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电力标准-DLT 5182-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电缆设计技术规定.pdf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654918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78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L电力标准-DLT 5182-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电缆设计技术规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DL电力标准-DLT 5182-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电缆设计技术规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DL电力标准-DLT 5182-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电缆设计技术规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DL电力标准-DLT 5182-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电缆设计技术规定.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DL电力标准-DLT 5182-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电缆设计技术规定.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DL电力标准-DLT 5182-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电缆设计技术规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电力标准-DLT 5182-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电缆设计技术规定.pdf(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S 27. P61 备案号:JOL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 P DL / T 5 1 8 2一 2 0 0 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 就地设备安装、管路及电缆 设计技术规定 T e c h n i c a l r u l e f o r d e s i g n i n g o f l o c a l e q u i p me n t i n s t a l l a t i o n , p i p e l i n e a n d c a b l e s o f I 下游侧应大于 5 D ( D为工艺管道内径) 。 4 . 1 . 1 0 水平或倾斜管道上压力取源

2、部件的安装方位应符合下列 规 定: DL / T 51 82 1 测量气体压力时,测点在管道的上半部。 2 测量液体 压力时, 测点在管道 水平中心 线以 下成0 0 夹角范围内。 3 测量蒸 汽压力时, 测点宜在管道的上半部或与水平中 心 线以 下成0 0 - 4 5 “夹角范围内。 4 . 1 . 1 1 测量带有粉尘的混浊介质的压力时,应设置具有防堵或 吹扫结构的取源部件。 4 . 1 . 1 2 炉膛压力取源部件, 宜设置在燃烧室火焰中心的上部 ( 具 体位置由锅炉厂确定) ,取源部件应具有防堵或吹扫设施。 4 . 1 . 1 3 各燃烧器一次风压取源部件,应设置在直管段上, 并使 取

3、源部件至各自燃烧器的阻力相等。 4 . 1 . 1 4 中储仓式制粉系统,磨煤机前后风压取源部件,前者应 装设在磨煤机入口 颈部,后者应装设 在靠近粗粉分离器的气粉混 合物管道上。 4 . 1 . 1 5 温度取源部件不应装设在设备 和管道的死角处:不宜装 设在易受振动或冲击的地方,否则应采取相应措施。 4 . 1 . 1 6 在直径小于 7 6 mm 的工艺管道上装设温度取源部件且无 小型测温元件时,应采用扩径管。但当其公称压力等于或小于 1 .6 M P a 时, 允许在弯头处,沿管 道中心线迎着介质流向 插入。 4 . 1 . 1 7 测量粉仓内 煤粉温度的取源部件,宜装设在粉仓顶部,

4、垂直插入,测量上、中、下三个不同断面的煤粉温度。 4 . 1 . 1 8 磨煤机入口 热风温度取源部件, 应设置在混合风门后, 落煤管前。 4 . 1 . 1 9 安装在工艺管道或设备上的测温元件的插座,其高度应 根据选定的测温元件的插入深度及工艺管道的外径确定,一般为 S O m m或7 0 m m 。 插座的材质应符合被测介质参数的 要求。 4 . 1 . 2 0 当测量蒸汽流量时,在节流件上、下游取源部件处的管 道或冷凝容器内的 液面标高应相等,且不 低于取压口 。 4 . 1 . 2 1 物位取源部件, 应设置在介质工况稳定和不受冲击的 地 DL / T 5 1 8 2一2 0 0 4

5、 方,并满足仪表测量范围的要求。 4 . 1 . 2 2 采用差压法测量密闭容器内 有蒸汽的液位,当汽侧取源 部件设置平衡容器时,平衡容器的上部汽侧不应保温。 4 . 1 . 2 3 汽水分析仪表的取源部件, 应装设在分析样品具有代表 性和实时性的位置, 并满足制造厂的要 求,取样管路可从化学取 样装置冷却器后接管。 4 . 1 . 2 4 烟气成分分析氧化铭取源部件的安装方式,宜采用直插 式。 4 . 1 . 2 5 氢分析器取样系统, 应从高氢压侧引出,经分析器后排 入低氢压侧,整个气路系统必须严密不漏。 4 . 1 . 2 6 炉膛灭火保护和监视的火焰取源部件,应设置在炉本体 预先确定的

6、监视孔处,并有防止灰渣污染及高温损伤的吹洗冷却 措施 。 4 . 2 检 出 元 件 安 装 4 . 2 . 1 测量金属温度的表面热电 偶,其测量端应紧贴被测表面, 接触良 好, 坚固 牢靠,并随工艺一起保温。 4 . 2 . 2 测量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管壁温度的表面热电偶,宜装 设 在顶棚管 上面 l o o m m以内( 按锅炉厂要求) ,接线端子应引 至 炉墙外便于维修处。 4 . 2 . 3 当 测温元件必须装设在隐蔽处或在机组运行中人无法接 近的 地方时, 测温元件的接线端应引 至便于维修处。 4 . 2 . 4 水平安装的 测温元件, 若插入深度大于l m时, 应有防 止 保护管

