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17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 标准 TB 10066-2000.pdf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636317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80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1417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 标准 TB 10066-200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61417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 标准 TB 10066-200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61417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 标准 TB 10066-200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61417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 标准 TB 10066-200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61417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 标准 TB 10066-2000.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1417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 标准 TB 10066-200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417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 标准 TB 10066-2000.pdf(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DC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行 , 准 T B TB 1 0 0 6 6 - 2 0 0 0 J 6 9 - 2 0 0 1 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 C o d e f o r d e s i g n o f r o a d a n d d r a i n a g e f o r r a i l w a y s t a t i o n a n d y a r d 2 0 0 0 - 1 2 - 2 1 发布 2 0 0 1 - 0 4 -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 C o d e f o r d e s i g n o

2、 f r o a d a n d d r a i n a g e f o r r a i lw a y s t a t i o n a n d y a r d T B 1 0 0 6 6 - 2 侧犯 J 6 9 - 2 0 0 1 主编单位: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施行 日 期:2 0 0 1 年 4 月 1日 中国铁道出版社 2 001年 北京 关于 发布 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 等 1 5 个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的通知 铁建设Pf ( 2 0 0 0 ) 4 4 5 号 铁路站场 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 ( T B 1 0 0 6 6 -2 0 0 0 ) ,

3、铁路站 场客货 运设备设计规范 ( “ I B 1 0 0 6 7 -2 0 0 0 ) , 铁路隧道运营 通风设 计规范 ( T B 1 0 ( 6 8 -2 0 0 0 ) , 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 C T B 1 0 1 1 9 -2 0 0 0 ) , 铁路货车车辆设备设计规范 ( I B 1 0 0 3 1 -2 0 0 0 ) , 弋 铁路驼峰信 号设 计规范 ( T B 1 0 0 6 9 -2 0 0 0 ) , 铁路驼峰 信号施工规 范 ( T B 1 0 2 2 1 -2 0 0 0 ) , ( 铁路区间道口 信号设计规范 ( T B 1 0 0 7 0 2 0 0 0

4、) , ( 铁路信号 站内 联锁设计 规 范) ( I B 1 0 0 7 1 -2 0 0 0 ) , 5 )时 _o / 1 _ 卫、 1乙上、 . 咭1J满 j产、1 一 、 / ( 3 . 1 . 3 -1 ) ,内j4 门j八j八、 a = 1 8 0 5 r7 CK a 2 圆曲 线长度小于、 等于视距 ( L -50 0 0 折减值( %) 123 注 : 表 中 H 为海拔 高度 。 2 运输危险品限制坡度,不应大于6 %0 3 大、中桥上的纵坡不宜大于 4 %,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 于 5 %。 4 在非汽车交通较多的地段,桥上纵坡和桥头引道纵坡均 不应大于3 %0 5 经常通

5、行大量自 行车的站场道路的纵坡, 宜小于2 . 5 %, 最大不 应大于3 . 5 %; 当纵 坡为2 . 5 %- 3 . 5 %时,限 制坡长应符 合表3 . 2 . 2 -2的规定。 6 小半径圆曲线路段的纵坡:当圆曲 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 0 m时,不应大于 7 . 5 %;当圆曲线半径大于2 0 m,小于4 0 m时, 不 应大于8 . 5 % 。 8 表 3 . 2 . 2 -2 自行车道纵坡限制坡长 纵 坡 ( %) 限制坡 长 ( m)3.0 一 +代.550 , 回头曲线的纵坡, 不应大于4 %0 3 . 2 . 3 最小坡段长度应按表3 . 2 . 3 选用。当连续纵坡大于5

6、 % 时, 应在不大于表3 . 2 . 3 所规定的 长度处设缓和坡段。 缓和坡段 的纵坡不应大于3 %, 长度不应小于1 0 0 m 。 在困难条件下, 缓 和坡段长度不应小于5 0 m . 表3 . 2 . 3 纵坡限制坡长 注 : 表 中 ; 为纵 坡 。 3 . 2 . 4 竖曲 线应符合 下列规定: 1 行车速度为1 5 k m/ h 及以上的站场道路,两相邻坡段的 坡度差大于 2 %时,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应采用圆曲线。 2 竖曲 线半径按 本规范表2 . 0 . 4 规定采用, 有条件时宜采 用较大半径, 竖曲 线长度不应小于2 0 m . 3 两相邻竖曲线间可不设直线 段。 4

7、 竖曲线与圆曲线组合时, 竖曲线宜包含在圆曲线之内, 且圆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 部, 应避免 插人小半径圆曲 线, 或将这些顶点作为 反向曲 线的 转 向点。 3 . 3 引道、回车场及停车场 3 . 3 . 1 通往房屋的引道路面最小宽度应符合表3 . 3 . 1 的规定。 9 表 3 . 3 . 1 引道路面最小宽度 ( m) 名称 汽车引道 消防车库引道电瓶车库 引道路 面内侧至 房 屋 的距离大 于 1 5. 路 面 内侧至房 屋 的距离 小于等 于 1 5 m 最小 宽度3 . 03. 5车库 门总 宽度2. 0 3 . 3 . 2 引道的最小长度、

