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03混凝土泵车 标准 QC T 718-2004.pdf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636173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88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2103混凝土泵车 标准 QC T 718-200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62103混凝土泵车 标准 QC T 718-200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62103混凝土泵车 标准 QC T 718-200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62103混凝土泵车 标准 QC T 718-200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62103混凝土泵车 标准 QC T 718-200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2103混凝土泵车 标准 QC T 718-200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2103混凝土泵车 标准 QC T 718-2004.pdf(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汽 车 行 k标 准 QC I T 7 1 8 -2 0 0 4 混 凝 土 泵 车 Tr uc k mo u nt e d P UMP 2 0 0 4 - 1 0 - 2 0发布 2 0 0 5 - 0 4 - 0 1 实施 动葺 丈 V- - e万 和rl -0 - 欠消 酥寻 导员 鉴 旨 发布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发 展 和 改 革 委 员 会 公 月匕 口 2 0 0 4年第 6 1 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 拖拉机外观质量要求 等2 2 8 项行业标 准( 标准编号及名称见附件) , 其中机械行业标准 1 2 9 项、 建材行业 标准1 7

2、 项、 电力行业标准3 4项、 汽车行业标准2 3 项、 有色金属行 业标准2 项、 包装行业标准5项、 石化行业标准 1 8项, 现予公布。 以上标准 自2 0 0 5 年 4 月 1日起实施。 以上机械行业标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建材行业标准由 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 电力行业标准 由电力 出版社 出版 , 汽车行业 标准、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和包装行业标准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石化行业标准由中国石化出版社 出版。 附件: 2 3 项汽车行业标准编号及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00 四年十月二十 日 附件 : 2 3 项汽车行业标准编号及名称 序号标准编号标 准 名 称

3、被代替标准编号 1 Q C / T 6 3 9 -2 0 0 4汽车用橡胶密封条 Q C / T 6 3 9 -2 0 0 0 Q C / T 6 4 0 -2 0 0 0 2 Q C / T 7 0 9 -2 0 0 4 汽车密封条压缩永久变形试验方法 3 Q C / T 7 1 0 -2 0 0 4 汽车密封条压缩负荷试验方法 4 邻 / T 7 1 1 -2 0 0 4 汽车密封条植绒耐磨性试验方法 5 仪 / T 7 1 2 -2 0 0 4汽车安全带装置固定连接用焊接螺母 6 Q C / T 7 1 3 -2 0 0 4塑料( 尼龙) 用自 攻螺钉螺纹 7 Q C / T 7 1 4

4、 -2 0 0 4汽车车身覆盖件未注形状与位置公差值 8 Q C / T 7 1 5 - - 2 0 0 4汽车用螺纹连接副摩擦系数的测试方法 9 Q C / T 7 1 6 -2 0 0 4汽车密封条插人力和拔出力试验方法 1 0 Q C / T 2 4 3 -2 0 0 4汽车车轮安装面平面度要求及检验方法Q C / T 2 4 3 -1 9 9 7 1 1 Q C / T 7 1 7 -2 0 0 4汽车车轮跳动量的要求和检测方法 1 2 Q C / T 2 4 2 -2 0 0 4汽车车轮不平衡量要求及测试方法Q C / T 2 4 2 -1 9 9 7 1 3 Q C / T 7 1

5、 8 - - 2 0 0 4混凝土泵车 1 4 Q C / T 7 1 9 -2 0 0 4高空作业车 G B / T 9 4 6 5 - 1 9 8 8 1 5 侧J T 4 5 8 -2 0 0 4计划生育车技术条件Q C / T 4 5 8 - - - 1 9 9 9 1 6 Q C / T 7 2 0 -2 0 0 4汽车空调术语 1 7 Q C / T 7 2 1 -2 0 0 4汽车用锌铝铬涂层 1 8 Q C / T 7 2 2 -2 0 0 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轮辆轮廓检验方法 样板检验 1 9 Q C / T 7 2 3 -2 0 0 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辐板式车轮技术要