7、弯曲的支撑措施。 4 . 2 . 5 气粉管道上装设的测温元件,宜有耐磨的保护管。对于 磨煤机出口 风粉温度, 还需在迎向气 粉流向的一侧装设可拆卸的 保护罩。 4 . 2 . 6 流量测量的节流件可设置在水平、垂直或倾斜的直管道 上,应便于维护检修,必要时设维修平台。 DL / T 51 82一20 0 4 4 . 2 . 7 节流件上、下游最短直管段长度,应符合安装使用说明 书的要求及GB / T 2 6 2 4的规定,也可按下列要求选择: 1 标准孔板、标准喷嘴、标准文丘里喷嘴的上、下游最短 直管段长度应符合表 4 .2 .7 一1的规定,经典文丘里管应符合表 4 . 2 .7 -2 的

8、 规定。 2 机翼式风量测量装置前后直管段长度:其上游应大于或 等于管道当量直径的0 .6倍,其下游应为管道当量直径的0 .2倍。 管道当量直径d 按式 ( 4 .2 .7 ) 计算。即: d = 2 H L ( 4 .2 . 7 ) H 十L 式中: H - 一 一 管道高 度, r n m ; L 管道宽度, M M. 3 复式文丘里风量测量装置前后直管段长度应符合制造厂 的要求 。 表4 .2 . 7 -1 节流件上、下游最短直管段长度 直径 比 尹 ( 节流件上游阻流件型式和最短直管段长度 节流件 下游侧最 短直管段 长度 ( 包 单 个9 0 0 弯头或三 通 流体 仅从一个 支管流

9、出) 在同一 平面上的 两个或多 个 9 0 弯头 在不同 平面上的 两个或多 个 9 0 0 弯头 渐缩管 ( 在 1 . 5 D 至 3 D的 长度内由 2 D 变为 D) 渐扩管 ( 在 1 D至 2 D 的长 度 内 由 0 . 5 D变 为D) 球型阀 全开 全 孔 球阀 或 闸阀 全 开 拈 仕 不 表 中的所有 阻流件) 0 .2 0 1 0 ( 6 )1 4 ( 7 ) 3 4 ( 1 7 ) 一 1 仅8 ) 1 8 ( 9 ) 1 2 ( 6 ) 4 ( 2 ) 0 .2 5 1 0 ( 6 ) 1 4 ( 7 ) 3 4 ( 1 7 ) 一 1 6 ( 8 ) 1 8 (

10、 9 ) 1 2 ( 6 ) 4 ( 2 ) 0 .3 010 ( 6 )I 1 6 ( 8 )1 3 4 ( 1 7 ) 一1 6 ( 8 ) 1 8 ( 9 ) 1 2 ( 6 ) 5 ( 2 .5 ) 不5 1 2 ( 6 ) 1 6 ( 8 )I 3 6 ( 1 8 ) 5 1 6 ( 8 )1 8 ( 9 ) 1 2 ( 6 ) 5 ( 2 .5 ) 0 .4 0 1 4 ( 7 ) 1 8 ( 9 ) 3 6 ( 1 8 )1 6 ( 8 )2 0 ( 1 0 ) 1 2 ( 6 ) 6 ( 3 ) 。 . 朽 14 ( 7 ) 1 8 ( 9 )I 3 8 ( 1 9 )I 1

11、7 ( 9 ) 2 0 ( 1 0 ) 1 2 ( 6 )6 ( 3 ) 0 .5 0 14 ( 7 ) 2 0 ( 1 0 ) 1 4 0 ( 2 0 ) 6 ( 5 ) 1 8 ( 9 ) 2 2 ( 1 1)1 2 ( 6 )6 ( 3 ) 0 .5 51 6 ( 8 ) 2 2( 1 1 ) 4 4 ( 2 2 )8 ( 5 ) 2 0 ( 1 0 )1 2 4 ( 1 2 )1 4 ( 7 )6 ( 3 ) DL 1 T 5 1 8 22 0 0 4 表 4 2 了-1( 续) 直径 比 尹 节流件上游阻流件型式和最短直管段长度 节 流 件下游 侧最短 直管段 长度( 包 括在本 表

12、中 的 所有阻 流件) 单个 00. 弯头或三通 ( 流体仅从 一个支管流 出) 在 同 一平面 上的两 个或多 个 9 0 0 弯头 在不 同 平面 上 的 两 个 或 多 个 9 0 0 弯头 渐缩 管 (在 1 . 5 D至 3 D 的长 度 内 由 2 D 变为 D) 渐扩管 ( 在 1 D 至 2 D的长度 内由 。 . 5 D 变为D) 阀 l* v 全孔球 阀或闻阀 全开 0 . 6 c 1 8 必2 6 ( 1 3 ) 4 8 ( 2 4 )9 ( 5 )2 2 ( 1 1 )2 叹1 3 )3 电7 )7 ( 3 . 5 ) 0 . 6 5 2 2 ( 1 1 )3 2 (

