 . 1 4 电 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18、交流配电 设备中各带电回 路之间以及带电零、 部件与导电的零、 部件或接地的零、 部件之 间的电 气间隙和 爬电距离应符合G B 3 7 9 7 的有关规定。 4 . 1 5 连接导线 5 TB/ f 2 9 9 3 . 1 - 2 0 0 0 交流配电 设备中的连接导线应具有与额定绝缘电压相适应的 绝缘。 交流配电 设备中电路的绝缘导线, 当 采用单芯铜芯绝缘线时, 其截面不 得小于0 . 7 5 m m 2 ; 当采用多芯铜芯绝缘线时, 其截面不得小于0 . 5 m m 。对于电流很小的 控制电 路( 如电 子逻辑 电路和信号电 路等) , 绝缘导线的截面不得小于。 . 2 m m 2 o

19、 母线必须 采用紫铜。 母线应平直、 光滑、 端头、 弯曲处及连接处应平滑、 导电良 好。 4 . 1 6 颜色 标志 交流配电 设备交流母线的 色标应符合G B 2 6 8 1 的 有关规定。 交流配电设备所用的 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应符合G B 2 6 8 2 的有关规定。 4 . 1 7 指示装置 应具有监视交流输人相电 压、 线电 压、 电流的 指示装置。 5 试验方法和仪裹 5 . 1 试验项目 及技术要求 试验项 目及技术要求见表5 0 表5 交流配电设备试验项目 及技术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技术要求 1 结构与外观检查 4 . 3 2 输人电源要求试验 4. 4 . 1 3 输人电源

20、转换试验 4 . 4 . 3 4 保护与告替试验 4. 4. 4 5交流输出分路保护与告普试验 4 . 5 . 2 6 事故照明试验 4 . 6 . 2 7 接地检查 4 . 8 8绝缘性能试验 4 . 1 0 9 可靠性试验 4. 1 1 1 0温升试验 4. 1 2 1 1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检查 4 . 1 3 1 2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检查 4 . 1 4 1 3连接导线检查 4 . 1 5 1 4颜色标志检查 4 . 1 6 1 5防雷试验 4 . 9 1 6环境条件试验 4.2 5 . 2 5. 2 5 . 2 试验方法 1 结构与外观检查 按表5 中 第 1 项要求进行目

21、测、 测量。 2 输人电源要求试验 TB / P 2 9 9 3 . 1 - 2 0 0 0 试验连接方框图见图t o 检查是否三相五线制供电; 可调负载 一嘉 F91A 交流配电设备未接人电网以前, 用 频率 计测量交流电压的 频率并 记录; 交流配电设备未接人电网以前, 用谐波分析仪测量电 压波形畸变 率。 5 . 2 . 3 输人电源转换试验 试验连接方框图见图t o 交流配电设备接人电网以后, 重复5 . 2 . 2 的检测并记录; 进行手动或自 动转换操作, 不得少于5 0 次, 应能可靠转换。如已做过机械操作型式试验 时, 可以 减少其试验次数, 但最少进行5 次; 具有输人电源自

22、 动转换的 交流配电 设备, 实现自 动 转换时两路不允许同时 接通。 输人电路的短路保护试验, 应按G B 7 2 5 1 第7 . 2 . 3 条的 规定进行。 5 . 2 . 4 保护与 告普试验 试验连接方框图见图1 0 交流电源停电、 供电恢复、 缺相时, 均应能发出可闻、 可见告警信号, 并能手动切断可闻告 警信号。 5 . 2 . 5 交流输出 分路保护与告警试验 试验连接方框图见图 1 e 交流配电设备接人电网以 后, 重复5 . 2 . 2 的测试并记录; 检查交流配电设备输出 分路是否设有保护装置, 如熔断器、 断 路器等。 模拟任一个熔断器熔断, 应能发出可闻、 可见告警

