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电力标准-DLT5214-2005.pdf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655664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L电力标准-DLT5214-200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DL电力标准-DLT5214-200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DL电力标准-DLT5214-2005.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DL电力标准-DLT5214-2005.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DL电力标准-DLT5214-2005.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DL电力标准-DLT5214-200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电力标准-DLT5214-2005.pdf(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S 27. 1 40 P59 备案号:J 4 2 6 -2 0 0 5OL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 P DL I T 5 21 4一 2 00 5 水电水利工程振冲法地基处理 技术规范 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v i b rofl o t a t i o n g r o u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h y d r o e l e c t r i c a n d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p r o j e c t s 2 0 0

2、5 - 0 2 - 1 4发布2 0 0 5 - 0 6 - 0 1实施 中华 人民 共和 国国家 发展 和改 革委 员 会发布 DL / T 5 2 1 4一 2 0 0 5 R ij舌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关于下达 2 0 0 1 年度电 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 电力 2 0 0 1 4 4号文) 的要求制定的。 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在水电水利行业 已被广泛应用,并积累 了大量的经验。为了促进水电水利工程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的进 步和发展,使振冲法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检测与验收规 范化,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 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B 、附录

3、C为资料性附 录 。 本标准由中国电 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 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振冲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 要起草人: 韦伟、 刘勇、 于洪治、 王爱民 、 李晓力、 郭双田、李祥、王奎。 DL / T 5 2 1 4一 2 0 0 5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电水利工程振冲法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施 工、质量控制、检测与验收,其他振冲法地基处理工程可参照使 用 。 本标准适用于振冲法施工处理深度 2 0 m以内的工程, 处理深 度超过 2 0 m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DL / T 5 2 1 4一 2 0 0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 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 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 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5 0 0 0 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 B 5 0 0 1 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 B 5 0 2 0 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 B 5 0 2 8 7 水利水电 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DL 5 0 7 3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DL r T 5 1 1 1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DL 5 1

5、8 0 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 DL / T 5 2 1 4一 2 0 0 5 3 总则 3 . 0 . 1 采用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应根据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和建( 构) 筑物对地基的要求进行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论证。 3 . 0 . 2 采用振冲法处理的水电水利工程,建 ( 构)筑物级别的划 分按DL 5 1 8 0规定的确定。 3 . 0 . 3 振冲法的适用范围: 1 适用于碎石土、砂土、粉土、砧性土、人工填土及湿陷性 土等地基的加固处理。对于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 2 0 k P a的淤泥、 淤泥质土及该类土的人工填土地基,应通过试验确定。 2 各类可液化土的加密和抗液化处

6、理。 3 . 0 . 4 当选定采用振冲法地基处理方案时,应对振冲法的处理深 度和范围进行论证,并按建 ( 构) 筑物级别有区别地进行现场试 验。 3 . 0 . 5 振冲复合地基设计应满足建 ( 构) 筑物承载力和变形要求。 3 . 0 . 6 施工前,应进行工艺试验。经确认施工质量满足工程要求 后, 才能进 行工程施工。 3 . 0 . 7 地基经振冲处理后,应从建 ( 构)筑物的施工阶段开始进 行沉降观测。 DL / T 5 2 1 4一 2 0 0 5 4 术 语 和 定 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使用于本标准。 4 . 0 . 1 振冲法 v i b rotl o t a t i o n p

7、 r o c e s s , v i b r o - r e p l a c e m e n t 一种地基处理的方法,在振冲器水平振动和高压水的共同作 用下,使松散碎石土、砂土、粉上、人工填土等土层振密:或在 碎石土、砂土、粉土、薪性土、人工填土、淤泥土等土层中成孔, 然后回填碎石等粗粒料形成桩,和原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 4 . 0 . 2 振冲复合地基 v i b ro- c o m p o s i t e s u b g r a d e , v i b ro- c o m p o s i t e 肠u n d a t i o n 振冲法地基处理所形成的复合地基。 4 . 0 . 3 振冲复