6、求和 试验方法 2 0 Q C / T 7 2 4 -2 0 0 4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直流 信号闪光器技术条件 2 1 Q C / T 7 2 5 -2 0 0 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轮辊标定直径检验方 法球带尺检验方法 2 2 Q C / T 7 2 6 -2 0 0 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轮辆标定直径检验方 法平带尺检验方法 2 3 Q C / T 7 2 7 -2 0 0 4汽车、 摩托车用仪表 仁 岁T8 一1 3 -1 9 9 2 Q C / T 2 1 4 一1 9 9 6 Q C / T 5 9 4 - 5 9 6 -1 9 9 9 QUT 7 1 任- 2 0 0 4 目次 前

7、言 , 。 。 。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 . . . . . . .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2 4 技术要求 。 , , , 。 . . . . . . . . 3 5 试验方法 , 。 6 6 检验规则 , , , 。 , , , , , , , , 1 5 7 产品标牌 , 。 。 。 . . . . . . . 1 6 8 使用说明书 , 1 6 9随 车 文 件 、 包 装 、 运 输 、 贮 存 1 6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混凝土泵车结构件强度和整车抗倾覆稳定性计算规范 1 7 附 录 B ( 资 料 性 附 录 )测

8、 试 记 录 表 . 1 9 附录C ( 规范性附录) 故障模式及分类举例 . 2 7 Q C / T 7 1 8 -2 以抖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 、 附录C 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B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 湖南省浦玩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 湖北建设机械股份有 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韩国起、 龙国 键、 罗慧、 曹仲梅、 颜皓、 刘召华、 沈艳萍、 何玉东。 O f I T 7 1 8 -2 0 0 4 混 凝 土 泵 车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混凝土泵车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9、、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产品标牌、 使用说明书和 随车文件、 包装、 运输、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已 定型的 汽车二类底盘改装的臂架式混凝土泵车。车载式混凝土泵车参照 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 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 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1 5 8 9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 轴荷及质量限值 G B / T 3 7 3 0 . 3 汽车和挂车的 术

10、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 n e q I S O 6 1 2 ; 1 9 7 8 ) G B / T 3 7 6 6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e q v IS O 4 4 1 3 : 1 9 9 8 ) G B / T 3 7 9 7 电 控设备 第二部分: 装有电子器件的电控设备 G B / T 3 8 1 1 起重机设计规范( n e q I S O 4 3 0 1 : 1 9 8 0 ) G B / T 6 0 6 7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 B 9 9 6 9 . 1 工业产品 使用说明书 总则 G B / T 1 2 5 3 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G B / T 1 2 6 7 3 汽

11、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 G B / T 1 3 3 3 3 混凝土泵 G B 1 5 0 5 2 起 重机 械 危险 部 位 与 标志 G B / T 1 8 4 1 1 道 路 车 辆 产品 标牌 J B / T 5 9 4 3 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J B / T 5 9 4 6 工程机械涂装通用技术条件 J B / T 9 7 3 7 . 1 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 液压油固 体颗粒污染等级 J B / T 9 7 3 7 . 2 汽 车 起重 机和 轮 胎 起重 机 液压 油固 体颗 粒污 染 测 量方 法 J B / T 9 7 3 7 . 3 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 液压油选择与

12、更换 J B / T 9 7 3 9 . 1 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 平衡阀 J G / T 9 5 混凝土输送管型式与尺寸 Q C / T 3 4 汽车的故障模式及分类 O UT 2 5 2 专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Q心/ T 7 1 8 -2 以抖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布 料 作业 范 围 p l a c in g b o o r s o p e n i n g a r e a 混凝土泵车在布料作业状态下, 布料杆上输送硬管出料口中心所能达到的区域。 3. 2 整 车 总 质f c o m p le te v e h ic le g r o s s m a

