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方案教学案例《蜗牛》.doc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3651102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论文方案教学案例《蜗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师论文方案教学案例《蜗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师论文方案教学案例《蜗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论文方案教学案例《蜗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论文方案教学案例《蜗牛》.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师论文:方案教学案例蜗牛 一场大雨之后,一个在窗台边玩耍的孩子无意中发现了有个蜗牛从教室窗外的花坛里爬出来,他感到很惊奇,就叫其他幼儿来看,随即有许多个孩子都跑过去看蜗牛、捉蜗牛,并且把捉来的蜗牛放在自然角的玻璃瓶里。因为他们捉了许多个蜗牛,而空玻璃瓶只有一个,所以孩子们就决定挑几只蜗牛养在瓶子里,将其余的蜗牛放回到花坛里。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围着瓶子议论纷纷,有的孩子还特地跑到花坛边蹲下来观察蜗牛。但在自由议论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都在讨论蜗牛长得如何、背上的壳是怎样的、蜗牛是怎么爬行的等一些外部特征。过了一会儿,不少幼儿都各自散去游戏了,只有少数几个幼儿还在观察着蜗牛、关心着蜗牛,其中大部分是

2、男孩子,他们对蜗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同时想对蜗牛有更多的了解,如“蜗牛是住在哪里的?”“蜗牛吃什么?”“蜗牛会不会咬人?”等等。我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议论中所反映出的一些疑问,初步拟订了一个关于蜗牛的主题网络图(见图,用虚线表示);幼儿对蜗牛学习过程,有时与我预定的计划是一致的,有时则有所展开和变化,他们实际开展的部分,我在图中用实线表示。“蜗牛”主题网络图蛇行眼脚食物米饭眠草青菜菜鸡手菜夏眠喜欢潮湿冬眠触角蜗牛生活习性软体外形颜色壳螺蛳壳二 平时幼儿对蜗牛的了解大多只限于蜗牛背上有个壳、爬得很慢等特征,而对蜗牛其他方面的了解并不太多,因此,养在玻璃瓶里的蜗牛就给了幼儿一个很好的观察机会。 孩子们

3、边看蜗牛边议论,他们对蜗牛的专注程度,实在让我叹为观止。 宇宇说:“你们看,蜗牛的肚皮是白颜色的,有点黄,背上的颜色很深,有花纹。”这时,一只蜗牛正贴着瓶壁向上爬着。煜煜说:“小动物的肚皮都是白颜色的。”听了这个“结论”,我感到很奇怪。就问道:“你怎么知道小动物的肚皮都是白颜色的?”他说:“因为书上画的小动物都是这样的。”“这是什么东西呀?是胡须吗?”宾宾看到蜗牛头上摇动的两根触角,好奇地用手去碰它们,还让其他的幼儿一起看。大家都想要碰一碰,因为瓶口太小,于是,孩子们把蜗牛从瓶子里提了出来,放在窗台上。他们的手一碰到蜗牛的触角,触角就缩了进去,一会儿它又伸了出来,而且碰到哪根触角,哪根触角就会

4、缩进去。孩子们觉得非常有趣,不停地用手去刺激它。有个孩子问:“这是什么?”另一个孩子说“这是须须头吧。”还有个孩子过来问我。我看幼儿对此如此有兴趣,就建议他们到图书室寻找有关的资料,并指导他们该找些什么样的书、如何寻找。幼儿找到了一些书,看到了有关蜗牛的介绍,但是不认识书上的文字,我就念给他们听。幼儿一边看一边听,知道了什么是触角,它有什么用,还懂得了蜗牛的 眼睛是长在触角顶端的。这时,宇宇说:“小蚂蚁也有触角,两个蚂蚁的触角碰在一起就是在讲话。”马上,就有幼儿去花坛捉蚂蚁。他们用了放大镜才看清了被抓来的蚂蚁头上的触角,并发现蚂蚁的触角动得比蜗牛的快得多。有的幼儿用手去碰蜗牛的身体,蜗牛的身体

5、缩了进去。雨雨说:“蜗牛和乌龟一样的,会把身体缩到壳里去的。”煜煜说:“缩进去了就跟螺蛳一样了。”桦桦说:“蜗牛的壳和螺蛳的壳很像的。”宾宾说:“螺蛳是可以吃的,这蜗牛这么脏,所以不能吃。”宇宇说:“螺蛳的壳有点尖,吃的时候我爷爷总是要剪掉它的屁股。”森森说:“上次,爸爸妈妈带我到饭店里吃饭的时候,也吃过蜗牛的。”宾宾反驳说:“这个蜗牛是不能吃的。”他们各说各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引导幼儿从书中去找答案。孩子们从书中学到了许多知识:蜗牛的身体会缩进去,因为它是软体动物;绝大多数的软体动物都有壳,这样它们就可以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在书中,蜗牛的彩图更是让幼儿大开眼界,许多品种的蜗牛有着极其

6、漂亮的壳。书中还有关于螺蛳的彩图和介绍。幼儿比较了蜗牛和螺蛳,根据图片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还有的幼儿把捉到的蜗牛和书中描绘的蜗牛进行对照和比较。终于,在比较中,幼儿间达成了一致 的意见:蜗牛和螺蛳不一样,蜗牛的种类有很多。三 一天,雨雨大胆地把蜗牛放在手上,看它爬。不多一会儿,他叫了起来:“哎呀,有点湿湿的感觉。”他觉得脏,就又把蜗牛放在窗 台上。有个幼儿笑着说:“大概是蜗牛小便了。”宇宇马上说:“不 对,蜗牛身上本来就有点湿,我家里的百科全书上是这样说的。”一些幼儿有点将信将疑,走过来问我,我就将书里的内容读给他们听。原来,蜗牛行走时会分泌黏液,所以,蜗牛爬的时候会留下痕迹,而且还能根据