8、合 土体v i b ro- t r e a t e d c o m p o s i t e s o i l 振冲复合地基中, 被振密土体或被置换形成的 增强体与周围 地基土组成的等效上体。 4. 0. 4 现场试验i n - s i t u t e s t s 在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的振冲法试 验性施工及质量检验,为振冲法地基处理方案提供设计依据 4 . 0 . 5 工艺试验 p r o c e s s t r i a l 工程施工前,为进一步确定合理的 施工工艺所进行的振冲法 试验性施工。 4 . 0 . 6 面积置换率r e p l a c e me n t r a t

9、 e DL / T 5 2 1 4一 2 0 0 5 复合地基中增强体的面积与其影响范围面积之比。 4 . 0 . 7 桩 土 应力 比 s t re s s r a t i o 复合地基中增强体与其周围地基土所承担的应力的比值。 4 . 0 . 8 平均桩径 e q u i v a l e n t c o l u m n d i a m e t e r 在复合地基深度范围内,增强体的直径按相应土层厚度的加 权平均值。 4 . 0 . 9 加密电流 c o m p a c t i o n c u r r e n t 振密土体或填料制桩过程中,振冲器电动机需达到的设计电 流值。 4 . 0 .

10、1 0 加密 段长度c o m p a c t i n g c y c l e i n c re m e n t 振冲器振密土体或填料制桩的段次长度。 4 . 0 . 1 1 留振时间 c o m p a c t i o n t im e 振密土体或填料制桩过程中,振冲器电动机维持加密电流所 持续的时间。 DL / T 5 2 1 4一 2 0 0 5 5 设计 5 . 0 . 1 设计所需基本资料: 1 建设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钻孔剖面图及土的物理力学 性质指标等。 2 工程等别、建 ( 构)筑物级别、基础型式、建 ( 构)筑物 荷载及抗震设防烈度等。 3 复合地基承载力、 变形 量及抗

11、剪强度指标等。 5 . 0 . 2 根据建 ( 构) 筑物级别, 按下列规定 确定设计的 技术参数: 1 1 级、2 级建 ( 构) 筑物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2 3 级及3 级以 下的建 ( 构) 筑物宜采用单桩载荷试验、 桩 间土试验结果按公式计算确定,也可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 5 . 0 . 3 现场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选择在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 2 试验数量不少于 3点。 3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测试应符合 G B 5 0 2 8 7的有关规 定。 5 . 0 .4 复 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下述方法确定: 1 通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 试验方法见

12、附录 A ) . 2 根据单桩载荷试验和桩间土的试验成果按下式计算确定 ( 单桩载荷试验方法见附录 A) : f , k = - DL / T 5 2 1 4一 2 0 0 5 取 桩体单位截面积承载力特征值, k P a ; / s k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 k P a ; m面积置换率; d o 桩长范围内 的平均桩径, m; d e 单桩等效影响圆直径,m. 1 ) 等边三角形布桩, d e = 1 . 0 5 s o 2 ) 正方形布桩,d e = 1 . 1 3 s a 3 ) 矩 形 布 桩, d e = 1 . 1 3 了 耳 刃。 其中, 、 s 1 , s 2 分别为桩的间距、

13、纵向间距、 横向 间距, 单位 为ma 3 对于3 级及3 级以下的建 ( 构) 筑物, 当无载荷试验资料 时可按下式计算确定: f p k = 1 + m ( n - 1 ) f k ( 5 .0 .4 - 3 ) 式中: f k 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 ( 对于非可加密土, 取其天然地 基承载力特征值;对于可加密土,取其加密后的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 ,k P a ; n桩土应力比, 无实测资料时取2 - 4 , 桩间土强度低时 取大值、高时取小值。 5 . 0 . 5 复合地基抗剪强度指标可按下式计算确定: t g 踢= m / l p t g o p + ( 1 - m / r p ) t

