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202-2004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pdf.pdf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654380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48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L-T 5202-2004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DL-T 5202-2004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DL-T 5202-2004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pdf.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DL-T 5202-2004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pdf.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DL-T 5202-2004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pdf.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DL-T 5202-2004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T 5202-2004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pdf.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S 2 7 . 1 0 0 P 6 2 备案号:J 4 1 1 -2 0 0 5UL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 P DL / T 5 2 0 2一 2 0 0 4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 技术规程 T e c h n i c a l c o d e f o r d e s i g n in g o f e le c t r ic e n e r g y m e t e r i n g s y s t e m 2 0 0 4 - 1 2 - 1 4发布2 0 0 5 - 0 6 - 0 1实施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国家 发展 和改 革委 员会发布 DL / T 5 2

2、 0 2一2 0 0 4 目次 前言 。 1 1 1 范围 , 1 2 规 范 性引 用 文 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3 术语和定义 , , - , .4 , , 。 4 , 一3 4 计量系统设计基本要求 “ - , 4 5 关日计量点设置原则 一5 6 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 。 , , 。 , 一6 7 计量系统设备功能及技术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8 二次回路 , , ,

3、 月 9 通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巧 1 0 电 源与接地 , 1 6 1 1 计算机机房与环境 。 、 一 1 7 附录 A ( 规范性附录)标准的用词说明 1 8 条文说明 , , 。 , 1 9 DL / T 5 2 0 2一2 0 0 4 211舌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 家经贸委 关于下达 2 0 0 0年度电力行业 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 ( 电力 2 0 0 0 7 0号)

4、的安排 制定的。 电能计量系统是电力市场化运营必备的技术基础设施,制定 本规程是为适应电力市场化对电能计量系统建设的要求,使电能 计量系统设计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归口 并负 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电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张广恩、杜寒梅 DL / T 5 2 0 2一2 0 0 4 范围 1 . 0 . 1 本标准规定了电能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要求。本规程可指 导系统规划设计,电能量计量系统主站端、相关发电厂和变电所 的工程设计。 1 . 0 . 2 本标准适用于发电 厂、省级及以上输电网商

5、业化运营建 设 。 DL / T 5 2 0 2 一2 0 0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 期的引 用文件,其随 后所有的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 容)或修订版均不 适用于本部分。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 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 B / T 2 8 8 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 B 5 0 2 2 9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 所设计防火规范 D L /T 6 4 5 多 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D L / 1 7 1 9 远动及传输设备第 5 部分传输规约第 1 0 2篇 DU1 “ 7 4 3 电能量远方终端 DL / T

6、5 2 0 2 一2 0 0 4 3 术 语 和 定 义 3 . 0 . 1 关口电 能量计量点e l e c t r i c e n e r g y t a r i f f p o in t 指发电企业、电网经营企业及用电企业之间进行电能结算的 计量点 ( 简称关口计量点)。 3 . 0 . 2 电能量计量装置e l e c t r i c e n e r g y m e t e r i n g d e v i c e 该装置由电能量表计、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及它们之间 的连接装置组成。 3 . 0 . 3 电能量计量系统e l e c t r i c e n e r g y m e t

7、e r i n g s y s t e m 由电能量计量表计、电能量远方终端 ( 或传送装置)、信息 通道以及主站端计算机组成的系统的简称 ( 下述条文中简称为计 量系统)。 3 . 0 . 4 电能量计量系统主站 m a s t e r s t a t i o n f o r e l e c t r i c e n e r g y me t e r i n g s y s t e m 主站端用于电能量计量接收和处理的、 性能可靠、 技术成熟、 功能完善、相对独立的计算机系统。 3 . 0 . 5 电能量远方终端r e m o t e t e r m i n a l u n i t f o r

8、 e n e r g y m e t e r i n g s y s t e m 具有对电能量计量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分时存储、长时间 保存、远方传输等功能的设备。 3 . 0 . 6 电能量计量现场监视设备 e l e c t r i c e n e r g y m e t e r i n g mo n i t o r i n g d e v i c e a t s i t e 在发电 厂侧配置的, 用于收集电 厂上网电能量、 发电 机电能 量、厂用电电能量等数据,完成打印报表以监督为目的的计算机 装置 。 DL / T 5 2 0 2一2 0 0 4 4 计量系统设计基本要求 4 . 0