8、最小曲 线半径及最大纵坡应符合表 3 . 3 . 2的规定。 表3 . 3 . 2 引道的最小长度、最小曲线半径及.大纵坡 名称 汽 车引道 消防车 库引道 电瓶车库 引道 一般 困难 最小长度 ( m ) 1 5 一4 . 5 最小曲线半径 ( m) 单 车道 9 双 车道 7 95 最大 纵坡 ( %) 一 一 3 . 3 . 3 尽头式道路的 端部应设有回车场或回车道。当端部有回 车条 件时,可不 设回车场或回车 道。回车场 形式可采用O形、 T 形和L 形。回车场最小平面尺寸, 可根据汽车最小转弯半径和 道路 路面宽度确定。 回车 场宜设置在平坡上。困 难条件下, 可设置在不大于3 %

9、 的纵坡上。回车场地面横坡可采用 1 %0 3 . 3 . 4 在大中 型货场人口 附近、 货物站台靠道路侧、货位靠道 路侧 及汽车库前宜设置停车场或通道。 停车场的地面坡度, 宜采用 1 %一2 %。困难条件下, 可采 用0 . 5 %一3 %0 3 . 3 . 5 停车场的 面积, 应根据停车车型及数量、 停放形式、装 卸 机械类型和作业流 程确定。 停放形式分为 垂直式、平行 式和 斜 角 式。 货物站台和 货位一侧停车场的停车方式宜采用垂直式或平 行式。汽车库前停车场宜采用垂直式,也可采用平行式和斜角 式。 垂直式停放时汽车横向间距宜采用车长的0 . 1 0 -0 . 1 2 倍 1

10、0 ( 当车型较小时可采用下限; 反之可采用上限) , 并不宜小于0 . 7 m。通道处汽车的纵向间距不宜小于车长的 1 . 1 倍,非通道处汽 车的纵向间距 ( 即车辆尾距)不宜小于 l m。停车场应留有适当 宽度的 通道和出 人口。 货场人口 处停车场停车数量, 大型货场宜采用1 0 辆,中型 货场宜采用8 辆。 3 . 4 汽车道路与汽车道路交叉 3 . 4 . 1 站场汽车 道路与其他道路 (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城市 快速路除外)应采用平面交叉。 3 . 4 . 2 交叉类型 有十 字形、 T形和Y形。十字形宜采用简易十 字形交叉, 如图3 . 4 . 2 -1 ; T 形、 Y形宜

11、采用加铺转角式交叉, 如图 3 . 4 . 2 -2 0 图3 . 4 . 2 -1 简易十字形交叉图 3 .4 . 2 -2 加铺转角式交叉 3 . 4 . 3 平面 交叉 应设在直线路段,交叉宜采用正交。当 需要斜 交时, 交叉角不宜小于4 5 0 。 货场内道路或改建站场道路受地形 限制时,交叉角可减少。 3 . 4 . 4 平面 交叉范围内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应根据平面交叉类 型、 交通量、 计算行车速度和交叉角等确定, 不应小于巧m 0 加铺转角边缘的圆曲线半径应符合表3 . 4 . 4 的 规定。 3 . 4 . 5 平面交叉两相向行车的汽车停车视距, 应满足本规范第 3 . 1

12、. 2 条的规定。 表3 . 4 . 4 加铺转角边缘的国曲线半径 ( m) 右转 弯计算 行车 速度 ( k m / h ) 不同交叉角的圆曲线半径 4 5 6 0 1 1 0 9 0 1 00 .1 2 0 01 3 5 1 02 51 71 21 0 9 87 1 52 72 01 31 21 11 01 0 3 . 4 . 6 平面交 叉的 纵坡及坡段长度, 应根据行车舒适度、排水 要求、 工程量大小和美观等因 素合理确定。 平面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宜设置不大于2 %的平缓坡段,其 纵坡长度及竖曲线应符合本规范第2 . 0 . 4 条的规定, 并应满足从 路面两侧向外至变坡点的距离不应小

13、于 1 6 m ( 不包括竖曲线部 分长度) ;紧接平缓坡段的道路纵坡不宜大于 3 %,困难条件下 不应大于 5 %0 3 . 5 汽车道路与铁路交叉 3 . 5 . 1 站 场汽车 道路与 铁路交叉, 可采用 平面交叉 或立体交叉。 3 . 5 . 2 站 场汽车道路与 铁路平面交叉应设置 平过道。 3 . 5 . 3 平过道宜设在视线开阔的地点,不宜设在铁路曲线地段、 道岔、 桥头和有调车作业的范围内, 严禁设在道岔尖轨和辙叉 处 。 3 . 5 . 4 站 场汽车 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宜为直线正交, 斜交时其 交叉角不应小于4 5 ; 特殊困 难条件下, 交叉角可适当减少。平 过道两侧道路