14、g o, ( 5 . 0 .5 - 1 ) c , P = ( 1 - M / 4 ) C s ( 5 . 0 .5 - 2 ) ( 5. 0. 5- 3) m( n一1 ) n 1十优( 几一1 、 式中: A P 复合土体的 等效内 摩擦角, ( “) ; OP 桩 体 材 料 的内 摩 擦角 , ( ) ; A桩间土体内 摩擦角,( “) ; DL / T 521 4一 20 05 a s p 复合土体的等效勃聚力, k P a ; c s 桩间土砧聚力, k P a ; pp应力集中系数。 5 . 0 . 6 复合地基变形计算按 O B 5 0 0 0 7的有关规定执行。复合土 体的

15、压缩模量和变形模量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 复合土体的压缩模量: E , p = I + m ( n - 1 ) E a ( 5 .0 . 6 - 1 ) 式中: 岛 复 合 土 体的 压缩 模 量 , M P a ; E s 桩间土压缩模量 ( 非可加密土取其天然土的压缩模 量,可加密土应取 其加密后的 压缩模量) , M P a , 2 复合土体的变形模量: I )通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2 )通过单桩和 桩间土载荷试验按下式计算确定: E o p = m E p + ( 1 - m ) E o ( 5 .0 .6 - 2 ) 式中: 场 复 合 土 体的 变 形 模 量 , M P a

16、 ; 马 桩 体 的 变 形 模 量, M P a ; E o 桩 间 土 的 变 形 模量 , M P a o 3 )当现场仅做桩或桩间土载荷试验时可按下式计算确 定: 心= I + m ( n - 1 ) E p / n ( 5 . 0 .6 - 3 ) E . , = I + m ( n - 1 ) E a ( 5 . 0 . 6 - 4 ) 5 . 0 . 7 布桩范围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 土石坝( 堤) 体及坝 ( 堤) 基, 按变形和稳定性计算分析 结果确定其布桩范围。 2 建筑物的箱形基础、 筏形基础,在基础范围内布桩,并根 据原地基土质情况在基础外缘宜设置I 排一2 排护桩。

17、 3 建筑物的 独立基础、 条形基础应在基础范围内布桩, 当 基 DL / T 5 2 1 4一 2 0055 6 施工 6 . 1施工准备 6 . 1 . 1 施工准备工作包括下列内容: 1 设计技术交底。 2 施工场地具备 “ 三通一平”条件,水源、电源应接至施工 现场 5 0 m以内。 3 查清施工场地内的地上、 地下设施及障碍物, 制定相应的 施工处理措施。 4 熟悉与分析施工场地地质资 料。 5 了解现场试验资料和检测成果。 6 配备相应型号的振冲器和配套机具设备。 7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8 根据建 ( 构)筑物坐标控制点测放桩位。 9 施工场地宜划分若干区域, 分区设置土埂或

18、排浆地沟, 保 证泥浆及时排放,满足环保要求。 6 . 1 . 2 工艺试验应在护桩或建 ( 构)筑物非重要部位进行,单项 工程工艺试验桩数不少于 3 根。 6 . 2 主要施工设备的选择 6 . 2 . 1 选择振冲器类型应根据地基处理设计要求及土的性质通 过现场试验确定,常用的振冲器技术参数参见附录Bo 6 . 2 . 2 起 吊设备的起 吊吨位和起吊高度应满足振冲器贯入到设 计深度的要求。 6 . 2 . 3 填料设备宜选用轮式装载机,其容量根据填料强度确定。 6 . 2 . 4 供水泵杨释不官小干8 0 m . 流量不官小干1 5 . 3 / h DL / T 5 2 1 4一 2 0

19、 0 5 6 . 2 . 5 泥浆泵应满足排浆距离和排浆量的要求。 6 . 3施工 6 . 3 . 1 制桩顺序可选用排打、跳打、围打法。 6 . 3 . 2 造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振冲器开孔允许偏差不大于 l 0 0 mm o 2 造孔过程中, 应保持振冲器处于悬垂状态, 发现桩孔偏斜 应立即纠正。 3 造孔水压宜控制在 0 . 3 MP a - v 0 .8 MP a o 4 造孔速度不宜超过 2 .0 m / m i n o 5 造孔深度不应浅于设计处理深度以上 0 . 3 m- v 0 .5 mo 6 造孔时振冲器出现上下颠动或电流大于电动机额定电流 无法贯入时, 应及时调 整施工