23、信号, 并能手动切断可闻告警信号。 5 . 2 . 6 事故照明 试验 试验连接方框图 见图1 0 交流配电设备接人电网以后, 重复5 . 2 . 2 的测试并记录; 检查有无事故照明端子; 检查事故照明电 路, 模拟交流电 源停电, 事故照明电路应能自 动闭合; 当交流电源恢复供 电时, 应能 自动断开事故照明电路。 5 . 2 . 7 接地检查 测量交流配电设备机柜主接地点与可能触及的 金属部分的接触电阻, 其接触电阻值应不 大于0 . 1 n o 5 . 2 . S 绝缘性能 试验 7 TB/ F 2 9 9 3 . 1 - 2 0 0 0 在绝缘性能 试验前应将交流配电 设备中的防雷装

24、置断开。 5 . 2 . 8 . 1 绝缘电 阻试验 绝缘电 阻试验可以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规定的任何温度、 湿度下进行; 用绝缘电阻 测试仪测交流配电 设备各带电回路与地( 在该回路不直接接地时) 之间的绝缘 电阻应不低于2 M O . 测量绝缘电阻应用与交流配电 设备额 定绝缘电压相同等级的 绝缘电阻测试仪。 测量绝缘电阻合格后, 方可进行绝缘强度试验( 绝缘电阻不合格的不进行绝缘强度测试) 。 5 . 2 . 8 . 2 绝缘强度试验 耐压仪的 漏电流设置在1 0 m A , 交流配电 设备各带电回路 对金属外壳( 或地) 之间、 非电 连 接的两个带电回 路之间以 及工作在6 0 V以下不

25、与主电 路直接连接的辅助电路, 应能承受表2 规定的交流电压( 5 0 1- 1 z ) 1 m i n 无击穿、 飞弧现象。 绝缘强度试验从小于试验电 压的一半开始, 逐步升高电压达到规定的电 压后持续 1 m i n . 5 2 . 9 可靠性试验 按照Y D 2 8 2 有关规定进行。 采用现场试验时, 应符合Y D 2 8 2 中 关于现场试 验的特殊规定。 5 . 2 . 1 0 温升试验 交流配电 设备的温升试验在额定电压下, 通人额定电流, 待发热稳定后( 即在1 h 内温升 不超过1 ) , 用热电 偶温度 计、 点 温计或其他的等效方法测量; 测量周围空 气温度应在试验周期的

26、最后四分之一期间内 进行。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温度 计, 均匀地布置在交流配电 设备周围, 位于交流配电设备高度的中点, 距离交流配电设备 l m 远的地方( 或在交流配电 设备与墙壁之间的中 点) 进行测量, 至少选三个以 上的 点, 取平均值; 测量时应避免受到空气流动、 阳光照射和其他热辐射对点温计的影响; 温升试验开始后, 每半小时测量一次, 直到发热稳定为止。 温升值= 点温计所测相应点的 温度一 环境温度。 5 . 2 . 1 1 主电 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 列检查 试验连接方框图见图l . 根据低压配电 屏送来的三相电 压, 按照G B 4 7 2 0目 测检查交流 配电 设

27、备的三相输人接线 是否正确; 如果交流配电 设备进行输人交流电源和自 备交流电源转换, 同时应根据自 备交流电源送 来的三相电 压检查交流配电 设备的 三相 输人接线是否正确。 5 . 2 . 1 2 电气间隙和 爬电距离检查 按G B 3 7 9 7 的 有关规定用尺测量。 5 . 2 . 1 3 连接导线检查 按第 4 . 1 4条要求检查。 5 . 2 . 1 4 颜色标志检查 按G B 2 6 8 1 , G B 2 6 8 2 的有关规定进行目 测。 5 . 2 . 1 5 防雷试验 试验连接方框图 见图2 和图3 . 按图2 或图3 试验电路连接; 图2 或图3 所示电 路处于正常

28、工作状态; 8 TB / T 2 9 9 3. 1 -2 0 0 0 将开关“ K ” 与 交流电源线( 相线或零线) 分别接通, 对地( E ) 进行冲击试验。每相试验正、 负极性各5 次, 每次间隔不小于1 m i n ; 将开关“ K ” 与 交流电源线( 相线或零线) 同时接通, 对地( E ) 进行冲击试验。正、 负极性各 5 次, 每次间隔不小于1 m in ; 重复进行告警和绝缘电阻试验。 图z 三相设备雷击试验连接方框图图 3 单相设备雷击试验连接方框图 5 . 2 . 1 6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 对交流配电 设备 进行各项检查及试验完毕以 后进行。 5 .