13、 s s 混凝土泵车上固 有的所有固定的和移动的部件质量之和, 包括允许配装的输送管的质量。 3. 3 最大布料高度m a x v e rt ic a l re a c h 混凝土泵车在布料作业状态下, 布料杆上输送硬管出料口中心与地面之间的最大距离。 3. 4 上料高度f il li n g h e ig h t 混 凝土泵车在布料作业状态下, 地面与料斗进料口 平面刚性物之间的 垂直距离。 3. 5 作业稳定性w o r k i n g s ta b i lit y 混凝土泵车在布料作业时, 整车抗倾覆的能力。 3. 6 前伸f r o n t e x t e n t 混凝土泵车在行驶状态

14、下, 分别过底盘最前端点( 包括前拖钩、 车牌及任何固定在车架前部的刚 性部件) 和布料杆最前端点且垂直于 Y 和X平面的两平面之间的距离( 示意图 参见图 1 ) 0 注: Y 和X平 面的定 义符 合G B / T 3 7 3 0 . 3 的规定。 3. 7 后伸 的 e 劝 印橄 混凝土泵车在行驶状态下, 分别过底盘最后固定端点( 包括固定在混凝土泵送机构上的任何刚 性部件) 和布料杆最后端点且垂直于 Y 和X平面的两平面之间的距离( 示意图参见图 1 ) 0 图 1 示意图 3. 8 布料杆p la c i n g b o o m 在一定的半径范围内可回转、 伸出或折叠的臂架和输送管的

15、总成。 叼 旧/ T 7 1 8 -2 0 0 4 3. 9 臂架b o o m 与转台铰接并支持输送管的装置。 3. 1 0 输送管 C o n v e y i n g p i p e 输送混凝土用的管, 包括直管、 弯管、 锥管和软管等。 3. 1 1 底架 S u p p o rt f ra m e 连接回转支承与支腿的结构件。 3. 1 2 故障 f a i l u re 整车或零部件不能完成其规定功能或其性能指标恶化至规定范围以外的一切现象。 3. 1 3 当 f故 障 数 e q u iv a l e n t f a il u re c o e ff i c i e n t 将产品

16、的各类故障按标准规定折算成一个相当的故障数。 3. 1 4 故障 模式 f a i lu re m o d e 故障的表现形式。 3. 1 5 本质故障e s s e n ti a l f a il u r e 整车或零部件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 由于本身固 有的缺陷而引起的故障。 3. 1 6 故障排除时间 f a il u re o b v i a t e ti m e 从出现故障开始到故障排除又恢复正常工作为止的时间间隔。包括故障诊断和设备检修、 调 整、 试运转等时间, 不包括由于人为或自 然等原因而延误的时间, 也不包括等备件时间。 4 技术要求 4 . 1 工作条件 4 . 1 .

17、, 混凝土泵的工作条件应符合 G B / T 1 3 3 3 3 的要求。 4 . 1 . 2 作业地面承压能力不应小于支腿最大支承力( 抗倾覆稳定性计算时得出的支腿最大支承 力) 。布料作业过程中, 整机的 倾斜度不得大于3 0 0 4 . 1 . 3 布料作业时, 所有轮胎应不承重。 4 . 1 . 4 布料作业时, 风速不超过 1 3 . 8 m / s ( 六级) 。 4 . 1 . 5 在输电线附近布料作业时, 布料杆与输电线的 距离应严格遵守 G B 6 0 6 7 的规定。 4 . 1 . 6 泵送混凝土的密度不大于2 . 4 r / 时。 4 . 1 . 7 布料作业时, 不允

18、许手 拉软管的侧向 力和布料杆旋转时产生的惯性力的方向相同。 4 . 1 . 8 严禁布料杆用于 起重作业。 Q C / T 7 1 8 - - 2 0 0 4 4 . 1 . 9 布料作业范围不得超过制造厂的规定。 4 . 2 整机 4 . 2 . 1 混凝土泵车( 以下简称泵车) 底盘应符合定型二类汽车底盘的技术要求。 4 . 2 . 2 布料作业时, 作业噪声限值应符合G B / T 1 3 3 3 3 的规定。 4 . 2 . 3 泵车行驶状态的 外廓尺寸应不超过表1 规定的数值, 其车辆后悬应不大于3 . 5 m . 表 1 外廓尺寸限值m 泵车最大布料高度 4 8 整车长度 X1

