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83 手表壳 标准 QB T 2661-2004.pdf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639014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7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5083 手表壳 标准 QB T 2661-200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75083 手表壳 标准 QB T 2661-200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75083 手表壳 标准 QB T 2661-200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75083 手表壳 标准 QB T 2661-200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75083 手表壳 标准 QB T 2661-200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5083 手表壳 标准 QB T 2661-200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5083 手表壳 标准 QB T 2661-2004.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S 3 9 . 0 4 0 . 1 0 分类号: Y1 1 备案号: 1 5 1 2 6 - 2 0 0 5 q日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轻 二 行 业 标 准 Q B / T 2 6 6 1 一2 0 0 4 勺 口目巨倒 . 丁 -刁又牙 W ris t wa t c h c a s e s 2 0 0 4 - 1 2 - 1 4发布 2 0 0 5 - 0 6 -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Q B / T 2 6 6 1 一2 0 0 4 fi l l吕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 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2、本标准由全国钟表标准化中 心归口。 本标准由轻工业钟表研究所、深圳市飞亚达精密计时制造公司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岩民、严明、 王剑勇、陈杰、 杨之诚、韩俊玉。 本标准首次发布。 Q B / T 2 6 6 1 一2 0 0 4 手表壳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以 金属材质为原材料的手表壳部件( 以下简 称表壳) 的 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木标准适用于一般用途的金属表壳。 不适用于潜水表等其他特殊用途的表壳, 非金属材质表壳亦可 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 修

3、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 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 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2 8 2 8 . 1 - 2 0 0 3 计 数 抽 样 检 验 程 序 第1 部 分 : 按 接 收 质 量 限 ( A Q L ) 检 索 的 逐 批 检 验 抽 样 计 划 G B / T 2 8 2 9 - 2 0 0 2 周期检验计 数抽样程序及表( 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Q B / T 1 8 9 7 钟表 防水手表 Q B / T 1 8 9 8 钟表 防震手表 Q B /

4、T 1 9 0 1 . 2 表壳体及其附件 金合金覆盖层 第2 部分: 纯度、 厚度、 耐腐蚀性能 和结合强度 的测试 Q B / T 1 9 0 1 . 3 -1 9 9 9 表壳体 及其附 件 金合金覆盖 层 第3 部分: 标 准样块上覆盖层的 抗磨损试验 Q B / T 2 4 0 2 手表壳与表带连接部位尺寸系列 3分类 圆形表壳:表壳玻璃位和装机孔均为圆形; 异型表壳:除圆形表壳外的其他表壳。 4要求 4 . 1 表壳部位及部分尺寸、名称示意图见附录A 。 表壳外观缺陷名称及内 容见附 录B o 4 . 2 外观 4 . 2 . 1 表壳体及后盖 4 . 2 . 1 . 1 表壳体外

5、观应清洁, 表壳体及后盖外表面不应有附 录B中所列有关表壳的 各种缺陷; 表壳外 观造型、型面应规则、清晰。 4 . 2 . 1 , 2 表壳正面抛光后, 表面粗糙度R : 应不大于。 . I p m; 侧面、 脚端面、 壳底抛光后, 表面粗糙度 R a 应不大于0 . 2 p mo 4 . 2 . 1 . 3 表壳后盖上图案、文字应线条清晰,不应有断线、断划现象。 4 . 2 . 1 . 4 带旋转前圈的 表壳,旋转前圈 应转动灵活、可靠。 4 . 2 . 1 . 5 表壳体上粘接或镶嵌的装饰物应牢固 可靠,不应脱落。 4 . 2 . 2 表玻璃 表玻璃或后盖装配的玻璃应光洁、 清晰、透明,

6、 不应有附录 B中所列有关表玻璃的明显缺陷, 镀 膜玻璃镀膜部位应宽窄均匀。 带日 历放大镜的表玻璃其放大镜应位置正确, 显示清晰。 Q B / T 2 6 6 1 一2 0 0 4 4 . 2 . 3 表壳部件 4 . 2 . 3 . 1 表玻璃、前圈周边不应有明显的胶水溢出。 4 . 2 . 3 . 2 表玻璃的密封圈外露部分应不高 于玻璃位平面0 . 1 5 mm. 4 . 2 . 3 . 3 柄轴管与表壳体结合部位不应有明显的毛刺和胶水溢出。 4 . 2 . 3 . 4 表壳前圈及后盖与表壳体的闭合间隙应符合表1 规定。 表 1 闭合间隙 单位为毫米 部位类型闭合间隙 后盖与表壳体 螺