29、 2 . 1 6 . 1 恒定湿热试验 ,r 定湿热试验应在恒定湿热试验室或试验箱里进行。 恒定湿热试验室乃 式 验箱的要求应符合G B / 1 2 4 2 3 . 3 的 规定。 把无包装、 未通电的交流配电设备, 在“ 准备使用” 状态下, 按正常工作位置放人试验室/ 试 验箱内。将工作空间的温度在不加湿的 条件下调至4 0 士 2 、 对交流配电 设备进行预热。 待 交流 配电 设备达到温度 并稳定后, 再加湿, 使相对湿度达到9 0 %一 9 5 %的 规定值。经过4 8 h 以后, 对交流配电设备进行外观检查及告警、 绝缘电阻试验。 试验完毕, 将交流配电 设备取出, 在正常大气条件

30、下, 恢复1 一2 h 后, 重复对交流配电 设 备进行外观检查及告警、 绝缘电阻试验。 所有重复试验应在3 0 m i n 内 完成。 5 . 2 . 1 6 . 2 振动试验 不大于1 0 0 吨的交流配电 设备, 其振动试验应在振动台 进行。 振动台的 特性要求及振动试验的 严酷等级应符合G B / T 2 4 2 3 . 1 0 的规定。 将交流配电设备直接安装或通过夹具安装在振动台的 三个互相垂直的安装台 面上。 交流 配电 设备的 底面重心应在台 面重心 1 0 m m以内。 调整振动台的频率范围为1 0 - - 5 5 H z 、 振动幅值为0 . 7 5 二 , 开机进行振动试

31、验。每一轴 线的 扫频循环数为2 0 次, 每一轴线中的每一频率的耐久试验时间为3 0 m i n 士 1 m i n x 试验完毕, 将交流配电 设备脱离振动台, 在正常大气条件下, 重复对交流配电 设备进行外 观结构检查并通电检查运行是否正常。 大于1 0 0 k g 的交流配电 设备, 其振动试验可用公路运输试验方式代替。 5 . 3 仪表 5 . 3 . 1 原则 9 T B/ T 2 9 9 3. 1 -2 0 0 0 试验用的所有仪表和试验设备均应具有国 家二级以 上计量单位颁发的合格证及检定证书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5 . 3 . 2 仪表和试 验设备名称及精度见表6 表 6 仪

32、表和试验设备名称及精度 序号仪表名称精度及级别 1 交流电压表 0 . 5级及以上 2调压器 3交流电流表 4 毫伏表 5 直流电压表 6直流电流表 7万用表 四位半及以上 8频率计 9点温计 0 . 5 1 0 绝缘电阻测试仪2 x1 0 1 4 n10 . 0 4 x1 0 1 4 S 1 , D C: 1 0 -10 0 0 V 1 1耐压测试仪1 0 k V 土1 . 0 k N 1 2失真度仪05级 1 3振动仪符合试验要求 1 4恒温恒湿箱4 0士2, R H: 9 0 % -9 5 % 1 5 负载装置符合试验要求 6 抽样 6 . 1 抽样程序 型式试验的抽样程序按照周期检查进

