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地方标准--DB34T 528-2005 黑糯玉米鲜穗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654500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地方标准--DB34T 528-2005 黑糯玉米鲜穗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DB地方标准--DB34T 528-2005 黑糯玉米鲜穗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DB地方标准--DB34T 528-2005 黑糯玉米鲜穗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DB地方标准--DB34T 528-2005 黑糯玉米鲜穗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DB地方标准--DB34T 528-2005 黑糯玉米鲜穗生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地方标准--DB34T 528-2005 黑糯玉米鲜穗生产技术规程.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ICS 备案号: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 DB34/T 5282005 黑糯玉米鲜穗生产技术规程黑糯玉米鲜穗生产技术规程 2005-08-01 发布 2005-08-01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5282005 II 前 言 本标准由濉溪县农科所和安徽国家农业标准化与监测中心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濉溪县农科所、安徽国家农业标准化与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士兵、丁昌东、陈 萍、周素英、卓 越、魏平民 本标准 2005 年 8 月 1 日首次发布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DB34/T 5282005 3 黑糯玉米鲜穗

2、生产技术规程 黑糯玉米鲜穗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徽省黑糯玉米鲜穗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黑糯玉米鲜穗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8832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GB/T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

3、B/T18407.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 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 黑糯玉米鲜穗产地环境应符合GB/18407.1的规定。 4 产量指标 产量指标 每667平方米生产符合加工标准的黑糯玉米鲜穗在3500穗以上,产量大于500千克。 5 生产技术生产技术 5.1 隔离种植 隔离种植 5.1.1 空间隔离:空间隔离距离不得少于200米。 5.1.2 时间隔离:应提早或推后隔离区黑糯玉米的播期,授粉期错开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5天。 5.1.3 屏障隔离:利用山谷、树林、村庄等自然屏障或人为设置障碍物等措施防止其它玉米花粉在黑 糯玉米开花授粉期间传入生

4、产地块。 5.2 整地施肥整地施肥 5.2.1 整地整地:耕层深度一般不低于25厘米,应深耕细耙,整平耙匀,上虚下实。 5.2.2 基肥基肥:严格按照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使用肥料。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用优质腐熟有机 肥2000-3000公斤、碳酸氢铵4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氯化钾15公斤 、硫酸锌1公斤。 5.3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 5.3.1 品质品质:要求糯性好,口味纯正,蒸煮后籽粒粘、软、香、甜,皮薄无渣。 5.3.2 抗逆性抗逆性:要求抗倒伏、抗病虫能力强,综合抗逆性好。 5.3.3 适宜品种适宜品种:应选择通过省级以上审定,适宜本地区栽培的黑糯玉米品种。 5.4 播

5、种 播种 5.4.1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播种前应选晴天连续晾晒2天;冷水浸种8-10小时或度温水浸种小时;三唑酮 和辛硫磷(或甲基异柳磷)倍混合液拌种,或使用玉米种衣剂拌种。 5.4.2 适宜播期适宜播期:早春表层土壤温度在度以上时即可播种,且土壤墒情要好。春播适宜播期为4 月上旬,地膜覆盖可提前10-15天,夏播自6月中旬至7月中旬。 5.4.3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667密度4000株左右,每穴播种2-3粒子 。 5.4.4 分期播种 分期播种:根据加工、销售需要分期分批播种。 DB34/T 5282005 4 5.5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 5.5.1 间苗定苗间苗定苗:黑糯玉米-4叶期间苗

6、,5-6叶期定苗。 5.5.2 人工中耕除草 人工中耕除草:中耕除草一般进行次第次在出苗现垄至-4叶期进行,结合间苗浅中耕, 第次在-叶期结合定苗横向中耕,行间株间深中耕,第次在拔节前结合追肥深中耕。 5.5.3 科学追肥科学追肥: 苗肥每667追施碳铵20公斤,穗肥在小喇叭口期每667追肥碳铵40公斤。 5.5.4 适时排灌适时排灌:黑糯玉米拔节后需水量猛增,应视土壤墒情及时浇水,多雨年份还要注意排涝。排 灌原则是湿润育苗,干旱拔节,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田采收。 6 病虫草害防治 病虫草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防治原则: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6.

7、2 种子检疫种子检疫:严格按照种子管理法和植物检疫条例的有关规定实施严格的种子检疫检验, 严防检疫性有害病虫草害的传入。 6.3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处理越冬寄主,降低虫、病源基数。种植诱杀玉米螟的植物。实行轮 作,合理密植,培育壮苗等。 6.4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在棉铃虫发蛾高蜂期采用杨树枝把,每667地扦20把,于早晨日出前扑杀成虫,或设 置20W黑光灯诱杀。 6.5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在玉米螟1龄虫发蛾初期开始或玉米大喇叭口期,应用Bt颗粒剂丢玉米心,隔3-5天再 应用Bt乳剂喷雾,连喷2遍,第二遍以喷雌穗花丝为主,或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6.6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 6.

8、6.1 使用农药的原则:使用农药的原则:应按 GB4285 和 GB/T8321 的规定使用农药,严格掌握施用剂量、使用次数、 施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对标准中未规定的农药,按说明书中规定的使用浓度范围和倍数使用,不得随 意加大剂量和浓度。 6.6.1.1 地下害虫:地下害虫: 翻耕前,每667用辛硫磷150ml加水350ml, 拌麸皮等饵料1.5-2kg, 再拌细土15-20kg 均匀撒施。 6.6.1.2 玉米螟:玉米螟:在大喇叭口期使用螟蛉畏、杀螟粒等颗粒剂农药丢心。 6.6.1.3 棉铃虫:棉铃虫:使用杀虫剂定向喷雾(重点喷施雌穗及上下三叶)防治穗部棉铃虫,大发生时结合剪花 丝涂药液。 6.6.1.4 杂草防除:杂草防除:结合中耕进行除草。也可用 40%的莠去津胶悬剂或 50%乙草胺乳油等除草剂防除杂 草 杂 草。 7 采收 采收 应在乳熟后期至蜡熟初期收获。最佳采收期一般在授粉结束后 22-25 天。 8 生产档案 生产档案 8.1 应制定黑糯玉米鲜穗生产的档案制度。 8.2 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