13、1 6 ) 5 4 ( 2 7 ) 1 1 ( 6 )一 2 5 ( 1 3 ) 一 2 8 ( 1 4 ) 一1 6 (8 )一I 7 (3 .5 ) 0 . 7 02 8 ( 1 4 )3 6 ( 1 8 )1 6 2 ( 3 1 ) I 14 ( 7 ) 3 0 ( 15 )1 3 2 ( 1 6 )2 0 ( 1 0 ) 一I 7 (3 .5 ) 0 . 7 5 3 6 ( 1 8 )4 2 ( 2 1 )7 0 ( 3 5 )1 2 2 ( 1 1 ) 3 8 ( 1 9 ) 一 3 6 ( 1 8 )2 4 ( 1 2 ) 一 8 (4 ) 0 . 8 0 4 6 ( 2 3 )5

14、 0 ( 2 5 )8 0 ( 4 0 ) 3 0 ( 1 5 )5 4 ( 2 7 ) 一 I 二 ( 2 2 )3 0 ( 1 5 ) 一 8 (4 ) 对于所 阻流体上游侧最短直管段长度 直 径 比 大 于 或 等 于 0 .5 的 对 称 骤 缩 异 径 管1 3 0 ( 1 5 ) 7ff 8 As te p 直径小于或等于0 . 0 3 D的温度计套管和插孔5 ( 3 ) 直径在0 . 0 3 D和0 . 1 3之间的温度计套管和插孔 2 0 ( 1 0 ) 注 l :表列数值为位于节流件士游或下游的各种阻流件与节流件之间所需要的最短直管段 长度。 注2:不带括号的值为 “ 零附加

15、不确定度”的值 注 3 :带括号的值为“ 0 . 5 %附加不确定度”的值。 注4:直管段长度均以直径 D的倍数表示,它应从节流件上游端面量起 表4 .2 .7 -2 经典文丘里甘上、下游最短直管段长度 直径比 单个 9 0 短半径弯头 d 面 或呈 弯; 主同一平 L的两个 B个 9 0 k 在不同平 面上的两个 或多个 00. 弯头 在3 . 5 D长 度范围内由 3 D 变为 D 的渐缩管 在 D长度 范 围 内 由 0 . 7 5 D 变为 D的渐扩管 全开球阀 或闸阀 0 .3 0一 0 ” 一 1 .5 ( 0 .5 ) ( 0 . 5 ) 1 .5 ( 0 .5 ) I 1 .

16、5 ( 0 . 5) 0 . 3 50 . 5 1 . 5 ( 0 . 5 )( 众5)1 . 5 ( 0 5) 1 .5 ( 0 .5 ) 2 . 5 。 .5 ) 日4 0仪5 1 . 5 ( 0 . 5 ) ( 0 . 5 ) 2 5- ( 0 . 5 ) 1 . 5 ( 0 . 5 ) 2 . 5 ( 1 . 5 ) 0 . 4 5 l 习 ( 0 . 5 )1 . 5 ( 0 . 5 )( 0 . 5 )4 . 5 ( 0 , 5 )2 . 5 ( 1 . 0 )3 . 5 ( 1 . 5) 0 .5 0 I 1 . 5 ( 0 . 5 ) 2 . 5 ( 1 .5 )( 8 .5

17、)一 5 . 5 ( 0 . 5 )2 . 5 ( 1 . 5 )3 . 5 ( 1 . 5 ) 0 . 5 5 2 . 5 ( 0 .5 ) 一 2 .5 ( L 5 ) ( 1 2 . 5 ) 6 . 5 ( 0 .5 ) 3 .5 ( 1 .5 ) I 4 .5 ( 2 .5 ) DL / T 5 1 8 2一2 0 0 4 表4 . 2 .7 -2( 续) 直径比 单个 9 0 0 短半径弯头 在同一平 面上的两个 或多个 9 00 弯头 在不同平 面上的两个 或多个 9 0 0 弯头 在3 . 5 1 ) 长 度范围内由 3 D 变为 D 的渐缩管 在D长度 范围 内 由 0 . 7

18、 5 D 变为 D的渐扩管 全开球阀 或闸阀 0 . 6 0 3 .0 ( 1 .0 ) 3 . 5 ( 2 .5 ) ( 1 7 . 5 )8 . 5 ( 0 . 5 ) 3 .5 ( 1 .5 )一 4 .5 ( 2 .5 ) 0 . 6 5 4 . 0 ( 1 . 5) 4 .5 ( 2 .5 )( 2 3 . 5 ) 9 . 5 ( 1 .5 )一 4 .5 ( 2 .5 ) 一 4 .5 ( 2 .5 ) 0 . 7 0 4 . 0 ( 2 . 0)4 . 5 ( 2 . 5 )( 2 7 . 5 ) , 。 .5 ( 2 . 5 ) 5 . 5 ( 3 . 5 )5 . 5 ( 3