20、参数。 6 . 3 . 3 造孔时返出泥浆过稠或存在桩孔缩颈现象时宜进行清孔。 6 . 3 . 4 填料方式可采用强迫填料法、连续填料法或间断填料法。 大功率振冲器宜采用强迫填料法,深孔宜采用连续填料法,在桩 长小于6 m且孔壁稳定时可采用间断填料法。 6 . 3 . 5 桩体加密控制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加密电流、留振时间、加密段长度作为控制标准, 填 料量指标为参考值。 2 桩体加密应从桩底标高开始, 逐段向上进行, 中间不得漏振。 3 加密水压宜控制在O . 1 M P a - 0 .5 MP a o 4 填料量与设计要求相差较大,应及时研究解决。 6 . 3 . 6 加密过程中

21、,电流超过振冲器额定电流时,宜暂停或减缓 振冲器的贯入或填料速度。 6 . 3 . 7 施工中发现串桩, 可对被串 桩重新加密或在其旁边补桩。 6 . 3 . 8 造孔时每贯入 1 .O m 2.O m 应记录电流、水压、时间;加 密时每加密 1 . O m- v 2 . O m应记录电流、 水压、时间、 填料量。施工 记录格式参见附录 Co DL / T 5 21 4一2 00 5 7 质量控制 7 . 0 . 1 应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制定质量计划或质量保 证措施。 7 . 0 . 2 施工应进行施工质量控制与监测,做好各项施工记录。当 处理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及时会同设计单

22、位及有关部门研 究解决。 7 . 0 . 3 加密电 流和留振时间应采用自 动控制系统控制, 并及时检 查其准确性。 7 . 0 . 4 振冲器的导管应有明显的深度标志。 7 . 0 . 5 桩位标识应明显、牢固,在施工中应注意复核, 保证其准 确度。 7 . 0 . 6 填料应经过质量检验方可使用,填料的粒径、含泥量及强 度等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7 . 0 . 7 填料应按 2 0 0 0 m 3 -S O O O m 3 作为一组试样进行质量检验, 不足2 0 0 0 m 3 时按一批次送检。 7 . 0 . 6 对桩体的 密实度宜采用重型动力 触探试验进行抽样检测, 检测时间应在成桩

23、1 天后进行。 7 . 0 . 9 对可加密地基土,应对桩间土的加密效果采用重型动力触 探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进行检测, 根据地 基十的性质宜在施工 7 天 一巧 天 后进行。 DL / T 5 2 1 4一 2 0 0 5 8 检 测 与 验 收 8 . 0 . 1 振冲施工结束后,应对桩的数量、桩径、桩位偏差、桩体 密度、桩间土处理效果、 复合地基承载力及变形模量等进行检测 与验收。 8 . 0 . 2 检测试验应在振冲施工结束并达到恢复期后进行,一般砂 土恢复期不少于7 天,粉土不少于1 5 天, 乳性土不少于3 0 天。 8 . 0 . 3 桩位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大面积满堂布

24、桩, 桩位允许偏差d o /4 a 2 条形基 础桩位允许偏差d o / 5 0 3 柱基础边缘桩位允许偏差 d o/ 5 , 柱基内 部桩位允许偏差 d o / 4 a 8 . 0 . 4 桩体密实度宜采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检测, 检测数量根据 工程重要性和工程地质条件的 复杂性宜为总桩数的1 % - 3 %, 单 项工程不少于3 根,触探击数应达到设计要求。 桩间土处理效果宜采用标准贯入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并结合 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检测。 8 . 0 . 5 复合 地基承载力的 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1 级、2 级建 ( 构) 筑物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2 3 级及3 级以下建 ( 构