14、直线长度不宜小于 巧m 。困 难条件下, 可不设直 线段。 3 . 5 . 5 平 过道两侧道路的纵断面应设计为水平坡段;困难条件 下,不应大于2 %。其钢轨外侧至变坡点长度 ( 不包括竖曲线) 不应小于 1 6 m, 通行鞍式列车不应小于2 0 m 。 连接平台的纵坡 不宜大于3 %;困 难条件下, 不应大于5 % 0 3 . 5 . 6 平过道处各铁路线路不宜有轨面高差。困 难条件下, 线 间 距为5 m时, 轨面高差不应大于1 0 c m ; 线间距大于5 m时, 1 2 两线轨面高 差形成的道 路纵坡不应大于2 % 0 3 . 5 . 7 平过道宽度不应小于两侧道路路面 宽度。 3 .

15、 5 . 8 平过道铺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平过道铺面应采用坚固、 耐用、 平整、 稳定且易维修的 钢筋混凝土板等材料。 2 平过道铺砌长度, 应延伸至外侧钢轨以 外0 . 5 - - 2 . 0 m . 3 平过道铺面宜与轨顶等高, 设有轨道电 路地段, 并有履 带式车辆通行时,可高出 轨面 但不应大于2 0 m m 。 但距钢轨外侧 5 c m范围内应低于轨面 5 mm. 4 铺面板计算荷载不应小于汽车2 0 级,验算荷载不应小 于挂车 一1 0 0 ; 有集装箱运输车辆通行时, 计算荷载 应采用汽车 一超2 0 级, 验算荷载应采用挂车一1 2 0 0 5 平过道两侧路面标准不应低于该

16、道路路面标准, 且在钢 轨外侧2 0 m范围内 不得低于中 级路面。 6 平过道轮缘槽宽度应为 7 0 - - 1 0 0 m m,曲线内股应为 9 0 一1 0 0 m m;轮缘槽深度不应小于4 5 mm,并不大于 6 0 mm. 7 平过道铺面范围内不应有钢轨普通接头, 不可避免时应 将钢轨焊接或冻结。 3 . 5 . , 电力牵引铁路的 平过道, 应在两 侧设置高度为4 . 5 m的 限界架。 3 . 5 . 1 0 结合地形或桥涵构筑物情况, 有条件时宜设置立体交 叉。 3 . 5 . n 立体交叉的 位置应根据车站总布置的要求, 并结合地 形、 地质、 水文、环境 要求和站区美观等因

17、素 综合 确定。 3 . 5 . 1 2 立体交叉宜采用正交。当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宜大于 4 5 0 0 3 . 5 . 1 3 道路与铁路立 体交叉的建筑限界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家现 行 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 ( G B 1 4 6 . 2 )的 规定。 4 汽车道路路基 4 . 1 一 般 规 定 4 . 1 . 1 站场汽车道路路基工程应与站场路基工程同时设计,并 应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 4 . 1 . 2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对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 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必须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还应综合考虑城 市排水及农田排灌的需要。 4 . 1 . 3 路基压实度应符合

18、表 4 . 1 . 3的规定。土基 ( 填方路面底 部8 0 c m范围内,零填挖及路堑表层以下3 0 c m范围内)回弹模 量不宜小于 2 0 MP a o 表4 . 1 . 3 路基压实度 111 , I : 度( % )1 填 挖 类 型 路面底 面以 下深度 ( c m)铁 路集装箱 货场 或货区 道路 翔1洲1洲1翔 翔1翔1洲一渐 益 0-801 ti 80-150150 PITi # atB 0-30 注 :特殊干 早或 特殊潮 湿地 区 , 降低2 -3 个百分点。 压 实 度标 准可 根据 试验 资料 确定 或较 表 列数 值 4 . 1 . 4道路路基当具有下列条件之一时,

19、应作特殊设计 : 特殊土路基和特 殊条件路基; 路堑、 路堤边坡高 度超出2 0 m ; 地面横坡陡于 1 : 2 . 5的山坡; 采用大爆破或水力冲填的路基。 直几23 4 1 4 4 . 1 . 5 站场汽车道路路基防护和加固等设计, 应符合现行 铁 路路基设 计规范 ( T B 1 0 0 0 1 )的规定。 4 . 2 路基横断面 4 . 2 . 1 路基横断面的各部尺寸,除路基宽度应按本规范表 2 . 0 . 4 的规定采用外, 还应根据站场铁路路基、建筑物地坪以及 气候条件、土 壤种类、水文、地形、 地质等确定。路肩宽度因人 行、栽电杆、植树等特殊需要,可适当加宽。 站 场道 路M