9、. 1 计量系统应具有计量属性,数据精确、完整、可靠、及 时、保密,以保证电能量信息的惟一性和可信度。 4 . 0 . 2 计量系统应是系统完整、性能可靠、技术成熟、功能完 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 4 . 0 . 3 计量系统应具有分时段电能量 自动采集,处理,传输, 整理,统计,存储,档案管理,具有声1 光报警、旁路替代、保 留原始电量数据不被修改等功能。 4 . 0 . 4 依据电网的规模、地理分布、产权划分、经营机构设置 等因素设置计量系统。 4 . 0 . 5 计 量 系统 必须 具 有可 扩 展性、 开 熬 性、良 好 的 兼容 性和 易维护性。 4 . 0 . 6 计量系统可依据重

10、要性对某些部件采用双设备以提高冗 余度。当厂站端配有电能量远方终端时,该终端一般情况下不宜 再采用双配置。 DL / T 5 2 0 2一2 0 0 4 5 关口 计量点设置原则 5 . 0 . 1 供用电设施产权分界处或合同协议中规定的贸易结算 点。 5 . 0 . 2 发电企业上网线路的出线侧。 5 . 0 . 3 跨国、跨大区、 跨省以 及电网 经营企业间联络线和输电 线电源侧 5 . 0 . 4 直流输电线路交流电源侧。 5 . 0 . 5 发电厂的 起动/ 备用变压器高压侧和变电 所所用电引入线 高压侧。 5 . 0 . 6 省级电网经营企业与其供电企业的供电关口,即降压变 电所主变

11、压器的高、中、低压侧。 5 . 0 . 7 厂站主接线为双母线带旁路接线方式时,旁路断路器处 应设置关口计量点。 5 . 0 . 8 按发电机确定产权的发电厂,关口计量点可设置在发电 机一 变压器高压侧 5 . 0 . 9 电网中:联络线、输电线路一侧确定为关口计量点时, 另一侧可设关口计量的备用点。 DL / T 5 2 0 2 一2 0 0 4 6 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 6 . 0 . 1 关口计量点宜配置计量表计为有功 0 .5级 ( 无功 2 刃级) 准确度等级的双方向高 精度电能量计量表计。重要的 关口计量点 亦可配置有功 0 .2级 ( 无功 1 . 0级)准确度等级的双方向高精度

12、电能量计量表计 6 . 0 . 2 当电能量计量表计准确度等级选为有功 0 .2级 ( 无功 1 .0 级)时,电压互感器准确度等级应选为 。 .2级,电流互感器准确 度等级应选为。 .2 s 级。 6 . 0 . 3 当电能量计量表计准确度等级选为有功 。 .5级 ( 无功 2 .0 级)时,电压互感器准确度等级应选为 0 . 2级,电流互感器准确 度等级应选为0 . 2 s 级。 6 . 0 . 4 变电所所用电关口计量点的电能量表计可配置有功 1 .0级 ( 无功 2 . 0级)准确度等级的电能量计量表计。电 压互感器准确 度等级应选为0 . 5 级,电 流互感器准确度等级应选为0 .

13、5 s 级。 6 . 0 . 5 当线路两侧均设置为电能量计量点时,宜选用相同的电 能量计量表计。重要关口计量点的电能量计量表计可采用双表配 置 。 6 . 0 . 6 发电厂的上网关口计量点,依据需要可配置相同的两块 表计:按主/ 副方式运行。 6 . 0 . 7 同一个关口 计量点的电能量信息需向多个计量系统主站 传送时,应杜绝计量表计重复设置,以确保计量信息的惟一性。 6 . 0 . 6 依据 “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当电能 量计量点与关口计量点同为一点时,电能量计量表计应合二为 当现场电能量计量表不能满足电能量计量系统的要求时,应单 独装设电能量计量表,并设置专用的电能

14、量关口计量装置屏体。 DL / T 5 2 0 2一2 0 0 4 7 计量系统设备功能及技术要求 7 卜 1 电能量 计量表计 7 . 1 . 1 采用结构模块化、测量组合化、高精度电 子型电能量计 量表计。 7 . 12 准确度等级范围; 1 有功电能量:0 .2级;无功电能量:1 . 0 级。 2 有功电能量:0 .5 级; 无功电能量: 2 . 0 级。 7 . 1 . 3 满足方向 性有功和无功电能量计量,或四象限无功电能 量计量。 7 . 1 . 4 在标称值的 0 .0 5 %一 2 0 %的测量范围内,应保持准确度 等级不变。 7 . 1 . 5 应具有最大需量的 测量和储存。

