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地方标准--DB13T 924.3-2008 小麦玉米节水、丰产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 第3部分:冀东平原区1.pdf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654365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2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地方标准--DB13T 924.3-2008 小麦玉米节水、丰产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 第3部分:冀东平原区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地方标准--DB13T 924.3-2008 小麦玉米节水、丰产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 第3部分:冀东平原区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地方标准--DB13T 924.3-2008 小麦玉米节水、丰产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 第3部分:冀东平原区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地方标准--DB13T 924.3-2008 小麦玉米节水、丰产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 第3部分:冀东平原区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地方标准--DB13T 924.3-2008 小麦玉米节水、丰产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 第3部分:冀东平原区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DB地方标准--DB13T 924.3-2008 小麦玉米节水、丰产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 第3部分:冀东平原区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地方标准--DB13T 924.3-2008 小麦玉米节水、丰产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 第3部分:冀东平原区1.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 S 6 5 B 0 5 DB1 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准 DB1 3 / T 9 2 4 . 3 -2 0 0 8 小麦玉米节水、丰产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 第 3 部分 2 0 0 8 - 0 3 - 2 6发布 :冀东平原区 2 0 0 8 - 0 4 - 1 0实施 河 j 匕省 质 e 技 术 且 盆督 振 易 发布 DB1 3 / T 9 2 4 . 3 - 2 0 0 8 . 山 . 日 . IJ青 本部分由河北农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雁鸣、李彦生、周印富、王文颇、崔彦宏。 D B1 3 / T 9 2 4 . 3 -2 0 0

2、8 小麦玉米节水、丰产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 第3 部分:冀东平原区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小麦玉米一体化生产的品种选用、种子处理、耕整地、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 防治、收获等配套技术规范。 本部分适用于河北省冀东平原区的小麦玉米一体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 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 B 4 4 0 4 . 1 -1 9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G

3、B / T 1 5 6 7 1 -1 9 9 5 主要农作物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 Y / T 4 9 6 -2 0 0 2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G B / T 8 3 2 1 -2 0 0 0 (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 1 冀东平原区 指唐山、秦皇岛两市长城以南所属县 ( 市)的平原地区。 3 . 2 丰产 指与一般生产水平相比, 单季作物产量水平提高5 0 k g / 6 6 6 .7 m 2 以上。在正常气候年份,按照本部 分实施, 在冀东平原区 可实现冬 小麦 4 5 0 k g 一 5 0 0 k g / 6 6 6 .

4、7 m 2 、 夏玉米 5 0 0 k g 5 5 0 k g 1 6 6 6 .7 m 2 、 两熟 合计9 5 0 k g 1 0 5 0 k g / 6 6 6 .7 m , 产量水平。 3 . 3 节水 指与常规灌溉相比.每6 6 6 . 7 m 2 节水5 0 m 3 / 年以上。 4 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玉米品种。小麦选择适宜在河北省冀 东平原区种植的节水性、 丰产性、 稳产性和抗逆性兼顾的中 早熟品种, 玉米选用丰产性能好、 增产潜 力大的早熟品种。 5 小麦主要生育指标和生产目标 5 . 1 冬前壮苗指标 越冬期小麦主茎叶龄4 ,5 片

5、,单株茎数2 - 3 个,单株次生根4 -6 条。冬前生长健壮,不过旺,不 瘦弱。 DB 1 3 / T 9 2 4. 3 - 2 0 0 8 5 . 2 群体动态指标 每6 6 6 . 7 m 2 , 基本苗2 5 万 3 0 万, 越冬期总茎数7 0 万一9 0 万, 起身期总茎数1 2 0 万一1 4 0 万, 抽穗期 总茎数4 5 万一5 0 万。 5 . 3 产量结构指标 穗数3 8 4 2 万 / 6 6 6 .7 m z , 穗粒数2 8 3 0 粒, 千粒重 4 4 g ,产量4 5 0 k g 5 0 0 k g / 6 6 6 .7 m 2 0 6 小麦栽培技术 6 . 1

6、 播前准备 6 . 1 . 1 种子质量 符合G B 4 4 0 4 . 1 -1 9 9 6 的规定。 6 . 1 . 2 种子处理 种子包衣按照G B / T 1 5 6 7 1 -1 9 9 5 规定执行。药剂拌种按照G B / T 8 3 2 1 . 2 -2 0 0 0 规定执行。 6 . 1 . 3 保证足墒下种 墒情不足的,玉米收获前1 0 - - 1 5 天或收获后浇水, 或先整地后浇水。每6 6 6 . 7 m z 灌水量4 0 m 3 4 5 m 3 0 土壤过湿要先散墒后整地。 6 . 1 . 4 玉米秸秆还田 玉米收获时或收获后,在田间将秸秆粉碎2 遍,铺匀。 6 .