33、行, 应符合G B 2 8 2 9 的规定, 采用判别水平II 的二 次抽样方案。产品质量以不合格数表 示。 出 厂检验的抽样程序按照逐批检验进行, 应符合G B 2 8 2 8 的规定, 检查水平按一般检查 水平n , 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产品质量以 不合格数表 示。 6 . 2 样本抽取 随机抽取样本数量见表7 0 表7 随机抽取样本数量 序号批量范围( 台)抽 取 样 本 数 量 ( 台) 11 - 8 2 29 -1 52 31 6 - 2 53 42 6 - 5 0 5 55 1 - - 9 08 69 1 一1 5 01 3 T B/ 1 2 9 9 3. 1 - 2 0 0 0

34、 7 检验规则 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7 . 1 型式检验 7 . 1 . 1 检验地点 型式检验应在工厂进行。 7 . 1 . 2 检验周期 一般情况下, 型式检验每两年进行一次。 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均应进行型式检验: 产品在 设计定型、 生产定型及投产前鉴 定时; 产品在停产一年及以上恢复生产时; 产品正式生产后, 其技术、 结构、 材料、 工艺发生重大变更时; 产品在出厂检验被判为不合格品时; 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7 . 1 . 3 检验类别 型式检验是从实际产品中 抽样检验其全部技术性能。 7 . 1 . 4 检验内容 本技术要求中规定的各项检验项 目均应作为型式检验

35、项目。 7 . 1 . 5 结果判定 检验中只 要有一项指标不合格, 应再加倍抽取样本检验, 并重新逐项检验全部实验项目 。 如果指标全部合格, 则判定为 合格; 如果仍有指标不合格, 则判 定为不合格。 7 . 1 . 6 检 验报告 型式检验后应提交型式检验报告。 7 . 2 出厂检验 7 2 . 1 检 验地点 出厂检验应在工厂进行。 7 . 2 . 2 检 验周期 出厂检验必须在出厂前进行。 7 . 2 . 3 检 验类别 出厂检验分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 可视情况任选一种。 7 . 2 . 4 结果判定 出厂检验只要有一项指标不符合要求, 即为不合格产品。 7 . 2 . 5 检验报告

36、 出厂检验后应提交出厂检验报告。 7 . 3 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的检验项目见表 8 0 8 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 8 . 1 标志 8 . 1 . 1 产品 标志 1 1 T B/ T 2 9 9 3. 1 -2 0 0 0 表 8 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的检验项 目 序号 检验项目型 式 检 验出 厂 检 验 1 结构与外观检查 OO 2 输人电源要求试验 O 3 输人电源转换试验 O O a 保护与告警试验 OO s 交流输出分路保护与告警试验 OO 6 事故照明试验 O O 7 接地检查 OO 8 绝缘性能试验 绝缘电阻试验OO 绝缘强度试验 OO 9 可靠性试验 O 1

37、0 温升试验 O 1 1 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检查 OO 1 2 电 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检查 OO 1 3 连接导线检查 OO l a 颜色标志检查 OO 1 s 防雷试验 O 1 6 环境条件试验 恒定湿热试验 O 振动试验 O1 7 在交流配电设备正面的 机架面板明显位置上必须装有标志铭牌。 标志铭牌应标明以下内 容: 产品商标、 品牌; 产品名称、 型号、 规格、 容量; 产品制造单位; 产品制造日 期; 产品批号。 8 . 1 . 2 包装标志 在交流配电设备的包装上必须有明显的包装标志。 交流配电设备的产品 标志和包装标志均应符合G B 3 8 7 3 和G B 1 9 1 的 有关规 定。 8 . 2 包装 8 . 2 . 1 产品的 包装 交流配电设备产品的 包装应符合G B 3 8 7 3 的 有关规 定。 8 . 2 . 2 产品随 带文 件 产品合格证; 产品说明书; 1 2 T B/ I 2 9 9 3. 1 - 2 0 0 8 产品保修单; 出厂检验报告; 装箱清单。 8 . 3 运输 交流配电 设备的运输应符合G B / 1 4 7 9 8 . 2 的 有关规定。 8 . 4 贮存 交流配电 设备的贮存应符合G B 4 7 9 8 . 1 的有关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