15、 7 . 1 6 输出:可具有脉冲和数据接口两种输出型式,电能量输 出为表底值。 7 . 1 . 7 当脉冲以继电器触点输出时:触点电压范围为 D C ( 2 4 - 2 2 0 ) V ,触点电流为 L A,寿命为2 . 5 x 1 0 “ 次。 7 . 1 . 8 当以数据通信方式输出 时: 应为R S 4 8 5 或 R S 2 3 2接口 , 通信规约符合D UT 6 4 5 标准。 7 . 1 . 9 电能量计量表计应具有自 检功能,能主动向主站和现场 提供相应的 报警信号输出,如 T V ( P T )失压、 T A ( C T ) 断线、 电源失常、自检故障等, 7 . 1 .

16、1 0 电能量计量表应配有标准光通信口,可由手持式电能量 读入器读取电能表数据 7 . 1 . 1 1 电能量计量表应具 有数据冻结命令的 接收功能。 7 . 1 . 1 2 电能量计量表应配有后备电池,最大连续工作时间应为 DL / T 5 2 0 2 一2 0 0 4 3 5天以上,使用寿命为 3 年以上。 7 . 1 . 1 3 电能量计量表具有积分周期, 积分周期应为 ( 1 -6 0 ) m i n 由 用户自 选。以 1 m i n为积分周期时,电能量计量表应能存储 7 天以上的数据。 7 . 1 . 1 4 电 能量计量表具有直接远传功能时,必须具备有各种通 信规约的接口。 7

17、. 2 . 1 护机制。 7 . 2 . 2 7 . 2 电能量远方终端 电能量远方终端应采用模块化结构,每个模块应设置保 电能量远方终端应满足 D L J T 7 4 3行业标准技术要求,具 备采集、运算、传输、对时、自检、报警、事件记录、操作密码 设置等功能。 7 . 2 . 3 采集应不小于 8 0个电能量数据点。内存容量应不小于 8 MB ,积分周期为 l m i n时能连续存储 7 - 1 0天的数据。 7 . 2 . 4 应具有两种积分周期分别采集电能量。积分周期应为 1 , 5 , 1 0 , 1 5 , 2 0 , 3 0 , 6 0 m i n ,由用户选用。 7 . 2 .

18、 5 电能量远方终端应同时具备脉冲输入和数据输入两种方 式,同时具有不同形式的电能量计量表计的接入能力。 7 . 2 . 6 采用脉冲信号输入应有光电隔离措施、滤波措施,防止 接点抖动和干扰误动。 7 . 2 . 7 电能量远方终端应以向电能量计量表计发送冻结命令的 方式,索取积分周期内的电能量数据,时标为年、月、日、时、 分。 7 . 2 . 8 具有就地操作按钮和便携式 P C机插入接口,可通过按钮 或 P C机对各种运算方式和参数进行修改和设定,亦可在远方主 站进行修改和设定。 7 . 2 . 9 电能量远方终端必要时应具有对线路断路器、旁母断路 器等设备状态进行监测和逻辑判断的功能,实

19、现旁路母线代路 a DL / T 5 2 0 2 一2 0 0 4 时,按数据采集周期自动结转到被带断路器处。 7 . 2 . 1 0 电能量远方终端应具有内部时钟,能接收主站端的对时 命令, 亦可与现场G P S 对时。 7 . 2 . 1 1 电能量远方终端应具有自 检功能,发生故障或事件后可 向主站端和当地告警。亦可将电能量计量表的故障信号传至主站 端。 7 . 2 . 1 2 电能量远方终端应配置不少于两个通信接口,与主站端 通信方式应适用于 电话拨号 网和专用通道 。传输规约符合 D L / P 7 1 9 标准。 并具备网 络通信接口 , 支持传输控制协议T C P / I P 等