20、.路 卢 干 巡 旱 -1 w 1- 0 ( b ) 铁 路铁路 卜W , , W 十 W , ( c ) 图4 . 2 . 2 道路横断面 w-M面边缘至铁路中 心线距离;w厂路面宽度; W厂路肩宽度;w 路面边缘至铁路1 d 基坡脚的距离 4 . 2 . 2 站场道路横断面, 应与站场路基统一考虑。站场道路横 断面宜采用图4 . 2 . 2 ( a ) , 也可采用图 4 . 2 . 2 ( b ) 和图4 . 2 . 2 ( c ) , 图月 4 P , 取 值 应 大 于 或 等 于3 . 7 5 m , W 。 取 值 应 大于 或 等 于0 . 5 m o 4 . 2 . 3 单独

21、修建的站场道路横断面,宜采用图4 . 2 . 3 0 w , 杆一 w 一 叶 w , 图4 . 2 . 3 道路横断面 4 . 2 . 4 一条道路宜采用相同形式的横断面。当 道路横断面形式 或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变化时, 应设过渡段, 宜以交叉口 或 结构物为起止点。 5 汽车道路路面 5 . 0 . 1 汽车 道路路面应根据站场道路等级、 交通量及其组成、 使用功能及要求、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施工能力、养护条件 等, 结合路基和所在地既有路面 类型进行设计。 路面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 足够的强度,其表面应满足平 整、抗滑和排水的要求。 5 . 0 . 2 路面结构可 由面层、基 层和垫

22、层组成, 如图5 . 0 . 2所示。 5 . 0 . 3 路面等级及相应的路面 面层 基 层 垫层 土 基 图5 . 0 . 2 路面结构层 面层类型划分,应符合表5 . 0 . 3 的规定。 表 5 . 0 .3 路面等级及相应的路面面层类型 路面等级面层类型 高级路 面 ( 1 )沥青 棍凝土 ( 2 )水泥 馄凝土( 普通混 凝土 和其他棍 凝土 ) ( 3 )联锁块 次高级路 面 ( 1 )沥青贯人式 ( 2 )沥青碎石 ( 3 )沥青 表面处治 中级路 面 ( 1 )碎 、砾石 ( 泥 结或级 配 ) ( 2 )半整 齐石块 ( 3 )其他粒料 低 级路面 ( 1 )粒料加 固土

23、( 2 )其他 当地材料 加固或 改善土 5 . 0 . 4 路面等级、面层类型宜按下列规定选用: 1 1 . II , ll 级站场道路及1 V 级中的各段、 场、 所、区的 内部道路宜采用高级或次高级路面; N级中运量小的车站的站场 道路可采用中级或低级路面。 2 车站范围内 宜采用一种路面等级及面层类型。经常行驶 履带式车辆的货场道路, 宜采用半整齐块石或泥结碎石, 级配砾 ( 碎)石和其他粒料路面。 3 防尘要求较高的 站场道路, 宜采用高级或次高次路面。 4 对软土地区 或高填方路基等可能产生较大沉降的站场道 路路面, 宜分期修建, 初期可采用中、 低级路面。 5 . 0 . 5 路

24、面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冰冻地区还应具有 一定的防冻性; 2 基层的压实度、 平整度等技术要求, 应符合国家现行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 J T J 0 3 4 )的规定; 3 基层材料应根据路面等 级、 面层类型和当 地条件确定; 4 基层厚度应根据土基水文状况及基层材料、路面类型和 荷载等级等确定, 其厚度不应小于1 5 c m , 宽度应比 面层每侧宽 出2 5 c mo 5 . 0 . 6 在基层下可 铺筑底基层。底基层可与基层同类型,也可 采用低一级的基层材料。 5 . 0 . 7 基层可分为 有结合料稳定类 ( 有机结合料、 无机结合料)

25、和 无结合料的 粒料类 ( 嵌锁型、 级配型) 。底基层可分为无机结 合料稳定类和无结合料的粒料类。 1 有机结合料稳定类包括热拌沥青碎石、乳化沥青碎石混 合料、沥青贯人碎石等。 2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 ( 也称半刚性类型) : 1 ) 水泥稳定类包括水泥稳定砂砾、 水泥稳定砂砾土、 水 泥稳定碎石土、水泥稳定未 筛分碎石、 水泥稳定石屑、 水泥稳定 土等,以及水泥稳定经加工性能稳定的钢渣、矿渣等。 1 8 2 ) 石灰稳定类包括石灰稳定土 ( 石灰土) 、天然砂砾土 ( 石灰砂砾土) 、 天然碎石土 ( 石灰碎石土)以 及用石灰土稳定级 配砂砾 ( 砂砾中无土) 、级配碎石和矿渣等。 3 )