7、纹后盖2 2 c m承受4 0 N外推静载荷, 表玻璃不应脱离 开面直径(2 2 c m承受2 0 N外推静载荷, 表玻璃不应脱离 前圈与表壳体 开面直径2 2 c m承受4 0 N外推静载荷,前圈不应脱离 开面直径52 2 c m承受2 0 N外推静载荷,前圈不应脱离 柄轴管与表壳体承受 I O N外推静载荷,柄轴管不应脱离 注:前圈与表壳体因结构原因无法进行外推静载荷试验的, 进行Q B / T 1 8 9 8 规定的防震试验后前圈不应脱落 4 . 7 镀金层 表壳体金合金覆盖层厚度不小于3 L m时 方可称为镀金表壳, 镀金表壳的镀金层实际 厚度与 标明厚 度值允许偏差值为镀金层厚度的一

8、 2 0 %. 4 . 8 表面覆盖层 4 . 8 . 1 耐腐蚀性能 表壳经耐腐蚀性能 试验后, 表面不 应出现肉 眼可见的 腐蚀点 和腐蚀沉积物及盐析。 4 . 8 . 2 结合强度 表壳经结合强度试验后,不应有龟裂、 起泡和分离、 脱落等 现象 4 . 8 . 3 耐磨损性能 具有覆盖层的优等品和一等品表壳分 别经受相当标准样块镍镀层厚度为5 4 m和3 g m的耐磨损性能 试验后,覆盖层表面应无露底现象。 试验方法 5 . 1 试验条件 5 . 1 . 1 试验环境 除有特殊要求外, 试验的 环境温度为1 8 0 C - 2 5 0C ,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 温度波动不大于2 C , 相

9、对湿 度不大于 7 0 %. 5 . 1 . 2 试验仪器 试验仪器、量具及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见表4 表 4 试验仪器、量具 仪器、量具准确度等级/ 最大允许误差 量具高于被检尺寸精度一个数量级 投影仪 放大倍数误差不大于。 . 0 8 样板 公差带制造误差占被测工件公差带的1 0 % 弹簧秤 ( 或质量块) 1 0 % 防水仪 检漏误差 5 p g切 初 加热板士 2 “C Q B / T 2 6 6 1 一2 0 0 4 5 . 2试验项 目 5 . 2 . 1 外观 在 1 5 W 日光灯下,距被检样品表面 3 0 c m处用正常视力或校正后相应视力检查:表面粗糙度采用 标准样板对

10、照检查,结果应符合4 . 2的要求。 5 . 2 . 2 公差 表壳的尺寸和位置公差用专用量具或 1 0 倍投影仪和样板对照检查,结果应符合4 . 3的要求。 5 . 2 . 3 结合牢度 按表 3中的规定分别对表玻璃、 后盖、前圈和柄轴管向脱离表壳体方向施加静载荷, 持续 3 s 以上, 结果应符合 4 . 4的要求。 5 . 2 . 4 防水和密封性能 5 . 2 . 4 . 1 防水性能 优等品 及有 “ 防水” 标记的表壳,按Q B / T 1 8 9 7 中 试验方 法和进行试验, 结果 应符 合4 . 5 . 1 的要 求。 5 . 2 . 4 . 2 密封性能 无防 水标记的一等

11、品 表壳, 将其浸入深度为( 1 0 士 2 ) c m水中并保持 1 h , 结果应符合4 . 5 . 2 的 要求。 表壳浸水前后均应进行下列冷凝试验: 将表壳置于温度为 4 0 0 C -5 0 的 加热板上,直到表壳的 温度与加热板的温度相同,其 加热时间随 表壳的类型而定,一般加热 1 0 mi n - 2 0 m i n 。然后用温度为 1 8 0 C 25 的水滴滴到表玻璃上,约 1 m i n 后用抹布擦干表玻璃并进行观察。 注:表壳试验前内腔相对湿度应与测试环境相对湿度一致。 5 . 2 . 5 防展性能 5 . 2 . 5 . 1 有 “ 防震” 标记的表壳,按Q B /

