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地方标准--DB51T 805-2008 中药材白芍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654477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2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地方标准--DB51T 805-2008 中药材白芍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DB地方标准--DB51T 805-2008 中药材白芍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DB地方标准--DB51T 805-2008 中药材白芍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DB地方标准--DB51T 805-2008 中药材白芍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DB地方标准--DB51T 805-2008 中药材白芍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DB地方标准--DB51T 805-2008 中药材白芍生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地方标准--DB51T 805-2008 中药材白芍生产技术规程.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ICS 65.020.20 B 38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8052008 中药材白芍生产技术规程 The Producing Technical Procedure on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2008-6-6 发布 2008-9-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8052008 II 前 言 本资料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后实施。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中江县农业局、四川省中江县三川外贸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

2、要起草人:张让琴、谢显莉、邹章满、张大学、彭朝忠、张武军、肖蓉、鄢萍。 DB51/T 8052008 1 中药材白芍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芍的产地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技术、采收及采后处理、包装与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无公害中药材白芍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 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B 51/336 无公害农产品(或原料)产地环境条件 DB 51/337 无公害农

3、产品生产用农药使用准则 DB 51/338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肥使用准则 GB/T6543 瓦楞纸箱 GB9693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树脂卫生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白芍 毛莨科芍药属草本药用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3.2 芍头 白芍植株地下近地面膨大的根茎。 4 产地环境条件 应符合DB51/336的规定。 4.1 气候条件 年平均气温1416,年平均日照时数1100h1200h,年降雨量800mm900mm,相对湿度80%左 右,年无霜期290d,海拔700m900m。

4、4.2 土壤条件 以丘陵和低山区的砂质或壤质土为宜,土层厚度50cm,疏松较肥沃,排水良好,pH6.5pH 8.5。 轮作2年3年。 5 栽培管理技术 5.1 繁殖方式 采用芍头繁殖。 5.2 芍头选择与处理 秋季采挖芍药根时,选无病虫、无霉烂、无空心、粗壮、红色芍头作繁殖材料。将芍头按其芽的大 小、数量和形状切成块,每块留粗壮芽头2个3个,芍头下留根3cm左右。进行土藏或砂藏,砂、土用 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消毒。或待栽种时,于留种地块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芍头,随挖随栽。 DB51/T 8052008 2 5.3 栽种 5.3.1 栽种时间 分秋栽和春栽。秋栽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

5、,春栽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 5.3.2 整地与施肥 肥料施用应符合DB51/338的规定。 前作收获后进行整地,深翻30cm以上,使土壤细碎、平整,拣净杂物。翻土前每667m 2撒施腐熟有 机肥1000kg1500kg。四周开排水沟。 5.3.3 作垄 厢高20cm,厢宽100cm120cm;沟宽20cm30cm。 5.3.4 浸种 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0min15min。 5.3.5 播种 每667m 2用种量5000个5500个。按行株距35cm40cm33cm37cm开穴,穴深10cm左右,三行错 窝栽植。 每667m 2施腐熟有机肥1500kg2000kg, 待肥水下渗干后

6、, 将芍头芽朝上植入穴内, 盖细土3cm 6cm。 5.4 田间管理 5.4.1 查缺补苗 春季齐苗后,补齐缺株,每667m 2保留4500株5000株。 5.4.2 中耕除草 采用人工方法除净田间杂草。不应在植株旁松土,避免伤根。 第1年2年:每年中耕3次,及时清除杂草。第一次于开春后出苗前进行浅锄;第二次于夏季杂草 大量滋生时进行,较第一次稍深;第三次于秋冬季倒苗后进行。 第3年4年:每年中耕1次,于初春进行深耕除草。 每次除草后,将杂草、枯枝残叶及时运出田间消毁。 5.4.3 施肥 肥料施用应符合DB51/338要求。 秋栽的于次年开始追肥,春栽的于当年开始追肥。 第一年:追肥4次。第次