25、) 筑物宜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或 单桩、桩间土载荷试验,也可结合当地情况采用其他原位测试方 法综合评定。 8 . 0 . 6 载荷试验检测点应按下列原则布置: 1 具有代表性和均匀性。 2 建 ( 构)筑物的重要部位。 3 不同工程地质条件的代表性区域、 施工中出现异常的地 段 。 1 4 DL / T 5 2 1 4一 2 0 0 5 8 . 0 . 7 载荷试验检测点数量应为每 2 0 0 4 0 0根桩抽检 1点,且 检测点的总数不得少于3点。 8 . 0 . 8 振冲法地基处理工程,应在检测试验后,根据工程大小及 工程需要进行分阶段或一次性验收。 8 . 0 . 9 竣工验收时应具备下

26、列文件和资料: 1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2 工程设计文件、 设计变更 等。 3 施工记录,施工大事记。 4 材料试验、施工质量自检及评定记录。 5 施工质量缺陷记录、缺陷分析及处理结果。 6 竣工报告及竣工图纸。 7 工程监理报告。 8 工程质量检测报告。 9 其他有关资料。 DL / T 521 4一 20 05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复合地基 ( 单桩)载荷试验要点 A . 1 本试验要点适用于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多桩复合地基载 荷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 A . 2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分别用于测定承压板下 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和桩体的承载力及变形参数。单桩 复合地基

27、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面积为一根桩所承 担的处理面积: 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 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 处理面积确定; 单桩载荷试验的 承压 板可用圆形,其面积与桩的截面积相等。荷载作用点、承压板的 中心应与桩的中心 ( 或形心)保持一致。 A . 3 承压板底标高宜与基础设计底标高相同。 承压板底面宜铺设 5 0 m m -1 5 0 m m厚粗砂或中 砂垫层。 试验标高处的试坑长度和宽 度,应不小于承压板尺寸的 3 倍。 A . 4 试验前应采取措施, 防止试验场地地基土扰动, 以免影响试 验结果。 A . 5 加载等级可分为8 1 2 级。复合地基载荷试

28、验的最大加载 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 2倍。单桩载荷试验的最大加 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 .5 - 3 . 0 倍。 A . 6 每加一级荷载后,按间隔1 0 m i n , 1 0 m i n , l O m i n , 1 5 m i n , 1 5 m i n ,以后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沉降量。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 于O . I m 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A . 7 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 试验: 1 沉降急剧增大或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地侧向挤出。 2 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 %0 3 当达不到极限荷载, 而复合地基、 单桩载荷试验最大加载 DL 1

29、T 5 2 1 4一 2 0 0 5 压力已 分别大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 .0 倍和2 .5 -3 . 0 倍。 当满足前 2种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 载。 A . 8 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 一半, 等量进行, 每卸一级, 间隔 半小时,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时读记总回弹 量 。 A . 9 复合地基或单桩承载力特征 值的确定: 1 当 压力一沉降曲线上极限 荷载能 确定, 而其值不小于对应 比例界限的 2 .0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 的2 .0 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2 按相对变形值确定。 1 )当地基土以豁性土、粉土为主时,可取相

30、对变形 s 1 b 或s / d = 0 .0 1 5所对应的压力:当地基土以砂土为主时, 可取 s 1 b或 s / d = 0 .0 1 所对应的压力 ( : 为载荷试验承压 板的沉降量,b和 d分别为承压板宽度和直径,当其 值大于 2 m时,按 2 m计算) 。 2 )对有经验的地区,也可按当地经验确定相对变形值。 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 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 一半。 A . 1 Q 试验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 点,当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 均值的3 0 % 时, 可取其平均值作为相应的复 合地基或单桩承载力 特征值。 DL / T 5 2 1 4一 2 0 0 5 附录B ( 资