20、协议。 7 . 2 . 1 3 具有密码设计和权限管理功能,防止非法操作。并具有 操作网际协议档案,将每项操作记录在案,备考。 7 . 2 . 1 4 装置程序应具有自动恢复功能。 7 . 2 . 巧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T B F )不应低于 8 7 6 0 h . 7 . 2 . 1 6申能 量远方 终端 内应具有 后各 电0 7 . 3 发电厂现场监视设备 7 . 3 . 1 电厂应装设现场监视设备,以实现电厂上网电能量的计 量、分时存储、处理及制表打印等功能。并用以验证送入主站的 电能量数据的一致性。 7 . 3 . 2 收集发电厂内相应电能 量计量点 ( 如发电 机、厂用电 等) 的

21、电能量数据,进行电厂自身的经济核算工作。 7 . 3 . 3 依据调度下达的发电机发电计划曲线进行发电机发电运 行考核 7 . 4 主站端计算机 7 . 4 . 1 主站端计算机系统应是一个分布式网络体系结构的开放 式系统, 所选用的硬件平台、网络、图 形接口等模块应符合最新 国际标准,易于硬件设备扩充和软件应用升级。支持与其他 L A N DL / T 5 2 0 2一2 0 0 4 和 WA N计算机网络及不同计算机厂商设备的互联 7 .4 . 2 主站端计算机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1 系统可用率)9 9 .9 %. 2 平均无故障时间:MT B F 32 0 0 0 0 h , 3 系统运

22、行寿命1 0 年。 4 画面响应时间 2 s . 5 时钟同步保持时钟误差蕊士I O m s o 6 数据刷新周期可设置。 7 C P U平均负荷率3 0 % ( 主服务器),网络负荷率2 5 %0 特殊情况下: C P U平均负荷率5 0 % ( 主服务器),网络负荷 率4 0 % o 7 . 4 . 3 主站 端计算机系统技术要求: 1 计算机系统主要设备应冗余配置,并能自 动切换。 2 具有采集、 存储、处理厂站端电能量数据的功能,其数 据 库容量应满足发展需要。 3 数据库应采用国际通用商业数据库。 原始数据( 带时标) 、 各类统计数据、报表等应能在主设备上 存储两年以 上。商业数据

23、 库中的原始数据库应有多个同时刷新的拷贝数据库,以适应不同 的应用,保证数据的惟一性,确保原始数据的不可修改。 4 应具有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能够自 动备 份数据。有 良好的人机交换界面。 5 具有良 好的 档案管理功能,可以将当前数据和历史数据 自动和手动存储到光盘等大容量存储设备上。可根据需要,将历 史数据恢复到在线系统上,进行数据分析等处理。 6 数据库具有良 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对任何 设备和数据操作均有记录存档。 7 具有良 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可以生成各种汉化的曲线、 图形、报表并可打印输出。 8 可随机和定时 ( 周期可调)采集厂站电 能量数据信息。 DL / T 5

24、 2 0 2一2 0 0 4 定时方式下:在通道中断恢复后,主站应能自动召唤通道中断期 间缺失的全部 电能量数据,确保数据库内数据的完整性及连续 性。 9 支持电 话拨号、专线及数据网络等通信方式。 1 0 可与使用不同通信规约的厂站 ( 包括电能计量表、电能 量远方终端) 进行数据通信。 1 1 可具有旁路代路自 动登录功能。 1 2 能自 动索取或手动键入厂站端电 能量表底码值。 1 3 具有系统自 检和通道运行监视功能, 异常时发出 报警并 记录。 1 4 对从读卡器或便携式 P C机读入的电能量数据信息,应 能存储到数据库内,同时作出标记。 巧 能够以 手动方式对拷贝的原始电能量数据进

25、行修改和替 代值输入,均应有相应的标记。 1 6 具有外部时 钟接口 ,并可与厂站端对时。 1 7 能够方便的与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S C A D A 、能量 管理系统 E MS .配电管理系统 D MI S等系统通信,具有安全措 施。通信协议符合国际标准。 1 8 软件系统应采用模块化的结构。 1 9 配置符合P O S I X标准最新版本操作系统。 2 0 网络软件应支持灵活的网络结构,符合国际通用网络通 信协议。 2 1 具有良好的用户开发环境,支持用户开发 自己的应用软 件。 2 2 应用软件必须满足功能要求,具有良 好的响 应速度和可 扩充性口 7 . 4 . 4 主站端计算机系