19、 . 5 ) 0 . 7 5 4 . 5 ( 3 刀 )4 . 5 ( 3 . 5 )( 2 9 . 5 ) 1 1 .5 ( 3 . 5 ) 一 6 .5 ( 4 .5 ) 一 5 .5 ( 3 .5 ) 注1 :表列数值为经典文丘里管上游的各种阻流件与经典文丘里管之间所要求的最短直管 段长度 注2 :不带括号的值为“ 零附加不确定度” 的值. 注3 :带括号的值为“ 0 . 5 %附加不确定度. 的值 注4 :直管段均以直径 D的倍数表示,从经典文丘里管土游取压口平面量起。至少在表 中所示的长度范围内,管道粗糙度应不超过市场上可买到的光滑管子的粗糙度 ( 约 K / 刀51 0 )。 注5

20、 :下游直管段:位于喉部取压口平面下游至少4倍喉部直径处的管件或其他阻流件不 影响侧量的不确定度。 注6 :经典文丘里管所要求的最短直管段长度较标准的孔板、喷嘴、文丘里喷嘴所规定的 直管段长度短,原因是: U它们是由不同的实验结果和不同的上游接管条件得到的. 2 )设计经典文丘里管的收缩部分可使得在其喉部能得到更均匀的 “ 速度分布”。 实验表明,对于相同的直径比,经典文丘里管上游的最短直管段可比孔板、喷 嘴和文丘里喷嘴所要求的为短。 4 . 2 . 8转 子流量计 应垂直 安装 ,流体的流 间 自下而 上。流 量计 上游直管段长度应不小于 5 倍工艺管道直径。 4 . 2 . 9 电磁流量计

21、上游至少应有 5倍工艺管道直径的直管段, 下游至少应有2 倍工艺管道直径的直管段。安装在垂直管道上的 电磁流量计,流体的流向应自下而上。 插入式电 磁流量计上游应有 1 0倍工艺管道直径的直管段, 下游应有5 倍工艺管 道直径的直管段。流量计插入位置应在管道 水平中心线上、下各4 5 。之间。 电磁流量计应有良好的接地。 4 . 2 . 1 0 旋涡 ( 涡街) 流量计上、下游直管段长度应符合表4 . 2 .1 0 的规定。 9 DL / T 51 82 一20 04 表4 .2 .1 0 不同配管状态下涡街流量计的最小直管段长度 配管状态直管段长说明 缩放口 (介幸 15D 月 I r k

22、1 5 D以上 上游侧有同心缩 放口 11 ! .一1 1一 弯头 步 20OJ - 2 0 D以上上游侧有弯头 I邑D 夕 一 2 5 D以上 上游侧同平面有 两弯头 通- 40D 档 4 0 D以上 上游侧不同平面 有两弯头 阀门 。、 洲 阵5 0 D 圳1 5 0 D以上 上游侧有没全开 的阀门 石川尸别卜- - 一一一卜一卜J 注I :下游侧直管段长5 刀以上. 注2 :当装有流束导直器时,旋涡发生体上游直管段长为 1 2 D,下游为5 D. 4 . 2 . 1 1 涡轮流量计上游应有 1 5倍工艺管道直径的直管段,下 游应有 4倍工艺管道直径的直管段。涡轮流量计的前置放大器与 变送

23、器间的 距离不宜大于3 m. 4 . 2 . 1 2 靶式流量计上游直管段长度应大于 5 倍工 艺管 道直径, 下游应大于 3 倍工艺管道直径。 4 . 2 . 1 3 均速管 ( 阿牛巴、威力巴、托巴管)流量计上、下游直 管段长度应符合表 4 . 2 . 1 3的规定或满足制造厂的要求。 DLI T5 1 8 2一 2 0 0 4 4 . 2 . 14不同型式的超声流量计和质量流量计前后直管段长 度应 符合制造厂的要求。 4 , 2 . 15直 接装设在工艺管 道上的且连续运行的容积式、 速度式 流量计,应设置旁路切换阀。 表 东 2 3 不同配管状态下均速管 ( 阿牛巴、威力巴、托巴管)

24、流量计最小直管段长度 管道结构 _ _ 一 前直管段 A ( 有整流 器) 后直 管 段 B 丽 直 管 段 A ( 无整流 器) 弯头 乙 厂月性区 773 lles l 1e 多弯头在同 一平面 店气 993 多弯头在不 同平面 ,牛孺 l 893 匕 _f 弋卜 E一 一一一卜 日 j AB r 缩径管 ,上=些胜了卫 883 气 1一l . AB DL / T 5 1 8 2一2 0 0 4 表 4 .2 .1 3( 续) 管道结构 _前直管段 A ( 有整流 器) 后直 管 段 吞 前 直 管 段 A ( 无整流 器) 扩管 一一,=圣一 883 仁A 幸耳 . 有阀门 ( 半 开半

25、闭) I A e i 2 4949 例一 冈 4 . 3 就地 设 备 安装 4 . 3 . 1 就地设备不应设置在人孔、看火孔、防爆门及排污门附近。 4 . 3 . 2 就地设备的装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便于维护检修、不影响厂房整齐美观。 2 满足设备对环 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 要求。 3 避开振动源、 磁场源、干扰源及腐蚀场所。 4 在露天场所应有防雨、防冻措施。 5 在有粉尘的场所应有防尘密封措施。 4 . 3 . 3 电传仪表不宜设置在电 场源、磁场源或电磁场源附近, 否 则, 应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 4 . 3 . 4 机械仪表不宜设置在振动源附近,否则,应采取减振措 施,或选用