31、料性附录) 国内电动振冲器技术参数 表B . 1 国内电动振冲器技术参数 电动机额 定功率 k w 额定 电 流 A 黑 m m 卿华 振冲器 9 F 7 振冲器 釜 3 06 51 4 5 04 . 2 - - 6 冲1 加1 . 3 8 3 7 51 9 5 4 4 59 81 4 5 04 . 2 6 . 41 0 01 . 53 7 5 2 0 0 8 5 51 1 8 1 4 5 04 . 2 6 . 41 2 01 . 63 7 52 0 1 7 7 51 5 81 4 5 0 1 2 - 1 41 6 02 . 54 2 62 7 1 0 1 0 02 0 6 1 4 5 01

32、2 1 51 so2 . 5 54 2 62 8 1 0 1 3 02 6 71 4 5 0 1 4 - 1 62 0 02 . 8 14 2 62 9 2 2 1 8 DLIT 5 21 4一2 00 5 附录C ( 资料性附录) 振冲法施工记录格式 表c . Ik w振冲法施工记录表 工程名称桩号年月日天气 序号 累计序号臀窝 馨森 时间 止 时 分黑 妙 轰 瓷 嘿量备注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 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 一一 一一 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 一1 一一 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 一 一一 一一一一 一一 一 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33、一一一一 一 一一 一一 一一一一 1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一一 一一一 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 施工队长吊机操作员记 录 员 l 9 DL / T 5 2 1 4一 2 0 0 5 水电水利工程振冲法地基处理 技术规范 条文 说明 DL/T 521 4一 20 05 目 录 范围 . . . . . 2 3 总则 , . . . . . . . . . . . . . . . . . 2 5 设计. . . . . . . . . . . . . 2 7 施工 , , . . . , . . . . . . . . . . . . . . 3 2 质量控制 , . 一 3 6 检测与验收 价

34、 , , . . . . . .- . 二 3 8 1介、哎口U7O凡 DL / T 5 2 1 4一 2 0 0 5 范围 1 . 0 . 1 振冲法是国内应用较普遍和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采用振 冲法地基处理技术,可以 达到 提高地基承载力、 减小建 ( 构) 筑 物地基沉降量、提高土石坝 ( 堤)体及地基的稳定性、消除地基 液化的目的。本标准针对水电水利工程规模大、工程地质条件复 杂等特点, 在编制过程中,既吸取了其他工程的建设经验,又体 现了水电水利工程的 特点和重要性。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振 冲法处 理水电水利工程建 ( 构)筑物地基和土石坝 ( 堤)体的设计、施 工、检测与验收。其他工

35、程可参照使用。 水电水利系统是我国较早引进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的行业之 一, 许多大、中、小型水电水利工程采用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后, 获得了 很好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振冲技术 具有显著经验性, 在总结经验的 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编制适合水电 水利工程特点的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行业规范,使设计、 施工、 检测与验收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做到技术标准化, 达到安全、经济及确保工程质量的目的。 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如振冲器机具、施工工艺、复合地基检 测技术等都有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生产出 100M 1 3 0 k W 等型号的大功率振冲器,虽然己 在工程中投入应用,取得了一定

36、的成功经验,但由于工程实例的数量有限,本标准中尚未列入。 1 . 0 . 2 在水电水利工程中,应用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除了可以处 理水工建 ( 构)筑物 ( 坝、堤、闸等)的地基外,还可以对已建 成的 土石坝 ( 堤) 体进行加固处理。 如云南昆 明松华坝主坝后坡 玄武岩风化 碎石土松散坝壳,采用振冲法提高坝壳密实度,为大 坝加高、水 库扩容奠定了 基础。振冲法也是提高土石坝 ( 堤)体 及地基的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云南南盘江盘虹桥河堤多次 DL / T 5 2 1 4一 2 0 0 5 滑坡段采用振冲法处理后,有效地保证了河堤的抗滑稳定。 振冲法施工处理深度不超过2 0 m是受起吊机具及