26、工业废渣稳定类可分为石灰粉煤灰类、水泥粉煤灰类 和石灰煤渣类。 石灰粉煤灰类包括石灰粉煤灰 ( 二灰) 、 石灰粉煤灰土 ( 二 灰土) 、 石灰粉煤灰砂 ( 二灰砂) 、 石灰粉煤灰砂砾 ( 二灰砂砾) 、 石灰粉煤灰碎石 ( 二灰碎石) 、石灰粉煤灰矿渣 ( 二灰矿渣) 等。 水泥粉煤灰类包括水泥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及砂等。 石灰煤渣类包括石灰煤渣、 石灰煤渣土、 石灰煤渣碎石土、 石灰煤渣砂砾、 石灰煤渣矿渣、 石灰煤渣碎石等。 3 粒料类: 1 ) 嵌锁型 包括泥结碎石、泥 灰结碎石、填隙 碎石等。 2 ) 级配型 包括级配碎石、 级配砾石、 符合级配的天然砂 砾、部分砾石经轧制掺配而

27、成的级配砾、碎石等。 5 . 0 . 8 各类基层选用的 材料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有机结合料稳定类:热拌沥青碎石适用于柔性路面的上 基层以及调平层;乳化沥青碎石仅适用于做调平层;沥青贯人碎 石适用于做柔性路面的上基层。 2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 水泥 稳定类、 石灰稳定类、 石灰粉 煤灰类适用于各级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 但水泥或石灰、 粉煤灰 稳定细粒土不能用做高级路面的基层。在冰冻地区的潮湿路段以 及其他地区的过湿路段不宜采用石灰稳定细粒土作基层。当 只能 采用石灰土时, 应采取措施防止水分侵人石灰土层。 3 粒料类:级配碎石适用各级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级配 砾石、级配碎砾石以及符合级配、

28、塑性指数等技术要求的天然砂 砾可用 做次高级及以下路面的基层, 也可用做各级道路的底基 层;填隙碎石适用于各级道路的底基层和次高级及以下路面的基 层。 1 9 5 . 0 . 9 垫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水温状况不良路段的路基与基层之间宜设置垫层。垫 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较好的水稳性,在冰冻地区尚应具有较好 的抗冻性。 2 垫层材料以就地取材为原则, 可采用水稳性好的粗粒料 或各种稳定类材料。 宜采用粗砂、 砂砾、 碎石、 煤渣、矿渣等 粒 料以及水泥、石灰煤碴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粗粒土等。若采用粗砂 和砂砾料时,通过 0 . 0 7 4 m m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应大于 5 %。采 用煤渣时

29、, 小于2 m m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2 0 % 0 3 垫层厚度不应小于 1 5 c m 。其宽度应比基层每侧宽出 2 5 c m. 4 在季节 性冰冻地区,当 路面结构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 度时, 应增加防 冻垫层以 满足最小防 冻厚度的 要求。沥 青路面和 混凝土路面的 最小防 冻厚度应符合国 家现行 公路沥青路面设 计 规范 O T J 0 1 4 ) 和 公路水泥混 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 J T J 0 1 2 )的 规定。 5 . 0 . 1 0 路拱坡度应根据路面类型和当地自然条件按表5 . 0 . 1 0 规定采用。路肩横坡宜较路拱坡度大 1 %-2 %,也可与路拱坡 度相同。

30、表 5 . 0 . 1 0 路拱坡度 路面类型 路拱坡度 ( %) 沥青混 凝土 、水泥混 凝土路 面1 -2 其他沥 青路面1. 5-2. 5 半整齐 石块路 面2-3 碎 、 砾 石等较 料路面2 . 5-3. 5 低级路 面3-4 注 :1 年降雨 量较 大的站场 道路宜 采用 上限 ,年降 雨量较 小 或冰 冻、积 雪的 站 场道路 宜采用 下限 ; 2 受车站 场 、 段 、 所 、区内横 断面 的影响 , 道 路横 坡可适 当减少或 增大 5 . 0 . u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应符合国 家现行 公路水泥混凝土 路面设计规范 ( J T J 0 1 2 ) ,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31、 ( J T J 0 1 4 ) 和 K 港口道路、堆场铺面设计与施工规范 OT T 2 9 6 )的规定。 6 人行道和电瓶车道路 6 . 0 . 1 1 、II 级 道路,当 人流集中、 采用混合交通影响 安全时, 宜设置人行道。 6 . 0 . 2 单独修建的人行道宽度宜采用 1 . 5 一2 . 0 m,纵坡不宜大 于5 %,困 难条件下不应大于 8 %。当纵坡大于8 %时, 可采用 陡坡道、梯道或梯道带坡道。 6 . 0 . 3 人行道 路、 陡坡道、 梯道和梯道带坡道的危险地段, 应 设置栏杆。 6 . 0 . 4 电 瓶车、电 瓶叉车、内 燃叉车行驶的 道路主要技术标准, 宜按表