12、T 1 8 9 8 中 装置和仪器进行试验。 结果应符合4 . 6 的 要求。 5 . 2 . 5 . 2 无 “ 防震” 标记的表壳,除冲击锤末速度为3 . 1 3 m / s 外, 其余均按 Q B / T 1 8 9 8 中装置和仪 器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 4 . 6的要求。 5 . 2 . 6 镀金层 镀金层厚度测量按Q B / T 1 9 0 1 . 2 中相应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4 . 7 的要 求。 5 . 2 . 7 表面祖盖层性能 5 . 2 . 7 . 1 厚度、耐腐蚀性能、结合强度 覆盖层耐腐蚀性能、结合强度按Q B / T 1 9 0 1 . 2 中相应方法进行试

13、验,结果应符合4 . 8 . 1 , 4 . 8 . 2 的 要求。 5 . 2 . 7 . 2 耐磨损性能 覆盖层耐磨损性能试验见附录 Co 检验规 则 6 . 1 抽样 样本的抽取应是随机的,以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 6 . 2 出 厂检验 6 . 2 . 1 出 厂检验按G B / T 2 8 2 8 . 1 -2 0 0 3 进行, 采用正常检验水平1 1 的 一次 抽样方案, 其不合格分类、 检验项目 和接收质量限A Q L见表S a 以下抽样方案仅为推荐使用, 可在供需双方未提出 抽样方案时采用; 也可由 供需双方协商 确定抽样 方案。 6 . 2 . 1 . 1 在检验过程中应遵循

14、G B / T 2 8 2 8 . 1 - 2 0 0 3 中正常、加严和放宽 检验的 转移规则和程序进行。 6 . 2 . 1 . 2 检验后接收与否及批和样本的处置, 应 遵循G B / T 2 8 2 8 . 1 -2 0 0 3 中 接收与不 接收的规定进行。 QB / T 2 6 6 1 一2 0 0 4 表 5 出厂检验 不合格分类检验项目 要求试验方法接收质量限A Q L B 尺寸、位置公差 4 . 3 . 1 5 . 2 . 21 . 5 防水或密封性能 4 . 55 . 2 . 4 1 . 5 C外观 4 . 2 5 . 2 . 14 . 0 6 . 3 型式检验 6 . 3

15、 . 1 型式检验的样本应在出厂检验合格的某个批或若干批中抽取。 6 . 3 . 2 型式检验按G B / T 2 8 2 9 - 2 0 0 2 的规定进行, 采用判别水平( D L ) 11 和一次抽样。 检验项目 、不 合格分类、 样本量及不合格质量水平( R Q L ) 见表6 0 表6 型式检验 序号 检验项目不合格分类要求 试验方法 样本 大小 n 不合格 质量水平 R QL 合格 判定数 Ac 不合格 判定数 Re 1外 观 B 4 . 25 . 2 .12 02 02 3 4 . 5 5 . 2 . 41 03 01 2 2防水或密封性能 4 . 35 . 2 . 2 2 02

16、 023 3公差 4结合牢度 c 4 . 45 . 2 . 31 03 0 12 4 . 65 . 2. 51 03 0 12 5防震性能 4 . 75 . 2 . 6 44 00I 6镀金层 注:表面橙盖层性能中的结合强度、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损性能各检 2只样品,三项检验全部合格则型式检验合格; 受检样品若出现一个不合格品,则该项再抽取 4 只样品进行检验,仍出现不合格品则型式检验不合格。 6 . 3 . 2 . 1 检验的 样本应从本周期制造并经出厂检验合格的批中抽取。 6 . 3 . 2 . 2 检验后合格与否的判断和检验后的处置按G B / T 2 8 2 9 - 2 0 0 2 的规定

17、进行, 经型式检验后的样 本,无论合格与否均不应作为合格品出厂。 6 . 3 . 3 型式检验周期一般为一年一次,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 产品停产一个生产周期以上又恢复生产时; b ) 产品的设计、 结构、工艺、材料有较大变动时; c )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7 标志、 包装、 运输、贮存 7 . 1 标志 表壳出厂应附有合格证, 并注明 表壳品 种、 规格、 数量、 批号、日 期、 检验者代号、 采用标准编号。 7 . 2 包装 表壳出厂应每只用塑料袋包装,放置在有单只分格的硬质纸盒或塑料盒内, 包装应贴有封 口纸,经 供需双方同意,也可采取其他包