7、1 . 5 施用底肥 肥料施用按N Y / T 4 9 6 -2 0 0 2 的规定。整地前每6 6 6 .7 m , 施用纯N 6 k g 7 k g , P 2 O 5 7 k g 8 k g , K 2 O 4 k g 6 k g , 硫酸锌1 k g - 1 .5 k g 作底肥。 6 . 1 . 6 整地和修整垄沟 深耕2 0 c m 以上。或旋耕2 遍, 旋耕深度1 5 c m 左右。耕后耙糖整地, 做到上虚下实, 土地细平。结 合整地修整好田间灌溉用的垄沟。提倡采用地下管道输水。采用地上垄沟输水的,垄沟宽不超过0 . 7 m o 6 . 2 播种 6 . 2 . 1 播种期 一般

8、1 0 月1 日 至1 0 月1 0 日 为适宜播种期。 6 . 2 . 2播种形式 一般采用窄行等行距播种技术, 行距巧c m 左右, 播种要均匀。 6 . 2 . 3 播种量 1 0 月I 日 播种的播种量为1 2 .5 k g / 6 6 6 .7 m 2 。以后每晚播1 天, 每6 6 6 .7 m 2 增加播种量0 .5 k g o 6 . 2 . 4 播种深度 3 c m 5 c mo 6 . 2 . 5 镇压 播种后根据墒情适当镇压。 6 . 2 . 6 做畦 畦宽4 一sm4 5m,长7 一1 0 m o 6 . 3 冬前管理 6 . 3 . 1 查苗补种 垄内1 0 c m

9、“ 1 5 c m 无苗应及时补种, 补种时用浸种催芽的种子。如在分孽期出现缺苗断垄, 就地 疏苗移栽补齐。补种或补栽后均实施肥水偏管。 6 . 3 . 2 冬前病虫草害防治 出苗后注意防治土蝗、蟋蟀、 灰飞虱。防治麦田阔叶杂草及雀麦草等禾本科杂草。药剂应用参照 G B / T 8 3 2 1 . 3 - 2 0 0 0 、G B / T 8 3 2 1 . 4 - 2 0 0 6 、G B / T 8 3 2 1 . 5 - 2 0 0 6 , G B / T 8 3 2 1 . 6 - 2 0 0 0 0 D B1 3 / T 9 2 4 . 3 -2 0 0 8 6 . 3 . 3冬前

10、灌水 土壤缺墒或土壤过煊的要灌冻水。在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 0,即在小雪节开始灌冻水。每 6 6 6 . 7 m 2 灌水量4 0 m 3 5 0 m 3 。灌水后及时划锄,松土保墒。 6 . 3 . 4 楼麦、压麦 1 2 月中旬及2 月中旬抓紧搂麦松土,先搂后压,弥合裂缝,保墒及防止冻害。 6 . 3 . 5 禁止麦田放牧 6 . 4 春季管理 6 . 4 . 1 锄划 小麦返青期前后, 及时锄划,增温保墒。 6 . 4 . 2 浇水 一般年份在起身拔节期浇春季第一水,抽穗扬花期浇春季第二水。特别干早年份在扬花后1 0 天一 巧天补浇第三水。每6 6 6 . 7 m 2 灌水量4 0 m

11、 3 o 6 .4 . 3 追肥 一般品种结合浇春季第一水将剩余氮肥一次性追施。 6 . 4 . 4 喷施化控剂 对于旺长麦田和株高偏高的品种,在起身期前后喷施化控药剂。 6 . 4 . 5 春季病虫草害防治 返青期至拔节期,以防治麦田杂草、 纹枯病、根腐病、 麦蜘蛛为主, 兼治白 粉病、 锈病。孕穗至 抽穗扬花期,以防治吸浆虫、麦蚜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灌浆期防治重点是穗蚜、白 粉病、锈病。防治方法参照G B / T 8 3 2 1 . 1 -2 0 0 0 , G B / T 8 3 2 1 . 2 -2 0 0 0 , G B / T 8 3 2 1 . 3 -2 0 0 0