19、2 书1 4 落1 6 整车宽度 ( 2 . 5 g2 . 5 g3 整车高度 _4 g4 _ 4 4 . 2 . 4 泵车停放在平坦坚实的地面, 底盘轮胎离地5 0 m m时, 上料高度应不大于1 5 8 0 m m . 4 . 2 . 5 爬坡度应不小于1 8 %, 离去角不小于 1 0 0 0 4 . 2 . 6 整车 设 计总 质 量 小于2 0 0 0 0 吨的 泵 车, 其 轴 荷及 总 质量 应 符 合G B 1 5 8 9 的 规 定; 整车 设 计总 质 量 大于2 0 0 0 0 k 。 的 泵车, 其 轴 荷及 设 计总 质 量 应不 超 过表2 规 定的 数 值。 表

20、2 轴荷及设计总质t限值 泵车最大布料高度 1 】 1 底盘型式 单轴允许轴荷 k g 总质量 k g 非驱动轴 驱动轴 每侧单胎每侧双胎 c 3 73轴 8 0 0 01 2 5 田3 3 0 0 0 X4 8 4 轴8 5 0 01 3 0 1幻4 3 0 0 0 蛋5 5 5轴8 5 0 01 00 0 01 3 0 0 05 40 0 0 簇6 26轴 9 0 0 01 0 0 0 01 3 0 0 06 3 0 0 0 4 . 2 . 7 整车抗倾覆稳定性和结构件强度计算方法见附录A o 布料杆在 1 . 2 5 倍工作载荷作用下, 泵车应满足如下要求: a ) 布料杆处于相对于整车

21、稳定性最不利的位置时, 至少有3 条支腿不得松动。 b ) 无论布料杆在任何位置, 允许 1 条支腿抬起, 但活动支腿的 抬起量不应大于2 0 0 m m ( 应消除 因支腿间隙造成的影响) 。 4 . 2 . 8 布料杆应有防止输送管前端软管突然坠落的措施。 4 . 2 . 9 泵车应安装水平仪。 4 . 2 . 1 0 操纵手柄应轻便、 灵活, 各手柄工作时不得相互干扰和引起误动作。 手柄在中 位时, 不应因 振动而产生离位。 4 . 2 . 1 1 活动支腿等危险部位和突出部位的 标志应符合 G B 1 5 0 5 2 的规定。 4 . 2 , 1 2 各电缆、 软管、 输送管应可靠地固

22、定在规定位置上, 作业时不应相互干扰。 4 . 2 . 1 3 操作标志和警示标志应设置在明显的位置上。 4 . 2 . 1 4 泵车作业可靠性试验时间不小于1 5 0 h 。 作业可靠性试验时, 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不少于 印h ,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少于印h , 作业率不低于8 5 %. a QC / T 7 1 8 -2 0 0 4 4 . 2 . 1 5 混凝土在泵送后不允许离析。 4 . 2 . 1 6 结构件焊接质量应符合J B / T 5 9 4 3 的规定。 4 . 2 . 1 7 漆膜质量应符合J B / T 5 9 4 6 的规定。 4 . 3 布料杆 4 . 3 . 1

23、臂架 4 . 3 . 1 . 1 臂架在规定的 使用工况下, 动作应平稳, 并锁定可靠。 4 . 3 . 1 . 2 泵车行驶时, 臂架应能可靠地固定在规定位置上。 4 . 3 . 1 . 3 臂杆应有排放积水的装置。 4 . 3 . 2 输送管 4 . 3 . 2 . 1 混凝土输送硬管应符合J G / T 9 5 的规定。 4 . 3 . 2 . 2 输送管之间的连接应方便、 安全、 可靠。 4 . 4 回 转机构 4 . 4 . 1 回转机构起动、 制动时, 布料杆运行应平稳。 4 . 4 . 2 非全回转的回转机构应设置回转限位装置。 4 . 5 支腿 4 . 5 . 1 布料作业时,