26、统硬件配置 1 前置部分:该部分是由 前置机、 终端服务器、调制解调 器 ( MO DE M柜)和数据通信机构成。 DL / T 5 2 0 2一2 0 0 4 2 数据库服务器。 3 WE B服务器。 4 系统维护工作站。 5 网关服务器。 6 网 络:主站网络采用交换拓扑。 7 辅助设备: 系统同时配置激光打印机, 全球定位系统 G P S 时钟,可读写光盘驱动器等。 8 与 外部系统连接:主站系统应能够通过系统和信息安全 保护措施 ( 如防火墙、移动代理、入侵检测等)及数据终端服务 器与以下系统连接: 1 ) D MI S网/ 电力广域数据网; 2 )上级和下级电能量计量系统; 3 )

27、S CADA/ EMS; 4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 DL / T 5 2 0 2一2 0 0 4 8 二次回路 8 . 0 . 1 电能量计量表计一般应选用三相四线接线方式。电气接 线不允许时,可选用三相三线接线方式。 8 . 0 . 2 装有电能量计量表计的测点,电流互感器应采用二次专 用绕组,电 压互感器应采用专用二次回路, 不得与继电 保护、 测 量共用电气回路。当受 T A绕组条件限制时,电能量计量表计宜 与测量仪表共用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电能 量计量表计应接入电 流互感器绕组最前端。 8 . 0 . 3 电能量计量表计专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应不装设隔 离开关辅助接点,但可以装设

28、接触 良好的空气开关。 8 . 0 . 4 当专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必须接入开关接点时,接入 的开关接点应采用多接点并联,以 减少接触电阻 8 . 0 . 5 主接线为双母线电压互感器相互切换时,两个电压互感 器二次回路之间不应有公共电缆线,以保证各电压互感器的专用 二次回路互不影响。 8 . 0 . 6 采用直流中间继电器作电压切换元件、电 源电 压为直流 2 2 0 V时,中间继电器的绕组线径不应小于 O a mm z ,以防止继电 器线圈断线。 8 . 0 . 7 当旁路断路器不代路时,旁路测点的远方电能量计量表 计电压互感器二次输入信号应断开。 8 . 0 . 8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

29、连接导线应采用铜质单芯绝缘 线,导线截面应按允许的电压降计算确定。对电流、电压二次回 路,导 线截面至少不应小于4 .O m m 2 o 8 . 09 电能量计量用电流互感器,工作电流宜在其额定电流的 2 / 3以上。对工作电流变化范围较大的计量用电能量计量表,应 采用5类电流互感器。 DL / T 5 2 0 2一2 0 0 4 8 . 0 . 1 0 互感器实际二次负荷应在 2 5 %一1 0 0 额定二次负荷范 围内,电流互感器额定二次负荷的功率因数应为 0 . 8 - 1 .0 ,电压 互感器二次功率因数应与实际二次负荷的功率因数接近。 8 . 0 . 1 1 电能量计量表计 ( 0

30、. 5级及以上准确度等级时)的电压 互感器二次专用回路电压降不宜大于电压互感器额定二次电压的 0 .2 0 % o 8 . 0 . 1 2 电能量计量表计专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应设置 T V( 含 单相、二相、 三相 ) 失压、 T A断线报警装置,提供 T V失压、T A 断线及电源消失等现场报警信号。 8 . 0 . 1 3 电气主接线为双母线带旁路 接线方式时,应向主站端发 送旁路断路器带路信号。 8 . 0 . 1 4 电能量计量设备专用 电源回路,应提供电源失电或电源 运行状态信号。 8 . 0 . 1 5 电能量计量表输入回路应装设仪表用专用电压、电流试 验端子。 8 . 0 .

