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45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 标准 QC T 545-1999.pdf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636534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2245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 标准 QC T 545-199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62245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 标准 QC T 545-199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62245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 标准 QC T 545-199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62245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 标准 QC T 545-199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62245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 标准 QC T 545-199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2245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 标准 QC T 545-199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2245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 标准 QC T 545-1999.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 C / T 5 4 5 -1 9 9 9 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 代替 I B 3 9 0 1 - 8 5 本标准适用 于汽车悬架用筒式减振器的台架试 验。 示功试 验 1 . 1 a的: 测取试件的示功图和速度图。 1 “ 2 设备按本标准附录A规定的减振器试验台。 1 . 3 条件 : 1 . 3 . 1 试件温度: 2 0 士z C, 1 . 3 . 2 试件试验行程S: ( 1 0 0 士1 ) m m, 1 . 3 . 3 试件频率 , , : ( 1 0 0 士2 ) C , p , m, 1 . 3 . 4 速 度 。:根据 1 . 3 . 2

2、和 1 . 3 . 3并由下式决定的减振器活塞速度 。 x 。 S 。 n 导 ,一 6 一 一 X 1 0 - =0. 5 Z ( m / s ) “ ” “ ” “ ” ” “ ” ” “ “ “( 1 ) 在减振器行程较小, 不宜选用 1 0 0 mm的试验行程时由制造厂与用户商定试验速度值。 1 . 3 . 5 方向:铅垂方向。 1 . 3 . 6 位置: 大致在减振器行程的中间部分。 1 . 4 试验方法 1 . 4 . 1 定期按本标准附录B的试验台标定方法取得测力元件标定常数 1 ( N/ mm) e 1 . 4 . 2 按 1 . 3 加振, 在试件往复 3 -5 次内记录示功

3、图。 1 - 4 . 3 在不装试件时, 画出墓准线。 1 . 5 阻力计算: 参见图1 , 图 t ( 2 ) ( 3 ) 尸b. 尸 f , E w一 式 中:尸; 复原 阻力 ,N; 国家机械工业局 1 9 9 9 - 0 3 - 1 5批准 5 06 1 9 9 9 - 0 3 - 1 5实施 QC/ T 5 4 5 -1 9 9 9 尸 , 压缩阻力, N ; a , G 分别为示功图复原部分( f ) 和压缩部分( Y ) 与基准线间的最大距离, m m 1 试验台测力元件的标定常数, N / m m, 速 度特 性试验 2 . 1 目的 检测减振器在不同活塞速度下的阻力, 取得试

4、件的速度特性。 2 . 2 设备: 按标准附录A规定的减振器示功试 验台; 配以 相应的电 测量装置。 2 . 3 条件: 2 . 3 - 1 试件m度: 2 0 士2C 2 . 3 . 2 试件试验行程S: 2 0 - 1 0 0 mm 2 . 3 . 3 速度 v n 。 s 。11 v 一一. s x 1 。 一 ( m / s ) 二 二 “ , ( 4 ) 式中: , , 为( c. p. m) ; 最高速度须高于 1 . 5 m/ s , 2 . 3 . 4 方 向: 铅垂方向。 2 . 3 . 5 位置: 大致在减振器行程的中间部分。 2 . 4 试验方法: 制造厂或研制单位可根

5、据具体情况选用下述方法之一。 2 . 4 - 1 直接记录法: 在标准附录 A规定的试验台上, 采用相应的电测量装置, 利用传感元件取得减振器活塞速度和相应 的阻力信号 ; 将该两信号同时输人记录装置而直接获得减振器的速度特性。 速度 特性曲线如图 2所示 。 图 2 2 . 4 . 2 多工况合成法: 根据 2 . 3 . 3 可以变化行程( S ) 或频率( n ) 之一, 而取得变化的速度值( v ) 。 及相应工况下的阻力( P) 形 成速度特性的若干点, 最终光滑连接构成速度特性 尸 一二的试验曲线。 2 . 4 - 2 . 1 固定行程, 变化频率时: 每个测点工况皆按本标准 1

6、. 4 实施 ; 最后如图3 所示取得试验速度特性 P -v曲线: 5 07 Q C / T 5 4 5 -1 9 9 9 尸( N) a !1 a s a s a1 J l 1 II I I I a i a s a s ” I 若一 . 图 3 22 固定频率变化行程时: 每个测点工况皆按本标准 1 . 4 实施; 最后如图 4 所示取得试验速度特性: 图 4 3 温度特性试验 3 . 1 目的: 测定温度特性 P -t 曲线( 如图 5 ) 及计算热衰减率。 3 . 2 设备: 按本标准附录 A规定的减振器示功试验台, 配以电热鼓风箱及电冰箱或等效的升温、 降温装 置。 3 . 3 条件:

7、 3 . 3 . 1 试件温度: 一3 0 , 一2 0 , -1 0 , 0 , 2 0 , 4 0 . 8 0 , 1 0 0 C测温允差士3, 在达到所规定温度后, 保温 1 . 5 h , 3 . 3 . 2 试件试验行程: 1 0 0 m m, 3 . 3 . 3 速度: 0 . 5 2 m / s , 3 . 3 . 4 方向: 铅垂方向。 3 - 3 . 5 位置: 大致在减振器行程的中间部分。 3 . 4 试验方法: 3 . 4 . 1 试件按 3 . 2规定的设备升温( 或降温) 到3 . 3 . 1 所规定的温度。 3 . 4 . 2 将达到 3 . 3 . 1 所规定的温

8、度的试件立即按 1 . 4 和 1 . 5 实施和处理。 5 0 8 Q C / T 5 4 5 -1 9 9 9 3 . 5表 示 方 嘴 3 . 5 . 1 按图 5 所示画出试件的温度特性 P -t 曲线。 图 5 3 . 5 . 2 按0 . 5 2 m / s 速度的 试验结果 计算热衰减率。 35 . 2 . 1 按下式计算热衰减率 复原( 压缩) 热衰减率 一 自 ( y ) 导 P 2 o c -P 2 o o C P2 o c X1 0 0 % 式中: P 2 o C , P l a o C 分别表示试件在2 0 C, 1 0 0时的阻力。 下标 f , y 分别表示复原、

9、压缩工况。 4耐久性试验 4 . 1 目的: 测定试件的台架耐久性。 4 . 2 单动试验台试验法: 此方法作为向本标准附录B规定的试验台过渡时使用。 4 . 2 . 1 设备: 单动耐久性试验台。 4 . 2 . 2 条件: 4 . 2 - 2 . 1 试件温度: 试件升温后外壁上端温度, 以强制冷却方式保持在 7 0 士1 0范围内, 并适时监测。 4 . 2 . 2 . 2 试件上下装接位置应对中良好, 并沿铅垂方向安装。 4 . 2 . 2 . 3 位置: 大致在减振器行程的中间部分。 4 . 2 . 2 . 4 工作循环次数:1 xl o 次。 4 . 2 . 3 操作: 按4 .

10、2 实施; 4 . 2 . 4 在试验开始与结束时按1 . 3记录示功图。 4 . 2 . 5 记录以下各项试验结果: 4 . 2 . 5 1 根据4 . 2 . 4 所记录的示功图计算阻力变化率 C .(y, 一 P 。 一P2 o o 尸。 X1 0 0 % , ” ( 6 ) 式中: P o , P 2 o o 分别表示试件在试前和试后的阻力。 4 . 2 . 5 . 2 检查试件关键零件、 关键部位的磨损情况。 4 . 2 . 5 . 3 有无其它异常情况发生。 4 . 3 双动试验台试验法: 5 0 9 Q C / T 5 4 5 -1 9 9 9 4 . 3 . 1 设备: 双动耐

11、久性试验台。 4 . 3 . 2 条件: 4 . 3 - 2 . 1 试件温度: 试件升温后, 外壁温度以强制冷却方式保持在 7 0 士1 0 C 范围内, 并适时监测。 4 . 3 . 2 . 2 运动方式: 上、 下两端同时沿铅垂方向运动。 4 . 3 . 2 . 3 上端力 A 振规范: S ( mm) xv ( c P. m) =1 0 0 X1 0 0 4 . 3 . 2 . 4下端加振规 范 : a )行 程 :1 4 - 2 0 mm; b )频率: 5 0 0 -7 2 0 。 P m; c )速度 :按 1 . 3 . 4达 到 0 . 5 2 m/ s的速度 。 4 . 3

12、 - 2 . 5 工作循环次数:以下端循环次数计 1 xl o “ 次。 4 . 3 . 2 . 6 必要时加侧向力。 由制造厂与用户商定。 4 . 3 . 3 操作: 参照 4 . 2 . 4 实施。 4 . 3 . 4 试验结果按 4 . 2 . 5 并记录上下端试验结果。 附录A 减振器示功试验台 ( 补充件) A 1 单动( 一端固定, 另一端实现近似的简谐波运动) 。 A2行程可调。 A 3 有级或无级变速。 A 4 A 2 , A 3能保证实施本标准 1 . 3 , 2 . 3的试验参数, 即SX n =1 0 0 ( m m) X1 0 0 ( c u m) 的规范示功 图和速度特性试验的最高速度不低于 1 . 5 m/ s . A 5 可配备适当的电测系统和计算机系统。 附录B 试验台选用的标定方法 ( 补 充件 ) B 1 采用五等珐码或珐码标定法 B 2 采用三等标准测力计或标准弹簧标定法。 注意事项: 标定最大量应大于试件的最大阻力值, 标定点在拉伸、 压缩方向各不少于 5 点, 加载、 卸载 曲线的不重合度不大于最大标定量的1 肠记录线条宽度不得大于0 . 2 mm, 附加说明 :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上海汽车底盘厂、 长春汽车研究所、 北京工业学院。 51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