24、 相对于回转中心的支腿横向 跨距和纵向跨距不应小于其公称尺寸。 4 . 5 . 2 垂直支腿应能单独调整, 并能有效锁定。 4 . 5 . 3 支腿最大支承力应在支腿附近醒目 位置和使用说明书中作出标示。 4 . 5 . 4 泵车在行驶时, 各支腿应能可靠地固定在规定的位置上, 垂直支腿的伸出 量不应大于3 m m o 4 . 6 混凝土泵 混凝土泵的性能应符合G B / T 1 3 3 3 3 的要求。 4 . 7 取力器 4 . 7 . 1 取力器互锁装置应有效, 不得有自 动脱开或接合现象。 4 . 7 . 2 取力器接合时, 齿轮啮 合灵活, 运行中无异响。 4 . 8 液压系统 4

25、. 8 . 1 液压系统的技术要求应符合 G B / T 3 7 6 6 的 规定。 4 . 8 . 2 溢流阀的 调定压力不得大于系统额定工作压力的1 1 0 % o 4 . 8 . 3 臂架油缸用平衡阀应符合J B / T 9 7 3 9 . 1 的要求。 4 . 8 . 4 当液压管路损坏或液压系统失压时, 臂架和支腿系统的 油缸应能自 动锁定。 4 . 8 . 5 在1 . 2 5 倍工 作 载荷 作 用 下, 布 料 杆 全展 开 至 水平, 支 腿支 承 力为 最大 值时, 发 动机 熄火 持 续 1 5 m i n , 其垂直支腿油缸和臂架油缸活塞杆的回缩量应不大于2 m m o

26、 4 . 8 . 6 液压油的选择与更换应符合 B / T 9 7 3 7 . 3 的规定。 4 . 8 . 7 液压系统中 液压油的固体颗粒污染等级按J B / T 9 7 3 7 . 1 的分级规定, 加人油箱的液压油的固 体颗粒污 染等级应不超过 1 8 / 1 5 ; 产品性能试验及抽检时, 液压系统中液压油的固体颗粒污染等级应 不超过 1 9 / 1 5 0 4 . 8 . 8 在布料作业时, 液压油箱内的最高油温不应超过8 0 9 0 。作业可靠性试验过程中, 相对温升不 大于 4 5 9C. Q / T 7 1 8 -2 0 0 4 4 . 8 . 9 液压系统中 液压元件和管路

27、不允许漏油。在作业可靠性试验过程中, 其渗油处数不应多于 4处。 4 . 9 电气系统 4 . 9 . , 电 气系统的设计、 安装应符合 G B / T 3 7 4 7 的规定。 4 . 9 . 2 电气系统的要求按G B / T 1 3 3 3 3 的规定。 5 试验方法 5 . 1 试验样车数量 供定m试验用的试验样车数量应符合Q C / T 2 5 2 的规定。 5 . 2 试验条件和试验准备 5 . 2 . 1 道路试验条件和试验车辆准备应符合G B / T 1 2 5 3 4 的 规定。 5 . 2 . 2 试验场地面承压能力应不小于支腿最大支承力, 回 转支承平面倾斜度应不大于3

28、 0 0 5 . 2 . 3 试验时的风速不大于8 . 3 m / s 。 结构应力试验时, 风速不大于4 m / s o 5 . 2 . 4 若无特殊要求, 试验时的环境温度一般在0 一 4 0 之间, 海拔高度不超过 1 0 0 0 、 5 . 2 . 5 试验模拟载荷应标定准确, 对于垂直载荷其允差为士 1 %. 5 . 2 . 6 专用性能试验时,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 发动机的转速应调整到布料作业时的额定工作转速; b ) 液压系统须按设计要求进行检查、 调整阀的压力; 。 ) 试验混凝土应符合G B / T 1 3 3 3 3 的要求。 5 . 3 行驶检查 泵车应在一级、 二