32、6 . 0 . 4 选用。路面类型宜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 面。 衷 6 . 0 . 4 车道主要技术标准 名称电瓶车 1 . 5 t 电 瓶 叉车 内燃叉车 簇3 t 叉 车s t 叉 车 计算行车速度 ( k -/ h ) 81 31 51 5 单车道路面宽度 ( m) 222. 53. 5 双 车道路 面宽度( m)3. 53. 546 最小 曲线 半径 ( m )5 579 最大 纵坡( %) 4888 注:1 当场地条件困难时,电瓶车、电瓶叉车的最小曲线半径可减少l m,内 抓叉车可减少Z m ; 2行驶1 . 5 t 以上电瓶叉车、5 t 以上内燃叉车以及正面吊等车辆时,主要

33、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技术性能确定。 6 . 0 . 5 电瓶车道路路基应符合本规范第4 . 1 . 1 条一第 4 . 1 . 3条 中 其他站场汽车道路压实 度的规 定; 路面 结构和 路拱 坡度应符合 2 2 本 规范 第5 . 0 . 4 条一第5 . 0 . 1 0 条的 规定。 6 . 0 . 6 人行道和电 瓶车道路路面 结构组合设计,应符合国家现 行 厂矿道路设 计规范) ( G B J 2 2 ) . 公 路水泥混凝土 路面设计规 范X J T J 0 1 2 )和 公路沥 青路面 设计规 范) ( J T J 0 1 4 )的 规定。 7 道路设施及绿化 7 . 0 . 1 站

34、场汽车道路在急弯、 陡坡、 视线不良等路段, 应根据 需要设置标志、柱式 ( 墙式)护栏等安全设施;在桥头引道、高 路堤、地形险峻等 路段, 应设置 标志和护栏; 在道路交又口, 根 据需要可设置标志、栏杆;在严重积雪路段、漫水桥、过水路 面,应设置标杆;夜间行车、行人较多的站场道路,宜设置照明 设备。 设置柱式 ( 墙式)护栏、挡车堆等安全设施的路基应增加宽 度。 7 . 0 . 2 站场道路可根据车站具体情况采用主 标志。主标志分为 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和指路标志。 7 . 0 . 3 交通标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式护栏外侧至路肩边缘的 距离, 可采用2 5 一 5 0 二。

35、2 墙式护栏,应设在挡土墙顶、岩石或坚实基础上。 3 路面边缘至墙式护栏内 侧或挡车堆内 侧坡脚的净距, 不 应小于0 . 5 m. 4 交通标志应设置在驾驶人员和行人容易看到, 并能准确 判断的醒目位置。 5 各种标志宜设置 在车辆行进方向道路右侧。标志牌不得 侵人道路建筑限界。 6 交通标志形状、规格、图 案和 颜色应符合国家现行 道 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 G B 5 7 6 8 )的规定。 7 . 0 . 4 汽车衡应设置在称重汽车主要行驶方向的右侧。汽车衡 进端的平直线长度宜有2 辆车长, 困难条件下, 平直线长度不应 小于 1 辆车长;出车端的平直线长度不应小于 1 辆车长。汽车进

36、出汽车衡前后弯道, 路面内侧边缘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 2 m ,困 难 2 4 . 条 件下不宜小于9 m 。紧接进车端道路纵坡不宜大于3 %,困难 条 件下不宜大于5 % 0 7 . 0 . 5 站场道路绿化应与车站绿化统一协调, 应对道路两侧、 交叉日、 停车场、其他附属设施及道路用地范围内的边角空地进 行绿化。 站场道路绿化,应符合建筑限界和视距的规定。道路绿化不 应遮挡路灯照明、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 2 5 8 站场路基外地面排水 8 . 1 一 般 规 定 8 . 1 . 1 站场路基外地面排水系统的设计, 应与当 地人工的或天 然的排水系统和区间线路的排水系统配合, 并采取必要的防渗

37、措 施 ,使路基边坡保持稳定。 8 . 1 . 2 排水系统的流水方向应依据桥涵的汇水区域划分。 8 . 1 . 3 站场路基外排水应结合站场路基面的排水,设计合理的 排水系统,使水流径路短而顺直。 8 . 1 . 4 地面排水设备材料的 选择, 应做到因 地制宜, 就地取材。 8 . 1 . 5 地面排水设备的 设计流量及水力计算应按本规范第1 0 章 的有关规定采用。 8 . 2 地面排水设备的设置 8 . 2 . 1 地面排水设备应包括侧沟、排水沟、天沟、 截水沟、跌 水与急流槽、渗水池等。 8 . 2 . 2 地面排水设备的纵坡,不应小于 2 % o 。地面平坦地带或 反坡排水地段 ,

38、在困难情况下 ,可减少至 1 % 0 。不同纵坡组合的 地面排水设备,其下游纵坡不宜小于上游纵坡。 8 . 2 . 3 侧沟、 天沟、 排水沟断面宜为梯形, 除按流量计算者外, 底部宽度可采用0 . 4 m,深度可采用 0 . 6 m。千旱少雨地区或岩 石路堑中,深度可减少至 0 . 4 m。位于反坡排水地段或小于 2 % o 坡道的 路堑侧沟, 其分水点的沟深可减少至0 . 2 m . 8 . 2 . 4 需按流量设计的侧沟、天沟、排水沟,其横断面应按 1 25 洪水频率的流量进 行计算, 沟顶应高出 设计水位0 . 2 m 。急 2 6 流槽下游的侧沟应加大断面,应按 1 1 5 0洪水频