12、 , G B / T 8 3 2 1 . 4 -2 0 0 6 , G B / T 8 3 2 1 . 5 -2 0 0 6 , G B / T 8 3 2 1 . 6 -2 0 0 0 , G B / T 8 3 2 1 . 7 -2 0 0 2 执行。 6 . 5 收获 完熟初期及时收获。割茬高度不高于巧 c mo 7 玉米栽培技术 7 . 1 播前准备 7 . 1 . 1 种子质量 符合G B 4 4 0 4 . 1 -1 9 9 6 的规定。 7 . 1 . 2 种子处理 种子包衣按照G B / T 1 5 6 7 1 -1 9 9 5 规定执行。 了 . 2 播种 7 . 2 . 1

13、 播种期 小麦收获后及时抢播,播种期不晚于6 月2 5 日。 7 . 2 . 2 播种形式 采用等行距播种技术,行距6 0 c m 左右。 7 . 2 . 3 免耕播种 小麦收获后秸秆还田,抢时免耕播种。播种机作业速度簇4 k m / h ,防止漏播,保证播种质量。 7 .2 . 4 施种肥 播种期间每 6 6 6 .7 m ,施纯N 7 k g - 8 k g , 1( 2 0 8 k g- 1 0 k g 。其中2 k g- 2 .3 k g 氮肥可随播种机施入, 其余氮肥及全部钾肥可在播种后撒施。 7 . 2 . 5 浇蒙头水 播种后及时浇蒙头水。每6 6 6 . 7 m 2 灌水量4

14、0 m 3 - 4 5 m 3 o 7 . 3 化学除草 0B1 3 / T 9 2 4. 3 - 2 0 0 8 玉米播种后出苗前,使用除草剂均匀喷洒地面进行封闭。玉米出苗后,采用除草剂均匀喷洒行间 地面进行除草。除草剂使用参照G B / T 8 3 2 1 . 2 -2 0 0 0 , 8 3 2 1 . 7 -2 0 0 2 执行。 GB / T 8 3 2 1 . 4 -2 0 0 6 , G B / T 8 3 2 1 . 6 -2 0 0 0 , GB / T 7 . 4 7. 4 7 . 4 苗期管理 1 间 苗 、 定 苗_ 二 2 片展开叶时间苗,4 片一5 片展开叶时定苗。

15、定苗时要留壮苗、匀苗、齐苗,去病苗、弱苗、小 自 交苗。缺苗时可就近留双株。 2 留苗密度 紧凑型品种留苗密度4 5 0 0 株一5 o 0 ( ) 株/ 6 6 6 . 7 m 2 。半紧凑型品种留苗密度4 0 0 0 株一4 5 0 0 株/ 6 6 6 . 7 m 2 0 7 . 4 . 3 防治虫害 出苗后注意防治地老虎、 执行。 蓟马、 勃虫、 棉铃虫、 瑞典蝇等虫害。药剂应用参照G B / T 8 3 2 1 . 6 -2 0 0 0 7 . 5 穗期管理 7 . 5 . 1 追穗肥 大喇叭口期每6 6 6 . 7 m 2 追施纯N 1 0 k g 1 2 k g o 7 . 5 . 2 防治病虫害 穗期注意防治叶斑病、 茎腐病、 玉米螟。 药剂应用参照G B / T 8 3 2 1 . 6 -2 0 0 ( ) 执行。 7 . 5 . 3 防旱 大喇叭口 期注意防止出现严重干旱。干旱时补充灌溉,每6 6 6 .7 耐灌水3 5 m 3 4 0 m 3 0 7 . 6 花粒期管理 7 . 6 . 1 防旱 抽雄至吐丝期土壤干旱时应及时补充灌溉, 每6 6 6 .7 m 2 灌水3 5 m 3 - 4 0 耐。 7 . 6 . 2 防治虫害 注意防治玉米螟、棉铃虫、蚜虫。 7 .7 收获 一般在9 月2 5 日以后收获, 保证籽粒灌浆期) 4 0 天。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