29、级公路上进行行驶检查, 调整检查各活动支腿的伸出量、 臂架在臂架支架上的 固定 情况及各总成的紧固 状态。 行驶里程不少于3 0 k m , 行驶的最高车速不应超过底盘制造厂的 规定。 5 . 4 空载试验 5 . 4 . , 支腿支撑在规定位置, 洗涤室按规定注人冷却水, 布料杆全展开并呈水平状态, 泵送机构空 运转1 0 m i n , 检查各机构是否正常。 5 . 4 . 2 支腿支承在规定位置, 调整泵车水平且车轮不承重; 再按相反方向顺序收回支腿。试验重复 3 次。 5 . 4 . 3 支腿支承在规定位置, 布料杆按照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布料作业范围运行3 次, 验证布料作业 范围的符合

30、性。 5 . 5 专用结构参数测量 5 . 5 , 1 泵车专用结构外廓尺寸的测量方法应符合G B / T 1 2 6 7 3 的规定, 测量状态见图2 , 测量项目 包 括: a ) 前伸、 后伸; b ) 最 大 布 料高 度; C ) 料斗容积; d ) 上料高度; e ) 支腿跨距。 0U T 7 1 8 - 2 0 0 4 c 劫_。 一 _,:_ _, _ _ , . 八 . 一 r-一 1 曰一 1 一分 1 - r T l . 1 ./黔“ 岖版 厂 = 井 目 扛 飞 _ 止 i/I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止 日/ 八: 队而 ) 厂一一一飞一一,一一一一es一 一仁 霭

31、一 二 ;咭 一 一 y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门 翩决 尹 I于二11一 阵 兰 鉴当 厂 l -总长; b -总宽; h -总高; 1 : 一前悬汤一前中桥轴 距满一中后桥轴 距汰一后悬踌一后伸浅一前伸; b l 前轮轮 距; 饥 一后轮轮距币 一接近角; B 一离去角沐,一上料高度; c ,前支腿横向 跨距; c ,一左前支 腿对回 转中心横向距离; c z 一后支腿横向 跨距; 。 2 一左后支腿对回 转中 心横向 距离; c , 一支腿纵向跨距; 。 , 左前支腿对回 转中 心纵向 距离 图2 测f状态 5 . 5 . 2 测量记录表参见附录B 表B . 1 0 5 . 6

32、 取力器工作可靠性试验 泵 车处于行驶停止状态, 发动机在额定转速时, 气压升至规定数值后, 操纵取力器手柄使其接 合、 分离各5 0 次, 检查取力器的工作可靠性口 5 . 7 布料杆试验 5 . 7 . 1 布料杆额定回 转速度测定 在空载状态下, 支腿支承在规定位置, 换向阀开口至最大, 布料杆全展开并呈水平状态, 当其回 转达到 最小稳定转速时, 测量转台回 转 3 6 0 0 所需的时间, 并计算回 转转速。试验重复三次, 取三次试 验的 平均值为额定回 转速度。 5 . 7 . 2 布料杆收放平稳性试验 5 . 7 . 2 . 1 在空载状态下, 支腿支撑在规定位置, 布料杆处于额

33、定回转速度时, 以正常速度操纵换向 QC / T 7 1 8 -2 0 0 4 阀, 按表3 规定的布料杆收放 1 次循环内容重复试验3 次, 检查布料杆动作的平稳性能。 5 . 7 . 2 . 2 在工作载荷作用下, 支腿支撑在规定位置, 布料杆处于额定回 转速度时, 以正常操作速度 操纵换向阀, 按表3 规定的布料杆试验工况和收放 1 次循环内容重复试验 3 次, 检查布料杆动作的 平稳性能和支腿松动情况。 表 3 作业可命性试验工况和循环内容 循环名称试验工况 一次循环 内容循环次数试验时间 支腿收放 1 ) 样车呈行驶停止状 态; 2 ) 输送管内无棍凝土 活动支腿水平油缸依次伸出一垂