26、耐振仪表。 4 . 3 . 5 在油罐区、天然气调压站、制氢站等有爆炸危险区域内 设置的电气设备,应具有相应的防爆等级,不应将无防爆措施的 电 气设备装设在有爆炸危险的区域。 4 . 3 . 6 测量真空的指示仪表或变送器,应装设在高于取源部件 DL / T 5 1 8 2一 2 0 0 4 的地方。管路敷设时应防止管内积水。 4 . 3 . 7 测量蒸汽或液体流量时,差压仪表或变送器宜设置在低 于取源部件的地方; 测量气体流量时,差压仪表或变送器宜 设置 在高于取源部件的地方。否则,应采取放气或排水措施。 4 . 3 . 8 变送器或开关量仪表的装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靠近取 源部件

27、。 2 便于维 修调校。 3 在环境清洁且不影响厂房布置整齐美观的场所,可相对 集中布置在支架上。 4 相对集中,布置在保护箱或保温箱内。 4 . 3 . 9 变送器或开关量仪表装设在保护箱或保温箱内时,导管 引入处应密封,排污阀应装在箱外,并设排污槽和排污总管。 4 . 3 . 1 0 执行机构的装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便于操作和维修且不妨碍通行。 2 不受 汽水浸蚀和雨淋。 3 执行机构与调节机构之间的连杆在全行程中 不得与其他 物体相碰,其转动部件宜采用球型绞链。 4 执行机构的操作手轮中心距地面的高度约为9 0 0 m me 4 . 3 . 1 1 当调节机构随主设备产生热态位

28、移时,执行机构的装设 位置应能保持与调节机构的相对位置不变。 4 . 3 . 1 2 角行程执行机构与调节机构的转臂宜在同一平面内动 作,否则,应装设中间环节。 4 . 3 . 1 3 执行机构与调节机构之间的 连杆长度应可调, 连杆长度 不宜大于 5 m , 其丝扣连接处应有锁紧螺母, 传动部件应动作灵 活、无空行程及卡涩现象。 4 . 3 . 1 4 角行程气动执行机构的气缸及其连接管路应有足够的摇 摆和伸缩裕度,不得妨碍执行机构的动作。 4 . 3 . 1 5 需配阀门定位器的气动调节阀,定位器的气源压力和输 出信号应与调节阀的信号压力相匹配。 DL / T 51 82一20 04 4

29、. 3 . 1 6 超声波物位仪的安装位置应满足下列规定: 1 物位仪的探头不可安装在入料扇区的正上方, 也不可安 装在罐 ( 仓)顶的中心位置。 2 物位仪的探头距罐 ( 仓)内壁的最小间距应大于最大量 程时的波束半径,且在信号波束内应避免安装温度计、限位开关 等任何装置。 3 物位仪探头的安装高度应满足最高被测料位在测量盲区 以下 。 4 . 3 . 1 7 微波 ( 雷达) 物位仪的安装位置应满足下列规定: 1 对于非接触式微波 ( 雷达)物位仪, 罐 ( 仓)内 壁至天 线安装短管外壁的间距一般不小于 3 0 0 m m,在信号波束内避免 安装任何装置。 2 微波天线不可安装在入料扇区

30、的正上方,也不可安装在 罐 ( 仓)顶的中心位置。 3 钢缆导波式微波脉冲物位计,在所测料位的整段距离中, 钢缆必须悬直,并充分拉伸。探头距罐 ( 仓)内壁间距应大于 3 00 mmo 4 . 3 . 1 8 就在盘、箱、柜的布置位置与安装,应符合下述规定: 1 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2 操作维修方便,不妨碍交通。 3 避免装设在振动较大的场所, 否则应有减振措施。 4 装设在露天场所时,应有防雨措施。 5 装设在有粉尘的场所时,应有防尘密封措施。 4 . 4 就 地 设 备 防 护 4 . 4 . 1 在危险场所装设的电气设各 ( 含开关量仪表,后略) ,应 具有相应的防爆等级和必要的防爆措

31、施。 4 . 4 . 2 危险场所是指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爆炸性粉尘危险场 所及火灾危险场所。各种危险场所的分类见附录 A。电厂中油罐 1 4 DL / T 5 1 8 2一2 0 0 4 区、制氢站等爆炸与火灾危险场所等级的划分见附录Bo 4 . 4 . 3 电厂用电气设备属I I 类电气设备,按其适用于爆炸性气 体混合物最大试验安全间隙 或最小点 燃电流比分为 A , B . C三 级,并符合表 4 . 4 .3的规定。 表4 .4 .3 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或最小点燃电流比分级 级别 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 S G n 刀】 最小点燃电流比MI CR 一 nB0 . 5 朽 0 1 龙 3 0