31、1 6 电能量计量表计输入回路电 缆宜采用屏蔽电 缆。电缆的 屏蔽层一侧接地。 8 . 0 . 1 7 当变电所采用保护小室下放布置时,电能量计量表计与 远方终端之间的连接距离将加大,该距离与电能量计量表计的输 出方式有关,当不满足传输要求时, 应改变传输介质或脉冲重动。 DL / T 5 2 0 2一2 0 0 4 9 通信 9 . 0 . 1 电能量计量系统采用的通信信道,应适应专用通道 ( 如 微波、载波、光纤、 扩频和音频电 缆等)、市话拨号通道或数字 式网络传输等多种通信方式。 9 . 0 . 2 数据传送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纠错功能。通道误码率 在 1 0 “ 时,系统通信仍能正常

32、工作。 9 . 0 . 3 通信应 采用D = 1 9或 D L / C 6 4 5 通信规约和 T C P / I P网 络通信协议。 9 . 0 . 4 主站端配置的MO D E M应与厂站端相匹配。 9 . 0 5 采用专用通道或电话拨号通道时,回路外侧应装设防止 高电压串入的线路适配器。 DL / T 5 2 0 2一2 0 0 4 1 0 电 源 与 接 地 1 0 . 0 . 1 厂、站端电能量计量表计不宜以电 压互感器二次输出回 路供电,应由现场提供交流 2 2 0 V 电源 ( 或直流 2 2 0 V 电源)供 电。 1 0 . 0 . 2 厂、站端电能量计量设备的电源应保证不

33、间断供电,交 流电源消失后不停电电源维持时间应不小于 3 0 m i n a 1 0 . 0 . 3 主站端电能量计量系统计算机应配置 U P S供电电源。在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起 S C A D A / E MS系统的电源供电。 1 0 . 0 . 4 电能量计量系统各设备的接地, 应符合设备厂家要求或 相关规程规范。 DL / T 5 2 0 2一2 0 0 4 1 1 计算机机房与 环境 1 1 . 0 . 1 主站端计算机应设置设备机房,其面积按系统最终规模 确定, 净高不宜小于3 . 2 m . 1 1 . 0 . 2 机房温度宜保持在 2 1 C -2 5 范围内,温度变化率

34、每小 时不应超过士5 0C,相对湿度为4 0 %-7 0 %0 1 1 . 0 . 3 机房地面宜选用防静电阻燃材料活动地板,并应有良 好 的防尘设施,满足计算机运行环境的空气清洁度要求。 1 1 . 0 . 4 机房火灾探测报警及消防设计应按照 G B 5 0 2 2 9 - 1 9 9 6 中有关规定执行。 1 1 . 0 . 5 机房照明应符合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照明设计的有关规 定。 1 1 . 0 . 6 机房场地应符合 G B 2 8 8 7的规定。应尽可能避开强电磁 场、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的 卜 扰,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DL / T 5 2 0 2一2 0 0 4 附录A (

35、 规范性附录) 标 准的用词说 明 A . 0 . 1 表示很 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 “ 必须”;反面词采用 “ 严禁”。 A . 0 . 2 表示 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 “ 应”:反面词采用 “ 不 应”或 “ 不得”。 A . 0 .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 “ 宜”;反面词采用 “ 不宜”。 A . 0 . 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 采用 “ 可”。 DL / T 5 2 0 2一2 0 0 4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 技 术 规 程 条文说 明 DL / T 5 2 0 2一2 0 0

36、 4 目次 9 11 舀 。 。 。 。 , 。 。 2 1 I 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2 2 4 计量系统设计基本要求 。 , , 一 2 3 5 关口计量点设置原则 . . . . . . . . . . . . 2 4 6 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5 7 计量系统设备功能及技术要求

37、 2 6 8 二次回路 甲 , , , , , 一 2 7 DL / T 5 2 0 2一2 0 0 4 9 i1舀 电能量计量系统的建设是电力体制改革不断发展、电力技术 进步和电网商业化运营深化的产物。即将发行的 电能量计量系 统设计技术规程 ( 简称规程)和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内容深 度规定 ( 简称规定)是根据 目前国内各电网的运行情况而制定 的新规程、规范。我们立足本国国情,吸收了电力系统生产和运 行中的先进技术结晶、国内外产品制造厂家积累的创新成果,参 阅了电力建设中的设计经验等大量文件和资料,在商业化运作相 关的各项方针、政策指导下完成 了 上述两个文件的编制工作。其 本意是随着电

38、网商业化运营的不断深化和电力管理技术的进步, 努力使 规程、 规定尽可能的适应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 并不断进行完善,逐步成为指导电网电能量计量系统建设的设计 指南 。 DL / T 5 2 0 2一2 0 0 4 范围 1 . 0 . 1 , 1 . 0 . 2 电能量计量系统在电 力市场商业化运营中所处的 地位及重要性、必要性、建设中的要求、适用范围和对设计工作 中的指导作用。 DL / T 5 2 0 2 一2 0 0 4 4 计量系统设计基本要求 4 . 0 . 1 , 4 . 0 . 2 电能量计量系统应具有计量属性,组成计量系统 的各个环节均具有准确度要求。该系统最终取得的数据准确度