7、于月初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每667m 2施腐熟有机肥1500kg2000kg;第 2、3次分别于4月、5月进行,每667m 2施腐熟有机肥1500kg2000kg、腐熟饼肥20kg;第4次11月进行, 每667m 2施腐熟有机肥2000kg。 第二年:追肥3次。第1次于2月下旬3月进行,每667m 2施腐熟有机肥1500kg、P 2O5 3kg;第2次于4 月进行,每667m 2施腐熟有机肥1500 kg、腐熟饼肥25 kg;第3次于11月12月进行,每667m2施腐熟有机 肥2000 kg、P2O53.6kg。 第三、四年:每年追肥两次。第次于2月中下旬进行,每667m 2顺行间开沟施人畜粪水

8、1500kg、 P2O53kg、饼肥40kg50kg;第2次于4月进行,每667m 2施人畜粪水1500kg、饼肥25kg。 5.4.4 摘除花苔 每年春季现蕾时及时摘除花苔。 5.5 抗旱排涝 天旱时勤浇浅灌,雨涝时及时排水。 5.6 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科学应 用化学防治技术的原则。 5.6.1 农业防治 DB51/T 8052008 3 选择地势高、通风好、土壤疏松的地块;选用无病健壮芍头,浸种;深翻炕土;合理轮作、密植、 施肥;加强水肥管理;及时中耕除草、除去病株和植株基部发病的老叶,清洁田园。 5.6.2 物理防

9、治 在白芍集中种植地安装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地下害虫的成虫。 5.6.3 化学防治 农药施用应符合DB51/337要求。 主要病虫害及推荐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6 采收及采后处理 6.1 采收 栽种后3年4年采收,于9月10月选晴天进行。先割去茎叶,再将芍根全部挖出,去除泥土,运 至室内。 6.2 采后处理 芍根从芍头着生处切下,将粗根上的侧根剪去,修平凸面,切去头尾,按大、中、小分别堆放在室 内。 6.3 产地加工 6.3.1 煮芍去皮加工 6.3.1.1 煮芍 按芍根粗细,分别用水煮沸,水量以淹没芍根为宜,以煮透为度。煮沸时间根据芍根粗细而定,一 般掌握芍根无白心为好。 6.3.1.2 去

10、皮 将煮好的芍根迅速从锅中捞出,立即用凉水冲洗,用竹刀仔细刮去芍根外层栓皮,并把有虫眼处挖 净。不能使用铁制刀具刮皮。 6.3.1.3 干燥 将煮好的芍根及时运送晒场,薄薄摊开,爆晒1h2h后,渐渐地把芍根堆厚爆晒。每天不断上下翻 动,中午太阳过猛,用竹席等物盖好芍根,15:0016:00时后再摊开晾晒。反复3d5d后,在室内堆放 “发汗”2d3d,再晾晒3d5d即可。 在加工过程中如遇久雨天气,用文火将芍根烘烤。 6.3.2 去皮煮芍加工 去皮时选择晴天进行,先将芍根置清水中浸泡1h2h后再去皮。去皮后的芍根用清水浸没。煮芍和 干燥的方法分别与6.3.1.1和6.3.1.3相同。 6.3.3

11、 药材品质要求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7 包装与贮藏 7.1 包装 包装材料符合GB/T6543、GB9693的要求。 7.2 贮藏 存放在清洁、干燥、阴凉、通风、无异味的仓库中,温度控制在25以下,相对湿度70%。 DB51/T 8052008 4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白芍主要病虫害及推荐防治方法表 病虫害 名 称 防治时期 推荐防治方法 安全间隔期 (d) 白粉病 4 月6 月 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 300 倍400 倍喷雾。 65%代森锌 500 倍液喷雾。 10 灰霉病 4 月7 月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000 倍1500 倍。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1500 倍2500 倍喷雾。 7 10 轮斑病 6 月10 月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喷雾。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800 液喷雾。 7 10 地下害虫 4 月7 月 90%晶体敌百虫 1000 倍1500 倍灌窝或拌饵料诱杀。 4.5%高效氯氰乳油 2000 倍3000 倍灌窝 7 10 注:如有新的适合无公害川芎苓种生产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应优先选用。 DB51/T 8052008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