18、装方式。 7 . 3 运输 表壳运输过程中, 须小心轻放,不能 挤压,避免受到冲击、强烈振动。 7 . 4 贮存 表壳应 贮存在一 S C - 4 0 0 C , 相对湿度不大于 8 0 %的环境中。 产品应避免与能产生腐蚀性气体的物 品存放在一起。 QB / T 2 6 6 1 一2 0 0 4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 表壳部位及部分尺寸、名称示意图 a 术 2 0 1 一侧面; 2 一 正 面 ; 3 一开档, 4 一脚端面; 5 一表玻璃; 6 一表玻璃密封圈 7 一前圈; 8 一壳体; 9 一柄轴管: 1 0 一后盖密封圈: 1 1 一后盖; 1 2 -装机孔; 1 3 一表盘孔;

19、1 4 一玻璃位; 1 5 一柄头德孔; 1 6 -柄轴孔; 1 7 一反面; 1 8 一止口; 1 9 一表耳孔; 2 0 一壳底; 2 1 一壳角; X一后盖与表壳体之间间隙: L 一柄轴孔外端面至装机孔中心距离: H - 柄轴孔轴线高度 H一 装机孔深度; t 一表盘孔深度 。一 一 Q B / T 2 6 6 1 一2 0 0 4 附录B ( 资料性附录) 表壳外观缺陷名称及内容 表 B. 1 名称 内容 麻点 丝流 伤痕 形状不良 毛刺 棱线模糊 条纹不清 杂色斑点 缺口 变形 变色 污渍 夹灰 材料本身所含杂质或加工中产生的凹点 因碰撞、加工引起的擦伤、伤疤、凹点 因碰撞引起的擦伤

20、、伤疤 歪斜、不对称、塌角、扭曲、变形等 加工中产生的残留物 要 求 有明 显棱 线 的 部 位 模 糊 不 清、 变形 等 条纹纹路不 清晰,线条不齐全、歪斜等 有机玻璃中夹杂的非本色斑点 无机表玻璃周边的崩口 零件之间配合时,由应力引起的变形、皱纹等 材料或覆盖层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颜色、光泽变化 研磨膏 ( 剂) 、油脂、粘接剂等引起的脏污 表壳 粘附纤维、软毛、 灰尘等 Q B / T 2 6 6 1 一2 0 0 4 附录C ( 规范性附录) 覆盖层耐磨损性能试验方法 C . 1 试验原理 被测试件的覆盖层耐磨损性能试验是根据Q B / T 1 9 0 1 . 3 一1 9 9 9 规定

21、,以标准样块镍镀层耐磨损性 能为基准进行比对试验。 C . 2 标准样块 进行耐磨损性能试验使用的 标准样块及样块表面的覆盖层应符合Q B / T 1 9 0 1 . 3 -1 9 9 9 第4 章的 规 定。 C. 3 试验条件 试验用磨擦材料为两层白色细帆布,展开后绷紧在研磨盘上,试验载荷为 2 . 5 N, 研磨速度为 0 . 5 m/ s o C. 4 试验方法 C . 4 . 1 将被测标准样块固定在环形槽上, 使试件围 绕研磨盘中 心轴匀速旋转, 旋转时保持基准面与研 磨盘平行。 C . 4 . 2 被测试样采用适当的固定方式,以保证被测试样表面与研磨盘保持最大的接触面积。 C .

22、 4 . 3 试验时用蒸馏水以3 6 m L / h 的流量滴入研磨盘以保持磨擦面湿润。 C . 5 试验步骤 C . 5 . 1 根据被测表壳的等级先对镍镀层标准样块进行 4 . 8 . 3 规定厚度的耐磨损试验,试验至标准样块 的镍镀层磨损到 4 .8 . 3 规定的厚度,同时确定试验时间。 C . 5 . 2 镍镀层标准样块磨损的测定按Q B / T 1 9 0 1 . 3 -1 9 9 9 第6 章中有关规定进行。 C . 5 . 3 根据镍镀层标准样块试验所确定的时间对被测表壳 进行磨损试验, 试验条件如C . 3 . C . 5 . 4 试验后将被测表壳在5 W 日光灯下距试验表面 3 0 c m处以正常视力目测,结果应符合 4 . 8 . 3 的要求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