37、施工难度的 限制。 对于要求处理深度超过 2 0 m的工程,当起吊机具的起 吊能 力满足要求时,其施工工艺、技术要求、施工质量控制原则等可 参照本标准执行。 如 1 9 9 7 年三峡水利枢纽二期围堰水下抛填风化 砂振冲加固工程,处理深度超过 3 0 m. DL / T 5 21 4一2 0 05 3 总则 3 . 0 . 1 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和其他地基处理技术一样有其适用 范围。当建 ( 构) 筑物对地基要求与地基工 程地质条件符合振 冲 法适用条件时,才能发挥其技术优势,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 此,采用振冲法时应对建 ( 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建设场地工程 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对采用振冲法地

38、基处理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 合理性做出评价。 3 . 0 . 2 振冲法处理水电水利工程的级别划分,按D L 5 1 8 0的有关 规定将建 ( 构)筑物的级别划分为五级,以区别对待地基及堤坝 处理问题。 3 . 0 . 3 振冲法原则上适用于各类地基土的加固处理。对于不排水 抗剪强度小于 2 0 k P a的软豺土,采用振冲法处理在国内已有成功 实例。如天津塘沽长芦盐场氯化镁车间软勃土地基不排水十字板 抗剪强度的小值平均值为 1 6 . 1 k P a , 振冲处理获得成功, 但存在填 料量大、 不易成桩、 后期沉降较大等问题, 故本条规定小于2 0 k P a 的软豁土应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39、。 振冲法对砂类土具有良好的挤密作用,是国内外消除地基液 化的有效方法,已多次被 日本地震后的工程实例所证实。 3 . 0 . 4 当初步选定采用振冲法地基处理方案时,应对建 ( 构)筑 物场地地基处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并通过调查研 究,对有关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推荐出两个或若干 个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优化论证。 当确定采用振冲法处理地基时,应按建 ( 构)筑物级别在此 阶段进行必要的现场试验。 3 . 0 . 6 工艺试验是工程桩施工前, 为进一步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 所进行的试验性施工制桩。水电水利工程地基处理工程量较大、 DL / T 5 2 1 4一

40、 2 0 0 55 地质条件复杂,且存在多个施工单位参与施工和施工机具差异等 情况,同时为了调试机具设备、 协调具体操作与各项工序的关系, 使 之适应地层条件, 使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地基处理施工前, 应进行工艺试验。试验区域的选定应充分考虑其工程地质条件的 代表性。试验区数量和试验施工工程量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的复 杂程度按工程要求确定。 3 . 0 . 7 由于复合地基压缩性指标的计算和取值带有一定的经验 性,沉降计算结果与实际沉降值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本标准 要求从建 ( 构)筑物的施工阶段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记录地基沉 降的速率和发展趋势,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 必要的

41、处理措施。 DL / T 52 14一 2 00 5 5 设计 5 . 0 . 1 建设场地的地质资料、建 ( 构)筑物对地基处理的要求是 评价采用振冲法地基处理方案是否合理、可靠的重要依据,无上 述资料不得进行振冲法地基处理的方案设计。 5 . 0 . 2 振冲法的方案设计 目前处在半理论半经验状态, 理论方面 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某些设计参数尚需要凭经验确定。 振冲 法处理地基的效果直接与建设场地地基土类别和性质、 振冲器类型、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参数有关。因此,本条根据建 ( 构) 筑物级别对设计参数的 确定作了 具体规定,推荐采用现场 载荷试验确定地基土的加密效果、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42、, 从而确定合理的施工技术参数和施工工艺等。 考虑小型或级别较低工程的工程量少、工期短和建 ( 构)筑 物的重要性等因 素,在有经验的 基础上可以 通过工程类比 进行设 计。但应通过施工前的试验施工对设计方案予以 修正、补充和完 盖 5 . 0 . 3 地基土类别和性质是影响振冲法地基处理效果的主要因 素之一。在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为了掌握 不同 工程地质条件下的 地基处理效果, 现场试验宜分别在工程地 质条件有代表性区域进行。 为确保现场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的有效性,本标准规定现 场试验点的数量不少于 3点。 5 . 0 . 4 大量试验资料表明,根据单桩和桩间土的载荷试验