32、 0 2 7 0 T1 2 2 0 0 士1 v; 0 - - 5 0 . A 对绞总屏计算机电缆或对绞分 屏计算机电统 开关量 轴入:6 0 V 总屏控制电缆或对绞总屏计算 机电缆 愉出: 1 1 O V. D(或2 2 0 V. A C 开关量输入加输出 6 0 V加 1 1 0 V . D ( :或 2 2 0 V. AC 对纹分屏计算机电缆 脉冲量 对 纹 分 屏 计 算 机 电 缆 注1 :屏蔽层材质特征代号:P( 铜网屏蔽),PI( 镀锡铜丝屏蔽),P 2( 铜带屏蔽), P 3( 铝塑复合膜屏蔽)。 注2 :计算机信号电缆屏蔽层材质:宜选用P 2或P 3 注3 :热电阻信号回路宜

33、采用三线制接法. DL / T 5 1 8 2一2 0 0 4 6 . 2 电 缆 截 面 选 择 6 . 2 . 1 测量、控制、动力回路用电缆和补偿电缆的线芯截面, 应按回路的最大允许电压降、线路的通流量、仪表或模件的最大 允许外部电阻及机械强度等要求选择。 6 . 2 . 2 测量及控制回路用电缆的线芯截面,宜按回路的最大允 许电压降及机械强度选择,且应不小于 0 .7 5 mm 2 ;接至插件线芯 截面,宜采用不小于0 .5 m m2 的多股软线。 6 . 2 . 3 动力回路用电缆的线芯截面,应按电动机的类型和功率 所对应的额定电 流及机械强度选择, 且应不小于 1 . O m m

34、2 。要求 为: 1 不同铜芯截面的允许持续载流量 ( 建议性基础值) ,可按 附录 E查得。 2 间断运行的阀门电动装置 ( 3 8 0 V A C)动力回路电缆线 芯截面选择,可按附录F( 或者使该阀门电动装置额定电流的 1 . 5 倍小于所选截面对应附录E中所列的数值)选择。 3 连续性负荷电力电缆线芯截面选择:连续性负荷最大电 流的两倍应小于所选截面对应附录 E中所列的数值。 6 . 2 . 4 测量及控制回路用补偿电缆的线芯截面,应按仪表或计 算机温度模件的最大允许外部电阻及机械强度选择,且应不小于 1 . O mm2 o 当仪表与热电偶之间的信号传输距离较远且不能满足其最大 允许外

35、部电阻要求时,可采用就地冷端温度补偿的连接方式。 不同材质的补偿电缆的往复电阻值见附录Go 6 .3 电缆合井 6 . 3 . 1 起止点相近的同类信号电缆,可合并选用多芯电缆。 控制盘内两侧端子排的引出线,不宜直接合并为一根电缆引 必要时,可利用盘内端子转接后再合并的连接方式。 DL / T 5 1 8 2一2 0 0 4 6 . 3 . 2 要求抗干扰的微弱信号及低电平信号,不应与强电回路 合用一根电缆。 6 . 3 . 3 同一安装单位中, 对抗干扰要求不高的普通测量控制信 号,可与其电源回路合用一根电缆,如热电偶冷端温度就地补偿 测量系统、执行器、带位置指示的电动门等。 6 . 3 .

36、 4 D C S控制对象中, 3 8 0 V . A C动力电 源回 路不得与控制回 路 1/ 0信号合用一根电缆;同一安装单位中的开关量输出 ( D O) 与开关量输入 ( D I )可以合用一根电缆。 6 . 3 . 5 电 缆允许选用的最多芯数或对数, 应根据电缆线芯的截 面、电缆外径和是否恺装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外径不宜超 过 3 0 a u no 6 . 3 . 6 单根电缆实际使用的芯数 ( 或对数)超过 6芯 ( 或 3对) 时,视芯数 ( 或对数)的多少,可预留 1 2 芯 ( 1对)备用, 但两根及以上的电缆的起止点相同时,可不必在每根电缆中都预 留 备用芯 ( 对) 。

37、 6 . 3 . 7 控制室下方电缆夹层中的盘间联系电缆,不论线芯 ( 对) 数量,均可不预留备用芯 ( 对) ,只保留自 然各用芯 ( 对) 。 DL / T 5 1 8 2一2 0 0 4 7 电缆敷设 7 . 1 电缆 通道 及敷设 7 . 1 . 1 测量、控制、动力电缆宜采用电缆桥架敷设。 7 . 1 . 2 电 缆通道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免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及易燃易爆物等的危 害,当必须经过有腐蚀、 易燃或易爆的地方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2 便于安装、维护。 3 路径应尽量短,并保证足够的断面。 7 . 1 . 3 明敷电缆与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时,其间净距宜符