34、直支腿 油缸支承地面一垂直支腿油缸缩回一活 动支腿水平油缸依次缩回 5 05h 布料杆收放1 ) 支腿按规定支承在地 面上 ; 2 ) 卸下输送管前端软 管, 封住 硬管出 料口 ; 3 ) 输送管内充满试验混 凝土 布料杆全展开至水平一回转9 0 0 , 起臂、 折 臂至 第一 节臂仰角7 0 。 一回 转至1 8 0 0 , 布 料杆全 展开 放至水平 下回 转至2 7 0 0 , 起 臂、 折臂至第一节臂仰角7 0 0 一回转至 3 6 0 0 , 布料杆放置臂架支架 1 0 02 5 h 夏 拱 浪十a1 ) 理论输送量; 2 ) 支腿按规定支承在地 面上 ; 3 ) 输送软管出料口直

35、接 对准料斗; 4 ) 试验混凝土 1 ) 按0 . 5 倍的理论输送量连续泵送 2 h ; 2 ) 按0 . 7 倍的理论输送量连续泵送 3 h ; 3 ) 按理论输送量连续泵送2 h ; 4 ) 清洗输送管及泵送机构 巧1 2 0 h 允 许按1 ) , 2 ) , 3 ) 的 循环内 容 进行1 5 次循 环试验, 然 后再进 行清洗 作业。 5 . 8 整车抗倾覆稳定性试验和活动支腿抬起量测量 5 . 8 . 1 试验载荷 1 . 2 5 倍的工作载荷。 5 . 8 . 2 试验载荷的分配 按照制造厂给出的布料杆各部件载荷比例, 等效地分配试验载荷, 试验载荷以 集中载荷或均匀 载荷代

36、重物的 形式, 分别悬挂于布料杆的相应位置, 加载过程中 布料杆应保持非振动状态。 5 . 8 . 3 试验方法 支腿支承在规定位置, 布料杆全展开并呈水平。布料杆以额定回 转速度回转3 6 0 0 , 在回转过程 中 悬挂重物不得接触地面, 试验重复3 次。测量并记录 下列参数, 试验记录表参见附表B 表B . 2 o a ) 活动支腿抬起量, 测量时应去除因活动支腿和固定支腿间隙造成的 影响; b ) 支腿最大支承力; c ) 支脚与地面接触情况。 5 . 9 电气系统测试 电气绝缘电阻侧试按G B / T 3 7 9 7 的规定。 5 . 1 0 液压系统测试 5 . 1 0 . 1 液

37、压油温升试验 Q C / T 7 1 8 -2 0 0 4 在表3 规定的 泵送试验混凝土的工况下, 定时测量液压油温度, 并绘制温升曲线, 测量记录表参 见附录B 表 B . 3 a 5 . 1 0 . 2 密封性能试验 5 . 1 0 . 2 . 1 支腿支承在规定位置, 布料杆全展开并呈水平, 按照5 . 8 . 2 的规定分配试验载荷。布料 杆在1 . 2 5 倍工作载荷作用下, 分别测量垂直支腿油缸和臂架油缸活塞杆的回缩量: a ) 支腿支承力为最大时, 布料杆停稳, 发动机熄火后, 将装有千分表的V 型磁力表座吸附在被 测油缸活塞杆上, 千分表测头顶在缸筒端面上, 停留1 5 m

38、i n , 记录其回 缩量( 试验时, 环境温 度变化量为士 5 时有效) 。 b ) 如果一次试验活塞杆的回 缩量超过2 m m , 可再重复试验2 次, 取3 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 为活塞杆的回缩量。 5 . 1 0 . 2 . 2 行驶检查完成后, 测量垂直支腿的 伸出量。 5 . 1 0 . 2 . 3 在出厂检验或作业可靠性试验过程中( 或试验结束后) , 进行液压系统渗漏检查。 检查方法: 固定结合部位手摸无油腻, 运动结合部位目 测无油迹或流痕为不渗。整个试验过程 中, 渗出油迹面积不超过2 0 0 c . 2 或每 1 5 m i n 内 不滴一滴油为不滴, 否则判为滴。 5