39、, 是各个环节优化组合的结果,数据准确度是电能量计量系统的生 命。 4 . 0 . 3 电能量计量系统是具有数据 自动采集、处理、传输、整 理、统计、存储等专一功能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它必须能保证 电能量数据的 完整、可靠、 及时、保密、 原始数据健全, 使取得 的电能量数据高度可信 4 . 0 . 6 电能量计量系统依据重要性对某些部件可采用双配置, 提高硬件设备的可靠性。但是依据我国的国情限制一些设置的双 重化, 如 “ 电能量远方终端” 设备, 该设备单台价格较高,若在 计量系统中广泛采用双配置则用量较大,投资会增高,因此目 前 应加以控制。 DL / T 5 2 0 2一2 0 0 4

40、 5 关口 计量点设置原则 5 . 0 . 4 直流输电线路关口计量点目 前暂设置在交流电 源侧,其 原因是国、内 外厂家生产的直流电能量计量表计尚未过关,测量 准确度较差。 5 . 0 . 7 双母线带旁路接线方式时,旁路断路器具有线路替代功 能, 故旁路断 路器应视为关口计量点。 DL / T 5 2 0 2一2 0 0 4 6 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 6 . 0 . 1 , 6 . 0 . 4 , 6 . 0 . 5 , 6 . 0 . 7 我们参考了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 理规程,按其所计量对象的重要性和计量电能的多少、电能计 量装置分类的标准和准确度最低要求以及现场关口点电能量计量 装置的

41、配置实践,本规程对关口点电能量计量装置的配置分为一 般和重要两类,电能量较小的所用电计量作为个别情况处理,这 样使条文简捷明确,便于操作。 电能量计量装置的配置中规定:电流互感器采用 5 级,是因 为该电流互感器额定一次电流在 3 0 %-6 0 %的负荷电流变化范 围内准确度不变。 确保电能量计量信息的惟一性,是电网商业化运营经济结算 的基础,要保证计量信息的惟一性必须进行全国统一规划,组织 信息传输流程,各级共享信息。一方面避免重复投资,加大电流 互感器、电 压互 感器负担, 影响计量准确度, 还可能产生贸易纠 纷,据调查在一个重要关口点上两、三种不同型号的电能计量装 置同时存在的现象是有

42、的。 DL / T 5 2 0 2一2 0 0 4 7 计量系统设备功能及技术要求 7 . 1 . 6 , 7 . 2 . 5 , 7 . 2 . 9 对电 能量计量表计的脉冲输出 和数据输出, 本规程要求同时存在,主要是考虑了我国国情:以往投运的电能 量计量表计多为脉冲输出,虽然有时出现丢失脉冲现象,但只要 在加强现场维护的情况下还可以稳定运行。而数据输出的设备价 格较贵,故尚不能完全以数据输出 替代脉冲输出的设备。因此规 程中对数据输出设备中仍保留有脉冲输出做了描述:一方面可保 证其与现有设备连接的可能条件,另一方面尚可提供其他用途 如:向厂站监控系统提供电能量计量信息。 国内 厂站双母线

43、带旁路接线方式较多, 计算机系统中具备 “ 旁 路带路自动登陆功能”就显得格外重要,是生产运行中很有用的 功能,不论从软硬件上看实践起来都不困难,因此本规程在计量 系统设备功能中提出要求。 DL / T 5 2 0 2 一2 0 0 4 8 二次回路 8 . 0 . 2 , 8 . 0 . 5 , 8 . 0 . 8 , 8 . 0 . 9 , 8 . 0 . 1 0 , 8 . 0 . 1 1 电气二次回路本 应在电能量计量装置章节中 加以叙述,本规程建 立独立章节是因 为二次回路是电能量计量系统形成计量准确度的重要环节。在本 规程中将有关规程中二次回路方面的内容全部引用,其目的是使 设计者对计量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组合,最终使整个电能量 计量系统取得高性能的指标和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