38、合表 7 . 1 . 3的规定。 表7 . 1 .3 电缆与管道相互间净距 电缆与管道之间走向 电 力 电 缆一 控 制 和 信 号 电 缆 热力管道 平 行一 1。一5 0 0 交 叉一5 0 0 其他管道 平 行 1 0 0 7 . 1 . 4 水平电缆通道中电缆桥架至各处的垂直净距, 应满足电 缆能方便地敷设和固定,并符合下述规定: 1 电缆桥架层间:不小于 1 5 0 m mo 2 最上一层至构筑物、梁底、电缆沟顶:不小于 2 0 0 mm, 并满足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 3 最下一层至电缆沟底:不小于 1 加m m. 4 最下一层至厂房内地坪:不小于2 0 0 0 mmo 5 最下一层

39、至电 缆夹层地坪:不小于 2 0 0 m m( 但至少在一 侧不小于 8 0 0 mm宽的通道处应不小于 1 4 0 0 mm) . DL / T 5 1 8 2一2 0 0 4 7 . 1 . 5 电缆通道中电缆桥架的宽度,不宜大于 6 0 0 n im。电缆桥 架的两侧中, 至少在一侧应有不小于8 0 0 m m宽的空间。 7 . 1 . 6 当电 缆通道中有两组多层电 缆桥架水平敷设时,其支撑 立柱应布置在两组桥架的中间或分布在两组桥架的外侧,而不应 只布置在两组桥架的一侧。 7 . 1 . 7 电 缆桥架水平敷设时,其支撑立柱的间距宜为 1 5 0 0 m m 至 2 0 0 0 mm

40、 o 7 . 1 . 8 光缆、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或任何路径改变方向时,都 应满足允许弯曲半径的要求。光缆、电缆允许的弯曲半径应不低 于下列数值 ( D为外径) : 光缆1 5 D( 静态) 2 0 D( 动态) 耐火电 缆8 D 恺装电缆1 2 D 铜带 屏蔽电缆1 2 D 聚氯乙 烯绝缘及护套电缆6 D 氟塑 料绝缘及护套电缆I O D 7 . 1 . 9 电缆群敷设在同一通道中多层水平电 缆桥架上的配置, 宜按下述电缆类别 “ 自上而下” 顺序排列: 带屏蔽信号电缆 T C , R T D , ( 4 - 2 0 ) M A ; D I , D O 、强电信号控制电 缆、电 源电缆、 电

41、动门动力回路电缆。 每层桥架上的电 缆可紧 靠或重叠 ( 不宜 超过4 层) 敷设。 7 . 1 . 1 0 计算机信号电缆与一般强电控制电缆不宜敷设在同一保 护管内,但允许在带有中间隔板的同一层电缆桥架中敷设。 7 . 1 . 1 1 明敷电缆不应平行敷设在油管路及腐蚀性介质管路的 正下方,也不应在油管路及腐蚀性介质管路的阀门或接口下方 通过。 7 . 1 . 1 2 布置在零米层的盘、箱、柜等,其下面应设置与电缆沟 连通的电缆出 线沟道或预埋电 缆保护管 ( 或 保护框,后略) 。 保护管管口在落地式盘、箱、柜 内露出地面的高度宜为 BL f T 5 1 8 2一2 0 0 4 3 0 m

42、m-5 0 mm, 保护管管口 至悬挂式盘、箱、柜底面的距离宜为 2 0 0 m m - 25 0田口。 7 . 1 . 1 3 电 缆在穿 墙、穿 楼板的孔洞处,应设置保护管。 7 . 1 . 1 4 电 缆桥架外的各种电线、补偿导线应敷设在保护管中, 保护管与接线盒及 检测元件之间应用金属软管连接。 金属软管与保护管之间应用压接 ( 卡套) ,金属软管与箱、 盒及就地设备之间应用螺纹连接。 7 . 1 . 1 5 电 缆垂直敷设可采用封闭型桥架或竖井,否则在离地面 或楼板2 m高的地段,应设置护围 或保护罩。 7 . 1 . 1 6 电 缆保护管的选择应满足使用条件所需的机械强度和耐 久性

43、,并符合下列规定: 1 需采用穿管抑制电 气干扰的 控制电缆,应采用钢管。 2 防火或机械性要求高的 场所,宜 采用钢管。 3 满足工程条件自 熄性要求时, 可采用难燃性塑料管。 4 一般情况, 可采用硬质塑 料管。 7 . 1 . 1 7 电 缆保护管的内 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或多根电缆包络 外径的1 . 5 倍。 7 . 1 . 1 8 单根电 缆保护管的 敷设路径,不宜超过 3个弯头:直角 弯不宜超过 2 个。整根电缆的保护管应自成一体,不得中断。 7 . 1 . 1 9 在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敷设电 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尽可能使电缆远离爆炸释放源,敷设在爆炸危险较小的 场所。 2