39、. 1 0 . 3 液压油污 染度测定 液压油固体颗粒污染测定按J B / T 9 7 3 7 . 2 的规定。 5 . 1 1 混凝土泵送系统试验 混凝土泵送性能试验和作业噪声测量按 G B / T 1 3 3 3 3 的规定。 5 . 1 2 机动车强制性检测项目 和定型试验检测项目的检测 机动车强制性检测项目的试验方法按相关标准的规定。定型试验检测项 目的试验方法按 Q C / T 2 5 2 的规定。 5 . 1 3 结构应力测试 5 . 1 3 . 1 测试工况及载荷 5 . 1 3 . 1 . 1 臂杆、 转台、 支腿和底架的应力测试 5 . 1 3 . 1 . 1 . 1 试验载

40、荷 0 . 2 倍的自 重载荷和 1 . 3 倍的工作载荷之和。 5 . 1 3 . 1 . 1 . 2 试验载荷分配 试验载荷的分配原则按5 . 8 . 2 的规定。 5 . 1 3 . 1 . 1 . 3 测试工况 支腿支撑在规定位置, 布料杆全展开并呈水平。 布料杆处于相对于转台、 支腿和底架的受力最 不利的位置。在测试过程中, 转台 应可靠锁定, 布料杆处于静止状态。 5 . 1 3 . 1 . 2 计算确定的最大应力点的应力测试 5 . 1 3 . 1 . 2 . 1 试验载荷 无系数 1 . 3 的工作载荷。 5 . 1 3 . 1 . 2 . 2 试验载荷分配 试验载荷的分配原则

41、按5 . 8 . 2 的规定。 5 . 1 3 . 1 . 2 . 3 试验工况 9 你: / T 7 1 8 -2 0 0 4 支腿支承在规定位置, 布料杆处于计算确定的结构具有最大应力的位置。在加载和测试过程 中, 转台 应可靠锁定。 51 32 测试点及其贴片形式 5 . 1 3 . 2 . , 在结构受力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危险应力区, 并对各危险应力区进行测试。危险应力区 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a ) 均匀应力区。该区 应力达到屈服点时, 会引起结构件的永久变形; b ) 应力集中区。如孔眼、 锐角、 焊缝、 铰点等处产生的集中应力。该区内屈服应力的出现不会 引起结构件整体的永久变形

42、, 但过大的应力集中会影响结构件的疲劳寿命; 。 ) 弹性屈曲区。从应力看, 该区的最大应力并没有达到材料的屈服点, 但可能因发生屈曲而 导致结构件的破坏。 5 . 1 3 . 2 . 2 在应力集中区内, 应尽可能把应变片贴在高应力点上。 5 . 1 3 . 2 . 3 结构承受平面应力状态, 如果预先能用某些方法( 例如分析法、 脆性涂料法) 确定主应力 方向, 则可沿主应变方向贴上互相垂直的两个应变片。如果主应变的方向无法确定, 则应贴上由三 个应变片组成的 应变花。 5 . 1 3 . 2 . 4 根据选择好的测试部位和确定的测试点, 绘制测点分布图, 对贴片统一编号, 并指明应变 片

43、或应变花的贴片位置。 5 . 1 3 . 3 试验程序 5 . 1 3 . 3 . 1在 结构 的 零 应力 状 态时, 测量 消 除自 重 载荷 影响 的 应变 片基 准 读数: 。 , 如果 无法消 除自 重载荷影响, 可不测零应力状态, 其数据处理方法见5 . 1 3 . 4 . 1 的 规定。 5 . 1 3 . 3 . 2 在空载应力状态时, 将泵车调整到5 . 1 3 . 1 所规定的测试工况, 测量应变片在自重载荷作 用 下 的 读数。 ; 。 5 . 1 3 . 3 . 3 在负载应力状态时, 泵车按5 . 1 3 . 1 规定的载荷和工况进行加载, 测量应变片在负载作用 下的读数 。 2 。 5 . 1 3 . 3 . 4 卸载至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