43、成果按 5 .0 .4 - 1 式计算得到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要比由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 定的承载力 稍低,其主要原因是单桩载荷试验桩的周围 无超载或 不能反映群桩效应等。因此,依据单桩载荷试验确定单桩承载力 后,按式 ( 5 .0 . 4 - 1 )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是安全的。 DL / T 52 14一 20 05 复合地基 ( 单桩)载荷试验遵照附录 A的规定。 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可采用载荷试验或其他原 位测试法、公 式计算法、结合当地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对于3级及 3 级以下的建 构)筑物,当无载荷试验资料时, 可采用式 ( 5 . 0 .4 - 3 ) 计算确定。对于乳性土,桩间

44、土可以取天然 地基的 承载力;对于可加密土,由于经振冲挤密后,桩间土承载 力可有明 显的 提高,故桩间土应取其加密后的承载力 值。北京振 冲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总结 1 9 8 9年以来多项工程静载荷试验 检测结果得出,实测的 桩土应力比, 值多为2 - 6 , 见表 1 。考虑 到我国不同区域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条文建议桩土 应力比取2 -4 ,对有经验区域可取2 5 0 表 1 实测桩土应力比 序号工程名称 主要土层 n 范 围均值 I一 北京昌平区东关社区服务中心 中 粗 砂 2 .6 2一 北京怡海花园 粉 土一4 . 0 - - 6 . 5一 3 山东菏泽电厂粉土i . 9

45、-2 . 1 2 刀 4 北 京 京 通 小 区一粉 质 a 土 5 . 3 - - 6 . 5 5 . 8 5 山 东 胜 利 油 田 发 扩二 期 工 程 粉质豁土、粉土2 . 9 4 . 43 . 6 6大连凯伦国际俱乐部粉质勤土3 . 8 4 . 84. 4 7一河 北 西 柏 坡 电 厂 三 期 工 程 一粉 土一 8 河南永城电厂一期工程试桩粉质薪土、粉土2 . 5 3 . 62 . 9 9 唐山电厂技改工程粉土2 . 3 3 . 22 . 9 5 . 0 . 5 复合地基抗剪强度指标的计算引用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 地基处理手册所介绍的P r i e b e 公式, 该公式考虑了

46、复合地 基在剪应力作用下桩体剪应力的 集中效应,在概念上较为合理。 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公式进行土体的稳定分析计算是安全 可靠 的。 DL / T 521 4一 20 05 当 无实测资 料时, 一般碎 石桩体的内 摩 擦角卉可 取3 5 。 4 5 0 。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复合地基抗剪强 度可按设计要求或 参照水工建( 构) 筑物有关规定通过现场大型直接剪切试验确定。 5 . 0 . 6 复合土体压缩模量的计算参照J G J 7 9 , 建议采用下式计算: E , p = 1 + m ( n - 1 ) E s ( 1 ) 式中: 场复合土体压缩模量, M P a ; E s 桩间

47、土压缩模量,M P a ; m 面积置换率; n 桩土应力比。 5 . 0 . 7 对于土石坝 ( 堤)体及坝 ( 堤)基加固工程,应按相应的 变形和稳定要求,通过计算确定振冲法地基处理范围。 箱基、筏基基础边缘桩体的受力条件较差,宜在外缘设置护 桩, 以提高桩体的 侧向约束力。 一般天然地基承载力小于1 0 0 k P a 设置 2 排护桩,大于或等于 1 0 0 k P a 设置 1 排护桩。 国内大量的工程实例表明,对于建筑物条形基础、独立基础 的 地基处理工程, 采用振冲法处理时可不设护桩, 使用仍安全可 靠,故一般对条形基础、独立基础可只在基础范围内部布桩。 对于可液化地基,参照 G B 5 0 0 1 1 及 D L 5 0 7 3的有关规定,基 础外缘处理宽度不小于基础底面下处理深度的 1 / 2 , 一般在基础范 围外设置2 -4 排护桩。 5 . 0 . 8 振冲桩处理地基的深度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