7、痕迹顺原路返回。 “那么,蜗牛的脚在哪里?它是怎么爬的呢?”有个幼儿又提出疑问。好几个孩子都抢着说:“蛇没有脚,不是爬得很快吗?”后来,他们还是在书中找到了答案:蜗牛也有脚,称为块状足,扁平而柔软,爬行得很慢;而蛇是靠它腹部的鳞片来帮助它快速地游动的。有个幼儿回忆起在电视科学与发现(discovery)节目里看到过有关蛇的介绍。为了帮助幼儿能有更清楚的理解,我特地找来了十 万个为什么光盘,将里面有关蜗牛的内容播放给幼儿看,幼儿看得非常认真,一连看了好几遍。四 蜗牛吃什么?幼儿不知道,也没去想过,直到他们自己吃饭时,才想起蜗牛要不要吃东西。佳佳随手在锅边抓了几粒米饭放在瓶里。天天看见了说:“蜗牛

8、又不会吃饭的,花园里是没有饭的。”宾宾很快地走到花坛边,在花坛里拔了几根草,替换了瓶里的米饭。但是他们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看到蜗牛吃草,性急的宾宾把蜗牛捉到草上面,可蜗牛还是没有吃。是不是蜗牛不吃草呢?它到底吃的是什么呢?幼儿们产生了疑惑,就来问我,可我也不清楚。他们想到了书,因为他们知道书里肯定是有介绍的。在书中,他们了解到蜗牛吃的是蔬菜、果树的叶芽和作物的根叶,而且,蜗牛的耐饥力很强,四年不吃东西仍然能活,但是蜗牛是害虫。幼儿对蜗牛有如此耐饥力感到非常惊讶,但对它是害虫却不太介意。有幼儿曾提出蜗牛是害虫,要弄死它们,却遭到大家的反对,觉得这样做是很残忍的。蜗牛被继续饲养着。几个幼儿从厨房拿来

9、了一些青菜叶子,并把它们撕小了放进瓶里,最后因为看不清蜗牛的嘴,只觉得青菜叶子好像被咬过似的,才知道蜗牛正在吃菜叶。第二天,幼儿发现蜗牛吃了菜以后,排出的粪便也是绿色的,而且是很小的。幼儿对自己的发现感到很兴奋,又把瓶中的残叶换成了新鲜的菜叶,这次他们给蜗牛吃的是鸡毛菜,菜叶小小的,结果蜗牛也咬了鸡毛菜。这下,幼儿懂得了蜗牛爱吃菜。五 经过一个周末,孩子们来园时发现瓶中的蜗牛壳都粘在瓶壁上,蜗牛的身体不见了,菜叶也很干。蜗牛是不是躲在壳里?为什么不爬出来呢?蜗牛是生还是死?这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宇宇打开瓶盖,取出里面的干叶子说:“大概蜗牛闷死了。”桦桦说:“不会的,瓶盖上有小洞洞,

10、能透空气的。”宇宇又说:“有可能蜗牛干死了,连菜叶子都干掉了。”宾宾想了半天,提出了疑问:“如果蜗牛死了,那壳怎么会粘在瓶子上呢?” 宇宇把手指伸进瓶里,一拨动蜗牛壳,壳就掉到了瓶底,他觉得很有趣,就把其他的蜗牛壳都拨了下来,然后将它们都倒在窗台上,大家一起看。他们发现,在壳的口部都有层白色的膜。这是什么?是蜗牛的黏液?雨雨拿来一根游戏棒,用棒尖轻轻地去戳,白膜破了,里面有白乎乎的水,他凑近后闻了闻,并告诉别人没有什么怪味,有些孩子也好奇地凑上前去闻了闻。他们实在搞不懂蜗牛到底怎么了?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大家又去寻找资料。从书中的介绍中大家得知:蜗牛在高温干旱季节,便会夏眠,而到了冬

11、季,又会冬眠。大家都很惊讶,以前只听到过冬眠,现在才知道还有个夏眠,真有意思。不过,有一点总算弄明白了,因为周末这两天气温高,养蜗牛的瓶子又靠近窗台,太热了,所以蜗 牛夏眠了。森森建议说:“在瓶里放点水,瓶就不干了,这样蜗牛就会重新爬出来的。”孩子们决定试一试。他们把蜗牛放进了瓶里,在瓶里加了水,并把瓶子小心地放在玩具橱上,让它远离太阳。约半小时后,当孩子们外出活动后回到了教室,发现蜗牛全部都从壳里爬了出来,他们高兴得不得了,赶紧又去拿菜叶来喂它们,还吸引了全班的幼儿都来看蜗牛。六 整个对“蜗牛”的探索研究过程持续了近两个星期,幼儿们对蜗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始终在自发地主动活动,教师只作为聆听者、观察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共同参与着整个活动,并没有直接地干预。后来,幼儿对观察蜗牛的兴趣渐渐减弱了,但对捉蜗牛的兴致依然不减,有时还会捉几只蚂蚁、小爬虫等放在瓶里观察,但它们很容易死掉,因此一会儿把它们抓来,一会儿又把它们放掉,然后再去寻找、去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