44、易燃气体比空气重时,电 缆应在高处架空敷设, 且采用 穿管或封闭式电缆桥架。 3 易燃气体比空气轻时,电 缆应在低处采用穿管或封闭式 电缆桥架敷设,也可采用电缆沟敷设。 7 . 1 . 2 0 电缆沿输送易燃气体或液体的管道敷设时,应符合下列 规定: 3 2 DL / T 5 18 2 一2 00 4 1 电缆应沿危险程度较低的管道一侧敷设。 2 易燃气体比空气重时,电缆宜敷设在管道上方。 3 易燃气体比空气轻时,电缆宜敷设在管道下方。 7 . 1 . 2 1 电缆穿管或电 缆桥架穿过不同 爆炸性气体危险区域之间 的墙、板孔洞处,应以阻燃性材料严密封堵。 7 . 2 电 缆桥 架 7 . 2

45、. 1 电缆桥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表面光滑、无毛刺。 2 适应所在环境并保 持稳固。 3 符合所在环境的阻 燃、防火要求。 4 满足所需的 承载能 力。 7 . 2 . 2 电缆桥架的材质: 1 一般情况, 宜采用钢材质。 2 技术经济综合较优时,可采用铝合金。 3 在某些强腐蚀环境下,可采用满足难燃性要求的玻璃钢。 7 . 2 . 3 钢质电 缆桥架, 宜采用热浸镀锌的防腐处理,也可采用 冷浸镀锌或喷塑的防腐处理。 7 . 2 . 4 电缆桥架及其支撑立柱的强度,应满足电缆及桥架附属 件荷重和安装维护等的受力要求: 1 有可能短暂上人时,按 9 0 0 N的附加集中荷载计。 2 机械化施

46、工时,计入纵向拉力、横向拉力和滑轮重量等 影响。 3 在户外时, 计入可能 有覆冰、雪和大风的附加荷载。 7 . 2 . 5 电缆桥架的整体结构,应满足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要求, 且符合下列规定: 1 桥架允许承受的最大荷载,不得超过使桥架最初产生永 久变形时的最大荷载的2 / 3 . 2 梯型桥架、槽型桥架及组合型桥架在允许均布承载作用 3 3 DL / T 51 8 2 一20 04 下的相对挠度值,对钢材质不宜大于 1 / 2 0 0 ;对铝合金材质不宜 大于 1 / 3 0 0 0 3 钢材质托臂在允许承载下的偏斜与臂长的比值,不宜大 于 1 / 1 0 0 0 7 . 2 . 6 电缆

47、桥架种类的选择: 1 环境较好,空气洁净的场所,可采用梯形桥架。 2 在有易燃挥发物及粉尘的场所 ( 如锅炉炉顶及汽机本体 四周油管区等) ,需屏蔽外部电气干扰的场所,宜采用封闭线槽 或槽型桥架。 3 在下列场所采用梯形桥架时,电缆通道的最上一层,宜 采用有罩盖的电缆桥架,最下一层宜采用有底板的电缆桥架。 1 )栅格式楼板及易积聚灰尘的 场所。 2 )有火星或杂物及易被机械碰伤的场所。 4 油管道附近及与热管道交叉的场所应采用耐火槽盒。 7 . 2 . 7 电缆桥架的直线段超过下列长度时,应留有不少于 2 0 m m 的伸缩缝。 1 钢桥架:3 0 m. 2 铝合金或玻璃钢桥架:1 5 m.

48、7 . 2 . 8 金属桥 架系统,应有可靠的电 气连接并接地。 7 . 2 . 9 位于振动场所的电 缆桥架系统,对包括接地部位的螺栓 在内的所有螺栓连接处,应装设弹簧垫圈。 7 . 3 电缆防火 7 . 3 . 1 电缆敷设应避开爆炸性气体区域、爆炸性粉尘区域及火 灾危险区域。 7 . 3 . 2 电缆敷设在油箱、油管道、热管道以及其他容易引发电 缆火灾的区域,应重点采取防火措施,如实施阻火分隔,宜采用 难燃性或耐火性电缆。 7 . 3 . 3电给限火分隔方式的洗择 .应符合下列规 宁: DL / T 51 82 一20 04 1 电缆通道的分叉处,宜采用防火枕进行阻火分隔。 2 电缆通道

49、进入控制室下的电 缆夹层处, 宜设置防火墙( 采 用防火枕、矿棉块等软质防火堵料进行阻火分隔) ;对于两机一 控的单元控制室下的电缆夹层,宜有隔墙将两机组的夹层隔开。 3 电 缆引至盘、台、箱、柜的开孔部位及贯穿隔墙、 楼板 的孔洞处,均应采用防火堵料进行阻火分隔。 4 电 缆竖井在零米层与沟 ( 隧)道的接口以 及穿过各层楼 板的竖井口,应采用防火枕或防火堵料进行阻火分隔。当电缆竖 井的长度大于7 m时,每隔7 m应设 置阻 火分隔。 7 . 3 .4 采用难燃性电缆,应符合 G B / T 1 2 6 6 6 . 1的规定。多根电 缆密集配置时的难燃性,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7 . 3 . 5 在外部火焰燃烧中,需要维持通电一定时间的重要连锁 保护回路, 应实施耐火防 护或采用耐火电缆。 7 . 3 . 6 实施耐火防护的方式:根据电缆的数量及敷设方式,可 采用防火涂料,穿耐火管、耐火槽盒、封闭式耐火桥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