39、率流量确定。 8 . 2 . 5 排 水设备可采用浆砌片石、栽砌卵石、 混凝土预制件等 进行防护。砌筑用的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5 ,但跌水与 急流槽不应低于 M7 . 5 ;混凝土预制件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 1 5 ; 有防渗或防寒要求的地区应提高其强度等级。 8 . 2 . 6 挖方及零填挖地段应设置侧沟。梯形侧沟靠站场内侧边 坡坡度, 可采用1 : 1 . 0 , 外侧边坡与路堑边坡相同。当有侧沟平 台 时, 外侧边坡可采用1 : 1 . 0 。在 砂类土中, 两 侧边坡可采用1 : . 0 一1 : 1 . 50 8 . 2 . 7 在 路堤护道外, 应设置单侧或双侧排水沟,

40、也可利用取 土坑排水。排水沟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土质和边坡高度确定,可 采用 1 : 1 . 0 一1 : 1 . 5 0 混凝土或浆砌片石排水沟,沿沟槽每隔1 0 - - 1 5 m或当沟槽 通过软硬岩层分界处时, 应设宽2 c m的沉降缝一处。 路堑和路堤交界处,侧沟应徐缓引向路堤两侧的自 然沟、排 水沟, 不得使路基附近积水, 亦不得冲 刷路堤。 当线路穿越水 ( 鱼) 塘地带时, 可将围 堰作塘堤, 堤宽可为 1 - 2 m , 在路基与围 堰间设排水沟。 当路堤跨水田地区,宜在护道外设排水沟,再在排水沟外侧 设田 埂, 护道宽度可为1 - - 2 m ,田 埂的 高度及宽度均可为0 .

41、 5 m . 当用地紧张时,也可将护道改设成脚墙。 8 . 2 . 8 路堑堑顶外应设置单侧或双侧天沟。 若堑顶以 上地面为 反向斜坡或堑顶边缘已 接近分水岭时, 则可不设置天沟。 天沟的 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路堑顶部无弃土堆时,天沟边缘至堑顶距离不宜小于 5 m, 当土质良 好, 堑坡不高或水沟作铺砌时, 不应小于2 m , 2 路 堑顶部有弃土堆时, 天沟边缘距弃土堆坡脚宜为 1 一 5 m, 其间应填成向天沟泄水的缓坡;堑顶至弃土堆内侧坡脚的 距离, 随土质条件和边坡高度而定, 宜为2 一 5 m . 3 天沟的边坡应根据土质及边坡高度确定,可采用1 : 1 . 0 - - 2 7

42、 1 : 1 . 5 0 8 . 2 . , 为汇集并排除路基边坡平台上侧的 地面水, 应设置截水 沟。平台应做成2 9 6 - - 5 %向内侧倾斜的排水坡度。截水沟可采 用梯形、三角形、矩形或弧形横断面形式。可用混凝土预制构件 拼装, 其沟壁厚度5 一1 0 c m 。 如采用梯形横断面, 底宽宜为0 . 4 m,深 0 . 2 - - 0 . 4 m,边坡坡度可采用 1 : 1 . 0 一1 : 1 . 5 0 截水沟水流不应引人侧沟, 当必须引人时, 应按流量计算增 大 侧沟 横断面尺寸。 8 . 2 . 1 0 水流通过陡坡地段时可设置跌水和急流槽, 其材料应采 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修

43、筑。槽断面形式宜为矩形,槽底应做成粗 糙面。 急流 槽坡度不宜陡于1 : 1 . 5 。急流槽过长时应分段修筑, 每段长度不宜超过 1 0 m . 跌水的台阶高度可采用0 . 3 一0 . 6 m , 台面 坡度应为2 %一3 %, 跌水和急流槽的 进水处应予防护, 出 水处应防止冲刷。各部位尺寸应根据水文、地形、地质及当地气 候条件确定, 必要时 应做 水力 计算。 跌水与急流槽的结构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进口 部分始端和出口 部分终端的裙墙, 其埋深应在冻结 线以下,厚度不应小于 0 . 4 m ( 浆砌片石)或 0 . 3 m ( 混凝土) 。 主体部分和消力部分的槽底厚度应按流量和

44、水流冲击力的大小设 计,可采用0 . 4 -0 . 5 m . 2 各部分断面的高度应高出槽中计算水位0 . 2 m .槽壁顶 面 厚度不应 小于0 . 3 m( 浆砌片石) 或0 . 2 m ( 混凝土) 。 3 急流槽的 主体部分应每隔2 - 5 m设置一个防滑平台, 嵌 人基底内,可采用0 . 8 - 1 . 0 m . 8 . 2 . 1 1 气候干 旱、 排水困 难地段, 可利用站场的集中取土坑或 专门设置渗水池排除地面水。 渗水池边缘距路基侧沟距离不应小于 5 m,较大的渗水池不 得小于2 0 m 。池中水 位应低于排水设备的泄水面高程。 渗 水池的 容量应以一 个月内路基汇流 人

45、池中的雨 水能及时完 成渗透或蒸 发作为设计依据。渗水池的设置不应使附近地面形成 2 8 盐溃化或沼泽化。 8 . 2 . 1 2 下列情况的 侧沟、 天沟和排水沟, 应采取防止冲 刷或渗 漏的加固措施: 1 位于松软土层影响路基稳定的地段; 2 流速较大, 易引起冲刷的地段; 3 路堑内易产生基床病害的地段; 4 有集中水流进入天沟、排水沟的地段。 8 . 2 . 1 3 站场路基外地面排水设备, 在下述情况下, 应做特殊设 计: 1 天沟上方的汇水面积较大或有其他沟 ( 槽)的水引人天 沟排出时; 2 有其他沟 ( 槽)的水引人侧沟排出时; 3 排水困难地段 ,当改河、改沟或有集中水流进人

46、的排水 沟时。 8 . 2 . 1 4 排水设备的 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水沟、天沟的转弯半径 ,可采用不小于沟底宽度的1 0 倍, 且不小于5 m, 转角不宜大于4 5 0 ; 2 两条梯形水沟交会时,可按顺水流方向的偏角 3 5 0 -6 0 0 连接; 3 排水沟排向桥涵人口或地方排水系统人口时,沟底高程 不应低于上述人口泄水面高程; 4 不同沟底宽度相连时,应设沟底宽度渐变率为1 20的过 渡段 。 8 . 2 . 1 5 地面排水设备的加固 可选用下列措施: 1 夯拍土沟表面:用于干早少雨地区,无冻害及无地下水 渗出的 土质水沟, 不宜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天沟、 边坡平台 截

47、水沟; 2 三合土或四 合土捶面: 用于 无冻害和无地下水渗出的水 沟 ; 3 单层干砌片石或单层栽砌卵石护面:用于无防渗要求的 2 9 水沟; 4 浆砌片石护面: 用于有防渗要求或流速较大的水沟; 5 浆砌片石或混凝土矩形排水槽:用于地面横坡较陡、深 堑、用地紧张及受地形或线间距限制设置梯形水沟困难的地段; 6 拼装式混凝土板护面:用于流速较大或缺乏石料地区的 水沟 。 3 0 9 站场路基面排水 9 . 1 一 般 规 定 9 . 1 . 1 站场路基面 应设有倾向 排水设备的横向坡度, 其横断面 可设计为一面坡、两面坡或锯齿形坡。 9 . 1 . 2 路基面横向坡度及一个坡面的最大线路数

48、量,可按表 9 . 1 . 2的规定办理。 表 , . 1 . 2 路基面横向坡度及一个坡面的最大线路数. 注: 表列序号2中降雨量3 5 0 - 7 0 0 m m, 7 0 (! 一1 0 0 0二 栏的一个坡面的最大 线路数量应按雨量小者取大值、大者取小值。 9 . 1 . 3 路基面横坡的分坡点宜根据一个坡面最大线路数量, 并 结合平面、横断面、纵断面、轨面顺坡、工程数量等因素确定。 9 . 1 . 4 站场内 下列部位应根据具体情况加强路基排水: 1 客运站和办理客车上水作业车站的到发线以及客车整备 所的洗车机线和整备线; 3 1 2 卸线; 3 4 5 9. 1. 5 货场内设有站

49、台装卸线、车辆洗刷线、加冰线和牲畜装 车辆减速器和 设有轨道电路的大站咽喉区; 立交桥下的 线路和 进出站疏 解线路布置所 形成的 低洼处; 改 建车站排水 不良的路基。 站场排水设备主要有线路间纵向排水设备、穿越线路的 横向 排水设备、 站内 公路排水槽、 站台 边排水槽、 钢筋混凝土圆 管、检查井等。 站场排水系统设计, 纵、 横向 排水设备应相互结合。 9 . 1 . 6 纵向排水设备的坡度不应小于2 % o , 困难条件下不应小 于 1 I/ - 。穿越线路的横向排水设备的坡度不宜小于5 /. . 9 . 1 . 7 排 水设备的横断面尺寸应按1 2 5 洪水频率的流量设计, 当 有充分依据时, 可按当 地采用的 洪水频率进行设计。 9 . 1 . 8 当排水设备位于调车作业区、 列检作业区、 装卸作业区 和工作人员通行的 地段时, 排水沟或排水槽应加设盖 板。 9 . 2 纵向 排水设备 9 . 2 . 1 纵向排水设备宜设置在路基面横向排水坡的最低处。 9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